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物質和暗物質和我們常見的物質有什麼不同?

2020-12-19 騰訊網

我們在平時經常會聽到反物質,暗物質,暗能量等詞彙,這些其實都是物理學中的概念。那它們之間有什麼區別,又和我們這個世界的一般物質有什麼關係呢?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個問題。

宇宙大爆炸

如果這個事情要進入溯源的話,那其實需要追溯到宇宙的起源。按照目前主流的科學理論,我們知道,宇宙誕生於138億年前的一次大爆炸。

但是可能很少人知道,正是由於大量的粒子物理學家加入到研究這個宇宙學的問題,才使得這個理論可以在近100年來被創建出來,並逐漸成熟。要知道粒子物理學家可都是研究微觀世界的物理學現象,是我們如今認知的最小尺度,而宇宙則是最大的尺度。明明兩者是一大一小,照理說應該完全是兩碼事,但實際上它們卻是一碼事。

具體來說是這樣,宇宙大爆炸之後,在極其短的時間內,空間開始膨脹。此時的溫度極其高,隨著空間的膨脹,溫度也在逐漸下降。

最早宇宙是處於純能量的狀態,宇宙空間中充滿著高能的光子。這些光子之間會發生相互的碰撞。只要能量足夠大,這種碰撞就足以產生一對正反粒子,比如:正反質子,正負電子等。這些粒子其實都是在不同的溫度環境下產生,我們也把這個溫度稱之為閾值溫度。

正如上文說到的那樣,光子的對撞產生的是一對正反粒子,這些正反粒子之後還會相互碰撞,發生湮滅。比如,一對正負電子湮滅,就會完全轉化成光子。

科學家發現,在宇宙的早期,每10億對正反物質粒子對撞湮滅後,都會留下一個正物質粒子。比如,每10億對正反質子對撞湮滅後,都會留下一個質子,每10億對正負電子對撞湮滅後,留下一個電子。

我們這個世界如今的可見物質就是正物質,也就是如今的都是那個時候的「倖存者」構成的。而反物質其實就是會與正物質湮滅的物質。

那反物質又和暗物質有什麼關係呢?

暗物質

宇宙誕生之後,一直處於膨脹狀態,大概在宇宙大爆炸後2億年,恆星就出現了,後來逐漸有了星系,然後如今宇宙中的各種天體。我們知道,天體會繞著另外一個天體運動其實是因為萬有引力定律。這是牛頓提出來的,萬有引力和天體之間的距離平方成反比,與質量成正比。

就拿地球來說,按照牛頓的理論,地球應該是有個初速度的,然後繞著太陽轉,如果地球的速度再快一點,按照理論,地球軌道就要再向外擴一點。這應該如何理解呢?

我們都看過鏈球比賽,運動員會把鏈球甩起來,最後拋出。當運動員把鏈球甩得越快,他要抓住鏈球的力量就需要更大一些,否者就會把鏈球甩出去。

太陽拽住地球也是這個道理,而太陽依靠的就是萬有引力。

可是天文學家就發現,在許多大星系中,通過理論計算,就發現遠離星系質心的恆星沒有引力距離遠了,運動速度減慢。用鏈球的例子來看,就是說運動員把鏈子變長了,甩得還那麼快,可是用的力還是那麼多,這其實是很不符合理論的。實際上,運動員要提供額外的拉力,才能拉得住。而星系也是需要提供額外的引力才能拉住這些恆星。

也就是說,科學家發現了理論和測量之間的差別特別大。那到底是誰提供了額外的引力呢?

科學家就提出了暗物質的想法。那應該如何理解呢?

在我們這個宇宙中,如今我們知道一共存在著4種基本作用力,分別是強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電磁相互作用和引力相互作用。其中強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是作用在原子核的層面。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所接觸的作用,不是引力就是電磁力。

彈力,支持力,摩擦力的本質其實都是電磁力,甚至包括我們觀測天體,實際上是光子進入到了眼睛裡,或者觀測儀器上,和眼睛或者觀測儀器發生了電磁相互作用,我們才能夠看到的。因此,如果物質不參與電磁相互作用,我們就無法看到它。

科學家認為,暗物質就屬於不參與電磁相互作用,但是參與到引力相互作用的物質。因此,它其實存在於星系的內部,提供引力,但由於我們觀測不到它,因此,沒有把它提供的引力計算在內,才會出現上文提到誤差。

因此,暗物質和反物質其實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東西,反物質和正物質會發生湮滅,而暗物質粒子則是因為不參與電磁相互作用,所以可以直接穿越正物質。

根據科學家的計算,科學家發現暗物質在宇宙中的總量是可見物質的6倍。正是它們的存在,才使得星系不會分崩離析,所以,它們其實也可以被認為是星系的粘合劑。

這就意味著我們其實是被暗物質包圍著的,我們的身體時時刻刻都有暗物質粒子穿過,而我們不得而知,如果這些暗物質粒子全部換成和我們直接對應的反物質,那整個宇宙就會處於湮滅的爆炸中。

總結

暗物質和反物質其實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物質,反物質會和與其對應的正物質發生湮滅,轉化成電磁波。而暗物質提供的是提供引力,但不參與電磁相互作用,它不會和物質發生湮滅作用。

相關焦點

  • 反物質和暗物質有什麼區別?
    物質構成了宇宙,大到整個宇宙,小到我們身邊周圍,物質無處不在,那麼物質的本質是什麼? 138億年前,奇點大爆炸之後,誕生了正物質,反物質,暗物質等,很多人經常把暗物質與反物質混在一起,但暗物質不是反物質,它們之間也沒有什麼聯繫,下面我們來介紹一下這兩種物質。
  • 什麼是普通物質、反物質、暗物質和暗能量?
    那麼什麼是反物質、普通物質、暗物質和暗能量呢?以及當今的宇宙中為何不存在反物質?它們去哪了?今天就說下這個問題。什麼是普通物質?我為何要把普通物質放在最前面,首先介紹呢?由於電荷不同,因此正電子和電子在磁場中發生偏轉的軌跡就不同,這就是上世紀30年代安德森發現正電子所使用的原理,假如電子往左偏轉,那么正電子就會往右偏轉。在我們發現正電子以後,反質子、反中子、反夸克相繼被發現。
  • 宇宙物質的組成有全新發現,反物質和暗物質很可能扮演著重要角色
    我們的宇宙物質形成,一直是科學家十分重視的研究,他們之所以希望研究物質的演化和形成機制,其實就是想解開宇宙形成的奧秘。我們知道宇宙最初的狀態是一個無限小的奇異點,內部隱藏著我們無法估量的能量,但是此時的宇宙不存在時間、空間,因為一切都是虛無。
  • 反物質和暗物質到底是啥玩意,它們真的存在於我們的世界嗎?
    許多人對反物質和暗物質概念很模糊,總把他們搞混了。事實上他們完全不是一碼事,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種事物。那麼它們到底真的存在於我們這個世界嗎?下面我們一起來討論一下。先說說反物質。進一步研究發現,宇宙總質能中,可以看到的物質只佔有總量的4.9%,暗物質佔26.8%,暗能量佔有68.1%。現代天文物理學研究認為,暗物質主導著宇宙星系之間的引力平衡,而暗能量著是宇宙膨脹的主要力量。暗物質和暗能量的較量,決定著宇宙的走向和歸宿。反物質怎麼來的,今後有什麼走向。
  • 物理科普——反物質和暗物質有什麼區別?區別有點大
    反物質和暗物質有什麼區別?雖然都有物質兩個字,但這兩者的區別真的有點大…… 反物質最早是英國物理學家保羅·狄拉克根據電子的相對論性方程——狄拉克方程預言的一種反粒子。由於在狄拉克方程中存在負能解,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狄拉克提出了狄拉克海和空穴理論。
  • 什麼是暗物質和暗能量?目前探索暗物質有什麼進展了?
    於是大家馬上痛打落水狗,把很多解釋不通的問題,通通算到暗物質頭上,比如,因為有暗物質的引力在拖後腿,星系團聚集的過程就會受到影響,這和目前觀察到的星系團形成規律比較吻合;再比如,按牛頓定律,高速旋轉的星系,早應該把外側星系甩出去了,是暗物質的引力默默維持著星系不散架;還比如,一直遭人詬病的「宇宙背景輻射」也信誓旦旦:「為什麼輻射漲落特徵是這副德行,就是因為暗物質這個挨千刀的在搞鬼!」
  • 暗物質衛星上天 揭秘暗物質是什麼?
    常進說,「衛星除了尋找暗物質外,還是一個宇宙射線望遠鏡,可以研究宇宙射線的起源、傳播和加速。宇宙射線發現了將近100年,但那麼高能量的宇宙射線究竟來自於什麼?人類到現在也沒有弄清楚,這很奇怪。」常進說,尋找暗物質需要全世界科學家的共同努力,何時能發現暗物質尚難以預計。至於發現暗物質後能如何利用,常進說,量子物理剛發現時,人們認為一點用處都沒有,但是現在什麼都與量子物理有關係。
  • 暗物質和暗能量理論過時了嗎?
    當我們嘗試做到這一點時,我們面臨的問題是,儘管我們對宇宙了解甚多,但除非我們添加至少兩個神秘成分,否則我們的預測和觀察到的結果將不會完全匹配:某種暗物質和某種類型的暗能量。這是一個非凡的難題,每個天體物理學家都不得不想辦法解決它。儘管許多人都喜歡提出替代方案,但它們都比暗物質和能量的令人滿意的解決方案還要糟糕。這是為什麼的科學。
  • 為什麼今天的宇宙是由物質組成的,而不是反物質?
    就在不久前,科學家們宣布了一些很有吸引力的發現,指向了一種可能的解釋理論,不過他們的數據並未給出明確的結果。無論最終的答案如何,這個問題的解決可能會告訴我們更多,比如揭示宇宙最早時期的秘密,甚至將現有的物理學與看不見的暗物質聯繫起來,而不僅僅是解釋宇宙為什麼由物質組成。大多數關於物質是如何在數量上完全壓制反物質的理論可以分為兩大陣營。
  • 「暗物質」的候選粒子是什麼,網友:黑色的物質
    在美麗的夜空下,天上繁星眾多,然而黑色的空白區域是什麼呢,也許那是我們看不見的地方,裡面有我們不知道的物質。首次發現暗物質暗物質是那些不發光,不能用常規方法進行觀測,不與電磁力相互作用的物質。仙女座星系恆星旋轉圖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在高速旋轉下星系並沒有因離心力而土崩瓦解,經過分析得出肯定有其他物質提供萬有引力,然而這種物質是可能就是一種我們看不到的「暗物質」。
  • 有研究質疑暗物質理論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
    大多數天文學家相信他們對宇宙的能量和物質有廣泛的了解,但是一小群特立獨行的研究人員並不信服。他們聲稱,新的衡量標準意味著科學界可能需要重新考慮他們的立場。根據那些對公認的物理學持懷疑態度的人的說法,物理學家需要使用新的運動和引力理論來解釋宇宙,而不是接受一種叫做暗物質的擬議物質的存在。這些新理論的通用名稱是MOND,是牛頓動力學修改的簡稱。圖註:引力使星系旋轉。天文學家可以研究距銀河系中心不同距離的恆星速度,以尋找暗物質或其他新物理學的證據。
  • 國際空間站太空人太空行走成功修復光譜儀 將繼續搜尋反物質和暗物質
    國際空間站太空人太空行走成功修復光譜儀 將繼續搜尋反物質和暗物質  Emma Chou • 2020-01-26 15:57
  • 暗物質可控制宇宙?如果人類找到暗物質,文明會有所提升嗎?
    暗物質可控制宇宙?如果人類找到暗物質,文明會有所提升嗎?地球作為宇宙中唯一存在生命體的星球,它的這種特性讓我們感到十分恐懼。地面上有射電望遠鏡,外太空有各種探測器。它們的存在,讓我們對宇宙的了解變得詳細起來。只不過我們的科技水平有限,對宇宙的探測還處於初級階段。探測器帶來了宇宙的各種信息,在經過科研人員分析後,發現原來宇宙中存在著很多的特殊物質,比如暗物質和反物質。尤其是暗物質,它的存在格外特別。科研人員發現,暗物質似乎擁有可以控制宇宙的力量。
  • 反物質有黏性嗎?科學依據是什麼?
    物質,也就是說,與反物質相反。我們發現的每個星系、恆星、行星、氣體和塵埃的集合都是由物質構成的,展現出了我們在地球這個物質行星上所熟悉的確切的物理和化學特性。但是,如果要是傳統的東西都由反物質組成,反物質它具有黏性嗎?答案是肯定的。反物質是黏性的:與通常情況一樣黏性。
  • 無意間吸入暗物質後身體變異的男主想要化解暗物質卻歷經艱險
    這下經費徹底打水漂了,可塞博士不知道是為了經費還是為了什麼。居然對將軍誇下海口說暗物質並沒有什麼殺傷力,他在騙三歲小孩吧。將軍一把年紀當然不會信他,只是命令我們把支撐爆發器運行的衛星關掉,阻止暗物質的繼續擴散,但其實就算關掉也不能阻止暗物質擴散了,因為它的發展已經到了不可控的地步。
  • 暗物質與黑洞都不可見,是不是同種物質?天文學家:暗物質更可怕
    大家好,歡迎收看量子科普第19期,我是常常,今天和大家聊一聊關於暗物質和黑洞的那些事兒。在天文學中,我們常常可以見到這兩個名詞,一個名為暗物質、另一個名為黑洞,這兩個詞一暗一黑,總是給人一種很神秘的感覺,今天我就來和大家聊一聊:暗物質與黑洞到底是什麼?它們究竟是不是一類物質?其實,暗物質更加可怕。其實暗物質與黑洞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物質,那麼,為何它們總是給我們一些相似的錯覺呢?這是因為暗物質與黑洞有很多的相同點。
  • 最小暗物質團塊科學家發現,暗物質真的存在嗎?或許事實並非如此
    根據科學家的研究,宇宙大膨脹和我們以往以往的理論,相互之間完全違背,似乎有一種力量在加速宇宙的膨脹速度。另外星系之間的引力,完全無法拉住恆星、行星的離心力,但是星系依然存在,並且我們人類就在銀河系中存在。現在的科學理論認為,我們的宇宙產生於一次大爆炸,之後萬事萬物開始在漫長的歲月裡演化,從而形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宇宙。
  • 「虛無縹緲」的反物質是什麼?它們是以什麼形態存在於宇宙中的?
    比如,有帶負電荷的負電子,就有對應的帶正電荷的正電子;有帶負電荷的質子,就有對應的帶正電荷的反質子;有中子,就有對應的反中子。所謂反物質,與自然界存在的物質相反,是由帶負電的原子核和帶正電的電子組成的。反物質還有一個重要特性,就是一旦它與物質相遇就會釋放出極其巨大的能量,並且雙雙消失在爆發之中。這種現象被稱為「湮滅」。
  • 地球或被暗物質包圍,這些肉眼不可見的物質,能直接穿透地球
    所以照此看來,太陽系應該比我們想像中的要充實很多,周圍應該存在大量暗物質,並且事實也確實如此。科學家通過研究星系中的空間分布,可以深入了解星系自身的當前情況:有很多類似太陽系的星系正在從中「脫離」,這個發現也恰好表現了另一星系正在進行暗物質剝離的結論。這也意味著,如果一個星系瀕臨解散的結局之前,其星系原本的暗物質一定會先於星系被剝離。
  • 世界上的一切物質都是由原子組成的,那暗物質是否也包含粒子呢?
    分析過程接下來,物理學家伊森·西格爾專門為你制定了一套理論方法和事件發展的可能情況。宇宙中的事物與宇宙膨脹速率,隨時間變化的一對一關係是宇宙中最有趣的特徵之一。由於科學家對恆星,星系,超新星,宇宙微波背景和宇宙的大規模結構進行了許多仔細的測量,那我們就能明白兩者間的關係,並能夠確定宇宙是由什麼構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