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是「軍旗升起的地方」,是人民軍隊的誕生地,「八一精神」早已滲透到這座英雄城的每個角落。
說到南昌,就不得不提軍事,現在的南昌繼續保持著革命傳統,在我國建起了第一座以軍事為主題的公園「南昌軍事主題公園」,再次打響了全國新型國防教育的第一槍。
這個軍事主題公園位於江西省南昌市紅谷灘新區九龍湖新城,作為一名軍迷怎能不去呢。
進園很方便,只要拿身份證就可以免費進入,家有小孩的更應該帶著去見識一下,公園分三大塊:輕武器展示館、空軍裝備展示區和陸軍裝備展示區,其中室外陳列著軍委捐贈的49件重型武器,都是我軍的飛機、坦克、高射炮,有反坦克炮1門、加榴炮10門、火箭炮6門、高射炮4門、履帶自行火炮2門、坦克7輛、裝甲車6輛,還有飛機13架,簡直是大型「軍事基地」。
你以為這只是一棟房子嗎,看出來了沒有,分明是一面飄揚的軍旗。這棟寵大的建築叫輕武器展示館,該館是一座由鋼結構搭建起來的圓形建築,外圍幕牆呈環繞狀,將展館緊密裹著,外形猶如一面迎風招展的軍旗,動感十足,遊客站在任何角度看,看到的都是一面軍旗的模樣,讓人聯想起風起雲湧、波瀾壯闊的革命英雄畫卷。
輕武器展示館有上下兩層,一樓為「輕武器發展史」陳列,二樓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裝備發展史」圖文展,能看到「古代輕武器」、「近代輕武器」、「現代輕武器」和「當代輕武器」,遺憾的是11月6日下午2點我們進去時關著門,據說武器還在交接中,要到年底才開放。
走過輕武器展示館,就是空軍裝備展示區,這裡陳列著多架飛機,有安26、殲5、殲7等由軍委裝備發展部捐贈的13架軍用飛機,每架飛機都有機名和性能介紹,幫助我們了解其背景和歷史意義。
這架殲-8戰鬥機是上個世紀60年代瀋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開始研發的雙發高空高速截擊戰鬥機(殲擊機),是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20世紀80年代至本世紀初主力戰鬥機種之一。
機身下有多枚飛彈,估計裡面的彈藥拿掉了,否則會是一個隱患。
機頭有個空洞,這是進氣。
殲-5噴氣式戰鬥機架在殲-8旁邊,比殲-8小很多,它是參照蘇聯米格-17φ (米格-17F)型戰鬥機研製,採用機頭進氣的後掠式中單翼氣動布局,全金屬結構,體積小,重量輕、低空機動性能好,裝配的是我國仿製「渦噴5」型發動機。剛開放時機身上搭了舷梯,遊客可以爬進駕駛艙,現在不讓了。
這架戰鬥機的外形有點像蜻蜓。
殲-7是我國研發的第一種兩倍音速噴氣戰鬥機,裝備空軍和海軍航空兵,用於國土防空和奪取戰場前線制空權,也執行對地攻擊任務,屬於第二代戰鬥機。
殲-7的技術特點是突出高空、高速特性,具有輕小靈活的特點,有低成本、高效率和使用維護簡單的優勢。
最大的就是上面這架轟6轟炸機了,外號「戰神」,由西安製造,是我國空中戰略打擊力量的核心,擔任戰術戰略轟炸、偵查、反艦、巡邏監視等多種任務,沒想到富龍我能與它零距離接觸。
轟-6已有十餘種改型,其中改進型轟-6K/G可以發射空地遠程巡航飛彈,大大提高了我國空間的戰略打擊能力。
這顆炸彈重3000公斤,試想一下投擲下去會出現什麼場面。
運-8運輸機也同樣引人注目,4個螺旋槳發動機很酷炫,頭部雷達罩是透明的,霸氣十足。
這架是安26中短程運輸機,不過它是前蘇聯設計製造的,我國買回來後參加過唐山地震、98抗洪、汶川地震,運送物資和人員,擔綱國慶大閱兵的保障任務,多次受到軍委的表揚。
該機可以在混凝土和簡易跑道上起降,機組成員5名,可載50名傘兵。
殲教-5,曾長期作為「八一」飛行表演隊的表演用機,除裝備我國空軍、海軍外,還援助或出口到第三世界國家。
殲教-6,沈飛的作品,從此我國軍用教練機開始進入超音速飛機時代。
初教-6,我國自行研製的螺旋槳初級教練機,於1958年7月27日首飛,1962年1月定型並生產5架,長期服役於空軍及地方航校,是我國空軍初級教練機的主力機型。
飛機這麼多,你分清了嗎。
之後我們進入陸軍裝備展示區參觀,這裡有反坦克炮1門、加榴炮10門、火箭炮6門、高射炮4門、履帶自行火炮2門、坦克7輛、裝甲車6輛等36件,它們排兵布陣,展示我國陸軍的雄厚實力。
陸軍裝備展示區又分炮兵區、坦克區、裝甲車區,在炮兵區了解到了坦克的冷門知識,激起了大家的濃厚興趣,感受到了曾經的烽火硝煙,憶起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89式122自行榴彈炮是我國自主研製的新一代自行火炮,使我軍炮兵快速火力反應得到了提高。
上圖為83式152毫米加榴炮,於1983年11月批准定型,填補了我軍裝甲機械化部隊大口逕自行加榴炮的空白,使陸軍向全面實現裝甲機械化的方向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它既能殺傷敵方的有生力量,破壞敵方各種工事,也能精確打擊敵方縱深內的各種點目標;既能隨行火力打擊任務,也能完成戰場照明、迷盲敵軍、心理攻勢等作戰任務。
該自行加榴炮以前裝備於步兵軍、機械化師和預備炮師,1984年參加了國慶35周年的閱兵典禮,受到國務院和中央軍委的讚許。
放大局部,這炮管很粗,想必打得遠,打得猛。
83式122榴彈炮,打坦克的。
54式122榴彈炮,當兵的出來幫大家科普一下。
82式-130火箭炮,機動性能好,5分鐘內可發射60發火箭彈。
火箭彈有短的,也有長的。
63式-107火箭炮有12個發射管,看上去不咋的,卻曾軍援到越南和阿富汗。
59式130火箭炮,沒仔細看簡介,抱歉,大家看看外觀便好。
59—1式130火箭炮,再次抱歉。
66式152加榴炮是根據前蘇聯D-20式152毫米加農榴彈炮仿製而成,是我軍的主力加農榴彈炮。
瞧這炮管又長又粗,有點厲害的樣子。
這是59式57高射炮。限自己軍事知識缺乏,不能幫到網粉了解這些大鐵疙瘩。
59式100高射炮系仿蘇產品,主要是對付高度在12000米以下的空中目標,也可以打擊地面和水上目標。
56式85加農炮是前蘇聯的改進產品,專用來打坦克的。
平常愛玩坦克世界的遊戲迷,快來,讓你見識一下真傢伙,有些坦克參加過越戰。
59式中型坦克為我國自製的第一代主戰坦克,於1959年服役,除了火控、炮控不如美國、日本、英國的,其他方面都比他們領先。
59—2式主戰坦克由59式中型坦克改進的,出現於1980年,接近當時的世界先進水平。
62式輕型坦克,實際上不輕了,反正我抬不起。
63A水陸兩棲坦克是我國自行研製的第一代水陸坦克,上世紀50年代末為了適應在江南水網稻田密布的區域作戰,用於反登陸作戰。
最後是參觀裝甲車區,體驗軍事的又一種魅力。
86式履帶式步兵戰車是我國第一代步兵戰車,不需要任何操作就能直接浮渡江河湖泊,該車被外國看好,接了不少訂單。
86式履帶式步兵戰車,裡面有兩排座位,士兵再也不用跑步前進了。
63式履帶式裝甲輸送車,超級厲害有木有。
這些武器裝備中不乏經過戰火檢驗的功勳裝備,如今它們功成名退,如一頭頭沉睡的猛獸,蟄伏在新的巢穴。
細心的我發現缺了海軍,其實海軍在另外一個地方,離這幾十裡,叫南昌艦主題公園,設在贛江中,英雄大橋那裡。
這種主題公園真是好,各個機關單位又有正經理由出來耍了。
因為位于楓生高速昌西南站、杉杉奧特萊斯的附近,來這裡參觀不太方便,離地鐵站有點遠,需在九龍湖南地鐵口轉817路公交,但公交車難等,不過自駕很合適,停車免費,路邊可以隨意停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