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因果有報,善惡難消。因果問題是佛教文化的核心理念,在中國典籍中,如《周易》、《尚書》、四書五經,都記載有很多因果的道理。但佛教講的是三世因果,所謂因果通三世,在中國典籍中記載的基本都是一世的因果,因此擴展到三世因果,乃至多生多劫的因果關係,就令很多人難以相信。
其實很多人在骨子裡,都是希望有因果報應的,因為每個人心中都有正義,希望看到好人有好報,但是生活中所看到的現實,卻總是讓自己充滿迷惑感,比如說,一個善良的人,命運為何不好。惡人卻財源滾滾,兒孫滿堂。對於這些種種的疑問,因果報應的真假,總是在腦海中環繞。
慧遠大師在《三報論》中講到:「因俗人疑善惡無現驗作。」意思是講:因為我們世俗人,沒有辦法在現實中去驗證因果,所以就對「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有所懷疑。所以就有很多人反對因果。古人都說,作了惡事,會殃及子孫,現在都認為「禍殃子孫」是沒有道理可尋得,自己做壞事,只要把下一代培養好,就能光宗耀祖。
本文就帶大家,探尋因果,解開心中疑惑。首先我們要對佛法有信心,佛是真語者、實語者、不妄語者,因果法則是佛陀發現的,是宇宙間的規律。所謂的「祖先作惡,禍殃子孫」是一句慣用語,也只是一種因果的表面現象,它背後有更深的道理存在。
《地藏菩薩願經》云:「各據本業,自受惡趣。」這告訴我們,自作自受是因果的鐵律,自己作惡,子孫代受惡報,是不可能的。但是古人所講的,祖先作惡,禍殃子孫,富不過三代,這些話也真實不虛。從佛法的因果理論來講,禍殃子孫的現象,是由同業相引,共業召感,所轉換的現實報。
由於「同業相引」彼此間就有了成為眷屬的緣。比如說,造殺業的人,我們看到本人並沒有受到惡報,其因素有很多,總之是福報尚未享盡,惡報還未成熟。這時由於業力感召的原因,他的子孫就會受到連累。
造殺業的人,也許是生了孩子之後,才造的殺業,又或者是殺業很輕,緣分尚未成熟,所以不會有明顯的果報,但是在看後世的子孫,就會由於「同業相引,共業感召」的緣故,召感到犯了同樣殺業和自己有緣的眾生,來投胎到他家。從這個因果角度來講,並非子孫代祖先受罪,而是自己的罪業所感,本該受報。
此外我們要懂得,因果報應是極為複雜的,本文所闡述的也只是鳳毛麟角,並非所有因果現象都是如此,因果關係的大網,錯綜複雜。我們只需廣行善事,多種善因,必能感召善緣,自己享福,而且能夠福佑子孫。感恩閱讀,祝大家,六時吉祥,阿彌陀佛。
因果不虛,邪淫後的惡果,不可不知,飲食男女,人之大欲
地獄「十殿閻王」之「秦廣王」的職責,地獄償還因果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