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這4種話,千萬要少說,因果報應很大!

2020-12-18 遇上佛學

俗話說:病從口入,禍從口出,言多必有失。一個人若守不住自己的嘴,也必然守不住人生的福氣。佛教說人的業力分為三種,即身業、意業和口業。要想人生吉祥,就要懂得做好事、存好心、說好話。一個人業力不清淨,人生就難以順遂。口業重的人,最明顯的表現莫過於相貌的不端莊,就是相貌粗鄙,使人難以親近,和邪淫的果報一致。因為「相由心生」,心裡刻薄,自然言語尖酸,相貌醜陋。

做人不積口德,損自身陰德,也必感召來禍患,口業嚴重者,會墮入地獄惡道受苦。世間萬般不離因果循環,我們對他人所做的一切,最終都會回到自己身上。對他人善意,也是於己方便;傷害他人,就是折磨自己。我們對他人說謊、惡口等等,傷人三分、自損七成。「靜坐常思己過」,佛教勸導眾生要止語,少說話、多反思,懂得慎獨,人生才會多福多貴。這4種話,千萬要少說,因果報應很大!

一、妄語,騙人的假話

妄語,就是說騙人的假話、空話、大話。《大智度論》中講到,說妄語者會有十種果報,如口氣臭、善神遠之、人不信受、常被誹謗、人所不敬、常多憂愁、種誹謗業因緣、身壞命終、重者墮惡道等等。嘴裡從來沒有實話,愛忽悠人,時間久了,身邊的善緣貴人就遠離了,終有一天自己也要被人欺,遭受妄語的苦果。如果你發現自己妄語嚴重,要及時懺悔止損,不要待惡果現前,悔之不及。

二、兩舌,是非之話

兩舌,簡而言之就是造謠,在人背後扯是非、嚼舌根。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這點我們在生活中應該深有感觸。你發達了,有人在背後詆毀你;你落魄了,有人踩著你。這樣的人,我們的生活中並不少見。但我們無須報復,不必理會即可。

記住一句話:別人如何對待我,那是我的因果;我如何對待別人,那是我的修行。是非善惡,自有因果定奪,我們只需要做好自己就行,不要妄圖改變他人。閒談不論人非,謠言止於智者,做一個有德行、有智慧的人,不聽、不說、不看,清淨自在,即為有福。

三、綺語,輕浮無禮的話

綺語,就是說些輕薄無禮、沒有意義的話,它是邪淫在口業上的表現,也是非常損人福報陰德的,一定要戒之。俗話說「飽暖思淫慾」,愛說綺語的人,往往心思不正、淫慾心過重,它能斷人善根福德,致人心識愚昧、障深慧淺等等。綺語之罪,能令眾生墮三惡道。若生人中,得兩種果報,一者言無人信,二者語不明了。

四、惡口,粗暴難聽的髒話

惡口,即言語粗魯,說話難聽、刺傷人心。有那麼句話: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惡語是諸多口業表現中果報最厲害的一種,尤其是對父母惡口,最傷福德。在生活中,有太多的人一遇到不順心之事就出口成髒,猶如潑出去的髒水,令人作嘔。

惡口之罪,亦能令眾生墮三惡道,弱生人中,得兩種果報,一者常聞惡聲,二者言多諍訟。所以,遇事要冷靜、不衝動,清淨自己的口業,嘴裡妙語連珠、口吐蓮花,人生才會福報長久。

以上這4種話,也是佛教戒律裡「妄語」的4種表現形式。人的嘴也是風水,影響和改變著我們的命運。《吉祥經》裡說:言談悅人心,是為最吉祥。希望大家戒掉噁心惡念,不生嫉妒和嗔恨,人生圓滿吉祥。感恩閱讀與分享。南無阿彌陀佛。

相關焦點

  • 佛教:禍從口出,這2種話不要亂講,因果報應太大!
    禍從口出,有些話我們能說,有些話不要亂說,因為說了不該說的話,因果報應太大。佛教認為:口為禍福之門,一切福禍吉兇,都跟說話有關。古人常說:處世戒多言,言多必失。佛教也經常告誡眾生,要少說妄語、惡語、兩舌的話,經常說這些話會有因果報應,如果你相信因果,就要學會謹言慎行。在我們生活當中,有2種話不要亂講,因果報應太大,看看你有沒有講過?第一、「發誓」。
  • 「嘴是福禍門」:這3種話,儘量別講,因果報應太重
    《楞嚴經》上註解:「人生喪家亡身,言語佔了八分」,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人這一生多劫難,多災禍,言語不慎,用詞不當是非常重要的禍根來源。關於口語危害,無論是世俗還是佛家,都有描述。譬如晉·傅玄所著的《口銘》中有曰:「病從口入,禍從口出」;以及佛家常說的:「嘴是福禍門,舌是利害本」,這兩者雖然出處不同,卻有著異曲同工之處。其用意無非就是在告誡人們,做人應該謹言慎行,要像聖賢佛陀一樣,做一個真語者,敬語者,知道什麼話當講不當講。佛教認為,只有深知因果報應,自古不虛,如此一來,才不會輕易造作口業,承受果報。
  • 佛教:這10種話最好別說了,因果報應太大了,你們都知道嗎?
    」種下什麼因就會得到什麼果,因果規律也是自然規律,如果你相信因果,就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嘴,這十種話今後別說了,因果報應太大。  原因就在這裡,因為你每天都會說很多的話。  也許你一年不會殺害一個生命,但你一定每天都在造口業,在佛教當中,最難守的戒律不是殺生、偷盜,而是妄語、兩舌、惡口。我們要先守住福氣,這10種話今後最好別再說了。  ?
  • 佛教:這四種話,不要再說了,因果報應很重
    佛教認為,口是患苦之門。老話講:病從口入、禍從口出。因為一句話而引發的悲劇實在太多,原因就是只要你一句話說出去,就會種下一個因,將來因緣成熟時,一定會得到一個果報。福報大的人自然口業清淨,而災禍多的人一定是說了惡語,招來惡果,這就是因果報應。有人會問:那我有口無心啊。
  • 經常說這四種話,因果報應很重,最好不要說了
    廣種善因,廣結善緣,感恩您點點「關注」!感恩您閱讀本文。佛偈:欲知過去世,今生受者是,欲知未來果,今生作者是。佛法認為,世間的因果報應,真實不虛。我們此時的遭遇,是我們過去行為來帶的結果,如果你過去經常說這四種話,此時就會諸事不順。佛教認為,世上沒有白說的一句話,我們說過的話,都會成為一個善惡之因。如果經常說這四種話,很容易招來災禍,要想自己越活福報越大,一定要學會清淨自己的口業,不要說造下惡業嚴重的話,就可以減少災禍的發生。
  • 佛教:禍從口出,這3種話不要亂講,因果報應,絲毫不差
    這個時代,一般人心浮氣躁,容易衝動,有時言語稍不不慎,就會得罪他人,惹來一身麻煩,所以我們的言談要特別小心,要特別謹慎。古人講的,言由心生。如果一個人嘴巴一直講不好的話,說人是非,以及一些詛咒的話,在佛教中成這樣的行為為「口業」。這樣子非常折損福報,而且因果嚴重。容易犯口業的人,命運都不怎麼好。所以說嘴巴要留德,不要尖酸刻薄。
  • 佛教:因果不空,這4種話要少說,小心禍從口出!
    佛教將影響人命運、福禍的業力分為三種,即身業、口業、意業,指人的行為、口德、心念。業力清淨的人,懂得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一切唯心造」,人的心要正,念頭要清淨,才能感召來好運;人的行為要有德,不做損人不利己的惡事惡行。
  • 佛教:人生無常,牢記四句話,掌控因果報應,趨吉避兇
    你能看到這篇文章,讀著這些文字,我相信絕非巧合。沒有任何一片雪花,會因為意外落在錯的地方。人生中很多事情看似偶然,其實都是理所當然。《佛說造塔功德經》云:「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因緣的道理也很簡單,懂得「緣起性空」的道理就能明白佛教所講的「因緣果報」。
  • 佛教:如果你信佛,請不要傷害這5種人,因果報應很大!
    佛說,「若無相欠,怎會相見」,人世間所有的緣分,善緣或惡緣,都是自己感召吸引來的。遇到傷害自己的惡緣、小人,要反思懺悔,學會轉逆為順,化違緣為善緣。遇到來幫助自己的善緣貴人,更應珍惜感恩。世間一切不離因果,我們當下所遭受的「果」,皆是曾經種下的「因」。如果你信佛,請不要傷害這5種人,因果報應很大!
  • 佛教:供奉「地藏王菩薩」,這3件事不要做,因果報應很大!
    能發心在家裡供奉「地藏王菩薩」,都是非常有福報的家庭,我們供佛的目的不是為了得到保佑,而是要學會慈悲,變得更加有智慧。先來簡單了解一下關於「地藏王菩薩」。「地藏王菩薩」是佛教著名四大菩薩之一,代表「大願」。其名因其「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深密,猶如秘藏」而得名。我們在寺院裡看到的佛菩薩像一般都是頭戴寶冠、身披天衣、以瓔珞裝飾的天人相。
  • 「男人邪淫,因果報應」:這3種人,「色慾」厚重,要及時自省
    俗話都說色字頭上有一把刀,而那些色慾深重的人,他們結局一定會遭到非常慘烈的報應的。而且我們所說的邪淫的範圍也非常的廣泛,涉及到我們的生活的方方面面,只要我們小心一點,便可度過。"男人邪淫,因果報應":這3種人,"色慾"厚重,要及時自省。
  • 佛教:因果報應,有3種情況,人生並非偶然
    也許有人會認為,人生所遇到的一切境遇,都是偶然,其實哪有那麼多偶然,看似偶然,都是理所當然,這其中的因因果果,哪是普通人所能洞察的。當我們看到惡人享福,善人受氣,就埋怨老天不公,懷疑因果,殊不知因果通三世,眼見不一定為真。有人說人死了就結束了,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人生的價值是什麼。對於學佛人來講,修行就失去了意義。所以不要以自己不知道的道理去評價一件事。
  • 佛教:十惡業中,口業佔四條,尤其這三種話千萬要少說
    所以我們在說話上一定要小心小心再小心,尤其是下面這三種話,後果非常嚴重,千萬不要說。曾經有一個這樣的人就跑去謾罵佛陀,但是世尊並不理會他,直到他罵累了停口後,佛陀才問道,你說這些惡毒的話,是否認為能夠傷害到我呢?這個人就說是,然後佛陀搖頭道,不是這樣,你說這些話的時候我根本就沒有在聽,所以這些話等於又回到了你的身上,相反如果你說的都是善意的言語的話,最後也都會回到你身上,所以你會作何選擇呢?
  • 佛教:有了這4種表現,是業障消除的徵兆,看看你有嗎?
    人生不易,且行且珍惜,有緣遇到佛法,乃是生生世世修來的福報,所以作為學佛修行人,這一生有兩件事不能等,第一是消除業障,第二就是要廣結善緣。人的一生無時無刻不在造業,有善業,有惡業,如此循環不休。在《易經》中講: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所以人一生的吉兇禍福也都源於自己的所作所為,在佛教中講得更為明了,種善因得善果,因果報應,絲毫不差。
  • 佛教:人生得意時,這三種人不可傷害,因果報應很大!
    意思是說,人在得意,身處順境的時候,要保留逆境中進取的志氣,更要小心謹慎,避免造業犯錯,傷害他人。因為,失意時往往自顧不暇,如今很多人怨結多、業障多,一般都是在得意時造下的業。可是不要忘記,因中有果,果中有因,傷害別人,最終害了自己,就如《四十二章》中所言,「惡還本身」。人生得意之時,有三種人萬不可傷害,因果報應很大!
  • 佛教:這5種人,不可傷害,因果報應,不容小覷!
    佛說:若無相欠,怎會相見?人與人之間的緣分,是善緣還是惡緣,皆由自己造就。有句話叫:別人如何對待我,是我的因果;我如何對待別人,是我的修行。別人對我不好,首先應當反思自己,懺悔自己往昔的惡業。別人善待於我,我更要懂得珍惜善緣、與人為善。
  • 佛教:因果不空,這4件事最損陰德,千萬要小心!
    佛說「一切唯心造」,念頭變了,氣場就變了,氣場變,風水就變了,風水一變,命運也就隨之改變。故而《太上感應篇》裡提到這句話:福禍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福報是自己修來的,禍事也是自找的。抱怨沒有用,如是因、如是果,真實不虛。「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比風水更厲害的是人心,一切福禍都是自身感召來的。
  • 佛教講究因果報應,那為什麼總是「好人不長命,惡人無報應」?
    佛法講究「因果報應」,每個人的命運如何,皆和他過去所製造的「因」有關,實際上很多人卻發現,生活中善惡顛倒,壞人一生囂張狂妄,好人卻被各種苦難纏身,這似乎和「因果」相反,讓人很難去認可佛家之言。其實,因果有一個複雜的體系,它並非短期內的因果報應,佛家認為它「通三世」,也就是前、今、來世。前世犯下的因,會形成今天的果報,而這輩子所造諸業,還會讓來世受到影響。因果並非是當下業果報應,很多人只看到惡人今生犯下的惡果,沒看到他們上輩子所修得的福報,以至於對修佛產生懷疑。那些大覺悟者才能修得三世因果,明白因果的箇中緣由,凡人因業障比較重,無法分得清三世因果。
  • 佛教講:因果報應,自作自受,那為何還會殃及子孫?背後道理很深
    因果問題是佛教文化的核心理念,在中國典籍中,如《周易》、《尚書》、四書五經,都記載有很多因果的道理。但佛教講的是三世因果,所謂因果通三世,在中國典籍中記載的基本都是一世的因果,因此擴展到三世因果,乃至多生多劫的因果關係,就令很多人難以相信。
  • 97歲老和尚說:這幾種人,一定要去念佛,殊勝難量!
    老和尚繼續說,當然如果非要說個大概,那麼以下這3種人一定多念佛。無論你是不是其中之人,如果你想與佛結緣給自己種下善根,那麼都需無條件的去念佛。No1、脾氣大,容易「傷害」自己的人;老和尚說的這第一種人就是「脾氣大,容易傷害自己的人。」脾氣大的人,想必大家都有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