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億的陽明灘大橋一年坍塌,宋朝洛陽橋屹立千年未倒,原因是什麼

2020-12-12 孟娜敘史

《晉書·天文一》:張平子既作銅渾天儀,於密室中以漏水轉之,令伺之者閉戶而唱之。其伺之者以告靈臺之觀天者曰:「璇璣所加,某星始見,某星已中,某星今沒」,皆如合符也。

我國古人的智慧令人佩服,不用一鐵一釘的榫卯,我國獨特的承重結構鬥拱等。當然說到古人的智慧,最先想到的便是在中國歷史上都是大名鼎鼎的候風地動儀,《張衡傳》中記載:「陽嘉元年,復造候風地動儀」「其牙機巧制,皆隱在尊中,覆蓋周密無際。」曾經有一次地動儀測出了方位,但是卻沒有地震的任何報告,京師所有人都很奇怪,但是過了三天,有信送到,說距京城遙遙千裡的隴西發生地震,於是本來懷疑候風地動儀正確性的京中學者都對這個東西佩服得五體投地,後來皇帝還專門讓史官記載地動儀指向的方位。

古代的工藝之高,很多都是值得現代人借鑑學習的,不僅是美觀作用,實用性也很大,這才造就了具有歷史和文化意義的古建築古文物。就像是故宮博物館內的地下排水系統,北高南低形成高差,同時宮中各處設有明溝,暗渠,通過水渠排入護城河內,土地夯實但是卻排水通暢,以現在的眼光來看都是前衛的設計,那時候的古人,聰明簡直不能及。

如此一來,現代的很多藉助現代工具進行建築工作的工匠們都會自愧不如。黑龍江就有一個大橋,耗資18億,僅僅建成一年就坍塌,造成較大量的人員傷亡,而宋朝洛陽橋卻屹立千年,依然是當地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宋朝距今一千多年,那時並沒有鋼筋水泥,也沒有現代精確的測量技術,更沒有方便施工的各類機械輔助機器,修建完成的建築還能保存這麼長時間,事實證明古人的技藝之高。這座橋保留了千年,直至今天都還沒損壞。

但是黑龍江哈爾濱的陽明灘大橋,耗資18億,耗時兩年時間,動用了無數人力物力才建成的大橋,僅僅通車一年時間就發生了坍塌事故。遙想當初建成之時,何等恢弘氣派,當地人看了都連連稱讚建築師,卻不想僅一年時間便毀於一旦。

當時具體情況是四輛超載大貨車駛入大橋,在橋尾處發生坍塌,由於大橋建設沒有考慮到同時有四輛超載車輛通行的情況,致使匝道發生斷裂,不僅讓18億巨款白白浪費,還造成人員傷亡。事故發生後,哈爾濱市長火速趕往現場指揮救援,相關部門也到達現場進行現場勘察,這是關乎國計民生的大事,當地有關部門很快就重視起來。

發生事故首要考慮的橋體的質量問題,據調查,大橋建設過程中審批手續正常,用料也沒有偷工減料,各方面指標都符合國際要求,調查結果顯示大橋並不是外界傳言的豆腐渣工程,大橋的質量沒有任何問題。

事故的發生原因主要在於同時進入路段的四輛超載貨車,還有監管部門沒能及時的阻攔貨車,這都是釀成慘劇的原因。雖然官方給出了調查結果,但是耗資巨大而且耗時耗力的這樣一項艱難的工程就這樣毀於一旦,很多市民還是難以接受。

這也引起了許多橋梁愛好者和橋梁專家的質疑,橋梁建設時採用的是鋼筋混凝土組合大梁,雖然採用這樣的方案確實能加快工程進度,實現早日通車,但是鋼混結構並不如混凝土結構有穩定性,耐腐蝕性也遠遠落後。所以經專家指出,才能明白陽明灘大橋當初的設計就有問題,為了追求修建速度而忽略了橋梁安全,這與當初設計陽明灘大橋的設計師脫不了干係。

但不是所有的橋都讓人失望,杭州有一洛陽橋,從宋朝一直保留到現在,飽經千年的風霜雨雪依然屹立不倒。劉克莊有詩云:「周時宮室漢時城,廢址遺基劃已平。乍見橋名驚老眼,南州安得有西京。」說的就是洛陽橋。

當初主持修建此橋的是泉州太守蔡襄,為滿足福建洛陽水道兩岸的居民正常往來生活和行商方便,急需的就是橫跨兩岸的一座橋。當初建設之時,由於選址位於江海之間,橋建成之後肯定會受到江海的雙重衝刷,便要思考如何使橋身更加耐腐蝕。

由於當時的技術所限,修建這樣一座橋花費長達7年的時間,經過多次的測量,得出精確的數值,再結合多方考慮和設計,最終選擇充分發揮工匠智慧的筏形設計作為洛陽橋的建橋基礎,再輔以46座橋墩鎮壓,500個石雕扶攔28尊石獅裝飾,最終才完成這一曠世巨作。集思廣益,歷經7年歲月才建成的洛陽橋果然沒有辜負大家的期望,一直屹立在泉州江海之間。

由此可見我國老祖宗的智慧之處,遺留給我們的洛陽橋是向全世界證明我國橋梁技術高超的證據,也是老祖宗給我們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告訴我們國人要像洛陽橋一樣堅強,屹立不倒,東方雄獅絕不會倒下。國人也要積極地向古人學習,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參考資料:

《晉書·天文一》

《洛陽橋三首其一》

相關焦點

  • 宋朝洛陽橋屹立至今,耗資18億的陽明灘大橋卻倒塌,這是為何?
    按理說以人類現今掌握的科學技術而建造的橋梁其質量也應該後來居上,可是耗費18億的陽明灘大橋一年就坍塌,而宋朝的千年大橋卻至今仍在,這是什麼原因呢?2011年11月6日,我國耗資18億人民幣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松花江上建立的當時長江以北跨度最大的陽明灘大橋建成通車。
  • 被譽奇蹟的陽明灘大橋,為何不到一年便坍塌?宋朝石橋卻至今猶在
    >2011年11月,在歷經18餘月的修建,耗費18.82億資金後,哈爾濱陽明灘大橋傳來了竣工的消息。11月6日,這座被寄予厚望的跨江大橋正式通車,引得無數人讚嘆,稱為奇蹟。在此之前,沒有任何一座橋梁的修建難度能有如此之高,同樣的,也沒有一座橋梁修建速度如此之快,但是陽明灘大橋做到了。在一片歡欣鼓舞中,陽明灘大橋開始了它的使命。
  • 哈爾濱斥資18億建橋、使用1年坍塌,為何宋朝大橋至今還能使用?
    話雖如此,但在哈爾濱有一座橋,斥資18億,使用1年就發生了坍塌,這其中緣由究竟是什麼,相比之下,為何宋朝一座橋梁至今仍舊能夠正常使用? 陽明灘大橋 陽明灘大橋是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的一座名橋,是一個重要的交通樞紐。
  • 造價18億的橋1年就塌了,而福建這座千年古橋至今仍在用,差在哪
    造價18億的橋1年就塌了,而福建這座千年古橋至今仍在用,差在哪前言:所謂「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近代有一座大橋,當時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18個億的造價才建成,僅僅投入使用了不到一年,就發生了坍塌事件。這座歷時18個月,橫跨四大新區、鐵路、江河的大橋就是「哈爾濱陽明灘大橋」。▲大橋垮塌完工之時,許多人都對這座橋讚賞有加。據報導,陽明灘大橋是我國長江以北地區橋梁長度最長的超大型跨江橋。
  • 中國第一座跨海大橋,因利用動物加固橋梁,屹立千年不倒!
    中國第一座跨海大橋,因利用動物加固橋梁,屹立千年不倒!橋對人類來說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僅方便了人們的出行,運輸貨物也更加便利,為了能夠讓橋更加牢固,人們也會利用一些獨特的方法,其中我國的中國第一座跨海大橋,就因為利用動物加固橋梁,屹立千年不倒!
  • 大橋倒塌,民眾擔憂基建質量
    此次坍塌的陽明灘大橋雙向八車道,位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事故發生時,坍塌的部分下降了100多英尺(約30.48米),4輛貨車隨之跌入地面,造成3死5傷。    這座長9.6英裡(約合15公裡)的大橋,是近4年來松花江流域建成的3座大橋之一。2009年到2010年,為抵禦全球經濟衰退的影響,防止經濟疲軟,中國不惜斥巨資在全國各地修建橋梁、高速公路、高鐵等基礎設施。
  • 哈爾濱陽明灘大橋引橋坍塌事故 安監總局稱肯定有問題[圖]
    圖為會後媒體記者就「哈爾濱陽明灘大橋通車不足一年垮塌」事故繼續追問新聞發言人黃毅。 中國網 攝影 楊佳     中國網訊 8月24日,在國新辦舉行的全國安全生產工作情況新聞發布會上,國家安全監管總局黨組成員、總工程師、新聞發言人黃毅介紹情況後回答了國內外記者的提問。
  • 千年佛塔發現神奇「不倒翁」原理,經歷6次地震,卻至今屹立不倒
    這座千年佛塔就是位於西安的小雁塔,確實不知道的人感覺它和大雁塔是不是「親兄弟」呢。小雁塔建造於唐代景隆年間,雖然跟大雁塔不是什麼「親兄弟」,但是兩者卻都是唐朝長安的重要文化標誌。小雁塔第二次是明朝正德年間,這次地震之後,本以為小雁塔肯定坍塌了,結果眾人發現第一次地震導致的裂縫卻突然不見了,居然「合二為一」了,這是什麼鬼?
  • 「鎮海吼」有32噸重,屹立千年未倒,卻倒在專家自以為是的聰明上
    中華文明千年以來屹立不倒,長久的歷史傳承中,我們後代從老祖宗流傳下來的寶物中受益良多。不但從文物中了解到過去更多的歷史外,而且我們還能從中吸取經驗,發展未來。這裡保存著一尊完好的重達32噸的鐵獅子,鐵獅子也被稱為「鎮海吼」,在滄州屹立了千年未倒,卻倒在專家自以為是的聰明上,這是怎麼回事呢?這個「鎮海吼」屬於國家級別的文物,千年還能保存完好實屬難得,讓人不得不感嘆古代製作的工藝高超。專家對這尊鐵獅子進行了嚴格考證,一致得出結論是這具鐵獅子是在後周時期鑄造而成,具體時間是公元593年,矗立於滄州東南郊區的開元寺門口。
  • 緬甸「大金石」,屹立懸崖邊卻千年不倒,傳說裡面有佛祖的頭髮!
    大金石是緬甸一座非常具有特色的佛塔,它的外形是一塊巨大的石頭,上面屹立著一座佛塔,整個外部貼滿了金箔,迄今為止已經有2500年的歷史了。這座佛塔屹立在懸崖旁邊,經歷了上千年的風吹雨打,卻依舊紋絲不動。整體造型看上去比較獨特、奇葩。大金石佛塔有一個禁忌,就是禁止女性觸碰,只能遠遠的觀看。
  • 埃及金字塔之謎,為何能屹立千年卻不倒,胡夫木乃伊又去了哪裡?
    還有埃及的金字塔它屹立千年卻不倒,這是為什麼呢,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解一下。公元前3100年初步統一的古埃及國家建立起來,古埃及國王被稱為法老,他們為自己修建了巨大的陵墓—金字塔,這些金字塔代表著他們至高無上的權力。如今被發現的金字塔大約有80座,其中最高的金字塔是胡夫金字塔,這座金字塔是第四王朝第二個國王胡夫的陵墓,高100多米,即便是現代的一些高樓大廈也比不上它。
  • 山西應縣木塔千年來為啥屹立不倒?專家道出背後原因,太牛了!
    而老話說得好,十年中國看深圳,100年中國看上海,500年中國看北京,兩千年中國看西安,5000年中國則要看山西。山西作為華夏文明的起源地,從上古時期到清朝滅亡,各個時代的遺址建築都是有所保留。今天我們則是要說一說山西著名的應縣木塔,應縣木塔始建於遼清寧二年,算起來距今已經大約有一千年的歷史了。
  • 鬼滅之刃:鬼殺隊為何屹立千年不倒?它所存在的支「柱」是什麼?
    這個古老神秘的組織自鬼舞辻無慘出世後,成立至今,已有千年之久,一直在和鬼舞辻無慘作鬥爭,死傷無數,卻又屹立不倒。支撐它不倒的支「柱」又是什麼呢?01鬼殺隊組織歷史悠久,財力雄厚,後勤完善鬼殺隊成立了多少年?
  • 建在黃河邊懸崖上的寺廟,三面懸空,卻能堅持千年屹立不倒
    中國寺廟眾多,道教文化和佛教文化源遠流長,古往今來有很多寺廟,保存至今的寺廟也不少,寺廟多建在山清水秀的地方,無論是懸崖邊還是現在生活的城市裡,都有寺廟,今天我要介紹的是黃河邊絕壁上建造的古廟,這故事真迷人,東邊臨黃河三面山崖千年不拔,你知道原因嗎?
  • 中國在越南建設的跨海大橋坍塌,3000億投資打水漂?原因竟是它
    中國的基礎設施水平非常好,兩年前建成的香港珠海澳門大橋更是讓世界各國對中國基礎設施水平的認識得到了新的更新,就這樣,世界各國找我們建設難度係數很高的建築和公路橋等,特別是在中國周邊的東南亞各國,印度尼西亞的雅萬高速鐵路、在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地投資的各種鐵路項目等,與我國的合作非常深
  • 第一高樓耗資150億,卻在坍塌之後,給世界帶來6.5萬億損失
    第一高樓耗資150億左右,卻在坍塌之後,給世界帶來了高達6.5萬億的損失,這種情況就算是放在現代化社會,也確實讓人感到有點難以置信。
  • 秦始皇究竟用了什麼辦法?讓長城屹立兩千年不倒
    我們也聽過一句歌詞,就是萬裡長城永不倒。秦始皇究竟用了什麼辦法?讓長城屹立兩千年不倒? 長城真的像那些所謂的專家說的那樣,沒有什麼功效嗎?其實並不是的,長城的確為了保護中原做出了自己的貢獻。如果沒有長城的話,匈奴可能早已侵犯中原,使得中原發展受阻礙。
  • 為什麼商場裡面高檔店鋪沒有人光顧卻長期屹立不倒?原因有4個
    經常去大型商場購物的朋友,相信會發現一個有趣的問題,在一些大型商場裡面有一些非常高端的品牌店,他們佔地面積比較大,而且裝潢各方面富麗堂皇,但是奇怪的是這些高端品牌店平時的客流量很少,而這些店鋪居然能夠長期屹立不倒。
  • 中國第一木塔,全塔沒有一顆鐵釘,卻屹立千年不倒
    千年間,此塔歷經無數天災人禍,卻依然屹立不倒。據統計,應縣木塔共計經歷40餘次地震、200餘次槍擊炮轟、還有著無數次電閃雷擊,卻依然安在。強震不倒、炮擊不毀、雷擊不焚,屹立千年!"中國第一木塔"創造了奇蹟。所以釋迦塔也因此能和義大利比薩斜塔、巴黎艾菲爾鐵塔齊名,並稱"世界三大奇塔"。
  • 中國第一座跨海大橋,距今已經有961年了,比港珠澳大橋還難修
    ,這座橋梁被稱為是世界上最高的橋梁,當初我們國家在修建這座橋梁的時候就運用到了火箭造橋技術了在前幾年比較熱門的大橋應該是港珠澳大橋了,這座大橋可謂是目前我們國內建造工藝最高的一座橋梁了,並且這座橋梁也獲得了很多的直接之最,雖說這座橋梁是一座跨海大橋,雖然是我們國內跨海距離最長的一座橋梁,但是這座跨海大橋卻並不是第一座,我們國內第一座跨海大橋距今已經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