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談到《遊戲王OCG》卡牌遊戲,玩家條件反射般的肯定會聯想到成千上萬張卡池,以及複雜到新人根本無法加入其中的規則。誠然,《遊戲王》在經過了20餘年歷史沉澱後,在各個方面都已經相當成熟,甚至對戰大環境都迭代了好幾次。作為獲得過金氏世界紀錄認證的,全球銷量最高的集換式卡牌,卡池容量深不見底。K社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推出新的系列卡牌。
回憶中的遊戲王
回想早年間《遊戲王》剛剛上線時,家家戶戶的電視臺中都放著「武藤遊戲」與「海馬瀨人」的決鬥場面。街邊學校門口的小攤上也擺滿了《遊戲王》的盜版卡牌。那個時期雖然《遊戲王》的對戰環境剛剛起步,沒有同調、沒有超量,就連融合怪獸都只有少數幾張,但卻給無數玩家帶來了歡樂。
早期《遊戲王》環境中一些不了解規則的玩家,也都是越過「解放怪獸召喚上級怪獸」的環節,直接召喚強力的怪獸卡比拼攻擊力。但是經過考察後萬萬沒想到,原來曾經那種簡單的玩法,竟然也在官方設定當中出現過。究竟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且隨老談一起來探究一番《遊戲王》早年間的對戰環境,從零開始重新熟悉這款全世界聞名的遊戲。
初環境:最上級怪獸時代
眾所周知《遊戲王》原著由日本漫畫家「高橋和希」先生創作,而後K社(KONAMI 科樂美公司)發現了《遊戲王》中蘊藏的商機,將該作品中出現的「卡牌遊戲」代理權拿到了手,從此開始了《遊戲王OCG》的傳奇佳話。早在1999年的2月份,彼時處於「最上級怪獸」時代,K社推出的《遊戲王 Vol.1》正式發售。這個時期被OCG化的遊戲王卡牌少到可憐,僅僅才有40張。也就是說,當時整個《遊戲王OCG》卡池僅達到40張而已。
除了極少量的實體卡牌之外,最初K社對《遊戲王》的玩法也處於混沌之中。當時環境以上級怪獸的攻擊力為王,沒有解放怪獸的玩法。任何怪獸只要在手牌中出現都可以使用,這也對應著《遊戲王》原著早期的設定。這種環境下而生的強力怪獸「黑魔導」、「暗黑騎士蓋亞」等等,成為了玩家們夢寐以求的寵兒。
當然,K社對這種高攻擊力的怪獸卡自然「保護」有佳。它們無一例外成為了稀有卡,就連販賣《遊戲王》卡包的商店老闆也沒有存貨。玩家想要獲得它們的唯一途徑,就是老老實實的「抽卡包」。
首次《遊戲王》全國比賽
而後不久K社針對這個新興遊戲推出了首次比賽活動——任天堂GameBoy《遊戲王:決鬥怪獸》日本全國大賽。沒錯,就是在這個極不成熟的環境下,K社做出了全國性質的比賽,「遊戲王」IP和《遊戲王OCG》名氣因此越來越大。從一款隨時可能夭折的卡牌遊戲,一躍成為全國家喻戶曉的大IP作品。而「女劍士迦南」這張卡牌也在大賽期間誕生。
同年3月初K社再次推出了新一代卡包《遊戲王 BOOSTER1》。這個系列卡包中涵蓋了35張不同的遊戲卡牌,卡池容量達到了76張。雖然看起來多了將近一倍的容量,但是《BOOSTER1》卡包中擁有至少一半以上數量的低價怪獸卡,看起來K社並不想太早放出攻擊力高的怪獸來加快對戰環境的進程。
代表性意義的卡包
值得一提的是具有代表性意義的《遊戲王 STARTER BOX》卡包。就是這個系列猛然擴充了56不同風格的卡牌,除了通常怪獸之外,加入了融合怪獸、場地魔法、永久陷阱三種新卡種。而這三種在日後的對戰環境中全部都有大作為,尤其是場地魔法,更是每個時代下成為談資的「遊戲內環境」。
猜猜看《STARTER BOX》卡包還加入了哪些神卡?前兩款卡包只有武藤遊戲的黑魔導和暗黑騎士蓋亞,而這個卡包終於把海馬社長的「青眼白龍」加入其中。至此之後無效果通常怪獸的攻擊力天花板出現,「青眼白龍」對任何玩家來說都有最大的吸引力。同期出現的還有禁止卡級別的「雷擊」魔法卡,輕而易舉可以摧毀對方最強戰力。而該卡包的劇場限定版也追加了「水魔道士」。
初代環境的最後一包
攻擊力至上的第一代環境最後一期卡包,名為《遊戲王 Vol.2》。此次卡包系列還是遵循《Vol.1》的40張新卡原則,將《遊戲王OCG》卡池容量擴展到172種。玩家們在組合卡組上終於有較多的選擇性了。作為第一代環境的收官之作,該卡包中再次出現了卡組必備的禁止卡「死者蘇生」,以及武藤遊戲每次口胡前必然會使用的魔法卡「光之封護劍」。至此,《遊戲王OCG》第1代環境到此結束。
★如果你也喜歡《遊戲王》,關注遊漫談,咱們一起聊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