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段時間,越來越多的人加入農產品直播行列,甚至縣長也開始直播了,比如縣長賣小龍蝦、縣長賣蘋果、縣長賣魚和蓮藕等。這些都在說明農產品直播電商大勢所趨,但想要玩轉農產品直播必須要掌握要領和邏輯。
諸多的新農人紛紛藉助直播賣農產品,或許直播成為農產品供應鏈創新和農產品品牌營銷最好的工具。
但我們也要做好各項工作準備,比如粉絲粘性、產品品質、直播的目的等,否則準備不足就會導致影響力不夠,甚至沒有人關注直播。為此梳理出了農產品直播帶貨的3大邏輯。
一、與平臺捆綁
目前,適合新農人和農場創業者的直播平臺有抖音、快手、淘寶直播、西瓜視頻、拼多多等。可以說,以上5大幾乎佔領了直播80%以上的流量。
作為沒有名氣、沒有流量、甚至粉絲不多的農產品直播們必須要與其中某一個平臺捆綁或貼近該平臺規則。
畢竟,很多平臺會給直播導流,比如貧困地區農產品直播、農產品義賣、滯銷農產品直播等內容都會得到直播平臺的流量支持。
因此,我們在策劃農產品直播的時候,最好可以策劃出公益性的主題,從而贏得平臺流量支持,有流量何愁賣不出產品。
二、粉絲粘性強
什麼叫粉絲粘性?就是你粉絲認可你的程度,粉絲認可你,粉絲會樂意為產品買單。否則,說不了粉絲「掏錢」。
縣長為什麼帶貨這麼牛?其中一點就是粉絲信任他。
因此,想要從事農產品直播記得吸粉、互粉,與粉絲交朋友,建立強大的聯繫才能更容易賣貨。
三、內容故事化
農產品直播與化妝品、服飾等產品直播不一樣,就農產品而言似乎沒有太大的區別,但是就關注度而言,粉絲更關注這個主播或者產品的故事。
作為主播一定要多分享你或產品的故事、或者產品本身的故事。比如、創業故事、種植者故事、農產品歷史、產品的做法等等具有場景化、共鳴的故事。
同時,農產品直播最好能有可以持續性的直播故事,帶動粉絲對產品的興趣與關注度。以上就是農產品直播區別於快消品、化妝品、服飾的操盤不同邏輯,以上操盤邏輯適用於沒有名氣、粉絲不多的主播。如果你擁有百萬級粉絲,而且已經是超級網紅,以上邏輯不存在,你憑藉你的名氣或者流量就可以「蓋掉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