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地化所揭示保山和臨滄地塊早古生代構造演化和古地理位置

2020-12-22 瀟湘晨報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博士生劉兵兵和研究員彭頭平等,選取雲南西部昌寧-孟連古特提斯縫合帶兩側的保山和臨滄地塊古生界碎屑沉積巖為研究對象,開展詳細的碎屑鋯石U-Pb年代學和Hf同位素研究,釐清臨滄地體的構造屬性,揭示三江特提斯構造域原、古特提斯洋盆的演化歷史,並重建保山、臨滄和思茅-印支地塊早古生代地理位置。近日,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Tectonics上。

我國滇西昌寧-孟連蛇綠巖帶代表東特提斯構造域古特斯主洋盆演化的位置,記錄了該區古特提斯(晚古生代)演化的重要過程。近年來,在該縫合帶內識別出一些原特提斯(早古生代)演化的記錄。然而,對於原、古特提斯的演化,是兩個獨立的過程還是連續演化的過程,目前存在爭議。因此,縫合帶兩側及其周緣地區各陸塊的古地理重建對釐清上述問題將起關鍵作用。

碎屑沉積巖作為盆地沉積的、已風化剝蝕的可能現已不存在的巖石,是盆地周緣地區出露巖石的天然混合樣品,記錄造山作用和隆升剝蝕歷史的重要信息,並包含板塊從裂解到最終拼合等不同過程的諸多記錄。近年來的研究表明,碎屑組分和碎屑鋯石U-Pb定年及其年齡譜和Hf同位素的分析,對於揭示造山作用起始時間、碎屑沉積源區性質等源區分析和板塊構造重建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因此,通過造山帶兩側各陸塊不同時代地層的碎屑鋯石年代學和Hf同位素研究,可以釐清這些地塊的物源及其相互之間的親緣性,並可以揭示造山帶所代表的洋盆從大陸裂解、洋盆的形成到大洋的最終閉合過程的演化歷史。

研究人員以滇西昌寧-孟連縫合帶兩側保山和臨滄地塊古生界不同地層的碎屑鋯石作為研究對象,開展詳細的U-Pb年代學、Hf同位素和巖相學研究,並綜合分析前人研究的數據。結果顯示,保山和思茅-印支地塊古生代時期不同地層顯示相似的年齡頻譜特徵,但是兩者存在明顯不同的年輕的鋯石年齡峰值,前者為600-500 Ma,後者為500-400 Ma;不同於上述二者,臨滄地體的碎屑鋯石頻譜模式在下古生界和上古生界發生明顯變化,即寒武-奧陶系的碎屑鋯石年齡頻譜模式與保山地塊一致, 而泥盆-石碳系主要有1200-1100 Ma、600-500 Ma和400-300 Ma三期主峰明顯不同於與上述二者年齡頻譜模式。進一步分析表明:(1)臨滄地塊並不是傳統上認為的屬於思茅地塊西緣的巖漿弧,而是一個位於岡瓦納澳大利亞北緣直到早二疊世才裂解出來並向北漂移到思茅-印支地塊西緣的微地塊;(2)保山和思茅-印支地塊之間的昌寧-孟連洋的演化從早古生代一直連續的演化到晚古生代,期間並未發生原特提斯大洋的閉合;(3)臨滄地體南向延伸應該與泰國的因他暖地體相連,而不是前人認為的素可泰帶。該研究改進了我們對滇西昌寧-孟連洋演化過程的認識。

論文連結

【來源:中國科學院科技產業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廣州地化所揭示雲中過程在重塑活化顆粒化學和微觀物理性質方面的...
    廣州地化所揭示雲中過程在重塑活化顆粒化學和微觀物理性質方面的作用 2020-12-01 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有機地球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博士研究生傅玉珍在廣東南嶺國家大氣背景站開展研究,採集雲滴殘留顆粒(乾燥後的雲滴)和間隙顆粒(雲中未活化為雲滴的顆粒),利用透射電子顯微鏡分析其中有機物的混合結構和黑碳顆粒的形貌,揭示了雲中過程在重塑活化顆粒化學和微物理性質方面的重要作用。
  • 《西藏新特提斯的演化:地層和古地理》專輯出版
    最近Elsevier出版社旗下國際SCI刊物《亞洲地質》(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正式在線出版了《西藏新特提斯的演化:地層和古地理》(Evolution of the Tibetan Neo-Tethys: Stratigraphy and Palaeogeography)的研究專輯。
  • 廣州地化所發現青藏高原-喜馬拉雅造山帶首例後碰撞A型巖漿巖
    因此,該類巖石具有重要的巖石成因和地球動力學意義。  青藏高原-喜馬拉雅造山帶是新生代最顯著的陸-陸碰撞造山帶,最終形成於印度板塊和歐亞大陸的碰撞和匯聚。廣泛發育的新生代後碰撞巖漿作用(如鉀質-超鉀質巖、埃達克巖、過鋁質流紋巖和淡色花崗巖)和伸展構造(如裂谷、地塹或正斷層、拆離斷層)是這個造山帶最顯著的特徵。然而,該造山帶至今沒有新生代後碰撞A型巖漿巖的報導。
  • 地質地球所揭示青藏高原白堊紀至今的古高度變化
    造山帶的古高度研究一直是造山帶演化和古氣候研究中的重要內容。目前,常用的古高度計算方法是通過古生物化石記錄和穩定同位素,如古動物和古植物化石,碳酸鹽的氫-氧同位素或團簇同位素等。然而這兩種方法均依賴於沉積巖,因此難以獲得與古高度直接對應的年代學數據,且難以應用於前新生代的古老造山帶。
  • 中國98%的咖啡產自雲南西雙版納、普洱、保山、德宏和臨滄等產區
    雲南國際咖啡交易中心總經理舒洋認為,精品化是讓更多人認識和了解雲南咖啡的必然選擇。《經濟參考報》05版 聚焦雲南咖啡產業 一起來看看 根據云南省農科院相關數據 目前國內98%的咖啡產自雲南 主要分布在普洱、保山
  • 地質地球所等提出印度-亞洲大陸碰撞新模型
    為準確限定印度-亞洲大陸碰撞的時間、位置和動力學過程,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科院國際合作夥伴計劃項目的資助下,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博士研究生袁傑、研究員鄧成龍等與首都師範大學、荷蘭烏特勒支大學、南京大學、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合作,對藏南特提斯喜馬拉雅地塊江孜地區的上白堊統床得組大洋紅層和薩嘎地區的古新統桑單林組深水紅色矽質頁巖開展構造古地磁學、巖石磁學、磁性地層學和巖相學等綜合研究
  • 郭守敬望遠鏡揭示雙星物理特性與演化狀態
    25日來自中科院雲南天文臺的消息,該臺雙星與變星研究團組錢聲幫研究員等人對我國郭守敬望遠鏡(LAMOST)的光譜巡天數據進行詳細分析後獲得了系列成果,給出了EW型相接雙星的新分類,並首次揭示了兩類雙星的各種統計關係和演化聯繫。
  • 新世界中國奪廣州南站地塊擬建國際學校 多元化布局粵港澳大灣區
    該地塊將打造廣州南站國際學校項目(「項目」),作為廣州市、番禺區重點招商引資項目,引進國際優質教育資源,配備世界名校師資力量,建設包括創新中心、教學大樓、演藝大樓等高端配套設施,預計於2023年首期開學。項目將大大加強大灣區與世界各地教育人文的交流,推動區內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 最新醫學成像技術 揭示出奇妙的人體構造(組圖)
    以下這組圖片不僅揭示了患病後的人體構造,還在視覺上給人以衝擊。  1.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腦圖像  一種描述大腦結構的新方法被稱為彌散張量成像(DTI)。這張圖便是醫療人員在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時,利用彌散張量成像技術製作出來的。
  • 西太平洋卡洛琳高原成因獲揭示—新聞—科學網
    近日,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張國良課題組首次揭示了西太平洋卡洛琳脊是一個火山活動形成的洋底高原,綜合年代學和地球化學分析結果顯示,卡洛琳洋底高原和東部海山鏈系統形成於同一個來自下地幔的地幔柱
  • 廣州4宗地塊成交,其一將作廣州花園花畔酒家配套服務用地
    1月4日,廣州共成交4宗經營性用地,分別為越秀區雲泉路163號地塊、海珠區琶洲西區AH040228地塊、天河區廣氮AT0607087地塊、航天奇觀一期北AT1003060地塊等商服用地,合計總用地面積約3.7萬平方米,淨用地面積3.3萬平方米,計算容積率建築面積約17.6萬平方米,合計成交總價約
  • 圓管縮口機臨滄加工廠家產品種類和配件的應用
    圓管縮口機臨滄加工廠家產品種類和配件的應用 ,「g6u2sefx」圓管縮口機臨滄加工廠家產品種類和配件的應用後期生殖生長佔60%~70%,營養生長只佔%~40%,即保證前期有一定的同化葉面積,後期控蔓促果,提高產量。
  • 臨滄鋼邊止水帶廠家產品如何提高硬度
    臨滄鋼邊止水帶廠家產品如何提高硬度   臨滄鋼邊止水帶廠家產品如何提高硬度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整體式鋼板止水帶,其特徵在於:述的轉角止水帶和平直止水帶相接部位搭接長度為200至250毫米;搭接部位採用雙面焊接且搭接端頭滿焊並且焊縫高度不小於6毫米
  • 東莞國際商務區「E05-02-1和2」地塊 公示
    600萬的開發面積規劃,超400米的城市地標,22公頃的中央公園,前期410億投資,十餘家世界500強企業的引進,無一不揭示著東莞國際商務區之於東莞乃至整個粵港澳大灣區的分量之重。東莞國際商務區效果圖東莞國際商務區「一心、兩軸、一帶、四區」,形成大疏大密的空間形態。」
  • 【中國科學報】研究揭示25億年前大洋巖石圈形成過程
    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博士劉卉在導師張宏福指導下,通過對我國河北省赤城紅旗營子群地幔橄欖巖(純橄巖、方輝橄欖巖)、地幔堆晶巖(橄欖輝石巖)、退變榴輝巖、長英質片麻巖等巖石的巖石學、鋯石年代學和Hf-O同位素地球化學精細研究,結合前人研究成果,發現河北省赤城地區存在晚太古—早元古(25億年前—19 億年前)典型蛇綠巖剖面。
  • 南京古生物所等揭示新元古代「雪球地球」冰蓋的動態變化特徵
    然而,大量的沉積記錄,比如垂向的沉積相變、波痕構造、冰下排水構造等,表明冰蓋是活躍而多變的,有人據此推斷當時可能存在開放水域,並非嚴格的「雪球地球」狀態。那麼,該時期的冰蓋是否具有動態屬性,而「雪球地球」的氣候模型下冰蓋是否可以活動多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