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人生無常,牢記四句話,掌控因果報應,趨吉避兇

2020-12-14 我聞佛心

人生無常,請珍惜當下,一切事物皆是因緣而生,緣滅則散。你能看到這篇文章,讀著這些文字,我相信絕非巧合。沒有任何一片雪花,會因為意外落在錯的地方。人生中很多事情看似偶然,其實都是理所當然。

《佛說造塔功德經》云:「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因緣的道理也很簡單,懂得「緣起性空」的道理就能明白佛教所講的「因緣果報」。確實如此,每個人的福報都有定數,前世的緣分是固定的福報,後天依靠自身的努力也可以增加福報,趨吉避兇,創造自己完美的人生。

所以說今生福報的大小,除了命中定數之外,更需要自身的努力。關於改變命運,趨吉避兇,在《了凡四訓》中講得非常透徹,了凡先生開始不相信因果報應,後來遇到孔先生給他算命,每件事全部應驗。孔先生還算到,說他命中沒有子女,於是了凡先生對生活失去了希望。

後來因緣和合,了凡先生遇到佛教高僧:雲谷禪師,禪師告訴他命運可以改變。他便按照雲谷禪師的教導,堅持每天行善積德,最終改變了命運,命中沒有兒子,結果有了;自己還是短命之人,也長壽了。這就是每天行善積德,積沙成塔,天必降之福的道理。

因果的道理很深,善因一定得善果,惡因一定感惡報,所謂:「萬法皆空,因果不空。」要知道人生無常,佛說:想要掌控因果報應,趨吉避兇,就要牢記以下四句話,將會受用一生。

第一句、無論你遇見誰,都是該出現的人。

沒有人是因為偶然才進入自己的生命中,生命中該遇到的人,都會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場合相遇,都會教會我們些什麼。無論我們走到哪裡,也都是我們該去的地方,都會經歷一些該經歷的事。總有一天你會知道,內心真正的快樂,物質世界是給予不了的,這個過程就是修行。

第二句、無論發生任何事,都是必定發生的事。

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經歷的每一種情境,都是完美的,即便它不符合常理。佛教有句話講:前世因,今生果,時機不到,因緣不生,即是有緣,也無分。當因緣聚會,該發生的事,自然水到渠成,而且一定會那樣發生,而不是向人們常說的,如果那樣,就不會這樣了。

第三句、不管事情開始於何時,都是對的時間。

因緣果報就是如此不可思議,宇宙人生都離不開因緣果報。世間上,你可以什麼都不信,但是不能不信因緣果報。不管任何事情開始於何時,都有他的因果,都會在對的時間開始,不早也不晚。不管我們有沒有準備好,事情就在那裡,在對的時間開始。

第四句、已經結束的,就已經結束了。人生之所以煩惱,就是因為,想要得的,得不到;想到丟的,丟不掉,煩惱的根源就是如此簡單。按照佛教的觀點,就是放不下。其實生命中有些事情結束,就不會回來,我們能做到的就是放下並持續前進。

以上四句話,有沒有觸動你的心靈呢!願每位夥伴都能有所領悟,自己通過今生的努力積德行善,廣結善緣,增長福報,趨吉避兇,改變命運,阿彌陀佛。

相關焦點

  • 佛教:禍從口出,這2種話不要亂講,因果報應太大!
    禍從口出,有些話我們能說,有些話不要亂說,因為說了不該說的話,因果報應太大。佛教認為:口為禍福之門,一切福禍吉兇,都跟說話有關。古人常說:處世戒多言,言多必失。佛教也經常告誡眾生,要少說妄語、惡語、兩舌的話,經常說這些話會有因果報應,如果你相信因果,就要學會謹言慎行。在我們生活當中,有2種話不要亂講,因果報應太大,看看你有沒有講過?第一、「發誓」。
  • 當你快熬不住了,一定要牢記這四句話
    人生路上,我們都會有一段異常艱難的路要走,這個時候,你可能一無所依,一無所靠,你只能靠自己慢慢熬。 熬出來了,你會出眾;熬不住,你就會出局。 我想,我們都想出眾,都不想出局,所以,人生路上,不管多苦、多累、多難,我們都要熬住。
  • 佛教:這四種話,不要再說了,因果報應很重
    收到的效果自然就是人脈和暢、處事順遂,人生也可謂春風得意。佛教認為,口是患苦之門。老話講:病從口入、禍從口出。因為一句話而引發的悲劇實在太多,原因就是只要你一句話說出去,就會種下一個因,將來因緣成熟時,一定會得到一個果報。福報大的人自然口業清淨,而災禍多的人一定是說了惡語,招來惡果,這就是因果報應。
  • 佛說:拜佛時牢記四句話,默念多次,福報好運自來,南無阿彌陀佛
    佛教:拜佛時牢記四句話,默念多次,福報好運自來,南無阿彌陀佛我們每個去過廟裡上香的人啊,在上香的時候都會想一些事,但是但是要想什麼事?是該想自己應該祈求佛像保佑,還是乞求保佑誰?要燒什麼香?燒多貴的香?
  • 佛教:這4種話,千萬要少說,因果報應很大!
    一個人若守不住自己的嘴,也必然守不住人生的福氣。佛教說人的業力分為三種,即身業、意業和口業。要想人生吉祥,就要懂得做好事、存好心、說好話。一個人業力不清淨,人生就難以順遂。口業重的人,最明顯的表現莫過於相貌的不端莊,就是相貌粗鄙,使人難以親近,和邪淫的果報一致。
  • 「嘴是福禍門」:這3種話,儘量別講,因果報應太重
    《楞嚴經》上註解:「人生喪家亡身,言語佔了八分」,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人這一生多劫難,多災禍,言語不慎,用詞不當是非常重要的禍根來源。關於口語危害,無論是世俗還是佛家,都有描述。其用意無非就是在告誡人們,做人應該謹言慎行,要像聖賢佛陀一樣,做一個真語者,敬語者,知道什麼話當講不當講。佛教認為,只有深知因果報應,自古不虛,如此一來,才不會輕易造作口業,承受果報。佛門教派中所說的口業,是人生中最容易積累的業障,在口業中也分有很多種小罪業,不同的罪業帶來的果報略有不同。
  • 佛教:這10種話最好別說了,因果報應太大了,你們都知道嗎?
    」種下什麼因就會得到什麼果,因果規律也是自然規律,如果你相信因果,就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嘴,這十種話今後別說了,因果報應太大。  佛教認為殺生、偷盜、邪淫、妄語都是損福最嚴的,為什麼說話也會損耗福報?原因就在這裡,因為你每天都會說很多的話。  也許你一年不會殺害一個生命,但你一定每天都在造口業,在佛教當中,最難守的戒律不是殺生、偷盜,而是妄語、兩舌、惡口。我們要先守住福氣,這10種話今後最好別再說了。  ?
  • 佛說:人生無常,成為一家人,有5種緣,看看你是哪種
    人生無常,得失有常,活在人世間,人人都說煩,人生一場,比的就是個心態。佛教的人生態度是少欲知足,因為人生本來就是一場空。《金剛經》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佛教注重於「緣分」二字,人生能遇到彼此,無論時間長短,都是命中注定有緣才相遇。若無相欠,怎會相見。緣分之中,包含了很多看似偶然,其實是理所當然的事情,茫茫人海,能相識,就是莫大的緣分,緣深緣淺,皆註定,緣聚緣散,隨天願。
  • 因果報應真的存在嗎?佛教講的這2個故事,讓人感到意外
    「積善之家天必降福,積惡之家天必降禍」,總結因果報應關係,全篇宣揚「天人感應」和因果報應的思想。其中既有儒家忠孝友悌的思想品德,又有道家尊道貴德的信仰條約,同時也包括了佛教慈悲為懷的內涵,所以說它融儒釋道三家為一處。如是說,似乎善惡果報都由我們自己掌控。這世間真的有因果存在嗎?答案是肯定的,因為無論是道家還儒家都曾一再地勸人們要多積陰德,多行善。
  • 經常說這四種話,因果報應很重,最好不要說了
    佛法認為,世間的因果報應,真實不虛。我們此時的遭遇,是我們過去行為來帶的結果,如果你過去經常說這四種話,此時就會諸事不順。佛教認為,世上沒有白說的一句話,我們說過的話,都會成為一個善惡之因。如果經常說這四種話,很容易招來災禍,要想自己越活福報越大,一定要學會清淨自己的口業,不要說造下惡業嚴重的話,就可以減少災禍的發生。
  • 佛教:因果報應,有3種情況,人生並非偶然
    人生就是一場輪迴的過程,《涅槃經》云:「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三世因果,循環不失。」也許有人會認為,人生所遇到的一切境遇,都是偶然,其實哪有那麼多偶然,看似偶然,都是理所當然,這其中的因因果果,哪是普通人所能洞察的。
  • 佛教:《華嚴經》中最經典的四句話,悟透福報無量!
    《華嚴經》,全稱《大方廣佛華嚴經》,是大乘佛教華嚴宗的立宗之經,它是佛陀成道後的第二個七日,在菩提樹下為文殊菩薩、普賢菩薩等上位菩薩所宣說,主要指華藏世界的三位聖者,即釋迦牟尼佛及其左右兩脅侍「文殊菩薩」、「普賢菩薩」,三位聖者合稱「華嚴三聖」,亦稱「釋迦三尊」。
  • 佛教:禍從口出,這3種話不要亂講,因果報應,絲毫不差
    如果一個人嘴巴一直講不好的話,說人是非,以及一些詛咒的話,在佛教中成這樣的行為為「口業」。這樣子非常折損福報,而且因果嚴重。容易犯口業的人,命運都不怎麼好。所以說嘴巴要留德,不要尖酸刻薄。為什麼嘴巴能損福報呢!福報是因緣和合的,是一種能量場的體現。比如,你去做義工,是掃地能給自己帶來福報,還是做飯能給自己帶來福報,其實都不是,是心念帶給自己的福報。
  • 因果報應5條,真實不虛!
    佛教講因果,但切記他只說因果,卻並不能幫你改變因果。因果以只是佛發現的,並非佛發明的。在《無量壽經》中雲;「天地之間,五道分明,恢廓窈冥,浩浩茫茫,善惡報應,禍福相承。」其意說的就是「因果報應」,所謂「善因結善果,惡因結惡果」,你當下所受的惡果,亦來源於往昔惡因,而你當下所造的惡業,亦會成為你過去未來的惡因。因果報應6條,真實不虛!一、殺生害命的難以長壽報。
  • 佛教:「人生無常,因果不虛」,了解這3個「真相」,就解脫了
    導語人生無常,每個人的一生總是充滿著各種變數,我們也不能預知下一秒會發生什麼。人們常為了生活得更好,費盡心思,用盡手段,結果到頭來還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人活一輩子,其實功名利祿並不重要,窮人有窮人的樂趣,富人有富人的憂愁,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難處。所以活著,滿足開心最重要。
  • 冢間修行|人生百態,無常之理,了無牽掛…
    唐朝的王梵志寫了一首白話詩,只有短短四句:「城外土饅頭,餡草在城裡,一人吃一個,莫嫌沒滋味。」土饅頭即墳墓,你看,城外一個一個排列的墳墓,多麼像蒸籠裡的饅頭!餡草,即肉餡兒,想想看,這些土包子饅頭裡的肉餡兒,都是城裡人的屍骨!
  • 佛教:時運不濟時,記住3句話,自會感召吉祥如意
    一帆風順的人生,不是完美的人生。人生總要有些坎坷和逆境,喜憂參半的生活才是最有滋味的。所以當自己時運不濟,厄運纏身的時候,要利用這個機會更好的歷練自己。人生本無常,世事難預料,活在當下,物來則順應。人生就是個修行的過程,佛教以人生是「苦」來說明必須要修行,修行並不是讓你去出家當和尚,而是修正自己的錯誤觀念。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痴,只有這樣才能獲得佛法的利益,求得人生吉祥。
  • 命運坎坷,牢記4句「箴言」福報自來
    明白這個道理,人生才能活得坦坦蕩蕩,才能活出自己主宰的命運。古人云:「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我們可以把這句話當作人生命運的根基,生活行為中任何事都應遵循一個「善」字。行善積福的目的,是趨吉避兇。有錢不代表有福,錢再多不能化險為夷。只有「福報」才能讓自己的人生一帆風順。
  • 佛教能夠深入中國的原因何在?「緣起性空,無常無我」的精髓
    這是唐代大詩人杜牧的名句,當年聽語文老師說「四百八十寺」代表了我國南北朝時期佛教寺廟的數量之多,後來讀歷史,四百八十寺在南北朝時不光不算多,甚至可能連當時一個大城市都不止四百八十寺。因為,南北朝時期是中國佛教最盛之時。據《洛陽伽藍記》等資料記載,到北魏末年,既534年,僅北魏境內佛寺就多達三萬餘座,僧尼達二百餘萬人。
  • 相信因果的人,牢記一句話,你會越活福報越多!
    如果你相信世上有因果報應,就請牢記一句話,你會越活福報越多。這句話就是:「一日無常到,方知夢裡人。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金剛經》上告訴我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我們時刻都要保持清醒,要認清這個世界的真真假假,不要等到夢醒以後再去後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