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說「善人多磨難,好人不長命」?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2020-12-05 李老四聊情感

在生活中聽到最多的就是俗語,俗語在某種程度上確實不如文學那般文雅,但是古代的老百姓們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是社會交往總結出來的規律,流傳至今,大部分還是非常有道理的,今天給大家帶來這樣一句老話「善人多磨難,好人不長命」,什麼意思呢?

從字面上來說呀,這句俗語的意思也很簡單,就是說心地善良的人一生沒有那麼順利,遇到的磨難比較多,好人壽命相對要短,相反壞人壽命更長,初看這句話的時候可能很多人覺得不解,老祖宗是不是說錯了,不是說好人有好報嗎?這句話怎麼是反的呢?老祖宗為何要這樣說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首先來看看上半具「善人多磨難」

善人多半只心地善良的人,為人老實,人人都想和老實的人交往,自己卻不願成為老實人,老實人一般都很實在,自己對別人也很真誠,從來不動別的心思,也理所當然認為別人對自己也非常真誠,沒有壞心眼,很容易落到輕信於人的陷阱,很容易被人騙,善良的老實人還總是被人欺負,可不要因為被欺負過一次就懷恨在心。

《增廣賢文》中寫的「人善人欺天不欺,人惡人怕天不怕」,善良的人也許會吃一時的虧,也許會被人欺,但是舉頭三尺有神明,別人欠你天會還你,別人欺你,天會護你,人在善良的同時還要有點鋒芒,這世上本就不是所有人都善良,對該善良的人善良,對該冷漠的人冷漠,擁有智慧的善根,這才是善良最高境界,不用講究一味的善良,靜下心來,只有你的善良有了鋒芒才不會那麼多磨難。

再來說說下半句「好人不長命」

好人總能在別人需要幫助出現困難的時候挺身而出,他們總會主動地去幫助他人,而且還能在不耽誤自己分內之事的情況下,久而久之因為勞累或者其他身體原因會造成潛在的隱患,畢竟他們比平常人多了許多,也是能夠理解的,而且最關鍵一點是,好人總在關鍵時候站出來,為了大家的利益而犧牲自己。

而壞人自私自利貪生怕死,見利忘義損人利己,他們胡作非為,卻總是能巧妙地躲過懲罰,他們不勞而獲也不會有心理負擔,他們一心只為自己著想,特別惜命,好人操心的多勞心勞力換人心態好,一天什麼都不想,只想這樣,自然壽命就比較長了,老祖宗的老話流傳了上千年,不少還有一定的道理在裡面,這句俗語就是告誡我們,善良要有鋒芒,做人要心寬。

相關焦點

  • 為何,善人多磨難、惡人享天年,看完你就明白了
    佛說: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得惡報。因果報應,絲毫不差,此乃天理循環,周而復始。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眼所見,耳所聞,都是「善人多磨難、惡人享天年」的事,為何如此呢!難道古人所言不實,當然不是,很多人信因果,但是也質疑因果的真實性,因為看到的很多現象,確實不合乎因果規律。佛家講:「因果通三世。」
  • 為什麼,善人磨難多,惡人享榮華,看完你會恍然大悟
    為了這個夢想,很多人努力、拼搏,為了賺錢投機取巧,甚至走向歪路,這都源於對榮華富貴的追求,因為有了錢,才能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拋開那些大道理不說,對我們凡夫俗子來講,錢財確實必不可少。現在人心浮氣躁,只認錢,殊不知,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 俗語:「色是刮骨鋼刀,無色路斷人稀」,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俗語:「色是刮骨鋼刀,無色路斷人稀」,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而農村俗語自然也是文化的一種,是老祖宗傳下來的至理名言。雖然一些農村老俗話說的非常直白,但是直白的俗語中卻包含著很深的道理。所以說,老祖宗留下來的俗語對我們後人來說是非常有用的。
  • 佛教講究因果報應,那為什麼總是「好人不長命,惡人無報應」?
    佛法講究「因果報應」,每個人的命運如何,皆和他過去所製造的「因」有關,實際上很多人卻發現,生活中善惡顛倒,壞人一生囂張狂妄,好人卻被各種苦難纏身,這似乎和「因果」相反,讓人很難去認可佛家之言。通常來說,善人積善果,今生會有大福報,整個人生很是幸福美滿,不會被煩惱產生;惡人得惡報,他們會遭遇多種苦難,人生會被各種挫折困擾,命運徒勞而不自知。那麼,為什麼很多時候,總是「好人不長命,惡人無報應」?今生做了很多好事,卻依舊被苦難圍困的人,多半是前世業障太多,沒積累太多福報。
  • 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在古時候,有很多相面的,他們以此為生,也算是一門手藝。過去人們對此深信不疑,他們可以通過一個人的面相,來推測出這個人將來的命運如何,歷史上也出現過很多這樣的牛人,我們的老祖宗對此也是很有心得,總結出了很多關於面相的俗語,比如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句俗語是:「眉不過目,一生勞碌」,啥意思?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 老話「有錢不去兩地,沒錢不求兩人」啥意思?老祖宗說得有道理嗎
    導讀:老話「有錢不去兩地,沒錢不求兩人」啥意思?老祖宗說得有道理嗎老祖宗說的一些話還是非常有啟發作用的,而農村老者就是老話的傳承人,他們就是這樣一代一代的相傳,以老帶新,跟著前人的步伐快速前進。今天我們要來探討一句非常有實用性的老話,原句是「有錢不去兩地,沒錢不求兩人」,這裡說到了「有錢」與「沒錢」,說到了「不去兩地」和「不求兩人」,這是一幅老者在向年輕一代說教的場景。
  • 春分是下雨好還是天晴好 老祖宗留下兩句俗語有道理嗎
    春分是下雨好還是天晴好 老祖宗留下兩句俗語有道理嗎時間:2020-03-20 10:04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春分是下雨好還是天晴好 老祖宗留下兩句俗語有道理嗎 關於春分期間降雨的農諺還有很多,春分是下雨好還是天晴好?
  • 心理學秘籍:壞人放下屠刀即能成佛,好人歷經磨難也難成佛的奧秘
    心理學秘籍:壞人放下屠刀即能成佛,好人歷經磨難也難成佛的奧秘現實當中,我們有時會看到一種現象,好人的運氣似乎不怎麼好,處處忍讓別人,做事規規矩矩並且樂善好施,出門遇到的倒黴事倒是不少,甚至短命,因為你的善,也容易成為他人利用的工具。
  • 為何「好人難做」?來看看修佛人怎麼說:好人多壞事,看完就懂了
    其實我們在這個現實生活當中,我們卻能夠經常看到善良的人多磨難,好人卻很難做,更多的是好人的壽命並不長等等情況,甚至有的人對於這種現象就開始對佛教的因果心生懷疑,甚至是起了不好的念頭。為何"好人難做"?來看看修佛人怎麼說:好人多壞事,看完就懂了。最近我與一位修佛人在偶然間提起了這個話題,與他交流了一番之後,我才能夠理解了其中含義。
  • 俗語「30沒精,40沒財,50將要走絕路」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時代在變化,而要說到變化最大的最多的地方的就屬農村了,之前的「髒亂差」早已變成了「潔淨美」,家家戶戶住上了磚瓦房,頓頓白米白面雞鴨魚肉的綜合性飲食,特別是近些年,隨著鄉村振興計劃開展後,農民的生活質量更是有了顯著的提高。許多手邊有閒錢的農村人紛紛買了轎車。
  • 老話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但是這麼自私的話,老祖宗為何要說呢?
    比如說我們舉幾個例子,有一句話很多人經常講,在很多影視劇中,一旦有的人黑化了,從好人變成壞人了,他都會說一句話——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是一句多麼自私的話!他告訴你一個人活在世上,你一定要為自己考慮,你一定要想到自己的利益。
  • 古人說:眉上一根長,能敵萬擔糧,老祖宗的識人之術,有道理嗎?
    有句老話講的是,「眉上一根長,能敵萬擔糧」,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呢?難到古人的眉毛比我們現代人更堅硬有力,可以扛得住數十斤糧食的重量?從科學的角度來看,答案當然不可能是這樣。畢竟我們現代人和古代人並沒有多大的生物種類差別,所以眉毛有多重多輕我們也是知道的,別說和糧食的重量相當,想必連一張紙也無力託起。
  • 老祖宗常說:「鄰居三不比,親戚三不走」,究竟是什麼道理?
    古人云:「寧可不識字,不可不識人。」從這句話就可以領悟出一個道理,每個人都是唯一的,性格不可能完全相同,在和別人交往的過程中,針對不同性格的人,相處的方式肯定也不一樣。老話說得好,逢人只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人際交往是一門很深的學問,用心揣摩對生活和工作都有極大幫助。
  • 老祖宗說的一定對嗎?我對這觀點有異議
    我們對長輩的話都十分信服;或許可以這麼說,那些話是他們用一生走過來的經驗。這種說法本身是沒有錯誤,但是時代在變;以前他們經歷的事情也逐漸改變,得出來的經驗也不相同,同意這個觀點嗎?在這個信息大爆發的時代,以前老祖宗經歷過的事情根本是不適用的。就拿抖音來說,很多經典到骨髓的道理。
  • 俗語說「萬惡淫為首」,後半句能做到才算是好人!
    俗語說「萬惡淫為首」,後半句能做到才算是好人!問世間什麼最惡?想必大家回答得一定是五花八門,有人說殺人放火罪惡,有人說打罵盲人罵弱智者最惡,還有人說挖絕戶墳、半夜三更敲寡婦門最可惡。究竟誰說的對呢?老祖宗用俗語告訴我們:「萬惡淫為首」,當大家看到這裡的時候,一定感到大惑不解,古人怎麼把它放在首惡的位置呢?只要我們了解一下古人生活的那些年代,所處的倫理環境,一定會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
  • 俗語:「寧可男大七,不可女大一」,老祖宗的婚配觀,有道理嗎?
    而古人對男女婚配一向很看重,因此衍生出了很多俗語,其中一句俗語就是|「寧可男大七,不可女大一」,那麼老祖宗總結出來的這個婚配觀,說得有道理嗎?那就接著往下看吧。這句話從字面上來理解的話,就是說女性在擇偶的時候,男人的年紀大一點是沒有什麼關係,反而男方年紀大一些更好。
  • 農村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狀火」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狀火」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在農村裡,留下來了很多的農村俗語,這些農村俗語都是老祖宗留下來的智慧,而且字字珠璣,句句屬心。因此來說,這「老不洩殘精」自然也是這個意思。而這句俗語的意思是說,當人老了以後,在一些事情上,要順其自然為好。如果過分的話,必然會逆勢而行,對自己的身體是不好的,而這也是老祖宗的高明之處。
  • 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屋內添瓦,財走人財」可以從兩方面來分析:第一、小變動房子雖然牢固,但也是有一定的使用期限的,之前的房子也是很簡陋的,基本上是土房子和茅草屋,下雨的時候會有漏雨的情況,這時候就需要補補瓦片,就像我們常說的一句話,治標不治本
  • 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我們居住的房屋有關係,比如農村老人常說的俗語「東西路箭房,十人九傷亡」,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有道理嗎?自古以來,農村人對蓋房子這件事情就特別的重視,因為要蓋一座房子,往往需要花費一家人大半生的積蓄和心血,房子還是庇護全家人的場所,所以從蓋房子前的選址、蓋房時間,一直到房子的建成,每一處都有很多講究。
  • 老祖宗的話,很有道理
    當有些年輕人過年回家,跟家人講述工作的辛苦,賺錢不易,而以前的同學憑著家裡的財產衣食無憂時,家裡的老人可能會說「豪不過三,富不過六,窮不過九」,這是一句流傳已久的民間俗語,那這句俗語又是什麼意思呢?比如「爛泥扶不上牆」的阿鬥,最終變成寄人籬下的亡國之君。所謂「打江山易,守江山難」,正是這個道理。「富不過六」,此處的富,顧名思義,即「財富」,意思是財富傳不到六代。這種現象在當今社會很多的「拆二代」,「暴發戶」可以看見。很多家庭意外獲得大量財富後,往往不懂得理財,也不懂得如何教下一代,只會寵溺自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