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打仗長槍和大刀誰更厲害?讓宋軍死士的鮮血來回答

2021-01-08 冷兵器研究所

編者按:傳統兵器習練者可能都聽過這樣一句話:槍為百兵之王。對此,有人好奇的表示,那是不是練長槍的人給自己臉上貼金呢?用大刀不行嗎?電視劇裡不少士兵都拿個刀就往前衝。如果嫌棄大刀短,可以用長杆大刀啊,比如唐代著名的陌刀。那麼在古代戰場上,長槍和長柄大刀到底哪個更厲害呢?

首先要說明的是,雖然說到唐軍,很多人都會想到陌刀陣,但是在唐軍編制中,長槍才是主流。比如《太白陰經》記載:唐軍一支12500個作戰人員組成的軍中,要配備12500條長槍、2500面牛皮盾、2500張弩、12500張弓、2500把陌刀、各種箭枝70餘萬支、佩刀10000口,外加盔甲7500領。總體而言,在中國古代軍隊中,長槍一直是最主流的武器。

當然也有長槍比例少的。比如像北宋軍隊,七分弓弩三分刀槍。但就如冷兵器研究所之前的那些文章所介紹,北宋軍隊的這種配置,在面對遼和西夏的一波流騎兵戰術時沒問題,但是面對女真就悲劇了。所以後來南宋軍隊搞出了疊陣。疊陣的大體原理是最外層放拒馬,然後就是布置長槍手,然後配合弓弩手。長槍手除了保護弓弩手外,還要保護拒馬(敵兵直犯拒馬,令甲軍槍手,密依拒馬,用槍攛剌)。

所以一個標準的宋代疊陣約3200人(含有搬運拒馬的200人)。其中步兵主陣有披甲長槍手502人,神臂弩手302人,弓手202人,左右兩翼各有弓弩手281人,左右肋騎兵各有261人。相對於之前的北宋軍隊,南宋疊陣的長槍手比列很高了。那麼,有沒有人突發奇想,想用長柄大刀代替軍陣裡的長槍呢?有的!南宋武將姚仲就那麼幹過。

根據《金史》的記載,當時的情形是這樣的:「【宋將】姚良輔(耀仲)出自北嶺……捍以劍盾、行馬,外列騎士,步卒居其中……敢死士鎖足行馬間,持大刀為拒」。這裡面的大刀,按照《武經總要》的相關記載,應該是類似偃月刀的那種長柄大刀。也就是說,姚仲把軍陣裡的長槍換成了大刀。然後呢?結果悲劇了!

《宋史》記載:初,仲自德順至原,由九龍泉上北嶺,令諸軍持滿引行。以盧士敏兵為前陣,所統軍六千為四陣,姚仲兵為後拒。……與敵鏖戰,開合數十。會輜重隊隨陣亂行,敵兵衝之,軍遂大潰,失將三十餘人。姚仲把軍陣裡的長槍換成大刀的結果是被金軍擊潰,損失將領三十多人。那為啥會這樣呢?難道是長柄大刀不適合對抗騎兵嗎?那不是有拒馬可以防騎兵嗎?而且外圍還有宋軍騎兵掩護,保護拒馬的都是死士,還把自己鎖在拒馬上。如果金人想下馬搬開拒馬,直接大刀招呼就好。怎麼還會被女真騎兵衝開疊陣的呢?

但是金軍可不傻,你這軍陣不是防範騎兵嗎?金軍直接選擇下馬。按《金史》的記載的:習尼列與移刺補、奧屯撒屋出、崔尹、僕根撒屈出以兵五千沿壕為狀,餘兵皆舍馬步戰,擊其前行騎士,走之。於是,行馬以前衝以長槍,行馬以後射以勁弓。良輔兵稍挫,習尼列乘勝麾兵,撤其行馬,破其七陣。也就是說,金軍先下馬步戰,趕走宋軍騎兵,然後金軍用長槍陣突破宋軍拒馬,後用強弓擴大戰果。那麼,金軍的長槍什麼樣呢?

《三朝北盟會編·卷九十九》對女真精銳有這樣的記載:以仲熊所親見黏罕寨有兵五萬人,婁宿孛堇寨有兵萬人,皆槍為前行,號曰:硬軍。人馬皆全副甲,腰垂八稜棍棒一條,或刀一口。槍長一丈二尺,刀如中國屠刀,此者驍衛之兵也。從文字可以得知,女真重騎兵普遍裝備丈二長的騎槍,換算成現代的長度就是4米左右。這可不是影視劇裡的那種一人多高的紅纓槍,其相對於長度在2米左右的長柄大刀擁有明顯的長度優勢。

而且長槍便於結陣,密度更大,一個人刀法再好,一堆長槍刺來也白扯。武警浙江省總隊直屬支隊曾安排40位官兵們做過一次實戰測試,大刀隊用了很多戰術甚至採用三四人「抱團」作戰的方式,而刺刀隊還是採用「一字陣法」。最終,結果無論大刀隊如何變陣,刺刀隊都以絕對優勢勝出!

參加測試的40名武警戰士,入伍都為1年半。現今的訓練科目裡都沒有拼刺技術和刀法。而這次測試中刺刀隊用1.65米長的木棒模擬刺刀。所以在冷兵器實戰中的結果這種情況更類似短槍對抗大刀。根據戰士們的回憶,大刀因為長度短,很難攻入「短槍」,進行貼身砍殺,而「短槍」的刺殺速度遠比大刀的劈砍動作快得多。而且,在人數越多的情況下,「短槍」優勢越明顯。其實這種對抗結果也適用於長槍對長柄大刀。

我們再說回姚仲的這場仗,《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199記載了此戰中,宋軍拒馬被衝破時的場景:第三、第四陣已為金敵破拒馬而入。陣心衝潰,輜重中隔,莫可接應。

因為之前輜重胡亂擺放,導致彼此之間不能接應,在金軍長槍加強弓打擊下,姚仲雖然依靠親兵拼死抵抗,稍微擊退金兵,但是最終還是慘敗。

多虧後軍指揮官姚志按照規定布陣教程,「槍手盡坐,神臂弓先發,平射弓次之,起伏凡五」,即長槍在外,弓弩手在裡。而因為宋軍步兵的長槍要比金軍騎兵的長槍更長,而神臂弩的威力也比金軍的強弓威力更大,所以才擊退了金軍,沒有造成更嚴重的後果。

但此戰宋軍傷亡慘重,陣亡統領官7位、將官30、隊將73。名將吳璘知道後,在六月初一至大蟲嶺,召姚仲至軍前。吳璘先讓夔州安撫李師顏奪了姚仲的兵權,還因為其胡亂指揮導致損失慘重,一度想殺了他。最後,吳璘被身邊人勸住(外加姚仲是跟了自己三十年的老部下),就將其下於河池獄,不久又送文州(廣西巴馬瑤族自治縣)拘管。

九月,新即位的宋孝宗看著姚仲以往戰功份上,撤銷原擬貶姚仲為宮觀官(類似強制退休)的處分意見,讓姚仲充任郢州防禦使,在達州居住,隨後又改為讓姚仲在峽州居住。

總之,這場原州之戰,姚仲的主力部隊被擊敗,別部也相繼被擊敗,除了姚志部完整,其他的要多慘有多慘。他本人也從節度使這個級別降到了防禦使。貶官倒是其次,但是大量軍官和士兵因為他的布陣不當而陣亡,是他永遠擺脫不掉的汙點。而這所有的一切都是源於他突發奇想,用長柄大刀替代軍陣裡的長槍。這真是應了一句話,布陣不規範,親人兩行淚。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雙尾貓,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古代打仗長槍和大刀哪個更厲害?讓宋軍死士的鮮血來回答
    對此,有人好奇的表示,那是不是練長槍的人給自己臉上貼金呢?用大刀不行嗎?電視劇裡不少士兵都拿個刀就往前衝。如果嫌棄大刀短,可以用長杆大刀啊,比如唐代著名的陌刀。那麼在古代戰場上,長槍和長柄大刀到底哪個更厲害呢? 首先要說明的是,雖然說到唐軍,很多人都會想到陌刀陣,但是在唐軍編制中,長槍才是主流。
  • 古代打仗,大刀和長槍到底誰更厲害?一位名將用鋃鐺入獄證明過
    看過武俠小說或是影視劇的人相信都聽說過一句話,「槍為百兵之王」,也許很多人會納悶,中國古代那麼多武器,為何槍就是最厲害的呢?如今,通過影視劇,人們看到的卻是大多數士兵或是武林大俠所使用的都是大刀,而並非是長槍。其實,在古代無數次真實的戰場較量中,每一次都更加驗證了長槍的作用。
  • 方天畫戟單挑大刀長槍,歷史上這一幕存在嗎
    三是受制於兩邊刃部的阻擋,戟雖也有槍頭,扎中敵人身體時入肉不深,很難像長槍和馬槊那樣造成致命的貫通傷。 王珪是騎將,他能一手使杵一手使鞭,與西夏悍將交戰,在被對方刺傷胸和右臂,王珪左臂奮力運猛擊敵將,把他打的腦袋碎裂。又一名敵將使槍來戰,王珪挾住他的槍,欺近身用鐵鞭將其砸死。從此事可見,敢於用鐧的武將都是力大於常人者。
  • 古代長槍是用什麼材料打造的?不是木頭不是鐵,不是貴族用不起
    "槍者,百兵之王,為刺兵器"古代的槍不是現在的槍,是一種長柄冷兵器,配有一把刀刃,在古代社會有"武器之王"之稱。大炮是由先秦時期的大炮、大炮、大炮、長槍演變而來的,許多古代兵器都是用大炮,持槍者手持槍柄,可站在數米之外,但大刀卻在前面,給敵人心理造成不小的威懾。
  • 他們是中國古代防護最好的步兵,卻還是敗了
    大宋「步人甲」一般由1825枚甲葉組成,其總重量達29公斤,同時可通過增加甲葉數量來提高防護力,但是重量會進一步上升,從而會影響到士兵的機動性。 宋軍重步兵穿著這麼沉重的鎧甲,能打仗嗎?事實證明,能打。
  • 詳解古代長槍,為什麼古代武將不用鋼鐵製作長槍,而用木材
    那麼為什麼他們都不為自己打造一把純鋼長槍呢?古代長槍的種類很多,但基本上都由三個部分組成,槍頭、槍桿、槍纓。槍頭:也叫槍尖。槍頭用鐵或者鋼打造,利於穿刺,通常呈四菱形,也有些是三菱,菱刃打磨鋒利。槍桿:槍桿連接槍尖,武將用的長槍通常槍桿較短,1.5米左右,騎兵衝刺用的長槍和步兵的拒馬槍可長達3米。槍桿用木製,椆木最佳,合木軟輕次之,白蠟杆更次之。
  • 朱棣和李世民都是皇二代,他倆誰更會打仗?
    說起皇二代,不得不提倆個最有名氣的皇帝,那就是朱棣和李世民,這倆人都是一代雄主,都是牛人,朱棣開啟了永樂盛世,而李世民開啟了貞觀之治,他倆都是中國古代有名的皇二代,如果這倆人一較高下,他倆誰更會打仗呢?我認為是李世民。
  • 抗戰時期,中國大刀完勝日軍刺刀?老兵一聽直搖頭:胡說八道
    大刀與刺刀的優劣勢在抗戰影視劇中我們經常看到中國大刀的影子,在我們的觀念中大刀貌似是駕輕就熟的武器,戰士們拎著大刀毫不費勁就能夠把敵人解決,但中國的大刀果真有傳說中如此厲害嗎?抗戰時期,中國大刀完勝日軍刺刀?老兵一聽直搖頭:胡說八道。第一,一寸長一寸強刺刀比較長,所以稍微有些強,第二就是太窮了,中國的大刀太薄了,不夠厚,第三還是中國太窮太窮了,沒有錢用更好的鋼製武器來打到,只能打又薄又小的普通刀。在戰場上用砍的面積比刺要大,揮動的力氣也要大。被格擋的機會也會增加。
  • 長槍和長矛有什麼區別?古代長槍是由長矛演變來的嗎?
    在冷兵器時代,長槍和長矛是很重要的武器,因為在古代戰場一般就是士兵與士兵的比拼,一件趁手的武器是一個人獲勝的根本保證。通過觀察我們不難發現,冷兵器時代的長矛和長槍感覺十分相似,那麼它們之間有區別嗎? 長槍和長矛有什麼區別?
  • 中國古代的騎兵長槍為啥都是木柄?那麼脆為什麼不換鐵桿?
    三國猛將,一身馬上功夫,無論是戰神趙雲的銀槍還是張飛的蛇矛,乃至於關二爺的大刀,似乎都是木柄。這些武將有的是力氣,為啥不換成鐵桿武器,那多保險?說起這個首先得說明一個原因,就是機動性。就以明朝後期最著名的兵種——川蜀白杆兵來說,普通士兵的長槍,槍桿最短也要一丈長,槍頭也要在三寸到七寸間。如果全改成用鐵製,少說也幾十斤。一隊長槍兵,每個人扛著這麼重的傢伙衝鋒,跑得慢不說,只怕還沒和敵人死磕,就要先把自己累死。所以,這碼子事,放在武將身上,「鐵桿長槍」就成了累贅。
  • 中國大刀vs日本武士刀,哪個更厲害?
    你以為我說的大刀是這種這種大刀,咱們用它那是迫不得已,咱那時候沒什麼好技術,村口王師傅敲吧敲吧得了,其實,大刀向鬼子頭上砍去,說的是這種。是不是和日本刀還挺像的?但也不存在誰學誰,因為這倆同一個祖宗。誰厲害呢?
  • 王進說九紋龍的棒法是花架子,上不得陣,難道宋軍打仗真用棍棒?
    (劇照)看到上陣二字,我就想了,宋朝軍隊,打仗的時候,難道會用棍棒做武器?不由得搜了下,《水滸傳》中,棍棒二字,足有478次,比起最常用的「刀」雖然遠遠不如,但也把劍、矛、弓等遠遠甩在後頭了。燕青都如此厲害了,他的老大和師傅盧俊義,自然更是了不得,乃是梁山好漢裡武力值天神般的存在,棒法書中第一。但這些,都是小說啊,宋朝軍隊,不可能靠小說裡的神器打遼朝打金軍吧?我想找點資料,論證一下宋軍的棍法,然學力所限,未能如願。有懂的朋友,還請不吝賜教。
  • 紅纓槍好厲害,金庸古龍筆下的武俠人物為何很少用長槍
    那人手持長槍,騎著白馬,格外的帥氣,如果把趙雲亮銀槍換成亮銀劍,那味道就淡了,而亮銀槍上的紅纓,更為這帥氣的身姿增色不少。那麼,長槍上的紅纓有什麼作用呢?讓我們進入細節。百兵之王先不說紅纓的具體用途,先來了解一下長槍在古代冷兵器中的地位。
  • 古代的長槍,槍桿用啥做的?其實並不是鐵棍和木頭,一般人用不起
    古代的長槍,槍桿用啥做的?其實並不是鐵棍和木頭,一般人用不起古代打仗的時候,都是使用冷兵器,兵器的種類有很多,各式各樣的。但是戰場上主要用刀槍、箭矢這樣的冷兵器。今天主要來介紹一下,長槍這種兵器,它適用於步兵、騎兵,使用起來靈活多變,所以很多將軍訓練自己部下的時候,都喜歡讓士兵們練習長槍,希望能組織出強大的槍兵隊伍。古代有很多使槍的名將,像馬超、嶽飛等人都能一槍將敵人挑下馬,他們的軍隊也同樣善使槍法,攻城略地如狂風驟雨般,十分強悍。
  • 長槍不愧是冷兵器之王,槍上紅纓4大作用,才是它取勝的關鍵
    大刀、狼牙棒、方天畫戟這些兵器雖然殺傷力大,但這些都是要大力士才玩得轉,而且操作也不靈活,所以很多武將並不選擇這類笨重型兵器,長槍從外型和力量上優勢明顯,所以有很多受眾。第二:從殺傷力來講,長槍雖然沒有大刀那麼能砍,但它的殺傷力反而比大刀更強,長槍往往可以直接刺入敵人的心臟、咽喉、大動脈等要害部位,可以做到一槍斃命,而大刀一刀劈下去,創傷面積是很大,但無非是傷筋動骨,當然也可能是斷胳膊斷腿,但它的傷害力卻並不如長槍,長槍創面雖小,但傷口深,且致命,而且非常容易刺穿內臟,在冷兵器時代,刺傷內臟基本就藥石無救了。
  • 古代大內頂級高手和江湖頂級高手,誰更厲害?
    原創 團隊作者 朝文社作者|我方團隊張嶔字數:字數2532,閱讀時間:約6分鐘歷史提問古代大內頂級高手和江湖頂級高手,誰更厲害?為什麼?答:首先,從理論上說,古代作為皇家護衛甚至是皇家心腹的「大內高手」,戰鬥力要遠遠強於「江湖高手」。古代皇權專制,特別是放在王朝大一統的年月裡,倘若有「民間高手」不受皇權控制,那就是百分百的大威脅。歷代的封建皇帝,為求龍椅安穩,恨不得把全世界的「高手」都招到麾下。「大內高手」們的日常訓練,乃至待遇吃住條件,都比民間高手更優厚。
  • 古代打仗,站在第一排的士兵是什麼心情?真的必死無疑嗎?
    導語:古代打仗,站在第一排的士兵是什麼心情?真的必死無疑嗎?在古裝電視劇中,我們經常會看見將軍打仗的場景出現,他們帶領千軍萬馬,在戰場上英勇殺敵。雖然讓觀眾看了以後感覺很熱血,但真實的戰場實際上要比電視劇殘酷得多。
  • 古代打仗時,「扛軍旗」的士兵不拿武器,為什麼無人敢殺?
    在有時候來個特寫,見一小兵雙手舉著旗就往上衝,你們肯定會心想這個小兵不怕死嗎?別人都是大刀長矛,他只穿著盔甲雙手舉旗沒有任何的武器,那麼「扛軍旗」的士兵不拿武器,為什麼無人敢殺?
  • 古代的長槍槍桿是如何進行製造的?
    導語——古代的長槍槍桿是如何進行製造的?當我們在電視上看古裝劇的時候,我們有時會看到很多持槍作戰的場面。當對方拿刀砍向他時,他們總是用舉起槍就可以抵擋住攻擊。當時我就在想這槍桿看起來就是普通的木頭,怎麼擋得住刀砍呢?所以我查了些資料來和大家分享一下。
  • 古代大內頂級高手和江湖頂級高手,誰更厲害?為什麼?
    因為那裡不光能擁有很好的待遇,還會有很高的地位,在官本位為主的古代社會,多數人成為高手的目標就是進入廟堂之高。 古代的大內高手有好些也是來自民間,但在進入廟堂前,他們所有的努力和奮鬥基本都向著同一個方向前進。所以,才造成廟堂之上高手雲集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