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講究因果報應,那為什麼總是「好人不長命,惡人無報應」?

2021-01-07 每日鄉土民情

佛法講究「因果報應」,每個人的命運如何,皆和他過去所製造的「因」有關,實際上很多人卻發現,生活中善惡顛倒,壞人一生囂張狂妄,好人卻被各種苦難纏身,這似乎和「因果」相反,讓人很難去認可佛家之言。

其實,因果有一個複雜的體系,它並非短期內的因果報應,佛家認為它「通三世」,也就是前、今、來世。前世犯下的因,會形成今天的果報,而這輩子所造諸業,還會讓來世受到影響。

因果並非是當下業果報應,很多人只看到惡人今生犯下的惡果,沒看到他們上輩子所修得的福報,以至於對修佛產生懷疑。那些大覺悟者才能修得三世因果,明白因果的箇中緣由,凡人因業障比較重,無法分得清三世因果。

通常來說,善人積善果,今生會有大福報,整個人生很是幸福美滿,不會被煩惱產生;惡人得惡報,他們會遭遇多種苦難,人生會被各種挫折困擾,命運徒勞而不自知。

那麼,為什麼很多時候,總是「好人不長命,惡人無報應」?

今生做了很多好事,卻依舊被苦難圍困的人,多半是前世業障太多,沒積累太多福報。這一世善根多,儘管吃了很多苦,遭受不少罪,但也在消業積德,等業障沒有了,苦難就會消失,福報就會趕來,不過這就要看下輩子了。

那些作惡之人,今生沒有當即顯出惡報,這是因前世福報多的結果,或是受祖上陰德庇護。只是餘德是固定的,一旦無節制的揮霍,要不了多久福報就會耗損完,緊接著惡果也會顯現。前世的餘德多,今生享受的福分多,但如果今生不積極行善,來世惡果會如影隨形。

因緣不同,顯現的果報也有所不同,只是現世的時間早晚有差異。

佛教將因果分為4種形式:

1.下生報,今生的因,下輩子才會凸顯;

2.現世報,今生種下的因很快就會顯現;

3.不定報,過去種下的因,會在未來的某一世顯現出來;

4.多生報,今生的因,需要經歷多世輪迴後才有果報出現。

可能很多人感慨,認為眾生太苦,其實並不然,萬事並非無緣無故出現的,一切都和因果有關。當下的果報,必定是命裡的定數使然,很難能夠躲避過去。

也有可能是俗塵已盡,不再受人世間的苦,去往極樂天堂。

婆娑世界苦樂多,希望每個人都能醒悟,積累善緣,早日從輪迴中解脫,不再遭受因果之苦。

相關焦點

  • 為何說「善人多磨難,好人不長命」?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在生活中聽到最多的就是俗語,俗語在某種程度上確實不如文學那般文雅,但是古代的老百姓們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是社會交往總結出來的規律,流傳至今,大部分還是非常有道理的,今天給大家帶來這樣一句老話「善人多磨難,好人不長命」,什麼意思呢?
  • 佛教講:因果報應,自作自受,那為何還會殃及子孫?背後道理很深
    因果問題是佛教文化的核心理念,在中國典籍中,如《周易》、《尚書》、四書五經,都記載有很多因果的道理。但佛教講的是三世因果,所謂因果通三世,在中國典籍中記載的基本都是一世的因果,因此擴展到三世因果,乃至多生多劫的因果關係,就令很多人難以相信。
  • 為何,善人多磨難、惡人享天年,看完你就明白了
    因果報應,如影隨形。大家都知道,佛教的根本宗旨就是導人向善,教人改邪歸正,從而收穫人生吉祥,趨吉避兇。佛說: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得惡報。因果報應,絲毫不差,此乃天理循環,周而復始。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眼所見,耳所聞,都是「善人多磨難、惡人享天年」的事,為何如此呢!
  • 佛教:這5種人,不可傷害,因果報應,不容小覷!
    面對惡人,我們不要仇視和報復,要以慈悲心寬恕;面對比自己福報大的人,不要嫉妒和怨恨,要懂得隨喜和精進。人生的一切福報不是爭來的、或求來的,而是一個人行善積德的善果。「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不作惡,則諸災不生。以下這5種人,不可傷害,因果報應,不容小覷!一、善良的老實人世上本沒有絕對的好人、壞人之分,只是大多數人敬畏因果、選擇為善。
  • 問佛:為什麼很多壞人家財萬貫,好人卻不長壽呢?這兩點要明白
    最近總有朋友留言說「為什麼世間壞人活得好好的,好人卻不長命,世間也流傳著好人不長命,禍害活千年的老話,」那是不是真的是這樣的呢?肯定不是的,我們從兩點來分析。第一點因果是不是佛發明的不了解佛教或者剛剛接觸佛教的人,也許都會認為——因果是佛發明的,我不信佛所以就不信因果,這種想法首先是不對的,因果的道理並不是佛陀發明的,而是佛陀通過自己的修行證悟到的 ,因果本是世間萬事萬物遵循的規律,但是這種因果只有佛陀才能了悟,誠如《正法念處經》所言:「化無量業網,諸心之種子,心集業難知,唯除諸如來
  • 佛教:因果報應,有3種情況,人生並非偶然
    當我們看到惡人享福,善人受氣,就埋怨老天不公,懷疑因果,殊不知因果通三世,眼見不一定為真。有人說人死了就結束了,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人生的價值是什麼。對於學佛人來講,修行就失去了意義。所以不要以自己不知道的道理去評價一件事。佛教講:「前世因,今生果;時機不到,因緣不生。」道家《太上感應篇》講:「善惡之報,如影隨形。」這都是祖先留給我們寶貴的,具有人生價值的經典。
  • 為什麼,善人磨難多,惡人享榮華,看完你會恍然大悟
    不過現在社會有一種現象,大家看到的是,善人磨難多,惡人享榮華。好像古人所講的「善有善報」不怎麼靈啊。這是為何呢?看完這篇文章,你會恍然大悟。五千年的中國文明,可以說儒、釋、道三家,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
  • 佛教:禍從口出,這2種話不要亂講,因果報應太大!
    禍從口出,有些話我們能說,有些話不要亂說,因為說了不該說的話,因果報應太大。佛教認為:口為禍福之門,一切福禍吉兇,都跟說話有關。古人常說:處世戒多言,言多必失。佛教也經常告誡眾生,要少說妄語、惡語、兩舌的話,經常說這些話會有因果報應,如果你相信因果,就要學會謹言慎行。在我們生活當中,有2種話不要亂講,因果報應太大,看看你有沒有講過?第一、「發誓」。
  • 好人沒好報?因果業報到底怎麼一回事
    所以佛教常講,大家要多多注意因果報應,行善積德,從源頭上減少惡的果報。 有人問不是說好人一生平安、壞人靠邊站,為什麼我們看到的總是好人沒好報呢,壞人逍遙自在呢?這佛教說的業報,咋就不能精準報應呢? 如果你也有這樣的疑惑,請看過來。佛教講因果業報,通常默認為是三世的,即前世、今生、來世,善惡因果是貫通了這三世而受到果報的。
  • 善惡有報:行善與作惡,因果報應終有定數
    有俗話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同時又有俗話說「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兩種說法截然不同。前者意思是,好人有好報,壞人有惡報;後者意思是,好人沒好報,壞人反而有好報。兩種說法雖有衝突,但是,無論行善還是作惡,因果報應終有定數,通常情況下,好人終歸有好報,壞人終歸有惡報。
  • 佛教:如果你信佛,請不要傷害這5種人,因果報應很大!
    別人如何對待我,那是我的因果;我如何對待別人,那是我的修行。別人善待我們,是因為我們曾經積過善德;別人傷害我們,說明我們曾經造過惡業。善緣是自己修持來的,惡緣也是自己的業障。佛說,「若無相欠,怎會相見」,人世間所有的緣分,善緣或惡緣,都是自己感召吸引來的。遇到傷害自己的惡緣、小人,要反思懺悔,學會轉逆為順,化違緣為善緣。
  • 佛教:遇到惡人時,心中牢記佛的一句話,瞬間把怒氣轉為福報
    佛教:遇到惡人時,心中牢記佛的一句話,瞬間把怒氣轉為福報。佛說人與人的關係有四種,即「討債、還債、報恩、報怨」,無論是夫妻兒女,親戚朋友,總是這四種關係。緣的淺深不同,緣結得深的,就變成一家人;緣淺一點的,就是親戚朋友;如果沒有緣,那就是陌生人。
  • 佛說:好人自遇好人救,惡人自有惡人磨
    人生一世,做人做事,先把良心放中間,把利字放兩邊,守好心,做好人,多行善事,多結善果,別給自己的人生添堵,凡事留一線,日後好相見。做人,還是多做善事,少做惡事,因果有報應。自古,善惡有報終有時,若是沒報,皆是時間未到,覺醒成佛,執迷成魔。
  • 佛教:這四種話,不要再說了,因果報應很重
    佛教認為,口是患苦之門。老話講:病從口入、禍從口出。因為一句話而引發的悲劇實在太多,原因就是只要你一句話說出去,就會種下一個因,將來因緣成熟時,一定會得到一個果報。福報大的人自然口業清淨,而災禍多的人一定是說了惡語,招來惡果,這就是因果報應。有人會問:那我有口無心啊。
  • 韓國高分電影《惡人傳》:惡人不一定是惡人,好人不一定是好人
    韓國的犯罪電影在電影史上都能配得上「經典」二字,前有《黃海》、《殺人回憶》,後有現在大火的《惡人傳》,都能把韓國現在的社會背景展現的淋漓盡致,從暴力中看到深刻的人生道理。以正常的犯罪電影的表現手法來看,警察往往是代表絕對的正義,而黑幫則相反是站在正義的對立面,可在《惡人傳》中,我們不難發現這兩方關係在開頭部分黑白兩道的潛規則,而如此的緊密起來,明顯地反諷警察的灰色管理手法,並在抽絲剝繭中逐層剖開明知錯誤卻無能為力的悲哀。
  • 老僧:不信「惡有惡報,善有善報」之人,往往是不懂這三點
    行善不見善,前世有虧欠;作惡不見惡,前世有餘德,不信惡有惡報,善有善報之人,往往是不懂這三點。」01今生的好人,可能是前世的惡人老僧說:「前世就是過去,一個人現在是好人,就代表他永遠都是好人嗎?」著名作家老舍,是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他一生總是忘我工作,是文藝界當之無愧的勞動模範。若是說他得了大病,許多人或許就會覺得好人沒好報,然而很多人不知老舍年輕時沉迷於菸酒賭博,徹夜不眠,才導致自己身體有恙,容易生病。
  • 佛教:人生無常,牢記四句話,掌控因果報應,趨吉避兇
    關於改變命運,趨吉避兇,在《了凡四訓》中講得非常透徹,了凡先生開始不相信因果報應,後來遇到孔先生給他算命,每件事全部應驗。孔先生還算到,說他命中沒有子女,於是了凡先生對生活失去了希望。後來因緣和合,了凡先生遇到佛教高僧:雲谷禪師,禪師告訴他命運可以改變。
  • 因果報應,絲毫不差,這2種情況,請不要善良,不然因果自受
    所謂因果報應,絲毫不差,因果的觀念,早已深入以「善」為本的中華傳統文化。面對現在社會的物慾橫流,爾虞我詐,很多人慢慢失去了那種「人之初,性本善」的天性。因為我們所看到的現象是,善良的人總是被欺負,而且生活物質匱乏;惡人卻豐衣足食,開跑車,住別墅。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古語云:「人善人欺,天不欺,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 因果報應5條,真實不虛!
    佛教講因果,但切記他只說因果,卻並不能幫你改變因果。因果以只是佛發現的,並非佛發明的。在《無量壽經》中雲;「天地之間,五道分明,恢廓窈冥,浩浩茫茫,善惡報應,禍福相承。」其意說的就是「因果報應」,所謂「善因結善果,惡因結惡果」,你當下所受的惡果,亦來源於往昔惡因,而你當下所造的惡業,亦會成為你過去未來的惡因。因果報應6條,真實不虛!一、殺生害命的難以長壽報。
  • 全員惡玉:不是全員惡人,不對,裡面是全員惡人!
    這部動畫沒有藉助什麼壞人其實是好人,其實是在幫助世人,其實是一個濟世大好人。沒有的事,在動畫的第一集裡面就已經出現七個惡人,這七個惡人就代表著七宗罪。在這七個惡人裡面,只有一個流氓是只用服刑4年的之外,其餘的每一個惡人都在300年以上。而故事是從一個自稱是平平無奇的打工妹,自稱是一般人的人一般都不是普通人。所以她的真實身份也並不是一個簡單的打工妹這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