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問答:什麼是緣起法則?聽師父用因果輪迴的秘密給你解答!

2020-12-12 每日一首佛歌

心利上師-印度佛教史分期略說23

緣起的法則是:此有則彼有,此生則彼生。舉個例子,比如說,外道認為苦是人們不可避免的,這個苦是由過去造的業所招感的。要想解脫,他們認為把這個苦快速地結束以後,就真正地解脫了。但是佛教講緣起,說不是這樣子的,必須以戒定慧熄滅貪嗔痴,要有厭離心、出離心、菩提心、般若智慧這麼多的因緣,才能夠證到正真的解脫。那他就問:你認為這個苦是從哪裡來的呢?佛說從緣起而來。

怎麼從緣起而來呢?苦從老死來。老死從何來?老死從生來,有生必有死。有生了,有生、老、病、死,一切苦都出來了。那生又從哪裡來?生從有來,有就是過去造的業。過去造下業了,能招感第二輩子生老病死的痛苦——有。有從哪裡來?有從愛、取來。愛、取是煩惱。愛、取從哪裡來?愛、取從受——內心當中受心所來,有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

苦受就生瞋,樂受就生貪著,不苦不樂受就生愚痴,愛、取從受來。受又從哪裡來?受從觸來——感觸,六根對六境以後的感觸,感觸以後生起各種受——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觸從哪裡來呢?觸從六處——眼耳鼻舌身意。六處從哪裡來?六處從名色來;名色從識來;識從行來;行從無明來,就這樣。那怎麼樣滅苦的呢?

他說: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識滅,則名色滅;名色滅,則六處滅;六處滅,觸、受、愛、取、有、生、老死全都滅了,順著十二因緣轉,那就叫輪迴生死;把十二因緣逆轉過來滅掉了,這叫還滅涅槃,這就是緣起。緣起的法則就是「此有則彼有,此生則彼生」。有這個老死了,那就產生無明;有無明了,就產生將來的老死——生老病死一切諸苦。此有故則彼有;此生故,則彼生。這就是緣起的法則。

所以佛陀認為一切現象,都是因果相互聯繫,相互依存,互為條件的,就同麥子一樣,到春天以後,放到地裡去,陽光、水土這些條件具足了,它就生根發芽感果了,互為因果,互為條件,互相依存。佛經中常以菽蘆來比喻這種關係。「菽蘆」實際就是三腳架,你看,一根蘆草能立起來嗎?

立不起來的,二根蘆草也立不起來的,必須要三根蘆草成三腳架才能夠立起來。那麼請問這裡頭哪個是因哪個是果呢?互為因,互為果,互為條件,互相依存,一切法都是這個道理,這是很深的邏輯道理,所以佛在經中講緣起的時候,經常就以菽蘆——就是這個三腳架來作比喻,以這個理論來考察人生問題,就是生老病死、六道輪迴的問題,便是十二因緣說。

相關焦點

  • 學佛問答:佛教與外道宗教的區別是什麼?聽聽師父講得很清楚
    弟子問:佛教視其他宗教為外道,也同樣為其他的宗教所排斥。目前有位知名的佛教人士提出要三教歸一,要眾教平等,和諧相融,請問師父如何看待?如何處理其它外道的關係為好?五臺山圓照寺心利上師開示:佛教是最平等的宗教,佛教本身最平等,不排斥任何一個宗教,只是佛陀在世間當中為闡述人生宇宙的真理。
  • 學佛問答:佛教是宗教嗎?他們之間有什麼區別?看看師父的回答!
    所以通過學佛以後,這些人生的真相和宇宙的真相都是因果的範疇,都是緣起的組織——如是因遇如是緣感如是果。有情世界是因果的反映,有情所依的器世界——非情世界也是因果的反映,是有情的共業和別業所招感的這個世界、宇宙、人生、萬物的這些現象狀態,所以都離不開因果,更離不開緣起的變化。
  • 緣起的法則,佛教的根本教理
    世間上的事事物物,既非憑空而有,也不能單獨存在,必須依靠種種因緣條件和合才能成立,一旦組成的因緣散失,事物本身也就歸於烏有,這種說明「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的因果定律,稱為「緣起」。 緣起是佛教的根本教理,是宇宙人生本來的、必然的、普遍的理則,所謂「若佛出世,若未出世,此法常住,法住法界。」當初佛陀在菩提樹下金剛座上,因為現觀緣起而成佛。
  • 佛教知識:什麼是緣起論,這其中有什麼含義
    佛教知識:什麼是緣起論,這其中有什麼含義我們學佛的人都會知道,緣起論是佛教的根本。緣起論認為世間上的萬事萬物,沒有一件事是單獨存在的,所有的事物都要相互的依靠。必須要依靠種種因緣條件和合才能夠成立,一旦這種組成的因緣散開了,那麼事物的本身也將不復存在,所以諸法因緣的生滅都是緣在中「作怪」這就是因果定律,我們也可以將其稱之為「緣起」。
  • 宗喀巴大師用一句話,講清楚了什麼是「輪迴」!
    對此,佛教有「六道輪迴」之說,即認為一切有生命的東西(眾生),如不尋求「解脫」,將永遠在「六道」(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中生死相續,無有止息地循環。那麼,當人死了之後,是什麼在輪迴呢?不少人認為:是靈魂。
  • 佛教通史 006-因果的河流-十二因緣
    是什麼意思?——就是說,這個世界就像河流一樣,浪花是因為這裡起來,那裡就下去,這裡起來,那裡就下去;所有的事物都是普遍聯繫的,沒有孤立的存在;任何的事物都處在一種生滅變化裡,沒有永恆不變的事物。從核心來看,「緣起說」的意思就是說,這個世界是運動的,不存在永恆,只存在剎那。在早期的佛教經典裡頭,「緣起」這個詞和「佛法」、「法」這個詞是同位格的詞。
  • 「因果」真的存在嗎?聽師父講《殺羊變羊》的故事你就知道了
    「因果」真的存在嗎?聽師父講《殺羊變今天給大家講個因果輪迴的小故事。「因果」真的存在嗎?聽師父講《殺羊變每次只要他眼睛一閉上,就感覺有一大群的羊,在他腦海裡頭亂蹦。這個時候呢,碰巧旁邊有一位,出家師父路過。看了看這隻痛苦掙扎的羊。於是說道,年輕人,不要強行拉了,人和畜生是相互輪迴的,說不定這隻羊,就是你去世的親人。
  • 佛教:菩薩識因果,羅漢避因果,凡夫迷因果,愚人逆因果
    但是如果要用兩個字來總結佛法的話,我覺得就是「因果」,這可以說是一切佛法的基礎和核心。提到因果,我突然想到一個「野狐禪」的故事,分享給各位師兄聽一下,大家看看能否有些感悟。百丈禪師,這在禪宗甚至整個中國佛教都是一位非常重要的高僧,他的師父就是大名鼎鼎的馬祖,而馬祖的師父是大名鼎鼎的南嶽懷讓禪師,而懷讓禪師的師父則是最大名鼎鼎的六祖惠能——由此也可見當時禪宗有多興盛,全國無處不學禪,自然人人心清淨。
  • 你相信輪迴嗎?解析輪迴與道教、佛教的聯繫
    輪迴的由來輪迴又稱生死輪迴,意思是眾生的生生死死,在死亡後,領會又輪迴重新投胎成為另一個人,像車輪一樣轉動不停,循環不已。輪迴這一概念存在於佛教、道教、印度教、婆羅門教中,是其他宗教沒有的。輪迴在佛教中的聯繫輪迴是釋迦牟尼佛根據古印度婆羅門教的輪迴思想加以發展而形成佛教的輪迴思想,認為人死後,會進入來生,即輪迴。依平生所做善惡,會有六個可能的去處,造惡業墮三惡道:地獄、餓鬼、畜生;行善積德去三善道:天、人、阿修羅。
  • 走進佛教·之七·因果異說(以因果為線索總結前章)
    佛教的核心教義是「無我」,於是後世始終面臨著一個難題:「聚集無我」與「業報輪迴」乍一看來確實是一種矛盾:既然無我,誰來承載記錄?輪迴無盡,總要有個主體。(這裡有一個慣性思維之陷阱:為了解釋業因果報,似乎必須要給業力找一個「家」或「記憶體」;譬如「靈魂之體」、「阿特曼」、「我」、「神識」等等之類。可是,這是外道的因果觀!不是佛教的!)
  • 別傻傻的分不清道教的天道承負論和佛教的三世因果論?
    在人類哲學史上,蘇格拉底首第一次提出了因果論也稱因果定律或因果法則,是指任何事物的產生和發展都有一個原因和結果。一種事物產生的原因,必定是另一種事物發展的結果;一種事物發展的結果,也必定是另一種事物產生的原因。原因和結果是不斷循環,永無休止的。
  • 四種緣起——佛教對宇宙萬法的詮釋
    什麼是「緣起」?「緣起」,亦名「緣生」,乃「因緣生起」的略稱,乃梵語prati^tya-samut=pa^da,巴利語paticca-samuppa^=da之意譯,音譯作缽剌底帝夜參牟播頭。「緣」,常與「因」合稱為「因緣」。
  • 佛教中「因果」與「六道輪迴」有什麼關聯呢?
    佛教中有句形容因果的話;菩薩畏因,凡夫畏果,從這句話我們也能知道,想要沒有惡果就需多種善因,那什麼是因果呢?因果,是佛法基本定律,主張今生的善惡業,可以引生未來世的善惡果報反作用到自身,佛門中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六度波羅蜜的修行皆是基於深信因果。
  • 佛學三大基礎概念「因果」、「輪迴」、「時間」,應該如何理解?
    所有的問題還是要回歸到「緣起性空」上面,所謂的「緣起」直白一點說就是「因果」,上一期我們提到過,我們所生活的世界是一個由「有為法」構成,這個世界中處處充滿了「因果律」。把「因果」拆開來看的話,「因」的佛學專業術語叫做「業」,「果」的術語叫做「報」,被「因果律」束縛的力量就是「業力」。
  • 佛法講什麼:緣起法,三法印
    佛陀講法四十九年,講的是什麼法?大致可歸納為:緣起法,三法印。懂得這兩樣,基本就懂得佛陀的說法了。【緣起法】佛陀用「緣起」來解釋世間萬象,其基本要點是認為世間萬事萬物均由因緣而生,亦由因緣而滅;萬事萬物都處於一定的因果聯繫中,並隨著因果關係的改變而改變。典型地以「法身舍利偈」表述為:「諸法從緣起,如來說是因。彼法因緣盡,是大沙門說。」
  • 佛教:一目了然的緣起涅槃
    在祭拜形式上,和另兩個信奉只一個神的世界性宗教不同,佛教是於多神教,並且是拜祭偶像的。佛教與印度教同樣都產生於以婆羅門階級為中心的印度,它吸收了原來婆羅門教(古印度教)的生生輪迴和因果報應的思想。甚至眼下有一種說法,認為佛祖釋迦牟尼原本就是與孔子同時期的中國華北古羌族人的後裔,他的佛教思想與中國的儒和道思想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與承襲。如今,緣起涅槃的外來佛教已然是遍及長江流域的雪域、高原、幽靈、繁市、凹谷、平川的山山水水了。
  • 老生常談:再論因果
    作者:法度因果緣起因果是世界的運行規律,是三世諸佛所發現而告知眾生的,從而使之成為世間文化基石。因果法則非常複雜,不是一般人能夠理解和相信的,但是不管怎樣,這個世間的事物運行規則就是這樣進行的。所以,要明白,有些人一出生就在帝王家,他的能力可能沒有你強,那不是一般福德的人可以去帝王家投生的,你如果能夠看到他的前世,就不會心裡不平衡了。你看不到前世,沒有關係,相信因果,聽佛的話就ok了。這是說世間作善事可以通過改變緣來改變命運的方法。還有就是通過修行佛法來徹底改變這種緣,在佛教中講截斷眾流,就是截斷所有以前的業力流。
  • 佛教:何謂「緣起說」與「三法印」(深度長文)!
    「緣起」即由因緣形成的意思。所謂「因緣」,約當世間所說的條件。佛法認為一切事物都由因緣所成的,亦即為條件的所在。條件是複雜的,變動的,故宇宙人生存在的現象也是紛繁而變幻不定的。人生所以充滿苦惱,就由於我們受到現象所迷惑,而起種種顛倒執著,莫能從中超拔解脫。佛陀卻能從紛繁複雜的現象中,覺悟到一周遍而必然的法則,由是「得智慧光、斷於習障,成一切種智」(《過去現在因果經》卷三語)。這個法則就是緣起法。
  • 「因果律」,是人們發現的自然法,還是人為編出來的?
    「業」,既可以是因,也可以是緣,還可以是果,所以在佛教中經常會用「業因、業緣、業果、業報」這些概念。任何身、語、意的造作都會形成一種力量,這是一種潛在的、在條件成熟時能引發未來果報的力量,這就是「業力」。「業力」是推動我們生命輪迴的內在動力。 一、因果的法則。1、因果不虛。
  • 不管你信不信因果,聽完這位老和尚講的幾個故事,你會有答案
    佛教常言:「因果不虛」,但世上是否真的存在因果?一直以來,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立場,各執已見。相信因果的人,對因果報應深信不疑,更相信世間的一切,都有其因果。而不相信的人,否定態度也是堅定,畢竟如今這世道,好人沒好報,壞人樂逍遙的例子不在少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