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方健數與中科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生物醫學大數據中心籤署...

2020-12-24 手機鳳凰網

11月16日,翼方健數(BaseBit.ai)與中科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生物醫學大數據中心(以下簡稱「中心」)籤署合作協議,雙方將在醫療健康領域展開深度合作。

左為:中科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生物醫學大數據中心 鄭廣勇博士 右為:翼方健數副總裁 張鶯耀

得益於我國數字經濟產業的快速發展,信息科學技術已與健康醫療服務全面融合發展。其中,隱私安全計算技術為健康醫療、生物信息、新藥研發等方向提供了數據協作、價值挖掘的重要基礎平臺技術支撐。

中心成立於2017年5月,歸屬於中科院計算生物學重點實驗室,是醫療大數據應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上海)、國家基因組科學數據中心等機構的參建單位。

中心致力於開展「國家生物醫學大數據基礎設施」預研工作,推動設施立項,為上海地區乃至全國提供全方位的生物大數據生產、質控、管理和分析服務。中心構建的多維組學數據平臺、量化生物學平臺等形成了數據安全整合、存儲共享和計算挖掘等技術支撐體系以及生物醫學大數據資源協作網絡。該體系網絡推進了生命科學向數據密集型研究範式的轉化,促進了生命科學與醫學、數理科學的多學科融合,實現了「會聚研究」的能力提升。

作為「數據和計算網際網路」的開拓者,翼方健數自創立以來,一直關注隱私安全計算在數字經濟時代的重要作用。翼方健數以隱私安全計算為根基,為醫療、疾控、政務、金融等行業的數據資產提供安全計算和應用開放賦能,解決方案覆蓋區域大數據應用開放平臺、科研平臺、生信分析平臺、輔助決策、質量控制等。

翼方健數密切關注對數據隱私保護、彈性存儲、彈性計算等具有高要求的生物醫學領域,並以此為切入點,深耕生物醫學相關的業務場景,解決行業痛點。翼方健數根據客戶需求研發的解決方案已應用在香港科技園、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試點城市(廈門)、健康醫療大數據國家研究院、國內著名三甲醫院。相信翼方健數與中科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生物醫學大數據中心的深度合作,將更進一步推動該中心「在健康醫療領域的數據協作與價值挖掘」。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相關焦點

  • 翼方健數:讓天下沒有難用的數據 讓數據為醫療服務
    我們的價值主張是:醫療數據本質上不能共享,但數據的價值應該共享。  術:翼方健數 讓天下沒有難用的數據  翼方健數提出的解決方案:簡單來講就是不分享原始數據,只通過計算來分享數據的價值。也就是在數據安全和授權使用的前提下建立數據協作,應用開放的生態平臺環境,為醫療行業提供軟硬體一體的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服務。
  • 翼方健數加入"隱私計算聯盟" 共推技術落地
    翼方健數加入"隱私計算聯盟" 共推技術落地 來源:財訊網 • 2020-12-21 11:47:25 12月
  • 翼方健數首席科學家張霖濤榮獲ACM2020傑出科學家
    翼方健數首席科學家,國際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學會會士(IEEE Fellow)張霖濤入選,表彰其對計算機領域做出傑出科學貢獻。作為全球最大的計算機領域專業性學術組織,ACM的影響力不言而喻。ACM創立於1947 年,目前在全世界 130 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超過 10 萬名會員,其所評選的圖靈獎是計算機界最負盛名、最崇高的一個獎項,被稱為「計算機界的諾貝爾獎」。
  • 翼方健數加入OMAHA聯盟 攜手推動健康醫療大數據產業
    作為深耕醫療健康大數據的隱私安全計算公司,翼方健數將與OMAHA攜手,共同推動健康醫療大數據產業發展。長久以來,個人無法獲得完整的醫療健康數據,散在「孤島」中的數據無法有效地服務於個人的健康管理,醫療健康數據的碎片化已成為全球問題。
  • 中科院細胞所存儲進化史:從數據抽屜發展到10PB數據平臺
    將數據中心藏在抽屜裡,顯然存在安全風險,至少應該進行異地備份,而且如此「分散堆放」的存儲介質,也不利於後續在線的研究分析。從抽屜裡的數據中心開始這是15年前的「故事」,徐姚晨現任中科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信息建設與運維部主管,他所在的研究所更是大有來頭。
  • 營養與健康所等建立MAnorm2計算模型
    近期,Genome Research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中科院計算生物學重點實驗室(馬普夥伴計算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邵振課題組的方法學論文——MAnorm2 for quantitatively comparing groups of ChIP-seq samples
  • 中科院上海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2020...
    新東方考研網為同學們整理了中科院上海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2020考研複試線(研究生分數線),供考生參考。 計算生物學 55 55 95 95 345 086000 生物與醫藥
  • 上海生物樣本庫達到"國際級"
    東方網4月28日消息:楓林路楓林國際大廈內,一個集納著50萬份生物樣本的數據中心日夜運行著。這個數據中心,是上海生物樣本庫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智庫」,隨著研究項目拓展,資料庫還在不斷擴容。
  • 東海: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東海光電技術研究院揭牌
    7月13日,東海縣舉行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東海光電技術研究院揭牌儀式。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黨委書記、研究員龔海梅,所長助理、科研處處長、研究員、博導夏項團;縣委書記朱國兵,縣長高美峰,縣委常委、組織部長徐冰,縣委常委、東海經濟開發區黨工委書記李鋒,副縣長盧兵出席活動。龔海梅、朱國兵共同為研究院揭牌。
  • 日本生物科學研究所力作—新谷納豆激酶登陸我國市場
    原標題:日本生物科學研究所力作—新谷納豆激酶登陸我國市場十八大以來,國家把人民身體健康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涵,從維護全民健康和實現國家長遠發展出發,鋪設一條以人民為中心的「健康之路」。
  • 「營養與健康」功能食品論壇隆重舉行——中日專家聚焦日本納豆激酶
    近日、由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國家心血管病中心高血壓專病醫聯體、日本納豆激酶協會聯合主辦,中國經濟網承辦,浙江中糧健康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大力支持的「營養與健康中日專家功能食品交流論壇」在中經雲端隆重直播。
  • 2020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幹細胞與再生醫學創新研究院科研業務項目...
    動物研究所幹細胞與再生醫學創新研究院現因工作需要,擬招聘科研業務項目主管崗位人員1名。一、崗位職責1. 負責幹細胞與再生醫學相關領域的戰略情報收集及分析;2. 負責國家、中科院重大科技項目的全過程管理;3. 負責國際科技合作的組織、協調和管理;4. 完成領導交辦的其他工作。
  • 中科院期刊最新分區來了!|附516本生物醫學等五大領域一區匯總
    2020年基礎版分區表在秉承方法科學和數據客觀的基礎上,延續使用2019年基礎版分區表的方法體系。、物理、化學、生物、地學、天文、工程技術、醫學、環境科學、農林科學、社會科學、管理科學及綜合性期刊13 大類。
  • 重慶將與中科院共建中國科學院重慶科學中心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彭光瑞12月15日,重慶市人民政府與中國科學院在北京籤署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我市將與中國科學院在西部(重慶)科學城按照1個法人機構加若干科研單元的「1+N」的模式共建中國科學院重慶科學中心,統籌中國科學院科研院所、科研人才等創新資源在渝集約發展,聚焦大數據智能化、生物醫學、新材料、生態環境等領域,重點建設面向產業創新、聚焦基礎科學前沿、培育建設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為主要定位的三類高水平研究平臺,實現科教資源融合、體制機制創新、重大科研產出的一體化推進
  • 國家兒童醫學中心:為孩子們的健康撐起一片天
    、預防和管理功能,推動我國兒童健康事業整體發展,近年來,上海兒童醫學中心主要圍繞以下重點整體部署:醫療創新技術實現跨越式發展 「十三五」期間,成功開展了多項國內領先的高難度醫療技術。「十四五」期間,將重點通過新成立的「國家兒童醫學中心(上海)兒童腦科學中心」,攻堅生命早期「兒童腦」關鍵問題。重點聚焦「發育腦」與「兒童疾病腦」兩大研究方向,開展基礎與臨床相關研究,解析中國兒童腦智發育的獨特規律,為提升中國兒童智力開發與發展水平奠定科學基礎。
  • 濟南科創城最新進展:已有十餘個中科院院所先後落地濟南
    1月6日,中科院濟南科創城工作專班會議舉行。愛濟南記者從會議上獲悉,截至目前,已有中科院電工所、理化所等十餘家中科院院所落地濟南。  這其中就包括:落地濟南科創城一期的有中科院電工所、理化所、生態環境中心和空間應用中心4個項目;落地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的有中科院工程熱物理所濟南先進動力研究所、中科院計算所泛在智能研究院、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濟南中科核技術研究院
  • 上海「中醫藥國際健康服務論壇」在上海國際醫學中心舉行
    人民網上海9月29日電(葛俊俊) 為在疫情常態化形勢下,更好地發揮中醫藥在國際醫療服務中的作用,9月29日,上海市中醫文獻館、浦東新區科協、浦東新區中醫藥發展中心、上海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院、上海市中醫藥學會治未病分會等在上海國際醫學中心聯合舉辦「中醫藥國際健康服務論壇」,論壇從政府引導、中醫藥人才培養、醫療實踐
  • 2020年濟南重點項目觀摩丨槐蔭區:打造醫學和大健康產業新高地
    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北方中心 建立國內領先的「一湖三臺」健康醫療大數據平臺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北方中心是全國首個通過國家衛生健康委試點評估並獲得授權,也是唯一由委、省、市共建籤約的國家級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
  • 中科院公布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新聞—科學網
    據了解,中科院院士每兩年增選一次。2013年中科院院士增選工作於今年1月啟動,計劃增選院士的名額不超過60名。此次增選有效候選人的平均年齡為53.7歲。有效候選人產生後,由各學部參加增選的全體院士通過通信評審、會議評審和選舉,並經確認、批准和備案等程序後產生新院士。2013年中科院院士增選最終結果將在今年年底公布。
  • ...就是保護我們的家園——記者專訪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博士郝玉江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博士郝玉江。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客戶端訊 長江是我國第一大河流,是野生水生物種重要的資源庫。作為長江生態體系中的一部分,這些野生水生物種的存在是長江生態改善的「晴雨表」。保護這些野生水生物種與保護長江有何關聯?長江源頭良好的水質對這些水生物種生存有何意義?帶著這些疑問,記者專訪了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博士郝玉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