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博士郝玉江。
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客戶端訊 長江是我國第一大河流,是野生水生物種重要的資源庫。作為長江生態體系中的一部分,這些野生水生物種的存在是長江生態改善的「晴雨表」。保護這些野生水生物種與保護長江有何關聯?長江源頭良好的水質對這些水生物種生存有何意義?帶著這些疑問,記者專訪了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博士郝玉江。
長江中下遊地區
野生水生物種種群變化
記者:從長江源頭到入海口,在長達6300餘公裡的河流上分布著長江鱘、中華鱘、白鱀豚、長江江豚、揚子鱷等珍稀野生水生物種,這些水生物種作為長江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的生存現狀如何?
郝玉江:白鱀豚、長江江豚等是長江中下遊一帶重要的水生物種。其中,長江江豚是生活在我國長江中下遊、幹流和洞庭湖的小型鯨類動物,是長江獨有的一種水生物種,現在世界上只有少數河流裡有鯨類動物,一條是長江,另一條是亞馬孫河。
在長江裡還生活著另外一種鯨類動物,即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白鱀豚,非常獨有。遺憾的是,在2006年考察的時候沒有發現,後來宣布該物種功能性滅絕。包括在長江生活的最大魚類白鱘瀕臨滅絕,記錄的最後一個標本是2003年收集的,之後再也未發現活體,跟白鱀豚的命運差不多。野生鰣魚已從長江裡消失。
長江江豚受到嚴重威脅,種群數量下降比較快,根據我們的調查研究,第一次系統全面的調查研究是在上世紀90年代初,那時長江幹流一帶長江江豚數量共有2700多頭。2006年考察的時候,數量已經下降到1800頭,下降速度非常快。到2012年進一步下降,只剩下1045頭,整體是加速下降的趨勢。
陳列在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水生生物博物館裡的長江瀕危物種、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白鱀豚標本。
長江江豚。
各種原因
導致長江野生水生物種數量下滑
記者:什麼威脅因素導致這些野生水生物種數量急速下滑?
郝玉江:長江是我國的「黃金水道」,承擔著重要的航運任務,航運對長江江豚的影響比較大,因為鯨類動物通行主要靠聲音,它通過發出超聲波判斷周圍的環境,聲音之間的探測對它的生命活動非常重要,包括捕魚、尋找同伴、探測周圍的地形都需要聲音。航運的發展對它的聲音探測造成很大的幹擾,造成長江江豚類似視盲一樣,就像我們晚上開車,對面強光影響視線一樣。同樣,對白鱀豚的影響也很大,從早期收集的數據來看,在長江中遊,收集的標本裡面20%左右的都是被螺旋槳打死的,在下遊地區超過了30%。從收集的標本裡看,長江江豚被螺旋槳打死的比例並不是特別高,但這種影響也是有的。
早期長江汙水排放管理不嚴格,大量的汙染物排入長江,對漁業資源的危害比較大。有少量汙染物是持久性的,如農藥、重金屬等在水裡分解不了,這些汙染物通過小魚小蝦,最後進入長江江豚的食物圈裡。
漁業活動頻繁,會對長江江豚等物種的生存構成極大威脅。漁民採取不合理的捕撈方式,以及過度捕撈,造成漁業資源減少。捕撈活動也造成對水生物種致命的傷害。另外,碼頭、橋梁的建設等,導致長江自然環境發生變化,對長江江豚的棲息地造成一定的破壞。
建立保護區
減緩長江水生物種種群衰退
記者:如何保護長江流域的瀕危野生水生物種?
郝玉江:把長江江豚、白鱀豚主要分布區域保護起來,就地保護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根本的,人工飼養繁殖也是一種保護措施,野外只能看見它們活動的影子,缺乏系統的生物學了解,通過人工飼養可以更深入了解和保護。
目前,長江中下遊已經建立了8個長江江豚保護區,這些保護區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長江江豚重要的棲息地,減緩了種群衰退的過程。隨著保護區的建立,以及遷地保護的實施,長江江豚種群不斷發展起來。2017年重新調查,在長江幹流的長江江豚數量沒有明顯減少,種群數量與2012年基本接近。
從現在報導的數據看,經常能看到長江江豚的影子,這與社會的關注度有很大關係,也表明長江江豚數量處於逐步恢復的狀態。這與國家層面的保護長江政策有很大關係,與當地農業、林業、環保等部門的重視程度有很大關係。現在長江沿線的非法碼頭都被取締了,逐漸恢復了原來的面貌。沿線非法捕魚也明文禁止,從整個趨勢來看是在向好的方向發展。漁業資源恢復了,長江江豚等野生水生物種的生存有了食物保障。
保護長江水生物種具有很高的
生態價值和生物學價值
記者:保護這些瀕危野生水生物種的意義是什麼?
郝玉江:白鱀豚、長江江豚是長江特有的野生水生物種,尤其是長江江豚是國內唯一在長江生活的鯨類動物。這些特有物種本身有生物學意義,有很高的生態價值和生物學價值。它們生存數量的多少,直接反映出長江生態的好壞。
分析研究發現,白鱘、白鱀豚和鰣魚3種長江特有的物種,從分類、體型上差距很大,消失的時間卻基本相似,都是在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長江是它們共同生活的家園,長江生態環境的破壞,不同的類群呈現出相似的種群衰退和功能性滅絕,面臨威脅的物種還有娃娃魚、揚子鱷、胭脂魚、長江鱘等,長江本身的健康狀況是很重要的。因此,全社會應該參與保護,要加強通力合作,其中,政府主管部門要發揮關鍵作用。
追根溯源
保護長江源尤為重要
記者:長江源頭良好的水質對這些水生物種生存有何意義?
郝玉江:長江源頭水質的好壞,對中下遊地區水生物種的生存有很大關聯,也是直接的因素。長江源作為國家重要水源地,生態環境脆弱,生態保護極為重要,不容忽視。目前,長江水質總體處於比較好的狀態,長江中下遊一帶由於水汙染導致水生物種死亡的現象極少,這與源頭優良水質分不開。
追根溯源,源不清了,難以從根本上改善長江中下遊一帶的水質。因此,保護好長江源對整個長江生態的改善意義重大。長江生態環境好了,很多物種生存的家園都會得到改善,包括我們自己的家園。從大的範圍來講,保護長江就是保護我們自己的家園,我們要意識到保護長江的重要性。長江沿線居民都是一家人,共飲長江水,這條生命之河一定要保護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