蝸居

2021-01-09 中國網漢..

Dwelling Narrowness (Wo Ju), a popular domestic TV opera which depicts the lives of modern-day young people under the pressure of rocketing housing prices.

2009年,一部由長篇小說改編的同名電視劇《蝸居》(Dwelling Narrowness)橫掃電視螢屏,成了大家街談巷議的焦點。高房價(high housing prices)的壓力,做房奴(mortgage slave)的辛酸,許多普通百姓都有類似的經歷。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2月27日下午接受中國政府網、新華網聯合專訪,與廣大網頁在線交流時,也直言:「群眾的心情我非常理解。我也知道所謂『蝸居』的滋味,因為我從小學到離開家的時候,全家五口人只有9平方米的住房……」

「蝸居」的含義是像蝸牛殼一樣小的地方。但在英語中,「蝸牛」(snail)一詞只有「緩慢」的比喻意義,而無「小」的內涵意義,故不可直接將「蝸居」譯為「snail's shelter」。在英語中,人們通常把小得可憐的房間叫做「pigeonhole」,其詞義正與「蝸居」相同,故可將「蝸居」一詞直接譯為「pigeonhole」。在日常表達中,也可以說「dwelling in a narrow space」。

請看相關報導:

Internet users from home and abroad reacted enthusiastically and as of 2:59 p.m. they have raised nearly 40,000 questions. The following are some of them:

-- Have you ever watched the TV opera Dwelling Narrowness? (The popular domestic TV opera depicts the lives of modern-day young people under the pressure of rocketing housing prices.)

—— Excerpt from Online questions for Chinese Premier Wen   

In the first eleven months of 2009, China's average home prices reached 4600 yuan (about 673.5 U.S.dollars) per square meter, up 27.8 percent from the same period in 2008.

"With such crazy conditions, owning a house can change your life. You can lose the one you love, or win her over but only to become a mortgage slave," said Zhou Jiantao, a white-collar worker in Shanghai.

Searching for a new flat for himself and his fiancee for more than a half year, he has become dismayed by the skyrocketing home prices in the city.

A popular TV drama called "Dwelling Narrowness" has gained much popularity in China, depicting modern-day young people struggling with the problem of high housing prices.

Even Premier Wen Jiabao mentioned the show during his an online chat with netizens Saturday.

Wen said he connected with the characters in "Dwelling Narrowness" as his five-member family once lived in a nine square meters room for quite a long time when he was a child.

—— Excerpt from Booming real estate sector puts China at crossroads in 2010

A popular TV series that focuses on rising property prices has been controversially taken off air.

Beijing Television stopped broadcasting Dwelling Narrowness (Wo Ju) from Nov 22, though other TV stations, such as Dragon TV based in Shanghai did not.

Several years ago, mainland Internet users adopted the term "mortgage slave" to describe young couples who are forced to spend most of their income on paying off their hefty mortgage. Now, within a short time, most young people in big cities like Beijing, Shanghai and Guangzhou cannot even afford to become mortgage slaves.

—— Excerpt from Plug pulled on popular TV show

相關焦點

  • 蝸居的日子,請給自己的心花以和風
    響應國家號召,全家蝸居,耐住寂寞,經住孤獨,才能得靜水流深,最終尋到生命的意義與樂趣。順勢而為才是最明智的做法!蝸居在家的日子,重溫舊書,有了新的體會,畢竟人生又經歷了一些,雖然如流水,但感悟卻不一樣。
  • 中國人在美國的「蝸居」生活,破亂不堪非常擁擠,卻依舊不願回國
    只能蝸居在一個個平方數很小的房子裡。有很多人在美國奮鬥了數十年。也還只是蝸居在30多平的房子裡。一位移民美國的人說,他在美國租的房子很便宜。一個月只需要200美金。而他每個月可以賺數千美金。可以省下非常多的錢。可是這樣的居住環境也非常擁擠。沒有獨立衛生間。沒有獨立浴室。洗澡的浴盆甚至只能在廚房放著。一家人擠在十多平的房間裡睡覺。
  • 電視劇《蝸居》給你的感觸是什麼?為什麼主角的是非觀不一樣!
    電視劇《蝸居》給你的觸感是什麼?為什麼主角的是非觀不一樣!《蝸居》在2009年的時候是一部大爆劇,之所以是爆劇,那肯定是有非常吸引人的地方。就拿九年後的今天來說,《蝸居》裡的故事情節竟然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不斷不斷的上演著。
  • 二刷《蝸居》,終於明白宋太太為何會被丈夫拋棄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蝸居》這部電視劇,這部電視劇真的是很經典,最近小喵再次刷起了這部電視劇,卻是感受頗深。《蝸居》是由滕華濤執導的電視劇,改編自作家六六2007年出版的長篇小說《蝸居》,由海清、張嘉譯、李念、文章、郝平領銜主演,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上海電視傳媒公司、北京金盾盛業影視文化公司、華誼兄弟娛樂投資有限公司及吉林電視臺聯合出品。
  • 蝸居首選1080p影院 明基W1080ST首測
    [中關村在線投影機頻道原創]蝸居,是現代人的一種悲哀,但是無法阻止我們組建私人影院的渴望。明基W1080ST就是專為暫屈於蝸居內的朋友們量身定製的短焦1080p影院,更是一款最熱門的高清3D投影機。
  • 十年後再看《蝸居》:當初以為是終章,沒想到竟是序曲
    十年後再看《蝸居》當初以為是終章,沒想到竟是序曲十年前,有一部劇火遍了大江南北,劇中直面當下社會熱點話題,反映在房價飆升的背景下,普通人在都市生活中歷經的種種波折。這部劇播出後僅用4天就創下了收視新高,劇中的話題更是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鳴,它就是《蝸居》。十年前看《蝸居》,小編還在上大學,當時雖然沒有特別深的感觸,但是也知道高昂的房價給我們這些小老百姓帶來的是什麼。故事從一次大掃除開始,來到大城市發展的郭海萍(海清 飾)和老公蘇淳(郝平 飾)為了省錢在弄堂裡租了一間巴掌大的房間。
  • 《蝸居》啟示錄:寧願相信世界上有鬼也不相信男人那張嘴!
    《蝸居》宋太太《蝸居》宋太太(2)而面對海藻宋思明又是另一番天地!可謂一個火焰一個冰山!《蝸居》海藻《蝸居》海藻(3)所以說女人們發現了男人的異常,一定要相信自己的第六感!《蝸居》宋思明
  • 鄧海忠:蝸居鄉村的抗疫志願者
    有一份光,發一份熱,蝸居鄉村也能夠為抗疫出份力。在他的影響下,南良村的許多年輕人都積極參加自行車滿村廣播宣傳抗疫、村口卡點等志願服務活動,南康三中也有許多老師參加了所在社區(居委會、村委會)的志願服務活動。
  • 馮小剛大劇媲美《蝸居》,有過之而無不及!婚外情的男女沒有贏家
    馮小剛的一部大作《一聲嘆息》媲美《蝸居》,有過之而無不及馮小剛的一部大作《一聲嘆息》,與《蝸居》相媲美,同樣的婚外情,同樣是熾熱的愛情,同樣是面對回歸家庭和與情人的浪漫邂逅。但回歸平淡後,就像演了不同電視劇的兩個主角,只不過是換了一個人重演而已。
  • 日本「5平米蝸居」倍受年輕人追捧,採訪入住者的日常生活
    這樣的房子是不動產公司SPILYTUS以「QUQURI」品牌運營的「3疊蝸居」。如果按1疊約1.62平米計算,每間房間還不到5平米。室內廚房衛浴齊全,主要居住空間是西式的,因為只有3疊大小(除廚房),把生活所需的桌椅家具搬進去後,想要勻出點過道來走路,都得大費一番功夫。
  • 從《蝸居》到《安家》,當初找到她改編日劇時,她內心是拒絕的
    本文刊載於《三聯生活周刊》2020年第11期,原文標題《從<蝸居>到<安家>的10年》,嚴禁私自轉載,侵權必究《安家》劇照。劇中的主角羅晉飾演的徐文昌和孫儷飾演的房似錦。第一時間他想到了六六,她不僅是呂超多年的好友,而且曾經寫過和房子有關的熱播劇《蝸居》。六六回憶,當呂超找到她改編日劇時,她內心是拒絕的。因為她更擅長創作,並非改編。幾次約談後,是呂超的一句話讓她決定接下這個劇的二度創作。「到2019年,《蝸居》就播出10年了。這10年來,中國社會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你不覺得應該回顧一下嗎?」六六被這句話說服。
  • 安信地板「環保+」安裝,給蝸居的人們加一點空間
    上海2011年9月5日電 /美通社亞洲/ -- 國內高端地板品牌「安信」研發的「環保+」安裝技術,將為時下蝸居的「海萍」和「蘇淳」們帶來福音。該安裝技術已經推廣到安信地板的終端門店。
  • 女孩的25平小家:時尚優雅,功能齊全,蝸居生活也要高大上!
    女孩的25平小家:時尚優雅,功能齊全,蝸居生活也要高大上! 25平米的小家在很多人看來就是蝸居的代名詞,幾乎小的不能再小了,總感覺怎麼住都住不開。當然,當你看完下面這個同樣面積的小公寓的裝修設計,你就知道什麼是高品質的蝸居生活了!
  • 美國的「蝸居華人」:為啥寧願幾家人住一起,也不肯回國?
    美國的「蝸居華人」:為啥寧願幾家人住一起,也不肯回國?全球化的趨勢,不僅方便了不同地區、人們之間的交流,讓我們更多地了解了這個世界,也能讓遠在地球兩端的人,拉近了心的距離。國際移民這個詞語,幾乎是與全球化一同伴生的,早在第一艘遠洋的航船下水,移民就有了發生的條件。
  • 南京老太寒冬蝸居柴房 6名子女均生活富裕(圖)
    九旬老人就蝸居在這樣簡陋的窩棚裡。新華報業網-揚子晚報1月12日報導 前天南京飄起了雪,在建鄴區江心洲街道,一位九旬老太卻蝸居在自家院中的窩棚裡。窩棚的四周用塑料布裹了一圈,即使這樣,仍然透著寒風,老太有4個女兒2個兒子,而且都豐衣足食。更令人詫異的是,柴房是老太的兒子安排的,而柴房的一牆之隔,就是她外孫女家的房子,但是用來出租和堆放雜物。
  • 西安最後的城中村:紅男綠女蝸居處,被稱「西安小香港」
    城中村最美的風景永遠是人,有人稱這些人是「蟻族」、有人說他們這種生活方式是「蝸居」,這些類生物的說法,體現了「西漂」們的漂泊和拼搏,卻不能反映出他們生活的全貌。那些曾「蝸居」在沙井村的「蟻族」,他們在適應這種擁擠環境的同時,也在盡力讓自己過得愜意瀟灑,揮灑青春的同時,也不讓自己留下遺憾。
  • TVB新作堪稱港版《蝸居》,道盡辛酸現實
    2009年《蝸居》上映,很快獲得大批觀眾共鳴,這部劇講述的同樣也是買房問題衍生出的一系列現實狀況,想要留在大城市努力奮鬥的夫妻,為來到大城市努力學習高考的學生,還有因為錢財問題多年感情破裂的情侶,這些都是最真實的縮影。
  • 忍不下的婚姻:六口人蝸居在13平房間,丈夫的做法令她透不過氣
    羅女士實在忍不下去了,和陶先生結婚後,就蝸居在上海13平的房子裡。隨著孩子出生,公婆、小姑子都搬進來,有時候陶先生老家的親戚也會來,這房子裡要住10幾個人!狹窄的空間,毫無隱私的生活,讓羅女士感到透不過氣。然而最令她難受的,不僅僅是這些。
  • 一家人移民美國17年,如今蝸居在30平米的房子,卻還不願回國?
    一家人移民美國17年,如今蝸居在30平米的房子,卻還不願回國?這其實是華人群體中一個縮影。最開始的時候,其實是兩夫妻移民過去的,早先她們在國內其實是小有發展的,畢竟如果沒有發展也很難支撐兩人去美國的費用,而這讓他們覺得在美國應該會有較好的發展,而一晃17年過去了,兩個孩子其實也挺大的了。
  • 蝸居變身!小房間布置的5個靈感
    靈感3.一盞燈,點亮小房間好氣色與空間感房間布置最重要的就是要溫馨舒適,而燈光就是一大關鍵,尤其對小房間來說,燈光具有聚焦與放大空間的雙重效果,絕對是蝸居變身不能少的好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