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衛》與米開朗基羅
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1475年3月6日—1564年2月18日),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繪畫家、雕塑家、建築師和詩人,文藝復興時期雕塑藝術最高峰的代表,與拉斐爾和達文西並稱為文藝復興三巨匠。
他一生追求藝術的完美,堅持自己的藝術思路。他於1564年在羅馬去世,享年89歲。他的風格影響了幾乎三個世紀的藝術家。後人用他的名字為一顆小行星 3001 命名,來表達對他的尊敬。
1501年,26歲的米開朗基羅開始創作這一舉世聞名的傑作--《大衛》。歷時三年,他用一整塊大理石雕塑出這個高達 5.5 米的作品。米開朗基羅與前人表現大衛戰勝敵人後將敵人頭顱踩在腳下的場景不同,而是選擇了大衛迎接戰鬥時的場景。藝術家生動地塑造了一個為事業鬥爭的英雄形象:年輕、英俊、健壯、神態堅定自若,左手上舉,握住搭在肩上的「拋石帶」,右手下垂,似將握拳,頭部微俯,直視前方,準備投入戰鬥。
此作品現收藏於佛羅倫斯美術學院。這尊雕像被認為是西方美術史上最值得誇耀的男性人體雕像之一。展現了一個年輕有力的裸體男子形象,體態健美、神情堅定、肌肉飽滿、非常有生命力和感染力,似乎令人感覺到人物身體血管的跳動,更突出了一位英雄的高大形象。大衛雕塑之所以成為經典,除了他完美的比例,流暢的線條,菱角分明的肌肉,和他的形象在佛羅倫斯人民心中的意義也是密不可分的。
《大衛》是文藝復興人文主義思想的具體體現,它對人體的讚美,表面上看是對古希臘藝術的「復興」,實質上表示著人們已從黑暗的中世紀桎梏中解脫出來,充分認識到了人在改造世界中的巨大力量。
素描《大衛》最好的央美學生:喻紅
米開朗基羅這個優秀作品成為後世學習的楷模,一直到今天還有很多美術生在素描練習中,以大衛頭部石膏像來反覆訓練基本功。在今天中國的美術界,認為畫最好的是1984年央美學生喻紅的素描作品,當時喻紅剛剛進入央美不久,是大一的學生。這幅畫展現了她優秀的繪畫寫實功底,這個作品被刊登上了全國高校美術教材的封面,被公認為「中央美院史上最好的大衛像」。
喻 紅《大衛》 紙本鉛筆 100cm×74cm 1984年
《聖經》關於大衛的記載
大衛是以色列的第二位國王,屬於以色列猶大支派。《聖經》的撒母耳記上篇、撒母耳記下篇還有列王記、歷代記都有他的記載。
大衛是一位英勇的戰士,優秀的牧羊人,虔誠的基督徒,傑出的音樂舞蹈家,偉大的詩人,是以色列君王的典範。
《聖經》記載大衛被稱為「合神心意的人」。幼年時因上帝不滿掃羅王悖逆,命撒母耳膏大衛做王。早年大衛是個牧羊人,因戰勝非利士巨人歌利亞而聞名,受掃羅王賞識。大衛在掃羅手下時,曾被婦女高聲讚美:大衛殺死萬萬,掃羅殺死千千。因此引起掃羅嫉恨而欲除去。因上帝保守,掃羅最後戰死,大衛被人民迎接做王。
大衛做王四十年,在位期間,精兵強政每年都有征戰,周邊各國全部誠服並上供,非常富強,這一切是因為他是上帝膏選之人。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大衛建立了統一而強盛的以色列國,定都耶路撒冷,對猶太民族和世界都產生了巨大影響。
大衛也不是一個完人,也犯過一些錯誤,是一個感情豐富的血肉之人,他的一生並不平坦,屢遭追殺和背叛。為躲避掃羅王追殺四處流浪,在患難中他真心悔過追隨上帝,給後人留下了美好的詩篇,是他和上帝的心心相印的見證。
大衛戰勝巨人歌利亞的故事:
大衛年少時正逢非利士人入侵,非利士人聚集在猶大的梭哥,以色列聯聯合王國的掃羅王率軍對陣。非利士人派遣巨人歌利亞不斷地挑釁猶太人,說:」你們趕快叫一個人出來,與我決鬥,否則就是膽小鬼!」哥利亞身高八尺,頭戴鋼盔,身穿鎧甲,力大無窮,在戰場上所向披靡,被他打死的無數。哥利亞出戰40餘天,以色列人害怕至極無人敢應戰。
那時大衛年紀小不能入伍,就來給他當戰士的哥哥們送飯。見過三個哥哥後,聽到軍營外面有人在高聲罵陣,問清了緣由,大衛滿腔怒火要求出戰,以雪民族之恥迎戰歌利亞。掃羅王見大衛信心很大,就把自己的鎧甲給他。大衛拒絕了盔甲,仍是一身牧童打扮,他率眾走上戰場,大聲地痛罵哥利亞,等到哥利亞被罵的頭昏腦脹時,大衛用甩石機甩出石頭打昏了哥利亞。大衛衝上前去,拔出利刃割下了哥利亞的頭,挽救了以色列。大衛一戰成名成為少年英雄,一下子鼓舞了以色列人的士氣,非利士人慘敗而逃。
當掃羅、大衛和以色列戰士從戰場上凱旋歸來以後,以色列婦女從城裡出來,歡天喜地,唱歌跳舞,迎接掃羅王和殺敵英雄大衛。婦女們同聲歌唱:掃羅殺敵千千!大衛殺敵萬萬!這引起了掃羅王的嫉恨不滿,預謀殺死大衛。
《大衛》的眼睛為什麼是心形的?
在畫室裡,有好多好奇的學生問為什麼石膏像大衛眼睛裡面都是心形的?這個是源於義大利藝復興時期佛羅倫斯流行的心眼術, 即類似我們現在的美瞳。
實際上這是一種雕塑表現方法,米開朗基羅想表現他的素描關係,一般來說暗的地方要低一些,真人的眼睛是黑的,所以他就給挖了個洞,但是眼睛裡眼球是有高光的,所以又要把高光給留出來,所以看上去就象是心形的了。
如果你畫畫時去仔細看的話,會發現那不是一個標準的心形,而是一個圓上面有一個三角的缺口,從仰視的角度去看給人一種真實感,這是寫實的手法,那個凹下去的心是瞳孔,而那個心上的缺口代表高光,在自然光條件下凹下去的部位因為不受光所以比較暗,和高光相襯感覺更真實,如果是圓形就會感覺像死人一樣呆滯了。
總之,學美術研習這個偉大的作品,你會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