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古典主義美術和藝術家大衛

2021-01-07 魯網

資產階級對古代希臘羅馬英雄主義精神的追求,產生了新古典主義美術。同時,因為這場新古典主義美術運動與法國大革命緊密相關,所以也有人稱之為"革命的古典主義"。

大衛:《荷拉斯兄弟之誓》

  1、新古典主義美術產生的時代背景

  18世紀到19世紀初,法國社會劇烈動蕩。資產階級對古代希臘羅馬英雄主義精神的追求,產生了新古典主義美術。

  以復興古希臘羅馬藝術為旗號的古典主義藝術,早在17世紀的法國就已出現。在法國大革命及其政治和社會改革之前,有一場純粹的藝術革命,這就是新古典主義美術運動。這一時期的法國美術既不是古希臘和羅馬美術的再現,也非17世紀法國古典主義的重複。它是適應資產階級革命形勢需要在美術上一場借古開今的潮流所謂新古典主義也就是相對於17世紀的古典主義而言的。同時,因為這場新古典主 義美術運動與法國大革命緊密相關,所以也有人稱之為"革命的古典主義"。

  2、特徵:(1)繪畫選擇嚴峻的重大題材(古代歷史和現實的重大事件),(2)在藝術形式上,強調理性而非感性的表現;(3)在構圖上強調完整性;(4)在造型上重視素描和輪廓,注重雕塑般的人物形象,而對色彩不夠重視。

  法國新古典主義美術從維安、大衛到安格爾,取得了最優秀的成就,並達到高峰。

  維安是法國最早的新古典主義畫家,他試圖反對情慾的、過分雅致的藝術,力 求恢復古希臘藝術的樸素、莊嚴。由於他的才能和個性的局限,他沒能實現藝術上的根本變革。

  大衛的同時代人普呂東的藝術表現了革命年代藝術理想的另一方面,作為藝術家,有人認為他並不遜色於大衛,在某些形象的嚴整和作品富有生氣的處理上還在達維德之上。

  維安的學生大衛在大革命爆發前夕,從羅馬留學歸來,他非常成功地展出了他的繪畫《乞食者貝裡塞赫》。隨後他的《荷拉斯兄弟之誓》在1785年的 沙龍上展出,這幅畫明顯表現出莊嚴、雄偉的希臘和羅馬藝術的影響,對公民道德 加以頌揚,又同法國革命的步調一致,引起了資產階級的強烈共鳴。1789年他創作了《布津蒂斯》,這幅畫具有明顯的向路易十六王朝挑戰的意味。正是這些作品奠定了他作為一個藝術家在大革命時期的重要地位。19世紀初期,在大衛無可置疑的領導下,新古典主義在法國取得了勝利。在大衛的周圍,他的追隨者眾多,其學生就有400多人。他們大都成為法國畫壇上的活躍人物, 其中最享盛名並就某種程度來講獲得了獨特地位的是熱拉爾、吉羅代和格羅。

  大衛的作品充分體現了新古典主義的美學特徵,以自然為原型,按照純粹的理性美去再現自然,讓對象服從於既有的典雅和古典主義的美學模式,將對象理想化、完美化。大衛十分推崇普桑,在藝術理念上明顯受到普桑的影響,主張用理性來指導藝術,將藝術納入規範和有序之中。大衛的許多作品以古希臘羅馬英雄事跡為題材,強調強有力的結構關係,追求簡潔、質樸和莊重感。由於過分誇大理性作用,把情感和個性放在了從屬地位,因此大衛的新古典主義有時被稱為折衷的、派生的風格,這種風格使文藝復興以來的古典主義得到延續。

  大衛的學生中安格爾成就最突出,並當之無愧地成為大衛之後最重要的新古典主義畫家。新古典主義發展到這裡表現出明顯的轉折:忽視政治和社會作用,重視藝術的純粹性和觀賞性;風格華麗唯美、具有東方色彩。安格爾不久成為當時最有獨創的藝術家並被推崇為古典畫派的首領。新古典主義從大衛到安格爾是一個轉折,從描繪與時代相關的事件轉向了脫離現實的神話和純藝術,從形式上由嚴格的古典主義風格走向了帶有華麗東方色彩的古典主義。安格爾的一生藝術活動極為活躍,他的女性人體和肖像畫成就最高。

  在安格爾所處的時代,浪漫主義已經蓬勃興起,而他堅守著古典主義法則,以一種「為藝術而藝術」的姿態來反對浪漫主義藝術。安格爾最初是大衛學院派藝術的忠實信徒,出乎意料的是,他的第一幅正式的歷史畫創作《阿格流斯接見阿伽門農的使者》,雖然獲得了當時最高的藝術大獎——羅馬獎,卻引起了大衛的誤解和不滿。在這幅畫中,安格爾一改學院派教條、僵化的表現形式,表現出古典繪畫從未有過的輕巧和詩意。

  法國的新古典主義繪畫對歐洲的一些國家也產生了影響,其中首先應該提到的是同時期的英國繪畫。當時一大批優秀的畫家活躍在畫壇上,其中有風景畫家威爾遜、桑德比和動物畫家斯塔布斯。富塞利則是一位獨具風格的英籍瑞士畫家。明顯受新古典主義影響的畫家還有巴裡、韋斯特。同時期的德國畫家有希克、科赫和傑內利。

相關焦點

  • 西方藝術史:法國新古典主義美術家 熱拉爾、勒布侖夫人
    19世紀法國美術法國新古典主義美術大衛的傑出弟子有弗朗索瓦·熱拉爾( Franois《丘比特與普賽克之吻》《蕾卡米埃夫人像》1802:熱拉爾以清新的筆調和激情完成了這幅雷卡米埃夫人,為了突出夫人細潤的肌膚和潔白的衣裙,在背景上又加了一塊紅色布幕,夫人側身斜倚,姿態優雅,赤著的雙足,更顯出無比嫵媚和雅致的氣質。
  • 西方美術史裡的古典主義和新古典主義,到底有什麼區別?
    之所以這樣,一是為了反對中世紀遺留下來的神學思想和宗教信仰對藝術的誤導,二是為了反對在作品中表現出過多的個人慾望。其三,通過借古喻今的方式,以古希臘和古羅馬的藝術形式來表現當代社會。推崇古典主義的藝術家認為,在尊崇古代藝術輝煌的同時,要用古人的藝術形式和藝術觀念來表現時代意識。
  • 新古典主義Neoclassicism介紹以及繪畫作品欣賞
    約瑟夫-瑪麗·維安作品新古典主義以復興古希臘羅馬藝術為旗號的古典主義藝術,早在17世紀的法國就已出現。在法國大革命及其政治和社會改革之前,有一場純粹的藝術革命,這就是新古典主義美術運動。這一時期的法國美術既不是古希臘和羅馬美術的再現,也非17世紀法國古典主義的重複。
  • 樹景畫:瀑布邊的常青樹、雪中的橡樹-大衛·弗裡德裡希|美術作品
    弗裡德裡希的主要興趣是對自然的沉思,他的象徵主義和反古典主義作品試圖傳達對自然世界的一種主觀的、情緒化的反應。弗裡德裡希的畫作特點是在廣闊的風景中以縮小的視角來表現一個人的存在。:瀑布邊的常青樹_The Evergreens by the Waterfall-卡斯帕·大衛·弗裡德裡希美術作品作者:卡斯帕·大衛·弗裡德裡希(Caspar David Friedrich)
  • 美的自然與自然的美——新古典主義巨匠安格爾和布格羅
    在西方藝術史上,古典主義思潮的興起總共出現過三次,第一次是地球人都知道的文藝復興,第二次是17世紀的法國以普桑為代表的學院派發起的振興古典藝術的倡導,並被正式定名為「古典主義」美術。隨後在18至19世紀初古典主義思潮再次流行於法國,被稱為新古典主義。
  • 美術教師招聘外國美術史試題和答案
    法國新古典主義與古典主義藝術有何區別和聯繫?區別.古典主義:強調回到古代希臘去,要求的是資產階級的個人主義,與封建主義有著對抗,藝術上傾向感官享受,沒有題材的限制,色彩與線條並重,體現典範的美學觀,如和諧、明晰、嚴謹、普遍性和理想化.新古典主義:強調的是回到古羅馬,公眾利益至上,要求全社會的規範,為了祖國可以犧牲自己與封建主義相妥協,在藝術上要求有理性的內容,以英雄人物和神話題材為主,強大素描造型的重要.聯繫:古典主義是新古典主義的過度
  • 新古典主義大師——路易·大衛作品欣賞
    說起大衛,可能大家會聯想到米開朗基羅的英雄雕像《大衛》,但這裡我們即將講述的大衛,原名雅克·路易·大衛,是十八世紀法國新古典主義美術點領導者,在法國的美術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他不僅自己成為了美術大師,他的學生安格爾也成為世界公認的美術大師。
  • 猶太藝術家大衛·布魯赫作品回歸上海
    猶太藝術家大衛·布魯赫作品回歸上海 2017-12-29 16:58:57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李歡
  • 學美術為何要學畫《大衛》,大衛是誰?
    他的風格影響了幾乎三個世紀的藝術家。後人用他的名字為一顆小行星 3001 命名,來表達對他的尊敬。1501年,26歲的米開朗基羅開始創作這一舉世聞名的傑作--《大衛》。歷時三年,他用一整塊大理石雕塑出這個高達 5.5 米的作品。米開朗基羅與前人表現大衛戰勝敵人後將敵人頭顱踩在腳下的場景不同,而是選擇了大衛迎接戰鬥時的場景。
  • 四季風景畫: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弗裡德裡希|美術作品
    A.D18至19世紀德國浪漫主義風景畫家_卡斯帕·大衛·弗裡德裡希(Caspar David Friedrich 生於1774年9月5日至1840年5月7日),被公認為當代德國最重要的藝術家。他最著名的作品是中世紀寓言式的風景畫,以沉思的人物剪影為特色,映襯在夜空、晨霧、光禿禿的樹木或哥德式的廢墟上。
  • 月光油畫:月光下的森林、海濱月光-大衛·弗裡德裡希
    弗裡德裡希的主要興趣是對自然的沉思,他的象徵主義和反古典主義作品試圖傳達對自然世界的一種主觀的、情緒化的反應。弗裡德裡希的畫作特點是在廣闊的風景中以縮小的視角來表現一個人的存在。>美術作品:海邊的月光_Seaside Moonlight-卡斯帕·大衛·弗裡德裡希
  • 以清新的「新古典主義」寫實油畫,淺談西方繪畫大師的藝術品德
    ,這種新古典風格的第一流藝術家是畫家大衛,他是革命政府的「官方藝術家」,他的創作題材,大多數都和官方有關,就如他筆下的那幅《馬拉之死》,     整個畫面幾乎看不到馬拉被刺殺後留下的血跡,這是大衛有意抹去了這個重要場景,原本「血跡」可以更真實的表現出馬拉的死以及被刺殺的過程,之所以大衛要抹去「血跡」這個重要證據場景,是因為他本身是崇尚理想化的「新古典主義
  • 新古典主義畫派的奠基人雅克路易大衛的《荷加斯兄弟的宣誓》
    他生活在洛可可風格仍然流行的時期,從他開始,藝術家建立了一種與政治的新型關係,包括對於他作品的解讀,也往往被賦予現代政治的含義。《荷加斯兄弟的宣誓》大衛曾就讀於法國皇家美術學院,專攻歷史畫。畫家完全按照古典的原則來布局和塑造形體:構圖均衡而有節制,背景中的拱圈結構和柱式是羅馬文明的標誌,它們將戰士、父親、女子三組人物分別框在三個門洞裡;為了精確地表現出歷史感,大衛專門找來了古代的頭盜、兵刃和服飾,並請人做模特,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描繪。至今,還有大衛創作這張作品時的素描稿保存下來,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到畫家在比例、結構、空間等方面做得多麼一絲不苟。
  • 33年前的天才少女,讓名作「大衛」入選為美術教材
    大藝術家背後的故事小時候,有人問喻紅長大想幹什麼?她隨口說,畫家。1974年,她在北京市少年宮開始學畫。那一年,喻紅8歲。大學時的喻紅這個北京姑娘出生在1966年,母親早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後來從事美術編輯。因為難產,母親得到她就像捧著一塊珠寶。
  • 藝術家雅克·路易·大衛:三版本的拿破崙穿越阿爾卑斯山作品
    藝術家雅克·路易·大衛,1801年。Napoleon Crossing the Alps,Artist Jacques-Louis David,Year 1801。中度布面油畫,尺寸261釐米×221釐米。
  • 林志玲給學生上美術課,嫌大衛「那裡」Small!
    但除了這些,志玲姐姐還是擁有加拿大多倫多大學西方美術史與經濟學雙主修學位的學霸喲。今天我們要八卦的就是志玲姐姐與藝術的那些……事兒。 2000年,林志玲大學畢業後回到臺灣,原本她想憑著美術專業到國立故宮博物院求職,卻因不是研究生學位屢屢被拒,後來她只得轉到臺北市立美術館上班。
  • 華麗的大師(3)法國新古典和浪漫主義畫家
    記得先點藍字關注我哦~(1)新古典主義美術產生的社會背景新古典主義美術產生於18世紀末19世紀初的法國,與資產階級革命有關。18世紀末19世紀初,法國社會動蕩不安,伴隨著啟蒙運動和法國大革命的到來,資產階級反對舊制度下的陳腐藝術風格,他們需要藝術成為宣傳革命,鼓吹自由、平等和共和的有力武器;需要用藝術培植人們的鬥爭勇氣,樹立英雄主義的氣概。他們追求古代希臘羅馬的英雄主義精神,新古典主義美術應運而生。
  • 「雷米·艾融:從古典主義到至上主義」展在798藝棧空間開幕
    7月15日,「雷米·艾融:從古典主義到至上主義」展在798藝棧空間拉開帷幕,藝術家雷米·艾融(Rémy Aron)的繪畫作品28幅在此展出。本次展覽是藝棧空間為雷米·艾融(Rémy Aron)先生呈現的第二次個展,通過對艾融不同時期代表作的展示,更加全面而完整地梳理了藝術家創作發展的脈絡,從而更易於觀眾了解其語言維度、探索路徑和思考體系。「在這次展覽的28幅繪畫中,有艾融在今年疫情期間的創作,也有其早期圍繞風景、靜物和工作室等進行的創作。
  • 巴洛克,古典主義,洛可可,新古典主義,浪漫主義怎麼區分?
    18世紀法國新興資產階級貴族興起,這些新貴族也有著強烈的藝術消費需求,迎合他們口味的新藝術形式——洛可可應運而生。但這種輕鬆奢靡的藝術風格很快遭到其他藝術家的批判。新古典主義顧名思義和古典主義一樣在形式上都是效仿古希臘古羅馬的藝術。新古典主義是對文藝復興的復興,是對空洞浮華的洛可可的反叛。新古典主義的產生恰逢18世紀啟蒙運動,啟蒙運動是繼文藝復興以後有一次思想解放運動,啟蒙就是啟發蒙昧,這是一場資產階級和人民群眾反宗教反封建專制的運動。
  • 他畫出了18世紀法國大革命中驚人的一幕,大衛繪《馬拉之死》欣賞
    《馬拉之死》是法國著名畫家雅克·路易·大衛的代表作。大衛生於18世紀中期,是新古典主義畫派的重要畫家。新古典主義雖然遵循著古典主義的創作原則,但它更注重古希臘、古羅馬的藝術精神,強調塑造英雄人物。18世紀整個歐洲都處於劇烈變革時期,法國也正在經歷著由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