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一線的年輕護士:給人驚喜的孩子們

2021-01-18 中國新聞網

  抗疫一線的年輕護士:給人驚喜的孩子們

閆靜(左一)和同事的合影。受訪者供圖

  郭會敏(左一)和出院的小患者互動,據了解,這一家三口住的就是家庭病房。受訪者供圖

  閆靜的微信名字是「三歲」,頭像是卡通人物蠟筆小新,這位出生於1995年的年輕人像很多同齡人一樣有些「二次元」。閆靜也是北京佑安醫院新冠肺炎ICU病房裡最年輕的護士。

  北京佑安醫院內科總護士長郭會敏說,ICU病房的護士往往是醫院裡最優秀的一批護士,他們在工作時需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因為患者的情況比較重、搶救儀器比較多,如果護士的專業水準不到位的話,可能一個小疏忽患者就沒了。

  當初報名參加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時,科室裡的護士都很踴躍,「確實挺感動的,大家有孩子的都報名,我一個沒結婚的能不報名嘛」。根據醫院的工作安排,閆靜是第五批參與抗疫的護士,從2月18日到3月18日,無休工作一個月。談及這一個月的工作,閆靜說得最多的詞就是「成長」。

  下了夜班亢奮兩三個小時才能睡著

  此前,閆靜在醫院肝病重症病房ICU工作。在閆靜看來,新冠肺炎的重症患者比肝病重症病房ICU的患者病情嚴重,抗擊疫情的整體工作節奏都比較快,而且此次護理的是呼吸道傳染病,閆靜學習了很多此前沒有接觸過的知識。

  作為隊伍中最年輕的護士,閆靜遇到不會的事情會向前輩們請教,「但是也只能問一次,問第二次的話,我覺得是給別人添麻煩,畢竟大家都有患者需要照看。剛開始有些壓力,不過我學東西比較快,也必須逼自己學會。」

  閆靜第一次在新冠肺炎的ICU病房裡看到ECMO(體外膜肺氧合)。她曾經遇到過一次ECMO的警報,「真的挺嚇人的」。警報聲響後,她從椅子上彈起來,醫生聽到警報以後也趕緊過來處理。原來是患者發生了血栓,導致ECMO的一條管道堵住了,醫生在最短的時間內重新給患者換了一套新的管路,因為換管路期間患者可能隨時有危險,閆靜需要幫醫生準備好搶救車等搶救設備,同時還要協助醫生記錄相關數值。整個過程大約只有5分鐘左右。

  3月15日,記者採訪閆靜的當天,她又在看護一位上了ECMO的患者。閆靜數了一下,空腸管、胃管、股靜脈管、頸靜脈管、尿管、動靜脈置管、兩個側管針——患者身上一共8根管,除了ECMO,還有一臺血濾機支持著患者的生命。面對如此危重的患者,閆靜需要時刻把自己腦子裡的弦繃得緊緊的,患者一旦發生生命危險就立刻搶救,一秒鐘都不能耽誤。

  由於長期精神高度緊張,導致閆靜的睡眠不是特別好,尤其是輪到晚上12點下班的時候,凌晨1點回到賓館,常常3點都睡不著,「整個人都很亢奮,躺在床上腦子裡就像過電影一樣回想醫院的情景」。後來,閆靜和其他同事交流,發現大家情況都差不多。

  轉入ICU的新冠肺炎患者往往都是昏迷的,像閆靜這樣的一線護士,沒有和患者家屬交流的機會,也無法聽到患者對他們說謝謝,但是她說,看著患者生命指標逐漸好轉並成功轉到普通病房,會覺得很驕傲。

  3月18日,閆靜結束了她這輪抗疫工作,當天她發了條朋友圈:「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她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先放鬆一下,如果疫情還沒有結束,還會上一線,「隨時做好準備!」

  家庭病房關照新冠肺炎患者心理護理

  比閆靜大兩歲的牛欣月是北京佑安醫院感染科的護士,參與到醫院內部第一批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隊伍中來。她1月27日(大年初三)中午收到通知,晚上便進了新冠肺炎收治病房開始工作。牛欣月護理的是相對輕症的患者。

  讓牛欣月印象深刻的是患者們內心的焦慮。牛欣月記得有位患者總是因為一些很小的事情找護士,比如說吃飯的床板不會放、看不清溫度計等。還有的患者因為擔心傳染家人等問題而導致胃口不好、晚上睡不好覺。

  牛欣月說,當時護士們的工作都很忙,沒有辦法抽出整塊時間給患者做心理護理,就利用清潔衛生、做咽試子檢測、量體溫等契機,儘量多和患者聊天,或者拍拍肩膀,以安撫患者。

  北京佑安醫院收治的確診新冠肺炎患者中,有很多是家庭聚集性病例,醫院便安排了一些家庭病房,讓來自同一家庭的新冠肺炎患者住在一間病房裡。牛欣月能感覺到,家庭病房的設立,讓患者的焦慮少了一些,「一方面彼此能有個照應,另外一方面也能緩解對家人的思念。尤其是那些小孩子,能和家長住在一起,會不那麼害怕」。

  隨著收治患者的增加,牛欣月的工作越來越忙,常常連續工作超過6個小時——一次輪班的時間。作為醫院內部第一批參與抗疫的醫護,病毒的不確定性、工作流程的完善等並沒有給牛欣月帶來多大的困擾。唯一讓這位土生土長的北京女孩兒有點不習慣的是,抗疫期間只能住酒店,20多天見不到爸媽。牛欣月說:「還挺想他們的。」

  在護士長郭會敏的眼裡,閆靜和牛欣月還都是孩子,「這些孩子在大是大非面前把自己擺得特別正,他們明白自己是什麼,需要幹什麼,給了我驚喜,也給了我意外的收穫。」她說。

  新冠病房總護士長:差不多所有問題都能解決

  1月25日(大年初一),郭會敏收到醫院要組建新冠病房的通知後,第一時間要求進一線工作。她管理經驗豐富,對護士情況熟悉,醫院先安排她協助開展護理人力資源調配。2月11日,郭會敏作為第二梯隊的護理人員,正式進入一線工作,擔任新冠病房總護士長。

  郭會敏進入病房後的工作重點是重症患者的護理。隨著疫情的進一步發展,當時北京佑安醫院新冠病房內的重症患者開始變多,重症患者的病情開始變得更重,相應的護理工作也變得更繁重。

  當時一些患者病情比較重,但是還沒達到進入ICU的標準,為了方便管理,就專門設置了一個病區收治這些患者。郭會敏記得,有天她難得早睡,晚上11點手機響了,這個病區的護士長聯繫她說,有個患者上了呼吸機,需要她緊急協調會用呼吸機的護士過來。

  郭會敏腦子裡飛快轉了一下:「如果有一個護士專門看呼吸機,病區裡剩下兩位護士照看其他患者會很吃力。需要從ICU協調一位會呼吸機的護士,再從其他病區協調一位護士協助兩位護士看護這個病區的其他患者。」

  然後,郭會敏分別給兩個病區的護士長打電話,確認是否可以抽調人手來協助。幸好當天其他兩個病區情況穩定,郭會敏順利地協調好了人員。在一線值班的這一個月,郭會敏說,其實特別怕電話響,電話一響就肯定是急事,而且是特別特別急的事。

  然而,郭會敏每天卻有接不完的電話,有時候她去病區裡查房沒帶手機,等出來以後,未接電話和未讀的微信會有幾十個,她脫掉防護服以後,得用近一個小時來回電話、回微信,「因為要跟對方說清楚他想知道的事兒,還要弄明白領導布置的任務,同時還要再想領導布置的工作能不能完成,如果能完成,在什麼時候能完成?如果完成不了,有哪些因素制約了,再跟領導提。有的時候打電話的過程中,可能還有別的人來找。」

  郭會敏感慨,參加抗疫工作以後,覺得有計劃安排的事情都太輕鬆了,因為在抗疫期間,幾乎所有事情都是突發的,而且都需要在最短的時間內解決完,還要保質保量。

  17年前,郭會敏參加了抗擊SARS的救治工作,當時她是一個病區的護士長。現在回想起來,郭會敏覺得當時自己做好執行工作就行,而此次是作為一個「小管理者」。「這次疫情對我自己、我們整個護理團隊,包括整個醫院來說都是一個考驗」。

  3月7日,郭會敏暫時結束了在抗疫一線的工作,回顧近一個月的一線工作經歷,郭會敏覺得好像並沒有特別難解決的事,「差不多所有問題都能解決」,「至於那些不是我們醫院層面能解決的問題,我們會盡最大的努力去做到最好」。

  據了解,北京佑安醫院派護士200多人次進新冠病區工作,佔全院護士總數的2/5,涉及所有臨床科室。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劉昶榮 來源:中國青年報

相關焦點

  • 痛惜,暈倒在抗疫一線的援鄂護士梁小霞逝世,願一路走好!
    廣西第七批援湖北省抗疫醫療隊員、南寧市第六人民醫院護士梁小霞同志,因病情危重,經全力搶救無效,於2020年5月26日12點27分在南寧不幸逝世。廣西壯族自治區衛生健康委員會對梁小霞同志的不幸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對梁小霞同志的家人和親屬表示誠摯慰問。
  • 主動投身抗疫一線,日本護士說中國同行給自己勇氣
    主動投身抗疫一線,日本護士說中國同行給自己勇氣 日本護士巖崎春香曾在疫情初期用中文漫畫聲援中國朋友。
  • 精神衝擊太大 美國抗疫一線護士:每天洗澡時都會痛哭
    來源:央視網自美國疫情暴發以來,很多醫護人員已經在抗疫一線持續奮戰了9個多月。美國護士:結束一天的工作回到家,我直接先去洗澡,這麼做一方面為了保護我自己和家人,另一方面是我可以借著淋浴痛哭一會兒,這一天的情緒終於能得到釋放。美國護士 阿什莉:我從事醫護工作10年了,但在這短短兩周內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多的死亡和疾病。
  • 抗疫護士心願「再續新篇」 盧澍小朋友又收到驚喜了
    4月20日,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抗疫護士吳宇收到了阿根廷足協寄出的「第二份驚喜」。通訊員 攝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蔡矜宜20天前,來自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的吳宇護士結束了55天的支援湖北任務,返回長沙;但她在三八婦女節當日為大兒子盧澍許下的「球衣心願」,仍「未完待續」……4月20日,由阿根廷足協和西班牙「出去吧」公司寄出的「梅西親筆籤名和巴薩球衣」,漂洋過海來到了盧澍小朋友的手中
  •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東莞近八千護士參戰抗疫一線
    ■支援市九院護士李琴芳正在為隔離患者做護理 受訪單位供圖5月12日是第109個「國際護士節」,今年我國的護士節主題為「致敬護士隊伍,攜手戰勝疫情」。記者從東莞市衛生健康局了解到,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市先後有近八千名護士參戰抗疫一線。
  • 抗疫一線護士王宏葉給任縣父老鄉親捎來一封信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仼縣人民醫院護士長王宏葉肩負全縣人民的使命,出徵湖北武漢抗疫一線。到達武漢之後,她被安排在武漢大學附屬人民醫院武昌方艙醫院救助患者。她以最快的速度投入工作,工作之餘,她為牽掛惦念她的全體任縣父老鄉親寫了一封平安信,字字飽含深情,讓人熱淚盈眶。任縣的父老鄉親:這是一封來自武漢抗疫前線的感謝信!請查收。任縣的父老鄉親:大家好!
  • 今天是護士節!戰疫中的白衣天使讓人感動,把他們的故事講給孩子吧
    要求到任務較重的呼吸二病區參與一線工作, 並要求不要告知家人。 從除夕到初一, 這個內心有些怕的95後護士仍然堅守在一線。 24歲護士請戰馳援湖北: 「我是汶川人呀!」
  • 一線抗疫群英譜丨汶川女孩佘沙:心懷感恩支援「抗疫」
    十二年前的汶川大地震,讓一個年僅12歲的汶川女孩目睹了來自全國各地對災區人民的無私援助,如今的她懷著一顆感恩的心,與同事們一起來到武漢,奮戰在抗疫一線。每天清晨7點,在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年輕護士佘沙一天的工作開始了,她跑上跑下,給各個病區核對分發藥品和設備,工作仔細而迅速。
  • 你的名字是天使——致敬抗疫一線的「南丁格爾」們
    新華社北京5月11日電題:你的名字是天使——致敬抗疫一線的「南丁格爾」們新華社記者5月12日是一年一度的國際護士節。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之際,4.2萬餘名醫護人員馳援湖北和武漢,其中護士有2.86萬名,佔總數近七成。
  • 大冰:不只是隨口說說,履行承諾親自為武漢抗疫一線護士主持婚禮
    ╭┈┈┈┈┈┈┈┈┈┈┈┈┈┈┈┈╮【曉金娛 】 特供「百家號」獨家原創,嚴禁轉載╰┈┈┈┈┈┈┈┈┈┈┈┈┈┈┈┈╯著名節目主持人、暢銷書作家大冰為武漢抗疫一線的護士小羅主持婚禮嘍2020年11月25號,前山東衛視著名節目主持人、暢銷書作家大冰在其個人社交短視頻帳號上,發布了一則時長為4:04秒的短視頻作品,在這個名為《遲到的婚禮》視頻中,大冰以第一人稱記錄了自己為讀者粉絲主持婚禮的故事……武漢大學人民醫院護士小羅疫情期間戰鬥在隔離病房,在抗疫期間小羅曾在自己的防護服的背後寫著「快娶我」,此事一直讓大冰印象極其深刻
  • 抗疫時期如何培養孩子們的家國情懷
    全民抗疫,孩子們積極參與衛生安全教育在這個特殊的時期,講的最多的就是自我防護。不僅是在電視上、網絡上有許許多多的人在科普衛生防護知識,學校也通過線上班會、微信公眾號推送等形式,對孩子們進行衛生安全教育,並時刻關心著孩子們的健康狀態。
  • 「奮鬥的青春最美」:「90後」在抗疫一線「蛻變成長」
    新華社北京5月3日電 題:「奮鬥的青春最美」:「90後」在抗疫一線「蛻變成長」新華社記者林苗苗、魏夢佳不畏艱險,衝鋒在前,捨生忘死,救死扶傷……在此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役中,「90後」青年醫護人員彰顯青春蓬勃力量
  • 醫院裡看到的都是年輕的護士
    很多人都有一個疑問,在醫院很少看到年紀大的護士,這是為什麼呢?是不是醫院只招年輕護士?那些年齡大了的「前浪」去哪了?!甚至很多年輕護士在進到臨床5年以後,有忍受不了工作強度太高另謀他路的...繼續留在臨床到40歲的護士由於經驗豐富,所以他們往往坐鎮後方,負責病房的調配、物資管理、科室人才培養、研究品管圈等。新護士就不一樣,20歲左右的年齡,有著充足的精力應對臨床。為什麼說40歲的護士是熊貓?
  • 護士節,我們在抗疫一線過——直擊「南丁格爾」們的堅守
    新華社哈爾濱5月12日電 題:護士節,我們在抗疫一線過——直擊「南丁格爾」們的堅守  新華社記者閆睿、王建、強勇  「5·12」國際護士節。對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牡丹江市的一些護士們而言,今年的護士節是別樣的。至今還有一些人忙碌在抗疫救治一線。
  • 多餘和毛毛姐與貴州援鄂醫療隊護士李莉連線 講述抗疫故事
    居家隔離的「抗疫時光」中,直播、短視頻讓更多人「足不出戶便知天下事「,在信息發布與甄別、科普知識、搞笑療愈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成為全國人民「最長情的陪伴「。   4月6日晚,一場暖心直播連線引發上萬網友圍觀,擁有3400多萬粉絲的@多餘和毛毛姐 連線貴州援鄂醫療隊護士@莉莉LL,聽她講述抗疫一線的心路歷程,感謝為武漢拼過命的醫護人員,傳播抗疫正能量。
  • 一線醫務人員抗疫巾幗英雄譜20人名單
    在「三八」國際婦女節到來之際,中宣部、全國婦聯、國家衛健委、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7日聯合發布「一線醫務人員抗疫巾幗英雄譜」。向所有奮戰在抗疫一線的巾幗英雄致敬。此次發布的「一線醫務人員抗疫巾幗英雄譜」共20人。她們是:1、夏思思湖北省武漢市協和江北醫院醫生(已逝)
  • 愛佑天使加油站抗疫項目記錄下溫暖瞬間 登上時代美術館藝術展
    原本單調的防護服上出現各種各樣的圖案之後,孩子們的情緒明顯比之前放鬆很多,進行治療操作的時候,孩子們的注意力也更多地被分散。小朋友認真地為「蝴蝶阿姨」上色後來,李力所在的呼吸科還把霧化室改為臨時活動空間,裡面有各種各樣的玩具,雖然每次只能由護士長帶領一個孩子進去玩耍,但卻讓孩子們在單調的住院生活中感受到了難得的快樂
  • 孝感護士抖音記錄「抗疫」日記:口罩壓得鼻子疼,卻是最驕傲的負擔
    這個春節,肺炎疫情防控戰牽動著所有人的心。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中,各行各業的人都在貢獻著自己的力量,用自己的方式守護家園。疫情危急時刻,無數的醫護人員衝向「前線」與病毒搏鬥,勇敢肩負起人們的希望與生機。最近,抖音上一位90後湖北籍護士用鏡頭記錄下了她與醫院同事們在一線抗擊疫情的日常故事,獲得了百萬網友的點讚。
  • 這是她們面對困難的態度:一線戰疫護士鮮活經驗分享
    近日,健康界發布了《「逆行」武漢的14000名護士,正在一場艱辛的挑戰中前進》一文,系統報導了身處武漢抗疫一線的護士,面臨挑戰的林林總總。在艱辛的工作環境、嚴苛的防護要求、陌生的工作流程之下,對一線護理人員而言,每一步的操作,都有太多的細節問題,需要在實踐中摸索經驗。
  • 用漫畫傳達溫情,致敬一線抗疫英雄!
    @鋼鐵時代2011:他們,每一刻都在和死神搶人·······我相信我的祖國,相信每一位白衣天使,中國有了你們,是真正的了不起!武漢加油!中國加油!@山科創作者:所愛隔山海,山海皆可平。心中尚有愛,萬事皆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