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說:人怕三長兩短,香忌兩短一長。上香真的可斷吉兇嗎

2020-12-14 國風講壇

在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句俗語:「人怕三長兩短,香忌兩短一長」,那這裡的「三長兩短」和「兩短一長」又有著怎樣的涵義呢?通過上香真的可以推斷出禍福吉兇嗎?

我們先來說說為何「人怕三長兩短」。其實,「三長兩短」這個詞語相信對於大家都不陌生,就是說突然導致的意外事故給人擔驚受怕的感覺。在古代,人們對於人去世之後使用的下葬工具——棺材,是這樣解釋的:棺材一般用六塊棺木組成,上下左右兩塊長的棺木分別代表天、地、日、月,前後兩塊短的棺木稱為「彩頭彩尾」,那麼,最上面的那塊長棺木也就是俗稱的「棺材蓋」代表的是天,在一些農村地區,人過世之後往往會被裝入棺材但不會馬上合上棺材蓋,有一些說法是可以讓前來弔唁的親朋好友見死者最後一面,直到要正式出殯下葬才會合上棺材蓋。所以,在沒合上棺材蓋之前,就只有五塊棺木了,也就是形成了「三長兩短」的這麼一種形式,而只有去世的人才會被裝入「三長兩短」的棺材,所以後來人們就把「三長兩短」延伸為表達對風險及意外事故的恐懼擔憂。除此之外,還有另一種說法就是,在古代,祭奠亡靈一般的儀式都是上三炷香和兩支蠟燭,蠟燭一般比香短,也就形成了「三長兩短」的形式,而只有已經過世的人才可以享受到這樣「三長兩短」的香火儀式的,所以古人就用「三長兩短」這個詞語表示對生人遇到危險及意外的擔憂。

那麼,「香忌兩短一長」又是何意呢?原來,在古代,人們比較信仰神佛,在遇到一些重大抉擇與危險的時候,都會去寺廟或者道觀上香祈福,以求神靈保佑自己及家人平安順遂。那麼,人們在上香的時候普遍都會選擇上三炷香,這三炷香的涵義在佛教中的解釋就是代表戒、定、慧三種修行,也可以表示供養佛、法、僧三寶。古人上香會有一個香譜,如果上香的時候出現「兩短一長」,也就是說同樣的三支香在燃燒過程中卻出現兩支很短一支很長的情況,這就代表不圓滿,是不吉之兆,預示著會有災禍發生,古人是最不希望看到這樣的局面的,所以才有了「香忌兩短一長」的說法。

不過對於古人上香斷吉兇的說法,現在看來其實並沒有什麼科學依據,只能說在當時人們普遍信仰神靈的社會環境下,更多的只是人們一種敬畏神靈的心理作用罷了,畢竟「禍福無門,惟人自召」,自己內心光明正大,正氣浩然,又怎會無端疑神疑鬼心生不安呢?不知您有何看法?歡迎關注和留言討論,大家一起學習。

相關焦點

  • 俗話說:「人怕三長兩短,香忌兩短一長」,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由於以前的科技落後,人們對所有的事情都比較迷信,有些時候人們還會通過燒香來趨吉避兇,有句農村俗語叫做:「人怕三長兩短,香忌兩短一長」,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人怕三長兩短對於「三長兩短」這個詞語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人們最喜歡把這個詞語用於病重的人身上,總會說:「萬一要有個三長兩短,我該怎麼辦呢?」因為古人最最不願意說的就是「死」字,所以就用三長兩短來代替了,顯得比較委婉。
  • 你知道老話「人怕三長兩短,香忌兩短一長」,有何講究和含義嗎?
    《漫談品析俗語文化》第11回我們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有著幾千年悠久歷史的文化沉澱,其成語文化和俗語文化更是傳統文化中的瑰寶,它們相結合,裡面蘊含了很多的智慧和學問,今天和大家一起聊聊這句俗語:人怕三長兩短,香忌兩短一長。
  • 老話常說「人怕三長兩短,香忌兩短一長」,其中短和長分別指啥?
    現在我們講:見棺發財,但是在古代,看到棺材是不吉利的,甚至有倒大黴的說法,所以人們都怕出門見到棺材,因此就說:真怕「三長兩短」,其實是怕看到棺材。鑄劍說還有一種說法是,這三長兩短和古代歐冶子有關。所以看見這幾把劍,必有血光之災,所以人人都怕看到這「三長兩短」。為什麼香忌兩短一長要知道這個原因,我們要先知道,為什麼人要燒香。在古代,人們認為,香點燃後青煙直上,可以和上天說法,也就是點香可以通靈,尤其是當你許願的時候,這香所產生的青煙就成了你和神靈溝通的介質。
  • 俗話「人怕三長兩短,香忌兩短一長」,啥意思?為何在鄉下很流行
    俗語「人怕三長兩短,香忌兩短一長」,就是這樣一個極富來歷的說法,它內涵豐富,且來歷極廣。 當然,沒人想見棺材,見到了棺材就意味著人之將死或者倒大黴,人們怕見棺材,自然也就怕「三長兩短。」
  • 俗語「人怕三長兩短,香忌兩短一長」,啥意思?古人智慧之談
    傳統文化因為年代久遠總不乏一股神秘之感,尤其是農村長輩時常講一些傳統故事讓人將信將疑卻總是意猶未盡。這些傳統故事和即將失傳的傳統技藝一樣,似乎總能從其中感受到遙遠古代那若有若無的社會百態。例如以前農村家家戶戶都會貼門神,如今已經漸漸消失,隨之產生的門神故事每每讓人流連忘返。
  • 俗語:人怕三長兩短,香怕兩短一長,是什麼意思?蘊含深刻哲理
    什麼是三長兩短?最早這個詞是用來說棺材的,你數一數,棺材用了幾塊板子?一共是六塊,對吧?其中四塊長板,兩塊短板。但是棺材蓋一般情況下是不蓋的,那是人死了以後才蓋,所以人們用「三長兩短」來形容棺材,引申義就是死亡。
  • 民間四小陰門之縫屍匠,人忌三長兩短,鬼忌兩短一長
    可這一看,嘿!還真怪了,門窗完好無損,房梁屋頂什麼的也沒破損,唯獨是自個兒放柜子上那個做工放針線的笸(po)籮不見了。正這會兒呢,外邊兒有一街坊喊他,讓他出去看看。掌柜的打開門,跟著這人去了菜市口外的一片荒地,這地方扔著昨兒被處決斬首的那個造反亂賊,這人因為造反,沒人敢來收屍,怕被視作同黨抓起來,便扔在這荒地。
  • 「三長兩短,當眾上香」,用筷子的5個講究和忌諱,漲見識了!
    使用筷子時還有非常多的講究和忌諱,今天就給大家說幾個,很多都被古人們總結成了俗語。三長兩短意思是用餐前或者用餐過程中,把筷子長短不齊的放在桌子上的做法是不吉利的。通常我們說「三長兩短」是形容一個人遇到了事故或者死亡。
  • 民間趣談—說說「三長兩短」真正的意思!
    三長兩短不是病和災意思。講不好聽的,三長兩短就指著死!【詞語解釋】:指意外的災禍或事故。特指人的死亡。【出自】:明·范文若《鴛鴦棒·恚剔》:「我還怕薄情郎折倒我的女兒,須一路尋上去,萬一有三長兩短,定要討個明白。」
  • 俗語:樹怕三搖女怕三撩,雞怕攆狗怕舔,老祖宗的話,真的懂嗎?
    而中國作為擁有上下五千年的國家,博大精深,源遠流長,除了流傳很多詩詞篇幅,名著篇章,也流傳下來了許多諺語,而其中這些諺語很多都不乏蘊含老祖宗的經驗。比如老祖宗留下的俗語「樹怕三搖,女怕三撩,雞怕攆狗怕舔」,其中所蘊含的道理到底是什麼,想讓我們後人從中汲取什麼經驗呢?又是否真有道理呢?
  • 農村俗語:樹怕三搖,女怕撩,老祖宗的話,你真的懂嗎?
    下面這兩句俗語,現在讀來,也是讓人醍醐灌頂,不由得讓人感嘆,還是老祖宗活得通透。農村有句俗語:樹怕三搖,女怕撩。啥意思呢?相信土生土長的農村人都知道,小樹怕搖晃,之前小的時候,總愛搖小樹,大人看到了總是會阻止,並說小樹現在最怕搖。
  • 人們常說的「五大三粗」「三長兩短」,是啥意思?答案很有趣!
    我們知道在漢字中有很多詞語,可能我們在使用的時候,並沒有覺得有什麼奇怪的,可真正把這個詞語單拎出來放在你面前,讓你解釋他的意思的時候,你又會瞬間語塞了。聽起來是不是有點相互矛盾的感覺,有時候就有這種情況出現在我們身邊,可能只可意會,不可言傳,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吧。
  • 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老祖宗的規矩,現在有嗎
    隨著城市的發展,生活節奏的加快,很多傳統的文化和規矩都被我們漸漸淡忘,但老祖宗流傳下來很多規矩,家裡的老人家就會記得比較多。在小時候,小孩子孩子比較調皮,就會敲飯碗,就會被老人說,越敲越窮,還有不準把筷子插進飯碗裡,等等不少關於飯桌上的規矩。有這麼一句俗:「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你知道嗎?對於過去流傳下的禮節,我們都覺得是封建迷信,在今天看來,完全是多餘的。
  • 俗語:「男怕柿子女怕梨,母豬最怕西瓜皮」,老祖宗想表達啥?
    俗語通俗易懂還飽含哲理,有的俗語能流傳至今也不是沒有道理,有的甚至在當下社會還適用,就比如這句常說的俗語:男怕柿子女怕梨,母豬最怕西瓜皮,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這句俗語,這裡面究竟蘊含著怎樣的道理呢?老祖宗為什麼要這麼說?我們下面就來給大家分析一下,其實光從表面意思上也很好理解,男怕柿子,女怕梨,很簡單,並不是說男的不能吃柿子,女的不能吃梨,是有一定條件的。
  • 為何說「善人多磨難,好人不長命」?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從字面上來說呀,這句俗語的意思也很簡單,就是說心地善良的人一生沒有那麼順利,遇到的磨難比較多,好人壽命相對要短,相反壞人壽命更長,初看這句話的時候可能很多人覺得不解,老祖宗是不是說錯了,不是說好人有好報嗎?這句話怎麼是反的呢?老祖宗為何要這樣說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 老祖宗:「男怕妻妹,女怕夫弟」,在現代生活中,有哪些啟發?
    中國有句古話,叫「男怕妻妹,女怕夫弟」,單從字面上看,很多人應該可以猜出大概意思了。只是這些是農村的一些老經驗,引申到現代生活中,還有另外一層意思。農村裡老的夫妻相處之道正常來說,農村裡都比較愛傳閒話,這就很容易產生很多誤會,明明沒有的事情,通過一傳十十傳百的,假的都被說得真的一樣。
  • 廿四山龍.行運吉兇斷
    行運吉兇斷亥龍:一百二十年富貴,三年行運。壬龍:六十年大旺,半年行運。子龍:主後人少年死亡,行運大壞。癸龍:三十年運貧乏,行運少。艮龍:九十年大富大貴,三年行運。甲寅龍:廿四年出瘋病往死,本年行運。卯龍:四十年損後人,二年行運。乙龍:五十年,見發即敗。
  • 一個家庭沒有生兒子就是斷後嗎?為什麼?
    其實,這不能說是斷後了,而是斷了文化傳承,斷了家風傳承。傳統的婚姻都是女方嫁到男方家為人家生兒育女,兒女也隨夫姓,因而生男孩就是有後,生女孩就是斷後,這在民間已經是約定俗成的東西。老祖宗還有一句話: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種思想在封建社會極為盛行。人類進入新社會,對生男生女已經沒有那麼看重,生男生女都一樣,不過在一個特定歷史時期,重男輕女現象還是存在的,尤其在農村,不生男孩一怕斷後,二怕被人欺負,所以造成現在幾千萬光棍的誕生 。
  • 三長兩短、七情六慾、八拜之交……有關數字的成語有哪些?
    一說是和棺木有關。棺木由六片木材拼湊而成,棺蓋及棺底分別俗稱天與地,左右兩片叫日月,這四片是長木材,前後兩塊分別叫彩頭彩尾。合計是四長兩短。但棺蓋是人死後才蓋上的,所以只稱「三長兩短」作為死的別稱,後來再加入意外、災禍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