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蕩寇志》詆毀了所有梁山好漢,而武松的壯烈是何緣故?

2020-12-19 棍哥觀史

俗話說「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這前半句的意思是年輕人讀了水滸就不學好,至於為什麼不學好,《蕩寇志》的作者俞萬,曾解釋說水滸「邪說淫辭,壞人心術,貽害無窮」。所以俞萬春寫此書的中心思想就是「提明真事,破他偽言,使天下後世深明盜賊、忠義之辨」。

由此可見,這部作品就是針對《水滸傳》唱反調的,施耐庵為梁山好漢立了36天罡,72地煞的排位;俞萬春就為朝廷立了雷部36將,以及18位散仙。施耐庵標榜梁山都是忠義好漢,俞萬春就將一百單八將全部貶成亂臣賊子;施耐庵以朝廷招安正名為結局,俞萬春就以各種罪名將梁山賊寇一一正法。

而對《水滸傳》動刀的並非俞萬春開始,明朝的金聖歎就點評過這部小說,他說《水滸傳》的後50回都是羅貫中「橫添狗尾」,並不是施耐庵的筆法,所以就給刪減後留下70回的版本。原著第七十回最後講的是「三十六天罡臨化地,七十二地煞鬧中原」,這裡就引出下個章節的內容,即宋公明在忠義堂安排一百單八將的座次,並對眾頭領提出招安的願望。

俞萬春就是接著水滸傳第七十回開始寫的《蕩寇志》,從形式上,是有前人打的基礎,從內容上,將梁山賊寇的招安夢扼殺在搖籃裡,所以梁山一百單八將的結局就成了另一個走向。而且由於價值觀導向的對立,此書也成為水滸系列中,唯一一部立場相反的作品。它將人們崇敬和喜愛的梁山好漢一個個「正法」。並在抓捕梁山賊寇時,塑造了陳希真、陳麗卿、雲龍彪、劉慧娘等智勇雙全、全忠全孝的形象,用以表達什麼才是忠義。

所以俞萬春寫《蕩寇志》的宗旨為尊王滅寇,那麼梁山一百單八將被詆毀就在情理之中。比如梁山頭把交椅宋江,在水滸裡呼籲招安,為大宋平滅方臘起義,後以「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忠烈精神,飲毒酒自盡。而《蕩寇志》裡的宋江成了過街老鼠,四處逃竄之際,被人擒獲,送往京城凌遲處死,這種死法也是想說明宋江就是不折不扣的造反頭子。

還有很多諷刺的手法終結了梁山首領,如神醫安道全,自己是神醫,在俞萬春筆下卻成大病不治,被一個庸醫治死了;矮腳虎王英不是好色嘛,色字頭上一把刀,在俞萬春筆下,他於陣前調戲對方女將陳麗卿,結果被陳麗卿活捉按於馬背,這種情況下還動手動腳,結果被陳麗卿雙腿夾死了,扈三娘為其報仇不成,也被此女將掐死;小李廣花榮不是神射嘛,從來只有他射人,沒有人射他,但俞萬春筆下,花榮就是被陳麗卿這個一介女流給射死的。

另外,在俞萬春筆下,能戰上百回合的都是朝廷舊將,而沒有官身背景的,基本幾個回合就被打死。如浪子燕青,水滸裡只是盧俊義的小奴僕,但武藝高超,可在俞萬春筆下,僅出戰一次,一個回合就被歐陽壽通用鞭打死。像大刀關勝、玉麒麟盧俊義、霹靂火秦明、雙鞭呼延灼、雙槍將董平、沒羽箭張清等朝廷正將出身的人,都能戰上幾百回合,或者被多人圍攻才敗陣而亡,這就體現了什麼是正牌軍,什麼是草寇。而且張清不是仍石頭厲害嘛,俞萬春就寫下張清被陶震霆用洋槍打死,更體現了落草為寇是鬥不過官府的。

但在整部《蕩寇志》中,張清算是結局較為光彩的,他在接替呼延灼守二關時,與對方鄧宗弼、辛從忠、張應雷、陶震霆四位大將輪番激鬥,且不落下風。最終被洋槍打死,算是保住了「五虎八驃」的面子。除了張清以外,還有三個人死的較為光彩,或者說壯烈,這三個人就是武松、盧俊義、呼延灼。

武松是一個人戰聞達、龐毅、唐猛三人,最終力竭不支,坐石氣決,死後尚「執棍挺腰,怒目圓睜,踞坐石上,威風凜凜」。盧俊義是在山寨即將被攻克的時候親守梁山內寨前門,與張伯奮、張仲熊力戰到一百三十餘合尚不分勝負。也就是這個時候,寨子已被攻破,張叔夜趁機暗箭射中盧俊義左肩,三人合力才捉住他,後押送京城凌遲處死。其實盧俊義的壯烈,也襯託了宋江關鍵時刻逃跑的齷蹉,一個都頭,一個副都頭,一個逃跑,一個壯烈守寨,兩者比較,就體現了俞萬春對宋江的鄙視。

與盧俊義一樣壯烈的還有大宋開國名將呼延贊之後——雙鞭呼延灼。守二關時,呼延灼危急關頭捨身而出,「直殺得天旋地轉,海覆江翻,官軍被他衝退三百餘步」,與鄧宗弼、陶震霆、張應雷、辛從忠四人纏鬥不分勝負,最後被辛從忠從背後仍一標槍刺穿,慘烈陣亡。上述四人中,盧俊義、張清、呼延灼都有朝廷顯赫的背景,所以被刻畫出慘烈悲壯的一面,那麼武松出身最高只是小都頭,為何還能如此與眾不同呢?

其實在原著中,俞萬春寫武松戰三將只是一個引子,他想引出來的就是對宋江的鄙視。武松是怎麼累死的呢?首先,打虎武松遇到的是打豹唐猛,二人先戰140餘合,官軍殺盡武松步卒後合圍上來,武松又在包圍圈裡與唐猛戰了150餘合;唐猛已經累的不行了,官軍中另一個將領龐毅又跳了進來,與武松再戰了100餘合,武松此時已經疲倦不支,於是殺開包圍圈談了出去;唐猛就騎著馬追,追上之後又跟武松戰了100餘合,還是不分勝負,這時候龐毅也追了上來,替下唐猛再戰40餘合,武松徹底堅持不住了,於是又開始逃路。

「不好了,軍師叫我嚴守三城,今已僅存泰安,我看孤城苦守,前後無援,何苦在此束手待斃,我決意棄城而去了。」——《蕩寇志第一百二十八回 水攻計朱軍師就擒 車輪戰武行者力盡》

這個時候就發生了轉折,本來在攻泰安的聞達突然也趕來,代替唐龐二人纏鬥武松,又是50餘合的纏鬥,武松終於氣力耗盡,腿膝酸軟已難站立,故而仰天長嘯「我武二一生正直,不料今日如此死法」。好在此時林中突起妖風,塵埃閉天,武松才得以逃脫,避免被斬殺的命運。但即便如此,也因先後纏鬥約600合,活活累成虛脫,氣絕而終。所以武松之死,與泰安的變化有關,否則沒有聞達敢來,武松很可能就逃出生天了。這個泰安的變化指的就是宋江放棄守城,選擇了逃跑,俞萬春就是要通過武松的壯烈,突出宋頭領的假仁義,這與對盧俊義的描寫如出一轍,都表達了對宋江的鄙視。

其實這裡對武松的描寫,與《水滸傳》裡武行者單臂擒方臘有一樣的效果,徵方臘裡的悲壯場面並不亞於《蕩寇志》,若是理解成忠烈報國也可行,若是理解成宋江的決策坑慘了這幫兄弟也可行。只不過俞萬春並不願意用模稜兩可的手法,他把對宋江的鄙視全面鋪開,這裡武松的悲壯並沒有抬高梁山「賊寇」的意思,他只是服務於全書的宗旨,從側面反應宋江假仁假義,坑害兄弟的真實面貌。而作為梁山賊寇的一員,武松即使死的很壯烈,也改變不了亂臣賊子的身份,此處就是行文的手法而已,並不存在所謂的對打虎武松的敬佩之情。

相關焦點

  • 《蕩寇志》中天罡三十六將死得最慘的三位大將,宋江僅排第三位
    《水滸傳》續本《蕩寇志》中天罡三十六將死得最慘的三位,當然其他也沒有好結局,有人說《蕩寇志》是一本垃圾書,不過個人認為官軍殺賊實屬為正義,我感覺書情節寫得很不錯,作者文筆很好。本書中只有兩個好漢那就是武松與魯智深。
  • 花榮被射死,扈三娘被掐死,反動小說《蕩寇志》到底有多喪心病狂
    但是在《水滸傳》誕生幾百年後,有一部叫做《蕩寇志》的小說橫空出世,在這部小說中,原來樂善好施、疾惡如仇的梁山 好漢們徹徹底底的成為了大反派,最終被朝廷的張叔夜等一眾官兵鎮壓虐殺,慘遭滅門!
  • 十位梁山好漢之間的五個謎團:武松為何不救宋江?燕青只是僕人?
    #武松#梁山一百單八將中有多少好漢?這是一個無解的難題,為了方便起見,我們只好不管其是男是女,也不管美醜善惡,統統將他們稱為好漢,於是雙槍將董平、黑旋風李逵、母夜叉孫二娘、母大蟲顧大嫂也都算好漢。 好漢有不同的定義,把壞人稱作好漢也不算啥大錯,但是有十位梁山好漢之間的關係一直讓人捉摸不透。
  • 98版《水滸傳》解讀:梁山108位好漢結局
    宋江徵討完方臘,梁山好漢損兵折將失去了一大半,早就對招安不滿的武松,為了義氣一路跟著宋江打完方臘,夜深時刻,吳用找到宋江,告訴宋江武松要在六和寺出家為僧,不願回京領賞。宋江得知這個消息後,似乎也是一點都不意外。
  • 黑旋風李逵在《蕩寇志》和《水滸傳》中的結局為何差距那麼大?
    然而,若是精讀過《水滸傳》的朋友想必會發現,李逵的所作所為根本擔不起「好漢」之名,因而在一些也是描寫宋江起義的文學作品中,作者對李逵進行了「懲罰」,《蕩寇志》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那麼李逵在《蕩寇志》和《水滸傳》中的下場有何不同呢? 我們還是先來看看李逵到底有多「惡」!
  • 宋江死後,有人率領梁山好漢起兵反宋,水滸沒提到?
    這不,網上就有人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宋江死後,誰率領梁山好漢起兵反宋,水滸傳卻隻字未提?這個問題,水滸中還真是沒有答案。因為,最後的梁山好漢不具備造反心理和條件。徵討方臘後,昔日的梁山一百單八將,死的死,傷的傷,殘的殘,做官的做官,為民的為民,命運不同,都有了最終的歸宿。
  • 靠走後門進入梁山的三位好漢,既沒本事,又無戰功,當真是水貨
    梁山一百單八將來自五湖四海,魚龍混雜,既有關勝、呼延灼這樣朝廷名將,也有時遷、段景住之類的雞鳴狗盜之徒,108個人算是各有千秋。梁山雖然是靠武藝吃飯的地方,但沒有武藝,卻一些有特殊技能的好漢混得也不錯,比如戴宗僅僅跑得快一項本領,就當上了梁山情報局局長。
  • 在《水滸傳》中,梁山號稱有108位好漢,但真正的好漢只有3位
    《水滸傳》中的梁山號稱有108位好漢,那梁山的108位首領真的全部是好漢嗎?其實不然,所謂的梁山好漢絕大部分都是被迫加入梁山的,更有許多的濫殺無辜的土匪惡霸,這些人其實都不是好漢。真正的好漢應該是嫉惡如仇,好打抱不平的仗義之士,這樣的人才稱的上是好漢,而梁山這樣的好漢其實只有3人。
  • 梁山五虎將誰最弱?武松不用出手,也有其他好漢能與五虎將一戰
    其實從水滸後期就能明顯看出來了,宋江不算得一個好漢,這讓後來的很多兄弟們都感到傷心,可見就算一時能拉攏人心,時間長了,自然也是能看出宋江待人是否真心實意的。宋江和吳用這兩人雖說有心計,善謀略,會耍手段,但是卻不能將事情看得很遠,而且兩人在管理方面都是有些欠缺的。
  • 魯智深是梁山唯一好漢?來看看他的黑點
    據統計,在《水滸》中,作者寫了近千名人物,光是梁山就有108位有名有姓的好漢。不過,限於篇幅,這108將不可能都一一細說,所以書中只有宋江、林衝、吳用、魯智深、武松、李逵、盧俊義等十餘人故事較多,其他人大多只作簡短介紹,或者乾脆一筆帶過,連一句臺詞都沒有。而作者極力塑造的人物中,魯智深是最受讀者喜愛的人物之一。
  • 有一位不在梁山,武功卻比盧俊義武松厲害
    梁山泊眾人雖然都被稱為好漢,但是實力強弱差距卻還是很大的。在這一百多位好漢中,像是林衝和武松這類真英雄,就絕對算得上是梁山好漢戰力榜頂尖級別的存在。而在梁山泊戰力排行中,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那就是強如武松、林衝,甚至包括盧俊義等人,他們都有一個相同的師父,正是因為在這位大師手下學藝,這些梁山好漢才能練得一手好本領。而令人感到驚訝的是,這些武藝高強的好漢們的師父,並不是梁山泊的人,甚至都沒有出現在《水滸傳》之中。
  • 《水滸傳》中梁山好漢為什麼非要選宋江而不是盧俊義呢?
    隨著上梁山的好漢越來越多,這些好漢基本上都是衝著宋江去的。到了最後連盜馬賊段景住都只知梁山上有宋江而不知有晁蓋。說明這時候晁蓋的梁山之主已經是徒有其名了。這才讓晁蓋氣得倉促領兵攻打曾頭市,導致最終死於非命。在梁山上晁蓋在世時都掌控不了局勢,他臨死前留下的遺囑就更加掌控不了局勢。
  • 單個的好漢都是英雄,梁山集團卻是流氓
    電視劇中的宋江 這幫梁山好漢必須選擇投降,因為說書人受限於這樣一個事實:在所有影響宋室命運的因素裡,這些好漢的確不大重要。這部分主要表現在好漢們各自的故事中,這些故事不存在是否偽裝成歷史的問題。雖然一百零八個英雄都有名字,但在小說中真正重要的人物,依照出場順序依次為魯智深、林衝、楊志、宋江、武松、李逵、石秀和燕青等。其中屬於小說家真正偉大的創作的當推魯智深、武松、李逵,可能還包括林衝。 很顯然,除了宋江和李逵,這些好漢最為精彩的經歷都發生在他們加入梁山泊以前。
  • 武松是天傷星,結局斷了臂,此好漢對應星辰寓意極佳,結局卻很慘
    世人皆知梁山好漢都給自己起了一個響亮的外號,比如「打虎將」李忠,這人從頭到尾就沒有打過虎,只不過是個江湖賣藝人;又比如「摸著天」杜遷,這人也壓根摸不到天,只不過是比其他人長得稍稍高一點;還有「石將軍」石勇,這哥們沒當過將軍,上梁山的契機不過是幫宋太公送了一封信而已,可見憑外號很難了解《水滸傳》中的這些梁山好漢,因為大多外號名不副實
  • 他是梁山最猛好漢之一,金庸筆下卻淪為平庸,傳下的武功只算三流
    一、金庸筆下的梁山好漢 金庸從來都沒有寫過北宋宣和年間的故事,也就是說他沒有讓梁山好漢有直接登場的機會,只不過是在一些作品中有意無意的提到一些梁山好漢,或者是以梁山好漢為原型來塑造自己筆下的武林高手。
  • 竟然是梁山好漢的一員,你我熟知
    同樣武松更是這樣,在三碗不過崗的時候,武松上崗發覺真的有大蟲,武松想的卻是,回去恐被小二恥笑,不是好漢行徑。喬峰十分果斷,並不婆婆媽媽。幫丐幫眾人洗清罪責,每人替著受了一刀。但是對全冠清卻要調查之後再做決定。聚賢莊大戰,殺的興起,也不管三七二十一了,連丐幫人也端了幾個。武松不用說了,連初戀小蘭都狠下心來殺掉,哪有婆媽的影子?
  • 梁山好漢為何沒人敢惹武松和魯智深?這兩人身上,有3點值得學習
    梁山之上,有兩位英雄就連宋江都十分忌憚,他們就是魯智深和武松。雖然兩位好漢都是聽從宋江的指揮,但是在很多場合,宋江對兩人都很尊重。不僅僅是宋江,其實梁山的其他好漢也不敢得罪魯智深和武松,包括脾氣暴躁的李逵。李逵此人十分暴躁,似乎和任何人都敢發火,但是水中沒有描寫他對武松和魯智深發火。到底為什麼眾人都如此忌憚這兩位好漢呢?
  • 《水滸傳》裡的好漢並非全是好漢
    名著《水滸傳》百年來備受國人喜歡,梁山好漢的故事也家喻戶曉。一提起梁山好漢,我們一方面為他們行俠仗義、除暴安良的義舉擊節讚嘆,另一方面也為他們起義失敗的悲慘結局扼腕嘆息。細細想來,導致梁山好漢起義失敗的因素頗多,但其中一個重要因素,也是值得我們永遠警示的,就是梁山好漢的集體忽視了幹部隊伍的建設,梁山好漢並非都是好漢。坊間有言:「梁山好漢,一百單八」。然而,如果我們以為梁山好漢個個都是好漢,那就錯了。古往今來,任何一個群體,任何一個稱謂,都不乏濫竽充數者,梁山好漢中的矮腳虎王英、母夜叉孫二娘、小霸王周通等人便是如此。
  • 水滸好漢為何很少用劍?你看用劍的好漢都有誰,盧俊義武松都白給
    梁山上除了公孫勝外,還有一位比較有名的好漢,叫鎮三山黃信,也是用劍的,手使「喪門劍」。可惜更多的讀者卻只記住了,這位屬於牛皮大王類,一出場仿佛很牛逼似得,高叫著要剷除二龍山、桃花山和清風山,還沒等二龍山上的魯智深、武松和楊志出手,只王英和燕順,就把黃信給揍得鼻青臉腫了。 看看梁山上這兩位最著名的用劍高手,其實就能得知,梁山上真正牛逼的好漢,都不用寶劍。莫非寶劍,就只能充當道士做法的道具,和成為二流好漢的標配?非也非也!
  • 包道乙明明能殺掉武松,卻為何只傷了武松一臂?答案出人意料
    在水滸構造的那個江湖中,除了水滸好漢們,武功之間的對抗和比拼外,還存在著一個「法術」的「擂臺」,除了羅真人外,大概就屬公孫勝的法術最厲害了。比如,在柴進在高唐州被高廉捉住後,宋江為救柴進帶好漢前來。結果一上來就被高廉的法術給秒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