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的歷史傳說之中,許多神祗越來越人格化,大多的代表人物經過千年傳承已經家喻戶曉,但同樣也有一些鮮為人知的不被大家了解,今天就為大家分享民俗文化:圓田神、中霤神,關於他們的傳說你都知道嗎?
圓田神
田神又叫"田頭」神,也就是莊稼地之神。據清人顧祿《清嘉錄》記載,每年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農家則祀田神,各家準備下米粉團,以及雞黍、瓜蔬之類,到田間十字路口,再拜而祝,謂之「齋田頭"。
這種田神之祭由來已久,在古代叫做「田主」,是地祇的一個變形:「田神、后土、田正之所依也。」而其神或稱「先穡」,或以為即是神農兼掌,其實就是莊稼地的土地神。
近代有把土地公公弄成老兩口,稱為「田公」、「田婆"的,可見田神與土地本來就分不大清。韓昌黎有詩云:「共向田頭樂社神。」所以把「齋田頭」當成僅祭莊稼之田也可,當成祭社神也不錯。
中霤神
中霤是什麼?顧頡剛先生的《史林雜識初編》有《中霤》一篇,以實際經歷詮釋中霤,並載孟默聞先生之見,最為明晰。
用現在的居宅來套用,蒙古包帳頂的煙孔,屋子中央的天窗,院落的天井,進而為四合院之庭院,都是中霤的演變。中霤在居室中央,地位不能說不重要,所以列於五祀也是很自然的。
中蓄神對一家平安有保佑功能。南宋何遠《春渚紀聞》說:中霤之神,實司一家之事,而陰佑於人者。並講了一個故事,一個官宦人家,其僕人名陳青,常為冥府走陰,也就是協助鬼卒勾攝死者之魂。
陳青自言:每奉符命到被追者之門,則中霤之神先收驗公文,訊問緣由,不許擅自入門,及至審驗完畢,然後才面帶愁容地進去。此時陳青再在門外呼死者姓名,死者之魂才能隨陳青而去。
此條又言:中蓄神乃白髯老人,居於中雷。又言:東州人劉安行每次喝茶,必先酬讓中霤神而後自飲。一夕忽夢一老人告之曰:「您的祿命已經告終,陰府符命已下,我讓他們稍緩一下,請您趕快處置後事,最晚到明日午時,就不能再拖延了。
這個故事是宋代的,作者如此詳說,大約是中雷之祀到宋代已經式微,起碼中原一帶已不常見。但此俗一直到20世紀仍沒有失傳。
顧頡剛在抗日時期居於四川,每入人家,輒見堂上設庭這位,而幾下左端別供一牌,書曰「中雷之神"。又據孟默聞所述,湖南及雲南西部家家奉中霤神。湖南一般寫作「中宮土地之神位",右旁書「招財」或「招財童子」,左旁書「進寶」或「進寶郎君"。
這位中霤神兼掌財神,也並不錯,中霤本為社神之一種,大地獻寶,人生最基本的生活資料無不取於此,以農耕致富也是尋常人家的意願。所以要講農民的財神,那也就只有讓中雷神來充任了。
好了,《民俗文化:圓田神、中霤神,關於他們的傳說你都知道嗎?》今天就為大家分享到此,若有不同意見歡迎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