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世因果經》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
對於人到底有沒有來世,無論是宗教,西方哲學科學,還是東方傳統文化的認知,都普遍共識是,人一定有來生。
否則所有宗教的信仰與修行都變得毫無意義。人類對新生的嚮往依靠追求將全線崩塌,現有的人類社會秩序也將一片混亂,人類精神也將陷於漫漫長夜的黑暗之中。人類對惡的縱容,對欲的放縱將突破任何價值體系的束縛,人類社會將變成什麼樣,說是無間地獄也毫不為過!
西方人的宗教信仰主體認知是人死後去天國,去見上帝。這是西方人基於對基督的信仰,普遍認知,來生去天國。
東方人,尤其是中國人,雖也嚮往天堂,但普遍認知是人死後去做鬼。這從中國的喪葬習俗便可見一斑,人有來生,來生去做鬼。燒著自認為鬼道用的紙錢,祝福著逝者天堂裡一切安好。基於這一點,對去天堂不是很自信。
從佛教的角度來認知來世,應該是最詳實可信的。人有來世在佛教來說是毋庸置疑的,而且來世去哪兒從性上因果造作上介紹的也特別詳實。
佛教認為不修行不覺悟的人死後有六種去向,不止天堂和鬼道。六種去向是:升天、做阿修羅、做人、做鬼、做畜牲、下地獄。
六種去向都不是佛認為應該去的,這是六道輪迴,苦不堪言。佛教終極目標是讓你出離這六種去處,至少到四聖法界,聲聞、圓覺、菩薩、佛,最後圓滿成佛到一真法界,證得法身永脫生死輪迴,不生不滅。
當然,人有來世有輪迴,無論是現有的再生人的實例及藏傳佛教轉世靈童的認證,還有西方科學催眠的方法對前世記憶的喚醒,都有相當說服力的實證人有來世。
下面從因果理論的角度來分析推斷一下人應有來世。
首先假定一下,我們都沒有來世,那麼就可以推斷沒有前生,我們只有這一世。那麼我們的今生就不會有前世的影響,我們所有的人都是一個起點,都是一張斬新的白紙,我們今生的生因是一樣的,就象用模具複製的一樣,我們的相藐一樣,性格一樣,習性一樣,受用一樣,經歷一樣,應該什麼都一樣。因同果一定相同,這種推論應該成立,而且有經典實例。念佛往生極樂世界的人都是蓮花化生,相藐一樣,受用一樣,"百味飲食,一念即至,"功行一樣,什麼都一樣。就是生因一樣,都是念阿彌陀佛承阿彌陀佛大願力蓮花化生。
話又說回來,在地球上能找到一對一模一樣的人嗎? 答案是否定的。有人會說雙胞胎不是一樣的相藐嗎?雙胞胎也只是相藐大致相似,做媽媽的還是很容易能分得出來的,況且性格、脾氣稟性、命運有些雙胞胎有著天壤之別 。沒有前世,從這一點是說不通的。我們都有前生,而且今生的所有行為造作及性格習性命運都有前世的影響。
所謂人的命天註定,這"天"就是你前世所有行為造作的總和,用佛教的專業術語叫"業" 業就是決定你今生命運的"天"。有造作的業就會形成一股影響你生命狀態的力量,這股力量牽引你在六道裡面流浪生死,這股力量叫"業力"。所以人從出生那天起,你的命運一定尊循你前世所種的因而毫不錯亂的展現在你今生生命的歷程之中。這就是「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其實說到這兒,這一句話就己把人有來世詮釋得淋漓盡致了。
有前世,就必有來生,因為今世就是前世的來生。人有前世今生,所有的疑惑就迎刃而解了。為什麼有的人出生就是富二代官二代,衣食無憂,而有的人出身貧寒,衣不蔽體食不裹腹;有的人聰明,有的人愚笨;有的人健康,有的人病魔纏身,這所有的不同只能用你前世的造作的因不同而形成今世的果差之千裡。
因果通三世,過去無始,未來無終。三世因果貫穿所有生命形態的鏈條之中。今生所有善惡的造作,決定你來生的罪苦禍福,正是"欲知來世果,今生做者是」。
你可以不相信宗教,但你不可不相信因果,因果關聯你的前世,決定你的今生,更影響你的來世。
梁武帝過去生曾為砍材的樵夫,上山砍材在一露天破廟避雨,把頭上的破草帽布施給一個被雨淋的佛像的頭上。這一善因卻在他的來世得一個坐擁一方天下的王位。為什麼區區一個破草帽得這麼大的果報?因為心地真誠恭敬,正如印光大師說:"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同時善因殊勝,即對境殊勝。
正如《地藏菩薩本願經》云:"未來世中,若善男子善女人,於佛法中,種少善根,毛髮沙塵等許,所受福利不可為喻。複次地藏,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遇佛形象,菩薩形象,闢支佛形象,轉輪王形象,布施供養,得無量福,常在人天受勝妙樂。"
從因果理論推導我們必有來生,那麼我們就應好好把握今生。為來生種好因種善因,讓我們的來生更殊勝更美好!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以。」這就是儒家思想對來生的認識和把握。儒家的「道」應是「仁義"之道,仁義之道是儒家的核心價值觀,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體系。
取義成仁,朝聞仁義之道並身體厲行,夕死可以。那麼孔子認為有沒有來生呢?一定有,沒有那夕死豈不冤枉。孔子一生都在遊化做人之道,不僅是今生做人,來生依然做人做賢人。今生仁、義、禮、智、信做圓滿了,五常之因,必感來生賢人之果。這與佛教的五戒很契合,今生守得住五戒,來生必得人身。西方的基督教的十誡做圓滿了,才感得升天之果,佛教的上品十善做到,來生必能升天。十誡和十善,教義大同小異,如是因如是果,因同果必同,法爾如是,殊途同歸。
人有來生,來生再做人容易嗎?不容易,容易的話孔聖人何出"朝聞道,夕死可以"!
佛在《雜阿含經》中佛陀用無量無邊的大地土和指甲縫中微量的土相對比,說人間眾生命終之後轉生人間者,就像指甲縫裡的土那樣極其稀少,轉到地獄餓鬼畜牲道眾生就象大地土一樣無量無邊。
得人身非常難,但是失人身非常容易。再得人身需要漫長的時間,因此,在《梵網經菩薩戒序》才有「一失人身,萬劫不復。」
生而為人,是如此的難得可貴。就象我們生命輪迴長河裡飛濺的浪花,轉瞬即逝!
前面我們用因果推理的方法正判人有來生,這是毋庸置疑的。人不只有來生,對於生命的形式,生命本身是永恆的,只不過是以不同的客體展現生命的歷程。不覺悟總會在六道裡頭出頭沒常流轉,吃不完的生、老、病、死、求不得、愛別離、怨憎會,五陰熾盛之苦;受不盡的生離死別之痛,永無出期。
人見識的局限心量的狹小,看不見自己的渺小,自身的可憐,輪迴的痛苦。把一生的精力全部放在追逐五欲的享受,被財、色、名、食、睡五條枷鎖牢牢的困住,卻不知困縛自己一生的卻是了不可得虛假的幻象。這一口氣不來,便是來生。今生所有的享受,所有的榮耀,所有的財富,都化成煙雲。而帶著滿身的罪業開啟更加拙劣的來生。
"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因緣生滅法,佛說皆是空。」
在告別今生的那一刻,會不會覺悟一下,我從哪來?當下要去哪?
人生最大的悲哀就是,生不知所來,死不知何去。借用一下聖言,朝聞生死解脫之道,夕死可以。
這解脫之道,釋迦牟尼佛早在三千多年前就為我們找到了。
「人身難得,今己得。佛法難聞,今己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時度此身。」
最後用因果的理論展望一下來生,學佛是因,成佛是果;念阿彌陀佛是因,去極樂淨世界是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