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看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動輒八尺九尺高,換算成現在的尺度,就是一米八一米九,甚至兩米。這麼大規模的高個很容易形成古代人平均身高遠高於現代人的假象。有種流傳的說法是:古代打仗,都是選高個子去,戰爭往往百無一還,導致世上矮子遺傳基因居多。看起來,這種說法有幾分道理。古代人平均身高並不高,道理很簡單,全世界都一樣,中國也不例外。這應該有文獻記載和考古印證。
秦王政於公元前221年統一全國,稱始皇帝。為加強中央集權的統治,採取了「一法度衡石丈尺,車同軌,書同文」等一系列措施,以皇帝最高權威,頒布統一度量衡詔令。秦以後,到三國兩晉南北朝,一尺基本上都大約在20CM左右,就算是作為 「穿越者」的王莽——就是創立遊標卡尺雛形的王莽。 在新朝,一尺也約為23CM。
但到了明清時期,一丈3米多,差不多是商代的一倍,而漢末與三國時期又有一些差別。不過大多數三國時期人物出身於漢末,為了方便期間,無論正史還是演義,我還是以漢承秦制,以23釐米為一尺計算。
拿武聖關羽身高九尺來算一下,那就是2.07米以上,夠嚇人的吧。如果是這樣的,就可以理解關羽為何武藝高強了。兩米多的身高,八十多斤的刀,一刀劈下去,誰能受得了?
但是我是持有懷疑態度的,個別武將長的高,是可以理解的,但要是普遍都那麼高就不太可能了。諸葛亮、趙雲、張飛、典韋、許褚、劉表等人都在180_190之間,呂布身高一丈,比關羽還要高。最不正常的是,強大的曹操身高只有165,不知道這是不是為了平衡讀者想法使用的辦法。
本文到此結束,歡迎訂閱多多評論留言!往期內容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