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歷時一個月的樂亭縣「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宣傳活動落下帷幕,作為該活動重要組成部分的樂亭大鼓,讓觀眾過足了癮。近些年,樂亭大鼓的傳播推廣呈現強勁勢頭,而這離不開該項目省級非遺傳承人、三弦師張旭武的努力。
「樂亭大鼓無論唱、彈,都得有真功夫。」衣著簡樸,聲音厚實,臉上始終洋溢著和善的笑容,這是張旭武給人的第一印象。
樂亭大鼓於1850年前後由溫榮創立於樂亭縣,是中國北方地區流傳廣泛、極具代表性的傳統曲藝鼓書暨鼓曲形式。回憶起與樂亭大鼓的淵源,張旭武打開了話匣子。
1960年,張旭武出生在樂亭縣後葛莊村一個樂亭大鼓世家,其父張學圃是樂亭大鼓韓派創始人韓香圃的親傳弟子,在當地頗具名氣。自幼耳濡目染,張旭武對這門傳統藝術有著極為深厚的感情和興致。就讀高中之後,張旭武參加了學校文藝隊,開始學習三弦演奏。三弦是樂亭大鼓的伴奏樂器,一個優秀的弦師直接決定著演出的成功與否。在學校文藝隊的學習,讓張旭武對樂亭大鼓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1977年高中畢業後,張旭武對樂亭大鼓的痴迷日盛一日,後來他加入了樂亭縣曲藝隊,成為一名專職樂亭大鼓藝人。對樂亭大鼓痴迷的張旭武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之中,除了睡覺、吃飯就是練習技藝。
2006年,樂亭大鼓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樂亭一張閃亮的文化名片。張旭武傳承樂亭大鼓技藝並未局限於傳統的師徒傳承,而是通過巡演、進校園、免費辦培訓班等形式,在校園和社會上推廣樂亭大鼓,培養觀眾群體,挖掘適宜人才。張旭武開設了樂亭大鼓書場,定期演出傳統曲目,並對慕名而來的愛好者給予指點和教導。2013年,張旭武被評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我總共創作了近200個新曲目。」 張旭武成為樂亭大鼓新創曲目的先行者之一,從1990年自主創作第一個樂亭大鼓曲目開始,他緊扣時代脈搏,將時代特色融入到作品之中,孜孜不倦地進行創作。
張旭武在創作中,大膽對唱腔排列組合,按照演員的音域、音質特色「訂製」唱法,並引入歌曲、評劇等藝術形式的風格因素,讓作品韻味更足。樂亭許多大鼓藝人外出參賽、表演中,都使用了張旭武創作的作品,受到了廣泛的認可和讚譽。
「樂亭大鼓源自於樂亭地域文化,而要將這門傳統藝術推而廣之,則需要讓更多觀眾欣賞並愛上其作品。」張旭武認為,傳統曲藝必須以傳承傳播為基礎,才能煥發出新的生機。(記者田恬 通訊員王巖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