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或被暗物質包圍,這些肉眼不可見的物質,能直接穿透地球

2020-12-07 樹上長的宇宙果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NASA的科學家曾發現,宇宙中的某些星系中缺少了大部分暗物質,這一發現讓科學家感到十分意外。因為就目前掌握的情況來看,暗物質類似於星系之間的「粘合劑」,是星系形成和演化中,如果沒有暗物質的存在,原始氣體將缺乏足夠的引力聚集在一起,而原本的星系也會隨之坍塌。所以照此看來,太陽系應該比我們想像中的要充實很多,周圍應該存在大量暗物質,並且事實也確實如此。

地球周圍充滿了暗物質

暗物質缺失的原因

於是科學家仔細研究了那片缺少暗物質的星系,他們發現那個星系距離地球大約4500萬光年,並且與它相近的位置還有一個大型星系正在接近它,正是由於這兩個星系的交互作用,其中一個星系的引力正在將另一個星系中的暗物質剝奪,即星系之間的交互作用會影響暗物質的存在。當然,以這種方式剝奪暗物質太過隱蔽,只有用能夠揭示極微弱特徵的深度圖像才能觀察到暗物質的移動。

深度圖像

恰好那片星系的形狀為球狀星團,它們的尺寸和光度使其易於觀察,因此可以很好的追蹤星系的特徵。科學家通過研究星系中的空間分布,可以深入了解星系自身的當前情況:有很多類似太陽系的星系正在從中「脫離」,這個發現也恰好表現了另一星系正在進行暗物質剝離的結論。這也意味著,如果一個星系瀕臨解散的結局之前,其星系原本的暗物質一定會先於星系被剝離。

地球也被暗物質所包圍

重點還在暗物質本身,由於暗物質是一種看不見的神秘物質,約佔宇宙所有物質和能量的27%,但儘管很多理論都能證明暗物質確實存在,但從未直接檢測出暗物質或暗能量。主流理論認為,暗物質不會主動移動,可能會根據自身密度的波動將一些普通物質組合在一起,引力充當將普通物質和暗物質結合在一起的膠水。以銀河系舉例,暗物質形成了一股以繞銀河系運動的粒子流,當星系形成過程中重力與暗物質相互作用時,所有粒子將會以相同的速度傳播。

而當這些以暗物質組成的粒子流接近地球時,又會發生什麼呢?科學家分析,雖然一般的物質並不能直接穿透地球,但從暗物質自身角度來說,它可能沒把地球放在眼裡,地球的引力或許將聚焦並彎曲暗物質粒子流,使之成為狹窄而密集的物質。當暗物質流穿過地球的核心時,其中的密度大約會縮小到平時的十億分之一,相當於將一根頭髮壓縮後,一端從地球出發、另一端甚至能連接到月球。

不過即使地球被暗物質包圍,對地球也沒什麼影響,目前我們對暗物質的了解太過稀缺,只有兩點:

它是組成宇宙的關鍵因素。它無法被直接觀測,卻又大量存在。除了這些,暗物質就像一團迷霧,讓人根本看不清裡面隱藏了怎樣的謎題,只是從現在的狀況來看,暗物質無害,畢竟按這樣思考,我們每個人的周圍可能都存在著大量的暗物質,如果暗物質有害,那人類或許就不會進化至今了。

相關焦點

  • 暗物質與黑洞都不可見,是不是同種物質?天文學家:暗物質更可怕
    在天文學中,我們常常可以見到這兩個名詞,一個名為暗物質、另一個名為黑洞,這兩個詞一暗一黑,總是給人一種很神秘的感覺,今天我就來和大家聊一聊:暗物質與黑洞到底是什麼?它們究竟是不是一類物質?其實,暗物質更加可怕。其實暗物質與黑洞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物質,那麼,為何它們總是給我們一些相似的錯覺呢?這是因為暗物質與黑洞有很多的相同點。
  • 充滿整個宇宙的暗物質如此強大,那麼最終它會吞噬我們的地球嗎
    暗物質這個概念自天文學家卡普坦提出以來,已過去了近百年的時間,他於上世紀20年代提出可以通過星體系統的運動間接推斷出星體周圍可能存在的不可見物質,也就是現在我們所說的暗物質,經過一代又一代科學家的努力,科學家們結合宇宙中微波背景輻射各向異性觀測和標準宇宙學模型,目前可確定宇宙中暗物質約佔全部物質總質量的
  • 反物質和暗物質有什麼區別?
    儀器被磁鐵包圍,而這些磁鐵使不同電荷的粒子向不同的方向彎曲。每一粒通過照相底片的正電子,都會有一條離子軌跡,其曲率對應電子的質荷比,但軌跡方向與電子相反,意味著它的電荷也與電子相反。由此終於驗證了狄拉克所說的預言,並且在此之後反質子、反中子、反夸克也都相繼被發現。
  • 反物質和暗物質和我們常見的物質有什麼不同?
    我們在平時經常會聽到反物質,暗物質,暗能量等詞彙,這些其實都是物理學中的概念。那它們之間有什麼區別,又和我們這個世界的一般物質有什麼關係呢?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個問題。
  • 暗物質衛星上天 揭秘暗物質是什麼?
    「悟空」是目前世界上觀測能段範圍最寬、能量解析度最優的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超過國際上所有同類探測器。它將在太空中開展高能電子及高能伽馬射線探測任務,探尋暗物質存在的證據,研究暗物質特性與空間分布規律。佔宇宙95%以上的暗物質和暗能量由萬有引力定律證實存在,卻從未被直接觀測到。暗物質粒子的探測目前是國際科學前沿競爭最為激烈的研究領域。
  • 什麼是普通物質、反物質、暗物質和暗能量?
    原因就是普通物質最簡單、我們也最容易理解,因為我們人類自己本身,包括我們目前能在地球上、宇宙中看到的一切事物,都有有普通物質組成的。在宏觀尺度上看,一些物質的結構/集合,包括你手上的手機、面前的辦公桌、水杯、呼吸的空氣、腳下踩的地球、家裡的寵物、以及更大尺度上的地球、太陽系、銀河系、星系團都有我們所說的普通物質。
  • 大膽推測:宇宙空間並非完全真空,而是充滿著暗物質
    科學家經過研究發現,我們能夠肉眼或者人類能夠觀測到的地球、月球、太陽等實體星球僅佔宇宙質量的4%,另外96%的質量,目前人類沒有準確觀測到,那麼如此龐大的質量,到底他們會在哪裡呢?或許有一種推斷比較合情合理,包括我們地球月球和太陽在內,我們都懸浮在某種透明的物質中,我們可以自由地穿行在這些物質中,就像鳥兒、飛機在空氣中自由飛行一樣,空氣就是我們看不見的暗物質,但它確實客觀存在,並且不影響我們的通行。
  • 暗物質真的存在嗎?為何看不見摸不著?人類的「蹲守」是否有用
    本以為我們已經知道的夠多了,但是從上世紀開始,一些觀測結果表明,可能還有更多值得去發現的地方:暗物質存在的證據現在,物理學家們認為,宇宙只有15%的物質是可以檢測的,剩下的大部分我們無法直接觀測到,所以科學家們稱這一部分是"暗物質"。
  • 「悟空」號衛星:撥開暗物質的「烏雲」
    截至2018年年底,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研製的我國第一顆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號已繞地球飛行了16597圈,探測宇宙射線粒子55億個。在相同時間內,它積累的TeV(1TeV=1萬億電子伏特)以上的觀測數據相當於國際空間站上的日本量能器電子望遠鏡和阿爾法磁譜儀實驗的5倍以上,意味著完成了其他「同行」至少10年的工作量。
  • 研究表明,具有自毀性的暗物質或許正發出伽馬射線充斥天空
    這種宇宙中最高能的光線,是否指向宇宙中最難以解釋的物質?一項新的研究給出了肯定的答案。 天空中閃耀著無形的爆炸性伽馬射線(圖示中黃色及紅色部分),根據最新研究,這些射線中的一部分,或由暗物質產生。(圖片來源:美國宇航局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 伽馬射線是宇宙中最明亮且最強大的光線,能夠穿過天空而不為肉眼所見。
  • 科學家對「暗物質」的判斷一開始就錯了?有證據稱世界是虛擬的?
    我們要認識宇宙,首先就要了解「暗物質」這個東西,暗物質是可能存在於宇宙中的一種不可見的物質,它是宇宙物質的主要組成部分。科學家推測,宇宙中有5%是我們能看到的物質,剩下的95%就全是暗物質。暗物質充斥著整個宇宙,所以是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的。
  • 浩瀚的宇宙中,暗物質佔據96%的空間,宇宙或受到外星文明操控
    當科學家們深入研究時,他們發現宇宙中的能量大多來自無形的暗物質,而這也為科學家的研究打開了能量之門,因為專家們認為,宇宙中可能存在著大量的高級文明,而人類只是暗物質群落中相對較低層次的物種,讓人類難以發現,這種高級神秘的力量一直控制著宇宙。
  • 宇宙的「骨架」:全天X射線星圖揭示暗物質奧秘
    無線電波能夠穿透地球的大氣層,使我們能夠從地球表面觀測它們,比如利用阿塔卡馬大型毫米波/亞毫米波陣列。然而,X射線不能穿透地球的大氣層,因此必須從太空或非常高的高度進行觀測。直到20世紀60年代,才出現第一個對太陽系外X射線源進行觀測的太空計劃。像eROSITA這樣的儀器可以觀察到我們周圍宇宙中最劇烈的事件。
  • 暗物質這麼神秘,我們究竟能不能窺見它的容顏呢?
    網友提問:暗物質會不會是平行宇宙的「引力陰影」?物理學家:非常簡潔的回答:不能。或者…基本上確定不能。暗物質是一種我們看不見也摸不到的物質,但是我們知道它的存在,因為它影響了我們能看到的普通物質的運動。儘管一個世紀前有模糊的證據顯示暗物質是一種物質,但直到20世紀70年代通過直接觀察星系中恆星的運動時才發現星系中存在太多物質才確認。
  • 暗物質可控制宇宙?如果人類找到暗物質,文明會有所提升嗎?
    暗物質可控制宇宙?如果人類找到暗物質,文明會有所提升嗎?地球作為宇宙中唯一存在生命體的星球,它的這種特性讓我們感到十分恐懼。人類在地球出現的這些年裡,看似順風順水,實則暗藏洶湧。人類在災難面前,無異於是螳臂當車,不自量力。那麼在未來,科研人員是否能夠找到一顆特殊的星球,能夠供我們生存呢?人類對宇宙的了解階段如今,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人類已經開始採用各種方式來對宇宙進行探索。地面上有射電望遠鏡,外太空有各種探測器。
  • 大爆炸、暗物質與宇宙的命運
    就是這種能量(真空能)不能完全穩定,會發生衰變,轉化成別的物質,這些物質就是我們今天所看到的這些物質,宇宙中的物質就是這麼來的。吳寶俊:有人說宇宙大爆炸初始有三分鐘,是您說的冷的過程吧?黃慶國:不是。不能發出電磁波,在物理上講,就是它不發光,不參與電磁相互作用,那就沒辦法探測到它,它是暗的,但由於星系的運動,又能感受它的存在。它也不參加強相互作用,也不組成原子核,原子核就是用強相互作用來組成的,這就是暗物質,是非常難找的一個東西。
  • 關於暗物質的十一大未解之謎
    暗物質網1930年代,一位名叫弗裡茨·茲威基(Fritz Zwicky)的瑞士天文學家注意到,遙遠星團中的星系相互繞行的速度比按其可見質量應有的速度要快得多。於是他提出一種看不見的物質,他稱之為暗物質,可能用引力拖曳了這些星系。那之後,研究人員證實了這種神秘物質在整個宇宙中都有,而且其質量是構成恆星和人等普通事物的一般物質的六倍。
  • 什麼是暗物質和暗能量?目前探索暗物質有什麼進展了?
    直接探測暗物質的探測原理簡單到無以復加:當暗物質跟氙原子發生碰撞時,氙原子就會發光,同時產生自由電子。簡而言之,如果靜置的液氙無緣無故發出微弱的光子和電子,我們就認為有暗物質。間接測量為了滿足暗物質這種詭異的屬性,物理學家費了好大功夫把「暗物質」打扮得花裡胡哨。根據這個花裡胡哨的模型,兩個暗物質湮滅會產生伽馬射線或正負粒子對,這樣的話,星系暈應該會有大量伽馬射線、反質子和正電子。只要把這些東西找齊了,就能間接證明暗物質的存在。
  • 反物質和暗物質到底是啥玩意,它們真的存在於我們的世界嗎?
    顧名思義,反物質就是反的東西,假定我們生活中的一切都是「正」的,那麼「反」的就是與我們生活「正」的相反的,如反電子、反質子、反原子,以及由這些反原子組成的反物質,如反人、反地球等等。但這些反物質遇到正物質的時候,就會湮滅,在湮滅中爆發出巨大能量。
  • 肉眼可見最遠的天體,距離地球多少光年?
    在地球上,最容易看到的兩個天體是月球和太陽,前者是離地球最近的天體,後者是離地球最近的恆星,這兩個天體都能在白天看到。而那些更加遙遠的天體,由於它們發出的光抵達地球時已經變得比較暗淡,只有到了夜晚才變得肉眼可見。那麼,肉眼可見的天體都有哪些?最遠的離地球有多少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