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鄉「鋼琴手」如何「種活」板慄樹?

2020-12-10 騰訊網

提示當紅創業—新時代下創業正當紅!

「新農人」種活「老慄樹」

懷柔小夥返鄉創業記

11月18日,李思鵬在北京老慄樹聚源德種植專業合作社展示板慄產品

「今年冷得早,壞果率低,我們的收成相當不錯,有2000多噸……」在北京市懷柔區渤海鎮渤海所村的一片板慄林間,李思鵬正向遊客介紹今秋的收成。說起自家的板慄,李思鵬像個經驗豐富的老慄農,什麼氣候適合生長、什麼條件下病害少,他都如數家珍。

「95後」李思鵬是北京老慄樹聚源德種植專業合作社副理事長。別看現在的他對板慄如此熟悉,4年前,他還是中國音樂學院的一名大學生。彼時的他創立了一間音樂工作室,生意非常紅火。可就在畢業時,他卻放棄了這份事業,返鄉加入由父親創辦的板慄種植專業合作社,成為一名「新農人」。

「『夏天看慄花,秋天收板慄』這是我難以忘懷的童年記憶。」土生土長的懷柔人李思鵬,至今還保留著每天吃板慄的習慣。在他的老家渤海鎮,幾乎每家每戶都種板慄,是當地農民主要收入來源之一。

然而,由於市場形勢的變化和當地銷售渠道單一,近年來板慄賣不上好價錢。

「我喜歡板慄,覺得應該為家鄉做點什麼。」就這樣,李思鵬在合作社裡開啟了「二次創業」。

返鄉「鋼琴手」如何「種活」板慄樹?李思鵬從入門知識開始學習。請父親指導、和慄農交流、參加各部門組織的培訓,再加上自己多年「吃」出來的經驗,他對板慄產業的全流程逐漸熟悉起來。

自己精進的同時,李思鵬也為合作社帶來了新思路:打造「老慄樹」品牌、確立標準化板慄種植流程、對板慄進行深加工。「提升質量、延長產業鏈,板慄的附加值就可以顯著提升。」李思鵬介紹道。

板慄質量上去了,李思鵬又開始琢磨銷售渠道。一方面,合作社與北京稻香村、21cake、順鑫農業等商家建立聯繫,形成穩定的供貨渠道;另一方面,他帶領團隊在淘寶、京東等平臺上成立網店,緊緊抓住線上零售這條路。「我們最近還請了明星幫我們直播帶貨!」李思鵬把不少新的渠道引進合作社,進一步拓寬品牌影響力。

這是11月18日在北京市懷柔區渤海鎮拍攝的古慄樹

李思鵬(右一)在北京市懷柔區渤海鎮明清慄園為參觀者講解

如今,合作社的產品在國內外都打開了銷路,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效益:近3年,合作社收益累計增長700多萬元,帶動慄農增收500餘萬元。

渤海鎮副鎮長齊金良介紹,聽說李思鵬的經驗後,鎮裡越來越多合作社開始調整原有經營模式,將新技術、新思路引入自家板慄園中。

懷柔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王文忠介紹,近年來,懷柔區以推廣板慄種植技術、開發板慄文化、搭建產銷對接平臺等措施,實現懷柔板慄產業逐步升級,孕育了一批板慄為主導產業的優秀企業,「懷柔板慄」的品牌形象正在逐步重塑。「未來,我們還將繼續通過改善板慄產區鄉村人居環境,完善鄉村旅遊服務設施,推動休閒觀光、鄉村旅遊、民宿體驗發展,讓一、二、三產業實現融合發展。」王文忠說。

秋收已過,李思鵬又忙著打造板慄博物館。「我希望可以打造板慄為主題的大品牌,向更多人介紹板慄文化。同時也向更多人分享自己的創業經歷,為鄉村振興做一點自己的貢獻。」

(來源:新華網 作者:田晨旭;陳鍾昊)

—END—

關於當紅創業

當紅創業自媒體交流平臺 ▏中國絲路創業者俱樂部

我們只發布和創業相關的信息和資訊

相關焦點

  • 「新農人」種活「老慄樹」
    「新農人」種活「老慄樹」 文/田晨旭 陳鍾昊 「今年冷得早,壞果率低,我們的收成相當不錯,有2000多噸……」在北京市懷柔區渤海鎮渤海所村的一片板慄林間,李思鵬正向遊客介紹今秋的收成。
  • 盛果期高大的壯板慄樹如何修剪?
    盛果期高大的壯板慄樹如何修剪?
  • 造型古怪的百年板慄樹「扎堆」南大何村
    天中晚報全媒體記者 王建成12月3日,驛城區老河鄉土門村南大何莊西北側的一大片鬱鬱蔥蔥、造型古怪、高大茂密的百年板慄樹格外惹人注目,前來遊玩的遊客都會被深深地吸引。全媒體記者在南大何莊村看到,這片板慄樹大小不一,其中最為粗壯的板慄樹,五個人手拉手也圍不攏。據說這棵樹曾遭雷擊,致使樹幹空洞,洞內可容幾人小酌或下棋。這棵板慄樹粗壯的枝幹成了空殼,但依然枝繁葉茂、果實纍纍,令人稱奇。
  • 華鎣:返鄉種脆李 讓石漠化土地變成「聚寶盆」
    中國網6月16日訊 6月16日, 東方剛露出魚肚白,華鎣市天池鎮仁和村返鄉民工楊正茹,已帶領村民奔忙於村頭在石漠化土地上發展起來的李子園了。華鎣市天池鎮仁和村返鄉民工楊正茹在石漠化土地上集裝剛採摘的優質李果「五月脆」。「今年是李子第一年掛果, 想不到結得這麼好。」
  • 農村集市上的樹苗,有的買了種不活,是啥原因?看完才恍然大悟
    農村集市上買的樹苗,有的買了種不活,是什麼原因?看完才恍然大悟!進入3月份後,馬上快到植樹節了,而集市上一些賣樹的農民也多了起來。集市上樹苗的品種也是非常多的,有楊樹、有蘋果樹、還有核桃樹、板慄樹、桃樹、櫻桃樹等等,也是應有盡有。
  • 四月是你的假話:鋼琴手與小提琴手的春天之戀
    四月是你的假話:鋼琴手與小提琴手的春天之戀《四月是你的假話》作為一部愛情動漫把音樂這種最適用用於傳情的藝術模式融入到段子情節開展中,用音樂來演繹愛情的甜美與難過,這與其餘愛情動漫有很大的差別,音告成為這部動漫最值得眷注的好處。
  • 返鄉種菊花帶鄉鄰致富
    5月份,他返鄉投資種植菊花。  公司搶抓機遇,優化生產車間,引進產品加工、包裝等設備器械,將菊花烘乾、晾曬後製成大家需要的藥材保健品,並按不同的品級進行分類包裝,擴展商品銷售渠道,包裝後的菊花價格不等,單金絲皇菊包裝後每斤就能賣到600元。「咱縣當下的氣候比較適合這類菊花生長,晝夜溫差大,不生蟲害,所以我們都不打藥。
  • 板慄樹如何做到當年結果?教你一招,嫁接當年就掛果!
    板慄樹是我國重要的經濟樹種之一,慄子是傳統的堅果農產品,近幾年,隨著板粟價格不斷上升,板慄生產發展迅速,板慄苗木出現了供不應求的現象。以前採用板慄種子繁殖育苗的方法,栽植後 5-6 年才開始結實,而且產量低,後代變異大,不能滿足生產需要。今天給大家分享一種採用苗圃嫁接快速育苗的方法。
  • 鄉村振興|返鄉闖路 養兔致富
    鄉村振興|返鄉闖路 養兔致富 2020-05-17 02: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大學生返鄉種「網紅芭樂」:農村越來越有希望
    龔雯 攝中新網漳州9月2日電 「『網紅芭樂』去年產量30多萬斤,今年預計產量80多萬斤,銷售額900萬元(人民幣,下同)……」福建省漳州市詔安縣金星鄉院前村的「網紅芭樂」果園裡,返鄉創業的大學生李向鋒、陳曉冬夫妻倆為村民算著收入帳。看到今年的芭樂品質有保障,陳曉冬夫妻倆展開笑顏。
  • 扶貧工作隊長期在此駐紮 幫助鼓勵村民脫貧奔小康 百年板慄樹見證...
    這是一片海拔1300米的山間平地,一棵高大的板慄樹,挺立在村口,樹葉幾乎掉光,顯得古樸蒼勁。村民口口相傳,這棵樹已有300多歲了。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肖曙光,是宜昌市稅務局幹部。2018年2月,他主動請纓參加扶貧,來到紅旗坪村。他邀請記者走進離板慄樹不遠的村委會,和扶貧隊隊員、村委會幹部、村民代表等,圍坐在火爐邊。肖曙光打開話頭:「紅旗坪村的故事,大多發生在這棵板慄樹下。
  • 馮延豐返鄉創業:我回村裡種野菜
    瞅準這一商機,馮延豐決定返鄉生產便捷即食的野菜速食產品。2016年,馮延豐把自己家的五畝地全部種上了綠葉莧菜,同時建冷庫、廠房,購買蔬菜清洗機、真空包裝機等。野菜產品一推出,就受到不少餐飲配料批發商的青睞。
  • 成縣:「90後」返鄉青年的「兔大王」夢
    「90後」返鄉青年的「兔大王」夢隴南日報通訊員 左謙茹每日甘肅網5月9日訊 據隴南日報報導 暮春時節,走進成縣紙坊鎮府城村「90後」返鄉青年周鵬的生態兔養殖場談起剛開始創業的艱辛,周鵬感慨萬千:「剛開始養兔子時,很不適應,每天吃不好睡不好,幹的活又累又髒,特別是兔子晚上下崽時,每隔2小時就得看看兔崽凍到沒有。寒冬的早晨,風刺骨的冷,想多睡一會都是奢望。
  • 返鄉加工「太空泥」,90後帶動2000村民家門口就業!
    今年28歲的宋京偉是土生土長的平陰南毛裕村人,別看年紀輕輕,卻已返鄉創業近三年。如今,他引來的太空泥分裝項目在平陰縣的每一個鄉鎮都有至少一個加工點,2000餘不能外出務工的老年人和婦女實現了年門口就業,平均年收入人均增加近萬元。村民分包太空泥,家門口也能掙錢。
  • 西充拓寬農民工返鄉創業路徑,2800人已返鄉創業!農民工返鄉創業...
    摘要:義興鎮,返鄉後的張奇毅通過引進一家生態農業公司,在鹽水埡村集中流轉土地1000餘畝,栽種銀柏山翠李;青獅鎮,返鄉創業人員李家亮結合當地地質土壤重點發展青花椒1000餘畝;在多扶鎮,返鄉農民工李自強創辦農業公司,流轉土地5000多畝,大力發展種植充國香薯和柑橘。
  • 方塘讀書會|返鄉是一場價值重建
    「返鄉」這個新事物,讓我歡欣雀躍。依然記得,採訪行程結束,臺灣兩位記者朋友陪我上臺北陽明山喝咖啡,我跟他們激動地描述:在海南島,有一個火山口古村落,依然是一個看天吃飯的傳統農村,連自來水都沒有,幾乎年年乾旱,種下的荔枝樹幾乎很少碰上豐收年,農家的日子得過且過。而它就是我的故鄉,我要回去再造故鄉。
  • 小夥兒返鄉養蟲子 行情不好也賺了十幾萬元……
    「我們種的是冬桃,快該摘了。冬桃核小肉嫩,味道不比夏桃差。」村民蘇玲子摘下一顆桃子遞給洛報融媒記者,咬一口,甘甜清脆。如今,冬桃是五嶽溝村的招牌,站在山坡上望去,只見200餘畝桃林分布在山坡上,把黃土坡裝扮成綠色。
  • 「新春走基層」鐵騎返鄉
    「溫暖回家路」我與春運的故事系列報導二鐵騎返鄉春節臨近,返鄉回家的方式有很多種,但是回家的理由也許只有一個,那就是為了和家人團圓。為溫暖騎摩託車返鄉人員的回家路,中國石油「鐵騎返鄉」公益行動再度開啟。1月15日至23日,中國石油在福建、江西兩地35座加油站設置了「愛心驛站」,漳州境內有龍文區龍江路加油站、平和縣和溪加油站,為返鄉鐵騎提供免費加油、免費速食品、福袋春聯等9項暖心服務。送上「三件套」+大禮包為鐵騎返鄉人「保駕護航」中國石油漳州銷售分公司黨委書記王勝昔:我們加油站提供了「三件套」,即愛心地圖、加油卡、反光背心。
  • 80後劉怡玲: 「金融女」返鄉承包荒山種果樹
    80後劉怡玲: 「金融女」返鄉承包荒山種果樹 2020-07-12 19: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李德壽:返鄉創業 從沙發起步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政府對農民工返鄉創業優惠政策的出臺,激發了越來越多的農民工開始選擇返鄉自主創業。2016年,返鄉農民工李德壽回到家鄉湖北省黃崗市羅田縣白蓮河鄉李家垸村,開始了他的創業之路。李德壽告訴我們「在外面打工工資低,自己也不夠用,想幫助家族無能為力。後面還是決定自己創業,因為我自己也在家具廠幹過多年,回來之後就開了這個沙發廠,走上了創業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