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句俗語:「人怕三長兩短,香忌兩短一長」,那這裡的「三長兩短」和「兩短一長」又有著怎樣的涵義呢?通過上香真的可以推斷出禍福吉兇嗎?
我們先來說說為何「人怕三長兩短」。其實,「三長兩短」這個詞語相信對於大家都不陌生,就是說突然導致的意外事故給人擔驚受怕的感覺。在古代,人們對於人去世之後使用的下葬工具——棺材,是這樣解釋的:棺材一般用六塊棺木組成,上下左右兩塊長的棺木分別代表天、地、日、月,前後兩塊短的棺木稱為「彩頭彩尾」,那麼,最上面的那塊長棺木也就是俗稱的「棺材蓋」代表的是天,在一些農村地區,人過世之後往往會被裝入棺材但不會馬上合上棺材蓋,有一些說法是可以讓前來弔唁的親朋好友見死者最後一面,直到要正式出殯下葬才會合上棺材蓋。所以,在沒合上棺材蓋之前,就只有五塊棺木了,也就是形成了「三長兩短」的這麼一種形式,而只有去世的人才會被裝入「三長兩短」的棺材,所以後來人們就把「三長兩短」延伸為表達對風險及意外事故的恐懼擔憂。除此之外,還有另一種說法就是,在古代,祭奠亡靈一般的儀式都是上三炷香和兩支蠟燭,蠟燭一般比香短,也就形成了「三長兩短」的形式,而只有已經過世的人才可以享受到這樣「三長兩短」的香火儀式的,所以古人就用「三長兩短」這個詞語表示對生人遇到危險及意外的擔憂。
那麼,「香忌兩短一長」又是何意呢?原來,在古代,人們比較信仰神佛,在遇到一些重大抉擇與危險的時候,都會去寺廟或者道觀上香祈福,以求神靈保佑自己及家人平安順遂。那麼,人們在上香的時候普遍都會選擇上三炷香,這三炷香的涵義在佛教中的解釋就是代表戒、定、慧三種修行,也可以表示供養佛、法、僧三寶。古人上香會有一個香譜,如果上香的時候出現「兩短一長」,也就是說同樣的三支香在燃燒過程中卻出現兩支很短一支很長的情況,這就代表不圓滿,是不吉之兆,預示著會有災禍發生,古人是最不希望看到這樣的局面的,所以才有了「香忌兩短一長」的說法。
不過對於古人上香斷吉兇的說法,現在看來其實並沒有什麼科學依據,只能說在當時人們普遍信仰神靈的社會環境下,更多的只是人們一種敬畏神靈的心理作用罷了,畢竟「禍福無門,惟人自召」,自己內心光明正大,正氣浩然,又怎會無端疑神疑鬼心生不安呢?不知您有何看法?歡迎關注和留言討論,大家一起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