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佛教文化,傳遞生活正能量
感恩閱讀,每天更新喜歡關注收藏
我們每一個人,在生活中,往往都把精力放在眼前的工作上,為家庭、為事業、天天努力,奔波著,卻很少有人考慮,自己所做的事,是否順應事物的客觀規律。
佛教中有句形容因果的話;菩薩畏因,凡夫畏果,從這句話我們也能知道,想要沒有惡果就需多種善因,那什麼是因果呢?
因果,是佛法基本定律,主張今生的善惡業,可以引生未來世的善惡果報反作用到自身,佛門中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六度波羅蜜的修行皆是基於深信因果。
但是因果律的成立和運作,是基於實相心如來藏(又名阿賴耶識、真如)是不生不滅的,《大品般若丶小品般若》丶《心經》所說的般若,就是在講這個「菩薩心丶不念心」八不中道統統具足的心,他恆常不滅,是真正的我。
佛教有個故事就是講因果的;
舍衛國有一個近二百歲的貧窮老翁,聽說佛陀能夠知道現在、過去、未來的種種事,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因而想瞻仰佛陀,便扶著拄杖慢慢從遙遠的地方來求見佛陀。
當他走到精舍門口的時候,適巧是佛陀的弟子釋梵守門,看見老翁形髒身穢,不讓他進去,使得老翁勃然大怒,在門外大聲叱喝道:「我雖然貧賤,但是三生有幸,能遇到佛陀降生,想要問一問眾生罪福的因緣關係,而求離諸苦惱,怎麼不讓我進去問法呢?我聽說佛陀是仁慈普濟,萬物莫不蒙受慈恩的,所以我遠道而來,不避風雨,不怕辛苦,只求一見佛陀也不能夠嗎?」
佛陀在裡面聽到了,對阿難說:「阿難!你去請老翁進來吧。」
老翁聽到佛陀請他,轉怒為喜,帶著無限恭敬的心,匍匐進去,頂禮佛陀之後就說道:「佛陀!我真是不幸的人,一生貧窮辛苦,飢餓寒凍,求生不能,求死不得,每天在生死邊緣掙扎著,若非人命至重,我早已厭離此身了。我聽說佛陀在這裡,心中非常歡喜,日夜思念,希望能見佛陀一面,死也瞑目了。剛才我在門外,久久不能進來,實在悲不自勝,想要轉回去,又恐怕我衰老的力氣,擔負不了來回的跋涉,正在進退無路的時候,得蒙佛陀慈悲,令我進來,能見佛陀一面,我已經心滿意足了,希望此生能早些結束罪業,來生仗著佛陀垂恩,得生善處。」
「可憐的老翁,你這一生實在太辛苦了,不過以你對佛法欣羨之心,來生必得善處。」
老翁感激地流著眼淚道:「佛陀!為什麼我這一生要受如此貧窮孤苦的果報呢?請佛陀為我開示過去的因緣吧。」
佛陀對他說:「一個人的受生,都是因為以前的夙緣而得到自作自受的果報。你前世是一位非常富有的太子,因為富貴非凡,常常欺侮百姓,只知道聚歛財物,不知道行布施。有一天,一位靜志沙門來向你行乞一件法衣,你不但不布施,而且還以為他是來向你敲詐,就把他關起來,經過七日七夜才放他回去,這位沙門一拐一跛地走去,恰巧遇到一群餓得不成人形的盜賊要將他殺了充飢,太子見狀,突然良心發現,才對自己說:「我既不曾布施給他,怎麼忍心讓他被人殺了呢?」於是急忙跑去援救,這位沙門因此保全了生命,他就是現今的彌勒菩薩,那位太子就是你呀!現在你貧窮的原因,正是因為那時候慳貪作惡的緣故,能夠享得長壽就是你救了那位沙門的生命。過去業緣的因果報應是絲毫不爽的呀。」
老翁聽了佛陀的說法,乞求道:「佛陀!請憐愍我風燭殘年,讓我出家做個沙門好嗎?這樣縱然死了,也不辜負此身啊!」
佛陀微笑說道:「我現在就為你剃度吧!」
說著,老翁的鬚髮自落,身上自然披上法衣。老翁的心願達成了,並證得阿羅漢果。
其實有時候我們總能聽到「三世因果」,那這是什麼意思呢?
所謂三世,是指時間上的過去、現在、未來,可長可短、可近可遠,長的以無量數的阿僧只劫計算──過去阿僧支劫、現在阿僧支劫、未來阿僧支劫。
有的時候會做有人問我們是否有信仰呢?其實對於剛接觸佛學,首先就是要深信「因果」,沒有因果很多事情就無法說通,有兩句話講得很好,即:「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明來世果,今生行者是」,因果與輪迴的道理,都在其中矣!
因此,我們也可以說「六道輪迴」是「三世因果」的表相,沒有「三世因果」就沒有「六道輪迴」存在的必要了,什麼是「六道輪迴」我在前幾篇文章有詳細說過,有興趣可以去看看。
所以,有人說他相信「因果」,卻不相信「輪迴」,那本身就不符合邏輯的,佛宣講因果報應比較多的是《佛說善惡因果經》,計155種不同的因果,有時間的師兄們可以看一下。
小編——白馬希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