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公布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新聞—科學網

2021-01-08 科學網

 

本報北京5月19日訊(記者丁佳)

記者今天從中國科學院獲悉,2013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候選人推薦工作已經結束。經過院士推薦和歸口初選部門推薦,並經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審議,確認2013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為391位。有效候選人名單將於5月20日在

中國科學院網站

中國科學院學部網站

登載。

 

據了解,中科院院士每兩年增選一次。2013年中科院院士增選工作於今年1月啟動,計劃增選院士的名額不超過60名。此次增選有效候選人的平均年齡為53.7歲。有效候選人產生後,由各學部參加增選的全體院士通過通信評審、會議評審和選舉,並經確認、批准和備案等程序後產生新院士。2013年中科院院士增選最終結果將在今年年底公布。

 

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
關於公布2013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的公告

 

2013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候選人推薦工作已於2013年4月30日結束。經過院士推薦和歸口初選部門推薦,並經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審議,確認2013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為391人,現將名單予以公布。

 

根據《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工作實施細則》規定,將於近期在有效候選人所在單位公示本單位有效候選人和相同專業的外單位的其他有效候選人的有關情況;5年之內調動工作單位的,將同時在調出單位公示;公示單位名單、公示方式和時間等匯總情況將在學部網頁上公布。公示時間為1個月(從公示之日算起)。由各學部參加增選的全體院士通過通信評審、會議評審和選舉,並經確認、批准和備案等程序後產生新院士。當選院士名單將於年底前向社會公布。

 

如對候選人公示材料內容的真實性有不同意見,請於2013年9月15日之前,將書面意見以真實身份署名,寄至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局(地址:北京市海澱區中關村北一條15號,郵編:100190),不受理其他方式和匿名意見。

 

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

 

2013年5月20日

 

 

2013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

(共391人,分學部按姓氏筆畫為序)

  

數學物理學部

(68人)

 

序號

姓名

年齡

專業

工作單位

1

馬中騏

73

理論物理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2

馬餘剛

45

原子核物理

中國科學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

3

馬建平

51

理論物理

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

4

王力軍

47

光學

清華大學

5

王玉鵬

48

凝聚態物理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6

王  牧

50

凝聚態物理

南京大學

7

王貽芳

50

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8

王晉軍

49

實驗空氣動力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9

王楠林

49

凝聚態物理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10

尤建功

50

數學

南京大學

11

方  忠

42

凝聚態物理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12

方福全

48

數學

首都師範大學

13

鄧小剛

52

空氣動力學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14

盧炬甫

65

天體物理

廈門大學

15

葉友達

49

空氣動力學

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

16

葉向東

50

基礎數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17

葉沿林

57

核物理

北京大學

18

史生才

48

天體物理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

19

丘成棟

61

數學

清華大學

20

呂  力

51

凝聚態物理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21

朱詩堯

67

物理、光學

北京計算科學研究中心

22

向  濤

50

凝聚態理論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23

江  松

50

應用數學、計算數學

北京應用物理與計算數學研究所

24

祁力群

67

運籌學

香港理工大學

25

孫笑濤

50

數學

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

26

孫  鑫

74

凝聚態物理

復旦大學

27

杜江峰

44

量子調控、原子分子物理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28

李有泉

50

凝聚態理論和理論物理

浙江大學

29

李  鋒

52

流體力學、飛行器設計

中國航天空氣動力技術研究院

30

李嘉禹

50

基礎數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

31

李儒新

43

光學

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32

勵建書

53

數學

香港科技大學

33

何國威

50

流體力學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

34

佘振蘇

50

流體力學

北京大學

35

鄒冰松

49

中高能核物理

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

36

辛周平

53

基礎數學

香港中文大學

37

汪景琇

69

太陽物理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

38

沈  健

45

凝聚態物理和磁學

復旦大學

39

張平文

46

計算數學

北京大學

40

張  旭

44

數學

四川大學

41

張新民

54

粒子物理和宇宙學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42

陳十一

56

力學

北京大學

43

陳仙輝

50

凝聚態物理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44

陳恕行

72

數學

復旦大學

45

邵啟滿

50

概率統計

香港中文大學

46

歐陽頎

57

凝聚態物理

北京大學

47

羅民興

50

理論物理學

浙江大學

48

周向宇

48

基礎數學

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

49

周興江

47

凝聚態物理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50

鄭仕標

43

量子光學

福州大學

51

鄭偉謀

67

物理

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

52

宗傳明

50

數學

北京大學

53

趙政國

56

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54

柳衛平

50

核物理

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

55

段海豹

57

數學

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

56

聞海虎

48

凝聚態物理

南京大學

57

耿  直

56

統計學

北京大學

58

徐紅星

44

納米光學和等離激元光子學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59

黃  濤

73

理論物理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60

龔新高

51

計算物理學

復旦大學

61

盛政明

46

等離子體物理

上海交通大學

62

符  松

54

流體力學

清華大學

63

董錦明

70

凝聚態理論

南京大學

64

韓佔文

47

天體物理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雲南天文臺

65

韓厚德

74

計算數學

清華大學

66

程崇慶

56

數學

南京大學

67

樊  菁

47

稀薄氣體動力學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

68

戴子高

48

天體物理

南京大學

  

化學部

(52人)

 

序號

姓名

年齡

專業

工作單位

1

丁奎嶺

47

有機化學

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

2

于吉紅(女)

46

無機化學

吉林大學

3

王利祥

48

高分子化學

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

4

王柯敏

55

分析化學

湖南大學

5

王梅祥

52

有機化學

清華大學

6

王  琛

48

物理化學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

7

方維海

57

物理化學

北京師範大學

8

帥志剛

50

理論化學

清華大學

9

馮小明

49

有機化學

四川大學

10

劉文劍

47

物理化學

北京大學

11

劉會洲

51

化學工程

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

12

劉買利

54

分析化學

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

13

劉  育

59

有機超分子化學

南開大學

14

劉振宇

59

煤化學與化工

北京化工大學

15

安立佳

48

高分子物理

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

16

孫紅哲

48

生物無機化學

香港大學

17

李玉良

63

無機化學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18

李永舫

64

高分子化學與物理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19

李峻柏

48

物理化學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20

楊萬泰

56

高分子化學

北京化工大學

21

楊  丹(女)

47

有機化學

香港大學

22

楊秀榮(女)

67

分析化學

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

23

楊忠志

72

物理化學

遼寧師範大學

24

楊金龍

47

物理化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25

楊  柏

50

高分子化學與物理

吉林大學

26

楊  震

53

有機化學

北京大學

27

來魯華(女)

49

物理化學

北京大學

28

吳  瑋

50

物理化學

廈門大學

29

汪  信

64

化學工程(應用化學)

南京理工大學

30

張東輝

46

物理化學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31

張洪傑

59

無機化學

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

32

張  濤

49

化工(工業催化)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33

張新榮

56

分析化學

清華大學

34

陳國南

64

分析化學

福州大學

35

邵元華

50

分析化學

北京大學

36

嶽建民

51

有機化學(天然有機化學)

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

37

趙新生

55

物理化學

北京大學

38

施章傑

38

有機化學

北京大學

39

顧忠偉

63

高分子化學

四川大學

40

徐春明

48

化學工程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41

梁  宏

48

生物無機化學

廣西師範大學

42

彭孝軍

50

精細化工

大連理工大學

43

韓布興

55

物理化學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44

謝在庫

49

石油化工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45

謝作偉

49

金屬有機化學

香港中文大學

46

謝素原

45

無機化學

廈門大學

47

謝  毅(女)

45

無機化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48

裘式綸

65

無機化學

吉林大學

49

譚仁祥

52

天然產物與藥物化學

南京大學

50

熊仁根

51

無機化學

東南大學

51

潘才元

73

高分子化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52

鞠熀先

48

分析化學

南京大學

 

 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

(88人)

 

序號

姓名

年齡

專業

工作單位

1

馬  蘭(女)

54

神經生物學

復旦大學

2

馬克平

54

生態學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

3

王  文

45

進化遺傳學

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

4

王以政

55

神經生物學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5

王擁軍

47

中醫學(中醫骨傷科學)

上海中醫藥大學

6

王松靈

50

口腔醫學

首都醫科大學

7

王  巖

51

骨外科學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

8

王  俊

37

生物信息學

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

9

王喜軍

51

中醫藥學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

10

王福生

50

感染性疾病與傳染病學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二醫院

11

盧光琇(女)

74

生殖醫學

中南大學

12

仝小林

57

中醫內科學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

13

朱學良

50

細胞生物學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14

任  東

50

昆蟲與植物協同演化

首都師範大學

15

鄔堂春

47

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

華中科技大學

16

孫  兵

52

免疫學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

17

孫樹漢

60

遺傳學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

18

杜冠華

56

藥理學

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

19

李漢璋

63

生理學

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

20

李  寧

61

外科學(普通外科)

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

21

李亦學

57

生物信息學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22

李  蓬(女)

47

生理學和生物化學

清華大學

23

楊  曉(女)

46

基礎醫學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生物工程研究所

24

楊維才

49

植物學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

25

汪道文

56

心血管疾病內科學

華中科技大學

26

沈中陽

50

器官移植

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

27

宋純鵬

51

植物生理學

河南大學

28

宋微波

54

動物學

中國海洋大學

29

張大兵

45

作物遺傳學

上海交通大學

30

張立新

42

光合作用與葉綠體分子生物學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

31

張  旭

51

神經科學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32

張克勤

54

農業植物病理學

雲南大學

33

張辰宇

46

生理學、分子代謝、分子診斷

南京大學

34

張灼華

49

神經科學

中南大學

35

張其清

59

醫用生物材料與植入科學

中國醫學科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研究所

36

張學軍

57

皮膚病學

安徽醫科大學

37

陸  林

46

精神病學

北京大學

38

陳義漢

48

醫學

同濟大學

39

陳子江(女)

53

婦產科學

山東大學

40

陳化蘭(女)

44

獸醫學

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

41

陳國強

49

病理生理學

上海交通大學

42

陳曄光

48

細胞生物學

清華大學

43

陳盛祿

74

蜜蜂學

浙江大學

44

邵  峰

41

感染與免疫的分子機制

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

45

昌增益

48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北京大學

46

金  力

50

進化遺傳學

復旦大學

47

周廣勝

47

生態學

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

48

周  專

56

生物物理學

北京大學

49

周  琪

43

發育生物學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50

屈良鵠

59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中山大學

51

趙家軍

52

內分泌代謝病學

山東省立醫院

52

趙繼宗

67

神經外科學

首都醫科大學

53

哈木拉提·吾甫爾

53

民族醫學

新疆醫科大學

54

施一公

46

生物物理學

清華大學

55

施煥中

48

呼吸病學

首都醫科大學

56

姜  泊

56

消化內科學

南方醫科大學

57

桂建芳

57

魚類遺傳育種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58

顧東風

54

遺傳流行病學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心血管病醫院

59

顧  江

64

病理學

汕頭大學

60

錢  前

51

作物種質資源

中國水稻研究所

61

徐國良

48

分子遺傳學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62

徐  濤

42

生物物理學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63

凌  鋒(女)

61

神經外科

首都醫科大學

64

高  福

51

病原微生物學與免疫學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65

郭亞軍

57

腫瘤免疫學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

66

唐紀良

56

植物病理學

廣西大學

67

黃荷鳳(女)

55

婦產科學

浙江大學

68

曹務春

49

流行病學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

69

曹曉風(女)

48

植物表觀遺傳學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

70

曹誼林

59

醫學(組織工程學)

上海交通大學

71

戚益軍

40

植物學

清華大學

72

閻錫蘊(女)

56

納米醫學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73

彭寶淦

49

脊柱外科學

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總醫院

74

蔣華良

48

藥學

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

75

韓澤廣

49

基礎醫學

上海交通大學

76

韓家淮

53

細胞生物學

廈門大學

77

韓  斌

50

作物遺傳與基因組學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78

程和平

50

細胞生物學和生物物理學

北京大學

79

竇科峰

57

器官移植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

80

赫  捷

52

胸外科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

81

蔡秀軍

49

外科學(腹部外科)

浙江大學

82

裴端卿

48

幹細胞與再生醫學

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

83

譚力海

49

心理學

香港大學

84

譚華榮

57

微生物代謝與調控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85

樊  嘉

55

肝癌基礎與臨床

復旦大學

86

黎曉新(女)

63

眼科學

北京大學

87

薛勇彪

50

植物分子遺傳學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

88

瞿  佳

57

眼科學

溫州醫學院

 

地學部

(75人)

 

序號

姓名

年齡

專業

工作單位

1

王成善

61

沉積學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2

王會軍

49

大氣科學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

3

王  赤

46

空間物理學

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與應用研究中心

4

王學求

51

勘查地球化學

中國地質科學院

5

王椿鏞

67

固體地球物理學

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6

方小敏

49

構造地貌與環境變化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7

史文中

50

測繪科學與技術

香港理工大學

8

史培軍

54

自然地理學

北京師範大學

9

馮學尚

49

空間物理學

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與應用研究中心

10

成秋明

53

數學地質、礦產普查與勘探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11

朱永官

45

環境土壤學

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

12

朱偉林

57

海洋地質學

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

13

朱  敏

47

古生物學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

14

劉  禹

49

樹木年輪與全球變化

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

15

孫文科

57

地球物理學/重力學

中國科學院大學

16

孫立廣

68

生態地質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17

孫和平

57

地球物理學、大地測量學

中國科學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18

孫  革

69

古生物學與地層學

瀋陽師範大學

19

李志林

53

測繪科學

香港理工大學

20

李建平

44

氣象學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

21

李獻華

51

同位素地球化學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22

楊經綏

63

巖石大地構造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23

楊樹鋒

66

構造地質學

浙江大學

24

吳立新

46

物理海洋學

中國海洋大學

25

吳福元

50

巖石學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26

沙金庚

64

古生物學與地層學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

27

沈樹忠

51

古生物學和地層學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

28

張人禾

50

氣象學

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

29

張水昌

51

油氣地球化學與石油地質學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勘探開發研究院

30

張立飛

50

變質巖石學

北京大學

31

張宏福

50

巖石地球化學

西北大學

32

張良培

51

測繪科學與技術

武漢大學

33

張忠傑

49

固體地球物理學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34

張培震

57

地震動力學

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

35

張喜光

64

化石生物學

雲南大學

36

陸雅海

50

土壤微生物學

中國農業大學

37

陳大可

55

物理海洋學

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38

陳中原

60

自然地理學

華東師範大學

39

陳發虎

50

環境變化

蘭州大學

40

陳均遠

73

古生物學和演化生物學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

41

陳衍景

51

礦床學

北京大學

42

陳  駿

58

地球化學

南京大學

43

邵明安

56

土壤物理學

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44

林  琿

59

地理信息科學

香港中文大學

45

易  帆

56

空間物理學

武漢大學

46

金之鈞

55

石油地質學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

47

周成虎

48

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48

周啟星

50

環境科學(環境地球化學)

南開大學

49

龐忠和

51

水文地質學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50

郝守剛

71

古生物學

北京大學

51

郝  芳

49

石油與天然氣地質學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52

胡瑞忠

54

礦床學

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

53

侯先光

64

古生物學與地層學

雲南大學

54

侯增謙

52

礦床學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55

宮輝力

56

信息水文地質

首都師範大學

56

駱永明

50

土壤環境與汙染修復

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

57

袁東亮

47

物理海洋學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58

袁運斌

41

大地測量學

中國科學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59

夏  軍

58

水文學及水資源

武漢大學

60

徐義剛

46

巖石學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

61

徐  星

43

古生物與地層學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

62

高  抒

56

海洋地質學

南京大學

63

高  銳

63

地球物理與深部構造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64

郭正堂

49

新生代地質與環境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65

談哲敏

48

氣象學

南京大學

66

黃建平

50

大氣科學

蘭州大學

67

黃潤秋

49

工程地質學

成都理工大學

68

曹晉濱

48

空間物理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69

崔  鵬

55

自然地理學與水土保持學(山地災害)

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

70

彭平安

52

有機地球化學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

71

葛全勝

50

自然地理學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72

謝樹成

45

地球生物學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73

潘永信

49

地球物理學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74

戴民漢

48

海洋生物地球化學

廈門大學

75

鞠洪波

56

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

 

信息技術科學部

(50人)

 

序號

姓名

年齡

專業

工作單位

1

馬龍生

72

精密光譜

華東師範大學

2

馬  林

47

雷達系統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四研究所

3

王飛躍

51

智能控制、複雜系統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

4

王立軍

66

光電子學

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

5

王永仲

68

光學工程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械工程學院

6

王永良

48

信號與信息處理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預警學院

7

王建宇

54

光電技術

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

8

王  巍

46

導航、制導與控制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九研究院

9

毛軍發

47

電磁場與微波技術

上海交通大學

10

尹  浩

53

通信網絡與信息系統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第六十一研究所

11

田  捷

53

模式識別、生物醫學圖像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

12

馮登國

48

信息安全與密碼學

北京信息科學技術研究院

13

呂  建

53

計算機軟體

南京大學

14

朱嘉麟

72

半導體

清華大學

15

劉大有

70

計算機應用技術

吉林大學

16

劉伍明

53

量子光學與量子信息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17

劉  明(女)

49

微電子技術

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

18

劉增良

55

軍事信息學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

19

許京軍

47

非線性光學與技術

南開大學

20

李建中

62

計算機軟體與理論

哈爾濱工業大學

21

李  陟

51

導航、制導與控制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第二研究院

22

李景鎮

72

光學工程

深圳大學

23

吳偉仁

59

測控通信、航天系統總體

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

24

吳朝暉

46

計算機

浙江大學

25

張化光

54

控制科學與工程

東北大學

26

張書練

67

雷射、精密測量

清華大學

27

張  榮

49

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

南京大學

28

陸建華

49

通信與信息系統

清華大學

29

陸貴文

55

微波及天線技術

香港城市大學

30

陳武凡

63

醫學成像科學與圖像分析

南方醫科大學

31

林  闖

64

計算機網絡

清華大學

32

羅  毅

53

電子科學與技術

清華大學

33

周志鑫

47

信號與信息處理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第二部技術局

34

房建成

47

導航、制導與控制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35

趙葆常

74

光學

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36

郝  躍

55

微電子學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37

相裡斌

46

光學

中國科學院光電研究院

38

凃國防

59

通信與信息系統

中國科學院大學

39

姜  傑(女)

52

導航、制導與控制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一研究院

40

洪  偉

50

電磁場與微波技術

東南大學

41

祝明發

68

計算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42

駱清銘

47

生物醫學光子學

華中科技大學

43

高小山

49

計算機科學

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

44

郭世澤

44

計算機應用技術(網絡安全)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第五十四研究所

45

黃  如(女)

43

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

北京大學

46

曹希仁

68

控制系統理論

上海交通大學

47

龔旗煌

48

非線性光學、超快光子學

北京大學

48

蔡開元

48

導航、制導與控制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49

譚鐵牛

49

模式識別與計算機視覺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

50

潘成勝

50

計算機網絡

大連大學

 

技術科學部

(58人)

 

序號

姓名

年齡

專業

工作單位

1

丁  漢

49

機械電子工程

華中科技大學

2

王秋良

47

電工理論與新技術

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

3

方心虎

72

飛彈總體設計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一研究院

4

方岱寧

55

固體力學

北京大學

5

盧天健

48

固體力學

西安交通大學

6

葉志鎮

58

材料物理與化學

浙江大學

7

田永君

50

超硬材料

燕山大學

8

馮開明

60

核聚變反應堆理論與設計

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

9

成會明

49

材料科學與工程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

10

向錦武

49

飛行器設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11

莊景雲(女)

72

高溫合金

中國鋼研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12

劉吉平

62

材料學

北京理工大學

13

劉維民

50

潤滑材料與技術

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

14

齊  飛

45

工程熱物理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15

閆楚良

65

飛機結構壽命與可靠性

國機集團科學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

16

江  湧

50

高級自動尋的飛行器設計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二研究院

17

李東旭(女)

56

撓性太空飛行器動力學與控制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18

李行偉

60

環境水力學、水利工程

香港科技大學

19

李應紅

50

航空推進技術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工程大學

20

李  傑

55

結構工程

同濟大學

21

李國英

49

水利水電工程

水利部

22

楊  合

50

航空宇航製造工程

西北工業大學

23

吳學仁

66

斷裂力學、疲勞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24

邱  勇

48

有機光電材料

清華大學

25

何雅玲(女)

49

傳熱傳質學

西安交通大學

26

何滿潮

57

礦山工程巖體力學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27

鄒志剛

58

材料學

南京大學

28

張立德

74

材料科學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

29

張懷武

53

電子材料與器件

電子科技大學

30

張柏楠

51

空間飛行器設計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

31

陸儉國

76

電氣工程

河北工業大學

32

陳王麗華(女)

64

材料科學

香港理工大學

33

歐陽明高

54

汽車動力系統

清華大學

34

金紅光

56

工程熱物理

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

35

周仲榮

47

機械設計及理論

西南交通大學

36

鄭泉水

52

力學

清華大學

37

趙亞溥

49

固體力學、物理力學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

38

姜宗林

58

流體力學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

39

洪友士

61

力學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

40

宣益民

56

工程熱物理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41

賈金鋒

47

材料物理

上海交通大學

42

徐世烺

59

結構工程

浙江大學

43

高德利

55

油氣鑽探與開採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44

高  濂

67

無機材料

上海交通大學

45

郭萬林

52

納米力學、固體力學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46

唐春安

55

巖土工程

大連理工大學

47

益小蘇

59

複合材料科學與工程學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48

談和平

60

工程熱物理

哈爾濱工業大學

49

桑建華

56

隱身技術、飛機設計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

50

曹一家

44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湖南大學

51

常  進

46

航天應用技術和空間遙感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

52

常  青

55

建築學

同濟大學

53

崔福齋

67

生物材料

清華大學

54

彭練矛

50

材料物理

北京大學

55

韓傑才

47

材料科學與工程

哈爾濱工業大學

56

蒙大橋

55

核材料與工藝技術

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第七研究所

57

滕錦光

49

結構工程

香港理工大學

58

潘樹明

76

磁性材料

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

 

 

《中國科學報》 (2013-05-20 第1版 要聞)

  


相關焦點

  • 中科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的區別以及級別待遇
    資深院士繼續享有諮詢、評議和促進學術交流、科學普及等權利和義務;但不再擔任院及學部的領導職務,不再參加對院士候選人的提名和選舉。可以自由參加院士會外籍院士對中國工程科學技術發展和本院工作有建議權;可應邀出席本院及學部組織的有關會議和學術活動,可獲得本院贈送的出版物;外籍院士不參加選舉活動。外籍院士如取得了中國國籍,可轉為本院院士。
  • 中科院增選院士向交叉學科傾斜,全國高校已...
    中科院2021年增選73名院士中,除了數學院士增加外,另一個關注點就是交叉學科領域受到主席團重點關注。 從2017年至2021年三屆中科院院士每年增選的6個新興與交叉學科來看,共計18個學科,其中化學生物學、環境科學和能源科學這3個學科每年都有,每年有3個學科各不相同,其中由數學物理學部推薦的分別是數理與信息安全
  • 汽車人再次上榜今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名單
    [車友頭條-車友號-汽車有智慧]  在過去的那些年裡,傳統的汽車行業要出院士,真的是極其困難的一件事。其原因追根到底,還是在於我國過去的工業、科技、創新等水平都不發達。在汽車行業裡,我國最明顯的短板就是入門晚、自主研發能力薄弱、技術發展緩慢,就更別提科研成果了。
  • 屠呦呦當選院士再次「落選」,成為中科院院士為何這麼難?
    獲得諾貝爾獎的屠呦呦沒有出現在新院士名單上,一位名叫廖福龍的研究員透露,屠呦呦曾多次參選院士,但都沒有當選。屠呦呦的一再"失敗"引發了巨大爭議。除了諾貝爾獎,屠呦呦還獲得了共和國勳章和國家最高科技獎,但院士的名字一直沒到,為什麼?
  • 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名單公布
    近日,發展中國家科學院(TWAS)在官方網站上公布了新增選院士名單,來自全球22個國家和地區的37位科學家入圍,其中有7位來自中國。發展中國家科學院成立於1983年11月,是非政府、非政治和非營利性的國際科學組織,致力於支持和促進發展中國家的科學研究。
  • 【速豹原創】又一位院士仙去!「中國的霍金」金展鵬逝世,共和國...
    組織院士開展戰略諮詢研究、為國家決策提供支撐服務是中國工程院的主要職能和中心工作之一,是建設國家工程科技思想庫的核心。 兩院院士每2年增選一次。 2019年,中國工程院共選舉產生75位院士和28位外籍院士,中國科學院選舉產生了64名院士和20名外籍院士。
  • 東方論壇在滬舉行—新聞—科學網
    本次東方科技論壇由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中科院院士陳國強,中國疾控中心主任、中科院院士高福,上海交通大學—愛丁堡大學全健康研究中心主任、國家熱帶病中心主任周曉農共同擔任大會執行主席。中科院院士趙國屏以及來自國內外40餘名從事「全健康」領域研究的專家和學者,共同參加了本次論壇。 防範化解重大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風險,事關國家安全和發展,事關社會政治大局穩定。
  • 首位院士加盟南大蘇州校區—新聞—科學網
    南京大學黨委書記胡金波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徐祖信頒發聘書  佘治駿攝影 11月9日,城市河流汙染綜合治理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徐祖信加盟南京大學蘇州校區環境與健康學科平臺,擔任南京大學蘇州校區環境與健康平臺的特聘教授
  • 多名汽車人入圍中國工程院院士候選名單
    引言 | 過去那些年真的是很難院士在中國原來稱為學部委員,是指在某一領域內的資深專家。即便是教育改革後,當今能成為教授依然是了不得的事,如果能當院士那就是上天了。日前,中國工程院2019年院士增選候選人提名名單公布,汽車行業有多達三人入圍。
  • 中國科協評出52名中科院和172名工程院院士候選人!
    3月20-24日,中國科協推薦中國科學院院士候選人評審會、中國科協提名中國工程院院士候選人評審會先後在京召開。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尚勇在講話中指出,院士候選人推薦(提名)工作,是中央交給中國科協的一項重要政治任務。
  • 陝西日報:西北大學教授趙國春當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
    《陝西日報》 2020年12月21日(記者 呂揚)題:西北大學教授趙國春當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日前,發展中國家科學院( TWAS)公布新增選院士名單。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北大學教授趙國春當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他也是今年固體地球科學領域唯一入選的中國科學家。
  • 隆回七江人王赤,新當選中科院院士!
    (文/王龍琪 來源:愛上邵陽)11月8日,一則《2019年新晉60位中國科學院院士,邵陽佔3個》的消息,經筆者在愛上邵陽新聞客戶端轉發後,刷爆了朋友圈,引來無數點讚,大家為邵陽一次有3位科學家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感到由衷地高興。
  • 緬甸2020大選將至,果敢民主黨公布候選人名單
    2020年8月1日,果敢鞏發黨對外公布了2020大選,果敢地區(選區)的聯邦民族議院議員候選人、聯邦人民議院議員候選人、撣邦議院議員候選人的名單以及參選選區情況。 最新情況是:8月12日,果敢民主黨公布了競選名單及候選人的參選選區情況:
  • 張彌曼:守護「古魚王國」需付出極大努力—新聞—科學網
    她是我國著名的古脊椎動物學家、中科院資深院士,在早期肉鰭魚類化石及魚類登陸過程等方面做了大量開創性工作,奠定了中國古魚類學研究的國際學術地位。這天的交流會上,她分享了一個名為《失落的古魚王國》的微視頻,視頻中講述的是她的學生、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員朱敏和團隊守護「古魚王國」的故事。
  • 院士專家牽手東營綠色化工企業—新聞—科學網
    7月26日,中科院-山東省綠色化工技術創新研討會暨院士專家科技行活動在東營召開,東營市墾利區委副書記張和森道出了地方對綠色化工技術的渴求。 當前,東營市原油一次加工能力6900萬噸,佔山東全省的36%、全國的10.8%,擁有未利用土地 400 多萬畝。其中,墾利區位於黃河入海口,地處勝利油田腹地,化工產業產值約佔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一半。
  • 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增選35位新院士
    趣味答題領紅包 近日,發展中國家科學院(TWAS)在官方網站上公布了新增選院士名單,來自全球22個國家和地區的35位科學家入圍,其中有7位來自中國學者。
  • 西北大學教授趙國春當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
    日前,發展中國家科學院(TWAS)在官方網站上公布了新增選院士名單。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北大學教授趙國春當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是今年固體地球科學領域唯一入選的中國科學家。此次共有來自全球22個國家和地區的37位科學家入圍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增選名單,其中有7位來自中國。趙國春,地質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香港大學講座教授,西北大學教授。
  • 2020年緬甸全國大選參選候選人名單公布,翁山蘇姬競選將遇6黨...
    搜索下載華輿APP(中新社旗下新媒體平臺),關注全球華僑華人,瀏覽世界各國媒體新聞資訊,無需翻譯——華輿在「手」,世界盡在掌握! 相關省邦選舉委員會依照《選舉法實施條例》規定,近日起陸續公布有資格參選2020年大選的候選人名單。
  • 精品韶關蘭花亮相中科院華南植物園—新聞—科學網
    一對母女在華南植物園溫室群景區欣賞韶關蘭花  朱漢斌/攝     9月28日,「蘭香大灣區——韶關蘭花走進華南植物園主題展」正式開幕,4000多株來自廣東韶關的精品蘭花在中科院華南植物園進行為期十一天的展出
  • 「星辰大海」青年演員計劃41名候選人名單公布
    「星辰大海」青年演員計劃41名候選人名單公布 時間:2020.09.26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姆明、淺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