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5月8日報導5月8日,攀鋼集團、阿里雲、積微物聯達成合作協議,三方將以阿里云為技術載體,以積微物聯為平臺,以攀鋼集團為場景試點,深化ET工業大腦在鋼鐵生產領域的應用。
工業大腦將深入鋼鐵生產核心環節,大大降低鋼鐵料消耗,節省千萬生產成本,實現攀鋼集團智能製造、智慧營銷、智慧採購、智慧物流和智能裝備的「兩化融合」目標,全力打造國家級智能製造試點示範產線,共同賦能國內鋼鐵行業的智能化發展。
三方將圍繞生產工藝優化、產品表面缺陷識別、設備智能維修、工廠和產線可視化、智能安保等多個方面展開深入合作。
「煉鋼就是煉渣」,這是鋼鐵生產過程中的一句老話。鋼由生鐵而來,和生鐵的主要區別在於成分不同,所謂煉鋼就是通過冶煉降低生鐵中的碳、去除有害雜質,再根據鋼性能要求加入適量合金元素,使之性能優良。為了將原料中一些不需要的雜質去除,就需要進行造渣。造好渣是實現煉鋼生產優質、高產、低消耗的重要保證。
阿里雲副總裁李津介紹,優化造渣質量、降低鋼鐵料消耗是雙方合作的目標之一。鋼鐵料消耗佔整個煉鋼廠成本的70%以上,降低鋼鐵料消耗,就意味著原料投入減少、成本和能耗降低。
據了解,未來,阿里雲ET工業大腦應用到攀鋼西昌鋼釩轉爐煉鋼工藝後,預計優化轉爐煉鋼復吹和造渣環節,降低吹損和噴濺,減少渣中TFe含量1%,降低氧活度指標10ppm,使鋼鐵料消耗顯著降低,每年為攀鋼節約成本超過千萬元。
同時,工業大腦還會被應用到冷軋環節,找出影響冷軋合格率關鍵因素,優化冷軋工藝控制。預計可提高冷軋卷I單位合格率0.2%以上,每年為攀鋼帶來數千萬元效益。
依託西部地區豐富的釩鈦磁鐵礦資源和自主創新建設,攀鋼是我國戰略後方的特大型釩鈦鋼鐵企業集團,在相關資源的綜合利用方面已處於世界領先水平,是全球第一的產釩企業、國內最大的鈦原料和產業鏈最完整的鈦加工企業,以及國內重要的鐵路用鋼、汽車用鋼、家電用鋼、特殊鋼生產基地,攀鋼西昌鋼釩是攀鋼集團信息化建設的排頭兵。
攀鋼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段向東表示,攀鋼是一個因國家戰略而生,因科技創新而興的資源利用綜合型企業,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在企業變革發展中的作用,希望與阿里雲一起攜手利用人工智慧打造鋼鐵行業的工業大腦。
積微物聯作為西南工業網際網路的領軍企業,致力於將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物聯網、工業網際網路等新技術集成落地,形成標準化服務平臺及產品,為客戶提供極致服務。
據悉,去年4月,阿里雲ET工業大腦正式推出,隨後快速在光伏、橡膠、新能源、通信等領域落地,幫助各大製造企業獲得巨大的經濟效益,被稱為「中國製造換道超車」的新機遇。
攀鋼集團、阿里雲、積微物聯三方合作籤約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