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不少人知道雲南產咖啡,但卻不知道雲南產高品質咖啡。」雲南國際咖啡交易中心總經理舒洋認為,精品化是讓更多人認識和了解雲南咖啡的必然選擇。
8月27日
《經濟參考報》05版
聚焦雲南咖啡產業
一起來看看
根據云南省農科院相關數據
目前國內98%的咖啡產自雲南
主要分布在普洱、保山、德宏
臨滄和西雙版納等產區
圖源:雲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
2019年
雲南省咖啡種植面積達158.92萬畝
產量14.62萬噸
即便如此
雲南咖啡在全球咖啡總產量中的佔比
也僅為1.5%左右
臨滄市鎮康縣忙丙鄉咖啡豆
對於國際咖啡期貨價格影響有限
要想更多人知道雲南產好豆子
在整體產量變化較小的情況下
走提升品質
打造品牌的精品化之路勢在必行
臨滄市鎮康縣忙丙鄉咖農在採摘咖啡
轉變:生態莊園式的咖啡種植
葉萍在普洱市孟連縣富巖鎮經營著孟連天宇咖啡農民專業合作社,在業內小有名氣。除了800畝咖啡之外,這個合作社還種了1900畝茶葉。
葉萍種咖啡可以追溯到2011年。「一開始種茶葉,看到別人種咖啡,我也想試試。」談到剛開始種植咖啡的經歷,葉萍說起最初的想法。
2014年,咖啡掛果後,和身邊大多數村民一樣,葉萍把加工後的咖啡生豆賣給雀巢和星巴克。「那時產量不大,每年賣出30噸左右,也賣不上價。」葉萍坦言,一段時間內,基本上都靠茶葉生意來補貼咖啡。
直到2017年,葉萍碰到一次機會。縣裡的茶咖局到村裡宣傳精品咖啡,在喝了葉萍的咖啡後,直言「你們家的咖啡豆很不錯,為什麼不去參賽呢?」
「既然這樣,那就去試試!」葉萍拿著帶殼咖啡豆就去比賽,由於初次參賽不熟悉規則,豆子不符合比賽規定,被尷尬地退了回來。2018年,在第三屆雲南咖啡生豆大賽上,天宇咖啡選出參賽的豆子按照美國精品咖啡協會(SCAA)的標準體系,獲得了85.2625分的優異成績,一舉奪魁。葉萍信心大增,並開始謀劃做自己的豆子。
據她介紹,2020年,天宇咖啡出產的100噸咖啡豆在杯測中均能打到80分以上,超過半數的豆子可以打到83分。相較於一般品質大宗豆每公斤20元不到的收購價格,這裡的豆子普遍賣到40元以上,品質極佳的可以賣到80元。「除去增加的人工選果、基礎設施投入、加工工藝改進等費用,還是有錢可賺。」葉萍說,做品牌投入巨大,但如果一直賣質量一般的大宗豆,沒有話語權和定價權,自己很難接受。
在孟連,葉萍並不是第一個走高質量精品化道路的人。巖爛經營的孟連班安咖啡加工廠產出的豆子,在2017年的雲南咖啡生豆大賽上獲得了85.5455的高分。巖爛說,還是需要做的比較好的幾家,給其他村民帶個頭,讓大家認識到做高質量精品咖啡的潛力。
咖啡田間作業
願景:打造「一站式」交易平臺
作為雲南咖啡生豆大賽的承辦單位,位於普洱的雲南國際咖啡交易中心近年來一直致力於推動雲南咖啡走向世界舞臺。據總經理舒洋介紹,經過四年多的建設,該交易中心已建立起亞洲最專業的質檢中心、杯品中心和培訓中心,採用現代電子信息技術提供的信息、展示、拍賣、結算、倉儲、物流融資等服務,實現了「一站式」交易配套服務。
舒洋坦言,雲南咖啡產業目前面臨諸多問題。咖啡作為舶來品,相比巴西、哥倫比亞等傳統的、成熟的咖啡產區,雲南咖啡產業根基不牢。產業結構以小農戶、合作社為主,呈現小散弱的特點,結果就是產業缺乏標準,產品缺乏穩定性和一致性,在商業和貿易領域缺乏定價權和話語權。
據介紹,雖然自然條件優越的雲南適合種植咖啡,但由於地形限制,類似巴西平原的大規模機械化種植模式在雲南行不通,相比之下,雲南更合適選擇「小而精」的路子。
自上世紀九十年代在雲南啟動農業技術協助服務項目、開闢示範農場以來,雀巢公司向雲南咖啡產區提供技術支撐,帶動當地農戶發展咖啡種植產業。
雀巢咖啡中心總經理王海表示,雲南的咖啡要想與其他國際競品同臺競爭,質量和產量兩個條件必須滿足其一。要麼質量特別好,好過別的國家的豆子很多。「從雲南採購的咖啡豆,目前在全球市場處於中上等水平。」要麼就是走量,但云南地區的產量和巴西、越南等主產區相比還是偏小。
「要想形成雲南咖啡自身的產業競爭力,靠1.5%的佔比怎麼影響世界?只有通過品質解決這個問題。」舒洋說,雲南國際咖啡交易中心想通過發展精品咖啡,推動精品咖啡的加工、管理模式升級,進而帶動雲南作為國內重要咖啡主產區整體品質的提升。
通過在雲南咖啡原產地打造「以咖啡交易為核心,以金融服務為支撐,以產業上下遊為重點,實現咖啡產業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為目標」的全產業鏈服務平臺,雲南國際咖啡交易中心正努力打造面向內地、港澳臺地區、亞洲及歐美消費市場的主要交易平臺和構建全球咖啡產區產品進入中國市場的重要渠道。
德宏後谷咖啡成為國際關注
提升:走向精品的雲南咖啡
要想產出高質量的雲南咖啡,品種至關重要。
據云南省農科院介紹,目前,雲南咖啡主產區種植小粒咖啡面積最大的為卡蒂姆系列雜交品種,部分地區有其他品種,「抗病不優質,優質不抗病」的問題較為突出。
愛伲咖啡作為雲南較為有影響力的咖啡品牌之一,是雲南較早進行規模種植的企業。該公司副總經理朱志宏介紹,愛伲咖啡從2011年起開始打造自己的精品咖啡品牌,目前,所產精品咖啡豆、掛耳咖啡等產品受到了國內外消費者的認可。
近年來,為選育出優質咖啡品種,提供優質、抗病、高產的咖啡良種,愛伲咖啡在位於普洱市思茅區的種植基地打造了咖啡良種基因庫,其中試種著包括瑰夏在內的34個來自世界各咖啡產地的當家品種。
「2014年我們帶著咖啡去上海參加展會,人問我,你們普洱還產咖啡?普洱茶還可以做成咖啡?」朱志宏回想起當年的場景,哭笑不得。
從默默無聞到在國內闖出名堂,雲南咖啡走過了一段漫長的道路。現如今,一位來自上海的小夥放棄了在上海的咖啡事業,來到雲南普洱,致力於提升雲南咖啡品質,打造屬於雲南本土的精品咖啡社群。
他叫陳單奇,圈內熟悉他的人都叫他「阿奇」。「2015年我第一次來雲南產區看咖啡,當時對這個產區不太熟悉,但考察以後,發現有不少可以改善的地方,也非常有潛力。」阿奇說。
據他介紹,之前在雲南主要是給當地咖農提供一些初加工方面的培訓,以此來提升咖啡的整體品質。「但這個事情是有天花板的,因為種植、初加工、烘焙、衝煮是個密不可分過程。」陳單奇說,只提升加工工藝,「就像你做菜一樣,廚藝再好,原料不行,也是白費功夫。」
去年,阿奇開始跟挪威等地的肥料公司合作,致力於在雲南培育優良品種、提升種植工藝。「雲南99%以上是卡蒂姆種,這個樹種有羅布斯塔(咖啡品種)的少量基因,抗蟲抗病能力強,風味比阿拉比卡豆略遜,但行業裡強調的唯品種論也是太過於極端了。」
「國內咖啡的產量也大,消費量也大,未來市場很可觀!」阿奇說,他對雲南咖啡的未來充滿信心。
▍本文由觸摸版納綜合整理髮布,轉載請註明出處
MORE | 更多熱文
你若喜歡,點亮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