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大腦」 快速植入百萬產線

2021-01-17 南方新聞網

黑色膠料順著傳送帶,經過餵料、壓出、冷卻等工序,壓成長條狀輪胎生胎面,看起來「平平無奇」的橡膠加工流水線,裝上傳感器,就搖身變為智能化生產線——這是調研團隊在杭州的中策橡膠生產車間裡看到的一幕。

廣東傳統製造比重較大,轉型說易行難。「我去廣東調研發現,很多中小企業還是用傳統的Excel來手動記帳。」在阿里巴巴集團總部,阿里雲計算有限公司戰略發展部華南區總監黃燁華表示,設備不在線,數字不在線,就難以提質增效。

在杭州、無錫等長三角多個城市的一線走訪中,我們看到,不用額外高價採購設備,通用傳感器和「工業大腦」的組合,正在進入百萬條產業流水線推動實現「人工智慧」;網際網路龍頭搭建平臺,在線消費提供海量數據,超級計算機提供超級算力,成為推動製造變「聰明」的三種力量;長三角與大灣區,兩大經濟區域發揮各自產業的優勢,走向協同創新。

善用年營收超4萬億元的電子信息產業優勢,實現對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數字賦能,廣東大有可為。

●南方日報記者 王彪 曾美玲 郜小平 實習生 王鈺茜 羅雅情 梁楚韻 蔡肇宇

產線進化

120米輪胎流水線開啟「自動駕駛」

走進位於杭州錢塘江畔、國內最大的輪胎製造企業——中策橡膠集團杭州海潮橡膠有限公司的102工廠,沿著120米的胎面壓出生產線,海潮橡膠總經理助理韓聖強正在巡迴檢查。

高端的技術,往往只需要簡單的操作,忙碌了兩個小時之後,工人開始「擀餃子皮」——這是輪胎行業對「胎面壓出」生產環節的形象叫法。模具裡的膠料在螺旋杆的帶動下,擠出、收縮、稱量、卷繞。和以往不同的是,產線上安裝了50餘個大小不一的傳感器,通過額外敷設的電線串聯。看似「簡陋」的裝置,已經讓製品綜合合格率從90%提升到95%,實現輪胎製造行業的技術突破。

升級的秘密,就顯示在產線起點位置懸掛的「ET工業大腦」屏幕上。光學、溫度、壓力等30多個參數被各式傳感器實時讀取、記錄、傳遞,在屏幕上實時更新。

阿里雲將「工業大腦」帶進中策橡膠,推動實現產線的「自動駕駛」。「工業大腦」不僅根據不同規格的輪胎實時調整產線,還能通過對數據的前置分析、預測和控制,提前近10分鐘判斷橡膠壓出的重量和尺寸,每10秒自動微調,保證所有參數處在最優狀態。韓聖強說,這種數位化改造預計今年7月開始向其他14條生產線推廣,每條投入約40萬元,可產生200萬元/年的經濟效益。

這就是數位技術的力量,這就是長三角車間裡正在發生的產業變革:沒有巨資購入機器人,只是增加若干傳感器,藉助「工業大腦」,產線就從半自動化流水線一步跨入可以自主調整的「人工智慧」新境界。

平臺貫通

消費與製造在數字世界彼此激蕩

「製造業的積累很重要,1958年成立的中策橡膠很難通過常規的積累超過歐美百年企業。」中策橡膠集團企劃部經理慕曉宇說,比如米其林在東南亞有自己的橡膠園,通過產地等儘可能保證原料特性的均勻度;而我們的天然橡膠來源相對多元化,要保證密煉的質量合格率就非常複雜。

「工業大腦」的推廣讓「換道超車」成為可能。2017年,阿里雲發布「工業大腦」後,中策成為阿里雲「工業大腦」的首批客戶。如今,中策橡膠的數位化戰略全面開花:從和面(密煉),到擀餃子皮(胎面壓出),到包餃子(成型),再到蒸餃子(硫化機),都在植入數位化技術。

「工業大腦的算法、優化模型、機器控制都實現了『原子化』,只要行業做出一個案例,就可以把參數、算法開放出來,在新的產線上通過拖動組件和調試就能做交付,推廣時間從幾周縮短到了幾天。」阿里雲工業大腦算法工程師葉斯說。

從2017年開始,阿里雲的「工業大腦」幫助鋼鐵、化工、水泥、電力、裝備製造等各行業實現「智造」升級。根據規劃,阿里雲將招募上千家生態合作夥伴,接入百萬製造產線,助力製造業的數位化轉型。

如果說消費網際網路、工業網際網路分別是數字經濟的上半場和下半場,如今,兩個半場正在加速打通。邁向平臺化的「工業大腦」,從數位化的在線消費中汲取新的動力。2020年9月,阿里巴巴提出「犀牛工廠」引發廣泛關注。在阿里巴巴集團區域研究中心高級專家鄧衢文看來,其主要意義就在於推動製造業與電商消費的對接,企業收到個性化訂單後,營銷端和研發設計環節會同時加強。

類似的進程也在廣東上演:從格力、格蘭仕到華為、TCL,通過打通供需兩端的數據流通,「智造」升級成為風潮。位於深圳的富士康入圍世界經濟論壇的全球「燈塔工廠」網絡:從表面貼裝到產出成品,該工廠的生產效率和庫存周轉提升20%以上。

「燈塔工廠就是通過導入互聯的透明化、智能化還有柔性的自動化,讓企業實現重大的財務和運營上的收益。」工業富聯首席數據官劉宗長表示。

算力創新

「神工坊」助燃中小企業研發

「工業大腦」讓製造端聰明起來,超級計算機與產業的深度融合則讓研發端如虎添翼。

「現在做研發難啊,國外仿真軟體算得不夠準,還受限。」中策橡膠的工作人員這樣抱怨。研發生產一款新輪胎要考慮空氣、負載不同情況下的多種特性,做試驗、開模具,一個就要30萬元,對可以模擬實驗的國產仿真軟體需求強烈。

距離中策橡膠集團總部200公裡的國家超級計算無錫中心,先進位造部部長任虎正帶領團隊為此努力。

「工業仿真裡最核心的要素是算法和模型,關鍵是將其轉化為軟體。」任虎說,工業軟體要高性能、能並行,才有競爭力,「我們做計算框架,就是要實現算法和模型快速軟體化」。

任虎的底氣,是隔壁房間上百個機櫃、呈「010」形狀整齊排列的超級計算機——「神威·太湖之光」。這臺安置在無錫的國之重器,連續四次排名世界第一,系統峰值性能12.5億億次,「千萬核可擴展全球大氣動力學全隱式模擬」等六項全機應用連續三年入圍2016—2018年「戈登·貝爾」獎提名。

背靠強大的計算工具,任虎團隊將超算服務給企業送上門,加速超算與產業的深度融合。江蘇博泓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致力於複合材料橋梁防撞設施設計、製造,港珠澳大橋、虎門二橋等全國100餘座橋梁都有他們產品的身影。

「以前用戶用超算,需要在電腦手動輸入程序命令,比較麻煩。」任虎介紹,他們打造的「神工坊」系統,在瀏覽器登錄後就能運行,操作和使用日常辦公軟體類似。

目前,神工坊平臺已經集成了十幾款工業軟體,多款用於開發設計的在線定製App,累計公測用戶近百家。任虎說,遠期要實現主要軟體的國產替代,幫助企業解決數字經濟發展的前瞻性、創新型需求。這與千裡之外的國家超算廣州中心努力的方向不謀而合。

「我們將著力推進系統軟體生態和應用的培育,讓用戶專注於其所在領域應用模型提升。」國家超級計算廣州中心主任盧宇彤表示,藉助超算,可以有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的前沿科技成果在產業領域發揮實際作用。

建言灣區

依託需求推動

產業數位化轉型

「廣東很多產業集群的轉型升級,首先在銷售渠道上數位化轉型,再進一步倒逼生產端的數位化轉型,實際上是從消費終端往上遊走。」鄧衢文曾在廣東從事產業規劃研究,對粵港澳大灣區的產業集群也頗為熟悉。

他舉例說,像陽江的刀剪集群實際上就是典型的外貿型產業,70%的產能都是往海外供的。這些產業集群的企業規模小而散,很多好產品也是要通過電商平臺實現數位化,使其在生產端逐步積累下資金,有資金之後去做技術改造,安裝智能化製造設備。

從全國看,這種路徑已經被證明可操作。2020年,「雙11」期間,天貓淘寶平臺湧現出一堆新興的國產品牌,這是因為通過集中平臺的消費購買力這種戰略性資源,這些品牌就湧現出來了,對於培育本土品牌,開拓內需市場作用非常明顯。

「未來,製造業可能反而是電子信息的一部分,隨著智能製造的普及,未來需要到工廠裡面,站在流水線上工作的越來越少。相反,對整個數字系統的需求,對計算量的需求肯定是越來越高。」任虎建議,廣東應進一步推動超算中心建設,發揮其在製造業升級和研發創新上不可替代的關鍵作用。

相關焦點

  • ET工業大腦進入鋼鐵業 阿里雲聯手攀鋼用AI煉鋼
    參考消息網5月8日報導5月8日,攀鋼集團、阿里雲、積微物聯達成合作協議,三方將以阿里云為技術載體,以積微物聯為平臺,以攀鋼集團為場景試點,深化ET工業大腦在鋼鐵生產領域的應用。工業大腦將深入鋼鐵生產核心環節,大大降低鋼鐵料消耗,節省千萬生產成本,實現攀鋼集團智能製造、智慧營銷、智慧採購、智慧物流和智能裝備的「兩化融合」目標,全力打造國家級智能製造試點示範產線,共同賦能國內鋼鐵行業的智能化發展。三方將圍繞生產工藝優化、產品表面缺陷識別、設備智能維修、工廠和產線可視化、智能安保等多個方面展開深入合作。
  • 晶片植入大腦,人類與AI共存,黑客帝國或將成為現實
    腦機接口系統,晶片直連大腦,通過無線連接,我們甚至可以與iPhone上的應用程式互動。這一發明旨在幫助截癱患者通過在大腦中植入設備來控制電腦,並極大地改善人類的思維和交流方式。該方法有三個關鍵部分一是「線」(threads),直徑4微米~6微米,比人的頭髮絲(約75微米)還要細很多。
  • 自動化產線升級!機器視覺與運動控制的無縫集成
    尤其是在當前多品種、小批量、柔性化的生產模式下,產線的頻繁更換,增加了對機器視覺系統流程的修改和調試時間,從而大大影響了工廠產能,因此,如何讓設備在生產中更加穩定,同時操作也更為便捷,能夠滿足產線快速調整和切換的需要,是機器視覺技術開發的一個課題。
  • 如何實現產線的快速換型?
    因此今天給大家分享的內容是如何實現產線快速換型,縮短產線換型時間。 當然我們最好是先可以通過產品平臺化設計、生產計劃整合、產線柔性化改造等方式取消或減少換型,最快的切換方式就是不需要切換。 分享的內容分為三個部分,分別是SMED簡介、SMED益處以及SMED套路。
  • 科學家將電極植入猴子大腦,或有助於幫助盲人找回視力
    猴子大腦內植入電極裝置根據《新科學家》報導,有一組科學家在猴子大腦內植入了一組電極裝置,使猴子在不使用眼睛的情況下就能識別字母的形狀,研究人員聲稱這是在沒有利用視網膜的情況下獲得的最高視覺解析度技術。過去研究小組就有嘗試過用植入的技術,希望能讓受損的視網膜來恢復視力,雖然這是一項令人有所期待的技術研發,但植入技術卻對那些受損的視神經起不了任何作用。
  • 虎彩首條「5G智能產線」亮相 個性印製雲平臺項目通過……
    該項目將打造東莞首條「5G智能產線」。記者在走訪生產車間發現,該項目將全面支持個人和企業用戶在一個平臺上完成在線設計交互、在線交易、物流軌跡查詢、在線結算等全流程應用,並結合新型數碼設備的短、平、快印刷特點,實現單件級定製、快速交付能力。
  • 盲人也能「看到」光幻視 新大腦植入技術或助其恢復視力
    本文轉自【網易智能】;5月20日消息,《細胞》雜誌5月14日發表了一項新研究,科學家們通過電流刺激人們大腦,成功誘使他們的大腦看到並不存在的字母。這項實驗在視力正常的人和成年後失去視力的盲人身上都獲得了成功。
  • 大腦植入1024個電極,我們離「虛擬視覺」還有多遠
    最近,科學家在獼猴大腦中植入電極,通過電刺激神經元,成功地讓猴子感知到視覺信息。當然,這不是什麼瘋狂科學家的邪惡計劃,他們希望這種方式最終能幫助盲人重見光明。由計算機模擬出的虛擬世界?|《黑客帝國》在大腦中,找到視野的對應點 說到視力,大家會先想到眼睛。
  • 克隆技術已經成熟,為什麼不克隆愛因斯坦,然後植入他的大腦?
    有沒有這種可能,克隆愛因斯坦然後把大腦植入,形成新的生命體!曾經有人認為克隆技術的出現,將會開啟人類文明發展的新紀元。克隆羊多利的成功,讓我們看到了新的希望,當時有很多人猜想,如果我們克隆一個完整的愛因斯坦,然後把他的大腦植入到這個身體當中,是不是在世界上又會出現一個全新的愛因斯坦?複製人早已明令禁止沒有想到的是,在6年之後,事實證明了複製人這項技術並不成熟,綿羊多利身體出現了多種疾病,最終科研人員不得已給綿羊多利實行了安樂死。
  • 向大腦中植入電極產生光點,盲人將來也能看見世界了
    向大腦中植入電極產生光點,盲人將來也能看見世界瞭然而近日科學家通過向大腦植入電極,徹底顛覆了這一常識。當然,這一研究的實驗對象是猴子。研究人員使用了一種高清神經假體來觸發猴子對可辨別形狀的感知,這種設備被植入猴子的視覺皮層,使它們看到壓眼閃光(phosphenes)。這些人造點可以以有意義的模式顯示,最終被用來代表現實世界中的物體,這將是治療失明的一個顯著進步。
  • 海爾COSMOPlat賦能山西省首條全自動醫用口罩產線落地
    為解決口罩、防護服等疫情防控物資需求,海爾COSMOPlat與侯馬市政府、侯馬經濟開發區及生產企業積極對接,快速響應,緊急啟動醫用口罩防護用品生產線項目。COSMOPlat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發揮強大的供應鏈生態能力,海爾工業智能研究院第一時間整合機械設備、生產原材料、智慧採購、智慧醫療等相關業務力量,依託海爾工業智能研究院前瞻性布局的智能製造等關鍵共性技術以及數字供應鏈作業系統,為侯馬市提供了醫療口罩端到端全流程的解決方案,在48小時內完成了核心產線、設備、原材料等生產資源的調配,成功賦能山西省首條全自動醫用口罩產線的落地。
  • 如果你是周一圍扮演的科學家,會為自己的大腦植入「完美晶片」嗎?
    摘要:舞臺上的時間循環 如果有一款晶片,可以讓你更健康、更理智,撫平情緒波動,隨時隨地都能做出完美選擇,你會植入嗎?超體驗影音劇《芯上人》12月4日在上音歌劇院首演。故事發生在2030年,周一圍扮演的科學家Frank,即將發布一款可植入大腦的「完美晶片」。然而在發布會現場,一個「神秘人」在眾目睽睽之下羞辱他、逼迫他決定兩個陌生人的生死。面對這場全球直播,Frank不得不做出選擇。然而,這一切只是噩夢的開始,Frank陷入了可怕的時間循環之中。
  • 獲近億投資,阿里雲工業大腦創始人離職創業欲打造工廠智能大腦
    2016年阿里雲開始試探工業領域,提出讓生產線上的鋼鐵軀體配上可統一調度的工業大腦,王峰是阿里雲ET工業大腦項目啟動人。在近兩年的項目創建中,王峰開始意識到IT(信息技術)、DT(數據技術)與OT(運營技術)融合下能給製造業帶來質的改變。
  • 馬斯克將發布AI與大腦結合晶片,將修復大腦並擁有精神控制設備
    被譽為矽谷鋼鐵俠埃隆·馬斯克宣布,他將在下個月發表一份關於人類大腦植入的聲明。這位億萬富翁此前曾表示,他的Neuralink公司將在「不到一年」內研製出一種設備。人工智慧共生,今年5月,這位億萬富翁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這款設備有朝一日可能會修復「大腦的任何問題」。
  • 總投資480億 天馬廈門6代柔性OLED產線開工
    天馬公司及廈門天馬顯示科技董事長陳宏良向廈門市委市政府、股東方、產線建設工作人員及所有關心支持天馬的朋友們表示衷心感謝。同時他表示,一定對廈門天馬顯示科技第6代柔性AMOLED項目全力以赴,取得項目事業成功,不負廈門政府和股東單位的信任與期待。
  • 規上工業用電量同比差距較大,浙江著力解決「復工難復產」
    目前,全省規上工業企業復工率為98.6%,線上服務業企業復工率95.6%,出口千萬美元以上的重點外貿企業復工率99.3%,省重點項目復工率99.8%。不過,省政府副秘書長陳廣勝表示,規上工業企業復工率達98.6%,但規上工業用電量的同比差距比較大,說明復工而未能充分復產。
  • 工業4.0 大潮,中國工業網際網路很香,助力中國製造彎道超車!
    而近幾年中國在數字工業領域開足馬力,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正在快速興起,並掀起了一輪信息化革命浪潮。中國信通院發布的報告顯示,2019年,我國工業網際網路產業規模已達到2.13萬億元,同比增長47.3%。預計2025年,這一數字將突破5萬億元。
  • 「工業大腦」集結令 | 大鯨榜正式啟動-虎嗅網
    過去20年,網際網路給消費端帶來徹底的顛覆與革新;我們不難想像,當「工業」與「網際網路」兩個詞組合在一起,兩種完全不同形態,但意義重大的產業相碰撞,將會為人類與社會帶來怎樣的衝擊力——思想與機器相融合、工業被數據化重構、生產活力被加倍激發…… 數字時代下的工業製造變得比以往更加重要
  • 2020工業技術軟體化發展論壇暨2020中國(天津)工業APP創新應用大賽...
    天津市王衛東、信息技術發展司司長謝少鋒和中國工業技術軟體化產業聯盟理事長、電子第五研究所所長陳立輝、中國工程院倪光南院士、天津市秘書長朱玉兵、天津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尹繼輝、信息技術發展司軟體產業處王威偉,以及國內政、產、學、研、用各界代表和媒體200餘人參加活動。
  • 進博會來襲:不二越公司展示機器人後段裝箱無人化產線
    通過工業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等技術,優化人機協作,提高生產線的柔性。  不二越公司展示機器人後段裝箱無人化產線。  戴爾展示新一代的雲平臺VCF4on VxRail 7 ,其全面集成了VMware的明星產品Tanzu和vSphere 7,率先實現原生支持虛擬機和Kubernetes容器,極大降低了IT架構運維難度,可以更好滿足雲原生應用的開發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