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因果的理論推斷人有來生

2020-12-10 自由飛翔看破放下

《三世因果經》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

對於人到底有沒有來世,無論是宗教,西方哲學科學,還是東方傳統文化的認知,都普遍共識是,人一定有來生。

否則所有宗教的信仰與修行都變得毫無意義。人類對新生的嚮往依靠追求將全線崩塌,現有的人類社會秩序也將一片混亂,人類精神也將陷於漫漫長夜的黑暗之中。人類對惡的縱容,對欲的放縱將突破任何價值體系的束縛,人類社會將變成什麼樣,說是無間地獄也毫不為過!

西方人的宗教信仰主體認知是人死後去天國,去見上帝。這是西方人基於對基督的信仰,普遍認知,來生去天國。

東方人,尤其是中國人,雖也嚮往天堂,但普遍認知是人死後去做鬼。這從中國的喪葬習俗便可見一斑,人有來生,來生去做鬼。燒著自認為鬼道用的紙錢,祝福著逝者天堂裡一切安好。基於這一點,對去天堂不是很自信。

從佛教的角度來認知來世,應該是最詳實可信的。人有來世在佛教來說是毋庸置疑的,而且來世去哪兒從性上因果造作上介紹的也特別詳實。

佛教認為不修行不覺悟的人死後有六種去向,不止天堂和鬼道。六種去向是:升天、做阿修羅、做人、做鬼、做畜牲、下地獄。

六種去向都不是佛認為應該去的,這是六道輪迴,苦不堪言。佛教終極目標是讓你出離這六種去處,至少到四聖法界,聲聞、圓覺、菩薩、佛,最後圓滿成佛到一真法界,證得法身永脫生死輪迴,不生不滅。

當然,人有來世有輪迴,無論是現有的再生人的實例及藏傳佛教轉世靈童的認證,還有西方科學催眠的方法對前世記憶的喚醒,都有相當說服力的實證人有來世。

下面從因果理論的角度來分析推斷一下人應有來世。

首先假定一下,我們都沒有來世,那麼就可以推斷沒有前生,我們只有這一世。那麼我們的今生就不會有前世的影響,我們所有的人都是一個起點,都是一張斬新的白紙,我們今生的生因是一樣的,就象用模具複製的一樣,我們的相藐一樣,性格一樣,習性一樣,受用一樣,經歷一樣,應該什麼都一樣。因同果一定相同,這種推論應該成立,而且有經典實例。念佛往生極樂世界的人都是蓮花化生,相藐一樣,受用一樣,"百味飲食,一念即至,"功行一樣,什麼都一樣。就是生因一樣,都是念阿彌陀佛承阿彌陀佛大願力蓮花化生。

話又說回來,在地球上能找到一對一模一樣的人嗎? 答案是否定的。有人會說雙胞胎不是一樣的相藐嗎?雙胞胎也只是相藐大致相似,做媽媽的還是很容易能分得出來的,況且性格、脾氣稟性、命運有些雙胞胎有著天壤之別 。沒有前世,從這一點是說不通的。我們都有前生,而且今生的所有行為造作及性格習性命運都有前世的影響。

所謂人的命天註定,這"天"就是你前世所有行為造作的總和,用佛教的專業術語叫"業" 業就是決定你今生命運的"天"。有造作的業就會形成一股影響你生命狀態的力量,這股力量牽引你在六道裡面流浪生死,這股力量叫"業力"。所以人從出生那天起,你的命運一定尊循你前世所種的因而毫不錯亂的展現在你今生生命的歷程之中。這就是「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其實說到這兒,這一句話就己把人有來世詮釋得淋漓盡致了。

有前世,就必有來生,因為今世就是前世的來生。人有前世今生,所有的疑惑就迎刃而解了。為什麼有的人出生就是富二代官二代,衣食無憂,而有的人出身貧寒,衣不蔽體食不裹腹;有的人聰明,有的人愚笨;有的人健康,有的人病魔纏身,這所有的不同只能用你前世的造作的因不同而形成今世的果差之千裡。

因果通三世,過去無始,未來無終。三世因果貫穿所有生命形態的鏈條之中。今生所有善惡的造作,決定你來生的罪苦禍福,正是"欲知來世果,今生做者是」。

你可以不相信宗教,但你不可不相信因果,因果關聯你的前世,決定你的今生,更影響你的來世。

梁武帝過去生曾為砍材的樵夫,上山砍材在一露天破廟避雨,把頭上的破草帽布施給一個被雨淋的佛像的頭上。這一善因卻在他的來世得一個坐擁一方天下的王位。為什麼區區一個破草帽得這麼大的果報?因為心地真誠恭敬,正如印光大師說:"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同時善因殊勝,即對境殊勝。

正如《地藏菩薩本願經》云:"未來世中,若善男子善女人,於佛法中,種少善根,毛髮沙塵等許,所受福利不可為喻。複次地藏,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遇佛形象,菩薩形象,闢支佛形象,轉輪王形象,布施供養,得無量福,常在人天受勝妙樂。"

從因果理論推導我們必有來生,那麼我們就應好好把握今生。為來生種好因種善因,讓我們的來生更殊勝更美好!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以。」這就是儒家思想對來生的認識和把握。儒家的「道」應是「仁義"之道,仁義之道是儒家的核心價值觀,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體系。

取義成仁,朝聞仁義之道並身體厲行,夕死可以。那麼孔子認為有沒有來生呢?一定有,沒有那夕死豈不冤枉。孔子一生都在遊化做人之道,不僅是今生做人,來生依然做人做賢人。今生仁、義、禮、智、信做圓滿了,五常之因,必感來生賢人之果。這與佛教的五戒很契合,今生守得住五戒,來生必得人身。西方的基督教的十誡做圓滿了,才感得升天之果,佛教的上品十善做到,來生必能升天。十誡和十善,教義大同小異,如是因如是果,因同果必同,法爾如是,殊途同歸。

人有來生,來生再做人容易嗎?不容易,容易的話孔聖人何出"朝聞道,夕死可以"!

佛在《雜阿含經》中佛陀用無量無邊的大地土和指甲縫中微量的土相對比,說人間眾生命終之後轉生人間者,就像指甲縫裡的土那樣極其稀少,轉到地獄餓鬼畜牲道眾生就象大地土一樣無量無邊。

得人身非常難,但是失人身非常容易。再得人身需要漫長的時間,因此,在《梵網經菩薩戒序》才有「一失人身,萬劫不復。」

生而為人,是如此的難得可貴。就象我們生命輪迴長河裡飛濺的浪花,轉瞬即逝!

前面我們用因果推理的方法正判人有來生,這是毋庸置疑的。人不只有來生,對於生命的形式,生命本身是永恆的,只不過是以不同的客體展現生命的歷程。不覺悟總會在六道裡頭出頭沒常流轉,吃不完的生、老、病、死、求不得、愛別離、怨憎會,五陰熾盛之苦;受不盡的生離死別之痛,永無出期。

人見識的局限心量的狹小,看不見自己的渺小,自身的可憐,輪迴的痛苦。把一生的精力全部放在追逐五欲的享受,被財、色、名、食、睡五條枷鎖牢牢的困住,卻不知困縛自己一生的卻是了不可得虛假的幻象。這一口氣不來,便是來生。今生所有的享受,所有的榮耀,所有的財富,都化成煙雲。而帶著滿身的罪業開啟更加拙劣的來生。

"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因緣生滅法,佛說皆是空。」

在告別今生的那一刻,會不會覺悟一下,我從哪來?當下要去哪?

人生最大的悲哀就是,生不知所來,死不知何去。借用一下聖言,朝聞生死解脫之道,夕死可以。

這解脫之道,釋迦牟尼佛早在三千多年前就為我們找到了。

身難得,今己得。佛法難聞,今己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時度此身。」

最後用因果的理論展望一下來生,學佛是因,成佛是果;念阿彌陀佛是因,去極樂淨世界是果。

相關焦點

  • 佛教中「因果」與「六道輪迴」有什麼關聯呢?
    佛教中有句形容因果的話;菩薩畏因,凡夫畏果,從這句話我們也能知道,想要沒有惡果就需多種善因,那什麼是因果呢?因果,是佛法基本定律,主張今生的善惡業,可以引生未來世的善惡果報反作用到自身,佛門中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六度波羅蜜的修行皆是基於深信因果。
  • 從邏輯理論的方面來看,緣生的道理自然推演到因果的觀念
    主要的道理,是再三說明,一切世間與出世間法逃不出這個因果律。在現象界來講,是逃不出因果律;而在形而上的本體上講,是因果平等,寂然不動的。但不能說它無因無果,如同我們再三提出來的《易經》道理一樣,這宇宙萬有的本體是寂然不動的,但感而遂通,一動就有因果,而因果是同時的。這個道理是佛學、哲學上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 如果有來生,我會在來生等你
    思緒裡有前世我們的緣,有今生我們的分,有我們無奈的相思,有因為相思而下起的一點點梨花雨……雨,柔情地吻上我的額頭,恰如你的溫柔,是那樣的溫情輕柔,又是那樣的令我傷感惆悵……或許,我與你,我們之間的這份感情,就如這深邃時光小巷中虛掩的柴門中透出的點點臘梅,於寒冷的現實冬季中方顯得那般的清高孤傲。
  • 佛說因果,第六天魔王波旬卻不在因果之中?
    我往昔無數劫中,棄本從末,流浪諸有,多起冤憎,違害無限,今雖無犯,是我宿殃,惡業果熟,非天非人所能見與……——菩提達摩所謂「菩薩畏因,眾生畏果」。聖者如佛,躲得過六道輪迴,卻躲不過三災九難的業報。在佛家看來,因果不虛,一切有因,業有三報,誰也逃脫不過。
  • 因果故事;打獵人的因果報應!
    佛法講三世因果,六道輪迴。這是我們這個世間的真相!一般人很下相信。下面這則發生在古代的因果報應故事,也能說明人有前世,有今生,還有來世和善惡有報的因果道理。唐朝的時候,汾州(山西)劉摩兒和兒子都是打獵的獵人,父子兩人在同一天死去。
  • 印光大師:因果通三世,現報、生報、後報,凡所作業,決無不報者
    印光大師:因果通三世,現世報、來生報、後世報,凡所作善惡業,決無不報者【印光大師開示】報通三世者,現生作善作惡,現生獲福獲殃,謂之現報。今生作善作惡,來生獲福獲殃,謂之生報。今生作善作惡,第三生,或第四生,或十百千萬生,或至無量無邊劫後,方受福受殃者,謂之後報。
  • 因果終有報(經典)
    有一位老婦人,車壞在了公路上。男子恰巧經過,幫她修好了車,並拒絕老婦人給他的報酬,告訴她:「我們都有這樣遇到困難的時候。」老婦人隨後來到餐廳吃飯,遇見一位為了生計在餐廳打工的孕婦,老婦人看她生活困窘走時給了她一大筆小費,並在裝小費的信封上寫著:「我們都有這樣的時候。」晚上回家孕婦吃驚地發現,丈夫竟然是那位白天幫老婦人的人。
  • 「如是因,如是果」因果定律是不變的法則
    有些人聽到佛法講「因果」,認為是消極、迷信。 事實上,「因果」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種定律、法則,違背了這個法則,處處都會不如意;有了正確的因果觀念,能將正見落實於生活中,世間的亂象自然能夠減少。 社會上竊盜、勒索的案件為什麼層出不窮?
  • 如果有來生,你想做什麼?關於來生的文學句子
    假如生命是乏味的,我怕有來生!假如生命是有趣的,今生已是滿足的了。冰心《往事》03. 生命有輪迴,愛亦有來生。窮盡一生,也只夠愛一個人。電影《大魚·海棠》04. 如果有來生,要做一隻鳥,飛越永恆,沒有迷途的苦惱。東方有火紅的希望,南方有溫暖的巢床,向西逐退殘陽,向北喚醒芬芳。如果有來生,希望每次相遇,都能化為永恆。三毛《說給自己聽》05.
  • 因果、業報,不該做什麼就不要做了
    原因是,這套說法若單以邏輯論,是目前解釋世界萬象的眾多理論裡最為完美的理論。題主在補充裡提出的一些對因果論的質疑,私以為都不難解決。以下,請容我為你一一細說。在這裡,我只講邏輯,只談哲學,只說人話,切切實實解剖因果報應背後的運行機制,提供完完全全的乾貨。題主提出的質疑,我歸納了一下,主要有兩個:一、報應若存在,如何評判何為善何為惡?二、善惡沒有客觀實在的標準,如何衡量?
  • 《如果有來生》個人解析
    給我 一個人唱歌全都是 我喜歡的歌我們去大草原的湖邊等候鳥飛回來等我們都長大了就生一個娃娃他會自己長大遠去我們也各自遠去我給你寫信 你不會回信就這 樣吧這首歌是高曉松寫的 高曉松大家都知道 行萬裡路 破萬卷書 應該說是才華橫溢 很難得是擁有一顆赤子之心如果有來生
  • 佛教:善惡因果三世業報
    在因果法則的作用下,前因決定後果;所謂「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只要我們願意,任何事情都可以通過回溯找到其成因。  佛家認為,人世間的一切都是因緣和合的產物。諸因諸緣和合生成「果」,換句話說,一切的「果」都可以反向推導出其成因,正向作用而得「果」。世間沒有任何一樣事物是無緣無故生成的。
  • 楊建軍:刑法因果關係的司法證明|比較法研究202006
    而從理論角度來看,則存在著部分刑法因果關係理論無法為司法實踐提供有效指導或支撐的情形。如,有學者提出「相當因果關係可以充當一般因果關係理論,來完成一般性的因果關係的判定任務」之主張,但對案例的檢索則發現,在刑事司法實踐中直接以「相當因果關係」作為證明標準的案例實際上非常之少;而從域外引入的「疫學因果關係」理論,至少到目前為止,尚未被刑事裁判文書援用。
  • 木遇金則成器,這是有前提的!聊聊陰陽五行理論中的「假設」
    於是,另外一個問題就會被引出來了,既然木見金為器,那一個八字中日幹為木,其他幹支有金,是不是還需要有火來先把這個金煉成工具呢?既然我們需要火來鍛鍊工具,那是不是還需要有木來生火呢?於是就出現了這樣的情況:本來一塊木頭是放在那裡等著雕刻成高檔家具的,可是因為鐵匠要把鐵礦石打造成斧頭,所以把這塊木頭拿來生火了——斧頭是打造好了,但木頭也沒了。
  • 因果業因多類,果報五種
    業因的分類分類有多種方法,佛在十善業道經中,分為十類。諸種業因出生的果報,有五種:1、現報:如世俗的學習及經濟活動等,現世便得到果報利益。2、同類因果相續,有如同一河水相續而流。如殺生者喜殺,修禪者喜清淨,布施者仁慈等。有這個習慣,在以後就會造成同類因果不斷產生。3果報成熟於來生後世,使人流轉於六道。佛經說人一日一夜有八萬四千念,每一念都可能牽引出一生乃至多生的業因。那個果報先出現呢?
  • 老生常談:再論因果
    出世間部分主要就是講解脫因果、發菩提心因果。按照出世間法去修,即可種下出世間的因,從而一定會得到出世間的果。而世間因果又是怎樣的呢?簡單說就是六道輪迴的因果。這個世界,在佛教看來,存在六種大的類別。有天道、人道、阿修羅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
  • 如果有來生 你還會繼續做人嗎?
    人是高級動物,有思想、有情感。如果有來生,我還繼續做人。每個人做人都有很多遺憾。比如愛情不美滿,孩子不成才,經濟不富有,孝心沒完成等。如果有來生,把這輩子的遺憾完成多好。今生的願望來生實現吧!你這一輩子深愛過的人不一定在一起吧?
  • 如果有來生,你會怎麼選擇?
    當時的高曉松還沒寫詩和遠方,他在這首《如果有來生》這樣寫到:以前的人們在四月開始收穫躺在高高的谷堆上我穿過金黃色的麥田去給稻草人唱歌等著落山風吹過如今在迅速發展的時代裡如果有來生,你是否還記得從前的初心,砥礪前行?
  • 如果有來生,想化作一朵雲
    如果有來生如果有來生,想化作一朵雲,當我和我的碧海藍天,當我需要降低體溫,清涼一夏時,太陽公公來信告訴我,變成烏雲遮住它,再吹一陣風每個人都笑哈哈,人間天上都有聖潔的蓮花。那麼我不再想來生,做一朵菩薩下的那朵蓮花。
  • 如果有來生,你想變成什麼樣?
    三毛在《如果有來生》裡說:如果有來生,要做一棵樹,站成永恆。沒有悲歡的姿勢,一半在塵土裡安詳,一半在風裡飛揚;一半灑落蔭涼,一半沐浴陽光。譚維維在《如果有來生》中唱:我穿過金黃的麥田,去給 稻草人唱歌,等著落山風吹過;你從一座叫「我」的小鎮經過,剛好屋頂的雪化成雨飄落,你穿著 透明的衣服,給我 一個人唱歌,全都是我喜歡的歌。如果有來生,你想變成什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