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斥資18億建橋、使用1年坍塌,為何宋朝大橋至今還能使用?

2020-12-12 騰訊網

我國自古以來就是橋梁眾多的國家,最為有名的就是趙州橋。從古至今,我國一代代橋梁設計者推陳出新,跟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使得橋梁能夠更符合當代人的審美,力圖將橋梁的價值最大化

想要有創新的精神是好的,但在建造橋梁的過程中,必定要使用合格的建築材料,還要有精確的計算,一座好的橋梁才能建成。

話雖如此,但在哈爾濱有一座橋,斥資18億,使用1年就發生了坍塌,這其中緣由究竟是什麼,相比之下,為何宋朝一座橋梁至今仍舊能夠正常使用?

陽明灘大橋

陽明灘大橋是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的一座名橋,是一個重要的交通樞紐。作為哈爾濱市首座懸索橋,當初在建造這座橋的時候,黑龍江省政府和哈爾濱市政府就高度重視,為了讓大橋儘快建成投入使用,不惜一切人力、物力和財力

這座大橋,始建於2009年底,2011年底正式竣工投入使用,耗時將近2年,其中花銷更是足足有18億之多。

據官方介紹,陽明灘大橋全長7133米,每小時車流量可達9800輛,完全能夠滿足當地的交通運輸需要。在地理位置上,陽明灘大橋橫跨哈爾濱的4個地區,同時也位於松花江之上,大橋在設計之初就考慮到如何充分利用空間資源,建成之後橋下通航淨高不小於10米,滿足松花江三級航道通航要求。

這樣一座綜合性大橋建成之後,橋梁周邊的交通壓力必定也會激增。

於是橋梁周邊的疏解工程在2011年2月開始,就與橋梁建設工程同步進行。這一切都是為了讓陽明灘大橋儘快投入使用,在經過當地政府的不斷努力,橋梁的建設速度的確很快,在18個月的時候就開始了試運行。

在橋梁的試運行階段一切都安好,施工工作看起來也是有條不紊的推進。

可是誰都沒有想到,陽明灘大橋在正式投入使用後,不到一年的時間裡,竟然發生了坍塌事故,造成3人死亡、5人受傷的慘劇。

官方回應坍塌事故

當時橋梁之上行駛的一共有4輛卡車,這4輛卡車全部行駛在橋梁的同一側,正當它們要通過橋梁的時候,橋面突然發生了坍塌。

當時的貨車司機根本來不及反應,就跟著坍塌的橋面一同墜入滔滔江水之中。

斥巨資建造的大橋,本應該是當地人驕傲的象徵,誰都沒有想到使用不到1年就出現這樣的事情,於是民眾十分重視這件事,紛紛要求政府部門給出一個說法。對於民眾的質疑,有關部門也是積極調查,力圖在最短的時間內給當地民眾一個合理的解釋。

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查,有關部門稱事發當時,有3卡車嚴重超載,每輛卡車的載重量保守估計在120-150噸,唯有影響最小的那輛卡車載重量正常,為30噸左右。

也就是說官方回應將這件事事故的全責推給了貨車司機,認為是貨車司機嚴重超載導致的橋梁坍塌。

但是有些民眾對於這一解釋並不買帳,他們認為橋梁經過2年的修建就完成,極有可能是設計和施工環節存在問題。

於是,這些民眾要求相關部門重新調查陽明灘大橋坍塌事故。不僅是普通民眾認為這個調查結果不合理,甚至多位路橋專家對哈市政府發布的調查結果表示不認同。

坍塌原因是多方面的

有專家指出,坍塌橋段的建築材料中,雖然使用了鋼筋混凝土結構,但是鋼筋卻並沒有綑紮起來,這樣使得橋梁的穩固性必然會大打折扣。

而且在垮塌的橋段照片中可以看出,填充物中充斥著許多的鵝卵石,木頭棍子和編織袋的混合物,這些應該是在建造過程中,急於求成的緣故。面對這樣的結果,施工單位難逃其責。

還有專家指出,橋梁在設計方面也存在缺陷。橋梁在支撐方面採用的是獨柱支撐,這種支撐設計使得橋梁的平衡性能不好,同時,在2個帶有懸臂的橋墩之間,有2個沒有帶懸臂的柱式小橋墩。

但是這2個小橋墩在橋面受力過大、不均衡的時候,只能起到支撐作用,並不能起到平衡的作用。

此外還有一些民眾指出,坍塌橋段距離機場高速出口的哈爾濱西三環處不遠,而哈爾濱市內不允許大貨車行駛,於是許多大貨車被逼無奈只好走這裡。

或許也是因為前兩個原因,4輛卡車全部行駛在同一側的時候,橋面就發生了坍塌也未可知。但是第三個原因著實是令人費解,城市之中不允許形式大貨車,並不能成為貨車違規改裝並且超重裝載的理由,雖然橋梁在設計和建造過程中存在著問題,但是貨車司機也難逃其責。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現代工業催生出快節奏的生活生產方式,導致了一些工程在設計和施工方面存在著諸多的安全隱患。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我國古時候的諸多橋梁建築,比如宋代建造、現如今依舊完好可以使用的洛陽橋,陽明灘大橋真的要鑽到地縫裡面去了,畢竟在古時候使用的建築材料必定是沒有現在先進的。

宋代的洛陽橋,原名叫做萬安橋。他的建造最初可以追溯到宋慶曆年間,那個時候洛陽江上的浮橋常常被風浪衝垮,為了保護過往的商隊,皇帝下令修建洛陽橋,並且要將它建成一座跨江接海的橋。

洛陽橋前後歷經6年,才最終竣工。這座橋當時共耗資1400萬兩白銀,與北京盧溝橋、河北趙州橋、廣東廣濟橋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名橋。

洛陽橋從投入使用至今,一共被修繕過17次。但是這17次修繕均是由於天災和戰亂,在正常使用的過程中,從未出現過陽明灘大橋這樣的坍塌事件。

而且根據橋梁專家研究發現,洛陽橋的設計,首創了一種直到近代才被人們所認識的新型橋基──"筏形基礎"。

在那個物質資源匱乏的時代,仍舊能夠建造出如此經久耐用的橋梁建築,古人的智慧不得不令人讚嘆。

反觀斥巨資18億修建的陽明灘大橋,投入使用不到1年就發生坍塌事故,著實引人深思。在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我們究竟在追逐著什麼在奔跑?我們以為跑過了時間就是勝利,殊不知有些事情是快不得的呀!

相關焦點

  • 宋朝洛陽橋屹立至今,耗資18億的陽明灘大橋卻倒塌,這是為何?
    按理說以人類現今掌握的科學技術而建造的橋梁其質量也應該後來居上,可是耗費18億的陽明灘大橋一年就坍塌,而宋朝的千年大橋卻至今仍在,這是什麼原因呢?2011年11月6日,我國耗資18億人民幣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松花江上建立的當時長江以北跨度最大的陽明灘大橋建成通車。
  • 18億的陽明灘大橋一年坍塌,宋朝洛陽橋屹立千年未倒,原因是什麼
    黑龍江就有一個大橋,耗資18億,僅僅建成一年就坍塌,造成較大量的人員傷亡,而宋朝洛陽橋卻屹立千年,依然是當地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宋朝距今一千多年,那時並沒有鋼筋水泥,也沒有現代精確的測量技術,更沒有方便施工的各類機械輔助機器,修建完成的建築還能保存這麼長時間,事實證明古人的技藝之高。這座橋保留了千年,直至今天都還沒損壞。
  • 被譽奇蹟的陽明灘大橋,為何不到一年便坍塌?宋朝石橋卻至今猶在
    縱觀歷史,工匠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工匠精神也一直流傳至今。古有魯班造萬物,始為工匠之首;後有李春修築趙州橋,千年不塌,引得世人傳頌。按理說,我國向來被稱為「基建狂魔」,造橋技藝也處於世界領先水平。但近些年來,耗費巨資結合現代工藝修建而成的橋梁卻頻頻傳來坍塌的消息,著實令人費解。哈爾濱陽明灘大橋就是其中一個例子。
  • 造價18億的橋1年就塌了,而福建這座千年古橋至今仍在用,差在哪
    造價18億的橋1年就塌了,而福建這座千年古橋至今仍在用,差在哪前言:所謂「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近代有一座大橋,當時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18個億的造價才建成,僅僅投入使用了不到一年,就發生了坍塌事件。這座歷時18個月,橫跨四大新區、鐵路、江河的大橋就是「哈爾濱陽明灘大橋」。▲大橋垮塌完工之時,許多人都對這座橋讚賞有加。據報導,陽明灘大橋是我國長江以北地區橋梁長度最長的超大型跨江橋。
  • 哈爾濱陽明灘大橋引橋坍塌事故 安監總局稱肯定有問題[圖]
    圖為會後媒體記者就「哈爾濱陽明灘大橋通車不足一年垮塌」事故繼續追問新聞發言人黃毅。 中國網 攝影 楊佳     中國網訊 8月24日,在國新辦舉行的全國安全生產工作情況新聞發布會上,國家安全監管總局黨組成員、總工程師、新聞發言人黃毅介紹情況後回答了國內外記者的提問。
  • 建橋修橋、兩代人接力 讓瀘州長江大橋重返「年輕」
    原標題:建橋修橋、兩代人接力 讓瀘州長江大橋重返「年輕」 38年前,來自全省各地的1500多名建橋工人在瀘州長江邊集結,他們自力更生、開拓創新、艱苦奮戰,建成了當年長江上最長的一座公路大橋。 38年後,瀘州長江大橋出現病害,交到新一代建設者手中。而在這批建設者中,有不少還是「橋二代」。
  • 我國斥資1269億,建造囊獲七大奇蹟的基建,效果卻不盡人意
    如今受中國經濟發展的影響,人們的生活水平和經濟水平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在生活中,人們不僅有物質追求,也有自己的精神追求,只是現在旅遊可以滿足人們對自身精神的追求,今天我要說的是我國斥資1269億,建造囊獲七大奇蹟的基建,效果卻不盡人意。
  • 美國金門大橋出現「死神」魔咒,至今已有2000人自殺,原因為何?
    美國金門大橋出現「死神」魔咒,至今已有2000人自殺,原因為何?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地標建築物,而要說起美國應該是地表建築物最多的國家。在美國加州舊金山的金門海峽上有一座金門大橋,這個大橋是橙紅色的,建築構造非常牢固壯觀,在大橋北側的觀景點是欣賞美景的最佳地方。
  • 中國在越南建設的跨海大橋坍塌,3000億投資打水漂?原因竟是它
    中國的基礎設施水平非常好,兩年前建成的香港珠海澳門大橋更是讓世界各國對中國基礎設施水平的認識得到了新的更新,就這樣,世界各國找我們建設難度係數很高的建築和公路橋等,特別是在中國周邊的東南亞各國,印度尼西亞的雅萬高速鐵路、在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地投資的各種鐵路項目等,與我國的合作非常深
  • 中國首座海外大橋,填補了中國建橋史上一項空白,宛如蛟龍出海
    中國首座海外大橋,填補了中國建橋史上一項空白,宛如蛟龍出海中國有很多大橋,像武漢長江大橋、清瀾大橋、膠州灣跨海大橋、廈門大橋等等。其中名氣最高的要數2018年開通運營的港珠澳大橋,它是中國建設史上裡程最長、投資最多、施工難度最大的跨海橋梁工程,也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是中國劍橋史上的裡程碑,除了它之外,中國還有一座橋梁也是裡程碑的存在。
  • 西安新增一座「三甲醫院」,斥資15億,預計2021年投入使用
    文/美麗中國行本尊 (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與分享)說走就走,是人生最華麗的奢侈,也是最燦爛的自由近幾年來,隨著媒體的普及和網絡事業的發展,我國已經處於信息化時代的前端,尤其是各種視頻軟體的投入使用,讓很多人都走進了這個高節奏的網絡生活,從視頻軟體中可以得知很多重大的資訊事件或者貼近百姓的日常生活
  • 地震帶上的日本,四大島都有橋梁隧道連接,瓊州海峽為何不能建橋
    地震帶上的日本,四大島都有橋梁隧道連接,瓊州海峽為何不能建橋?一種觀點認為,日本整個國家都處在最著名的地震帶上,四大島都有橋梁隧道連接,尤其是津輕海峽,無論是寬度深度,還是地質複雜度,洋流複雜度都遠超瓊州海峽,日本卻以上個世紀的技術,在1971年就修建了難度最大的隧道!
  • 哈爾濱道裏區一倉庫坍塌至少7人被困,目擊者稱坍塌前在裝修
    事發建築坍塌前,他在現場看到,正在裝修,「施工(人員)拆牆,把牆推倒了。」同日,哈爾濱市消防支隊一名工作人員告訴澎湃新聞,消防救援人員於9時許去往現場救援,目前仍在救援中,暫不能確定具體是否有人員傷亡。道裏區應急管理局值班室的工作人員告訴澎湃新聞,有工作人員去現場處置。
  • 中國建橋史上又一奇蹟,能一橋兩用,讓世界矚目,美專家:羨慕
    三峽大壩、港珠澳大橋、雅西高速、以及眾多的跨江跨海大橋都可以說明這一點。中國建橋史上又一奇蹟,可以一橋兩用,讓世界矚目,美專家:我們只有羨慕的份。建造這一超級工程所用的材料足以建造8座杜拜塔,是全球最長的跨海公鐵兩用橋。
  • 坍塌事故頻發,我們的房子怎麼了?
    房屋安全事件盤點1、泉州欣佳酒店坍塌 29人遇難事故原因:違建加蓋3月7日19時許,福建省泉州市鯉城區欣佳酒店發生樓體坍塌事故,造成29人死亡、42人受傷。2、哈爾濱倉庫坍塌事故 9人遇難8月4日,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道裏區城安街3號,哈爾濱玉手食品有限公司倉庫部分樓體發生坍塌。8月5日4時50分,經過晝夜不間斷搜救,救援人員將9名被困人員全部搜出,不幸的是,9人已全部遇難。
  • 中國又一超級工程完工,歷時3年斥資10億,是世界第一高橋
    如今中國又一超級工程完工,歷時3年斥資10億,是世界第一高橋。究竟是怎樣一個建築,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這一橋梁的名字叫做「北盤江第一橋」,是中國境內一座連接雲南省曲靖市宣威市普立鄉,與貴州省六盤水市水城縣都格鎮的特大橋。早在2013年時期,北盤江第一橋就開始動工,斥資10億元花費了三年時間,在2016年才終於建造完成,順利投入使用。
  • 大橋倒塌,民眾擔憂基建質量
    此次坍塌的陽明灘大橋雙向八車道,位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事故發生時,坍塌的部分下降了100多英尺(約30.48米),4輛貨車隨之跌入地面,造成3死5傷。    這座長9.6英裡(約合15公裡)的大橋,是近4年來松花江流域建成的3座大橋之一。2009年到2010年,為抵禦全球經濟衰退的影響,防止經濟疲軟,中國不惜斥巨資在全國各地修建橋梁、高速公路、高鐵等基礎設施。
  • 投資1.2億建造被閒置3年?廣東這座大橋背後有何隱情_新聞中心_中國網
    投資1.2億元建造,為何被閒置3年?遲遲不投用,「沉睡大橋」背後有何隱情?在廣東東莞、惠州、廣州三市交匯的地方,有一座紅海大橋,是連通東江南北兩岸的一座公路橋梁。然而,這座橋在2017年建成驗收完之後,3年過去了,卻遲遲沒有正式投用,被長期閒置,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第一高樓耗資150億,卻在坍塌之後,給世界帶來6.5萬億損失
    第一高樓耗資150億左右,卻在坍塌之後,給世界帶來了高達6.5萬億的損失,這種情況就算是放在現代化社會,也確實讓人感到有點難以置信。
  • 追問:無錫高架橋坍塌事故,「瘋狂大貨」與「橋梁設計」誰之罪?
    而事發後,一位名叫袁雪成的自媒體作者,在2017年4月24日所寫的一篇名為《無錫的快速內環高架還能用多久?》的短文,在網絡上迅速刷屏,文章稱,無錫快速內環是2008年開通的,至今已有近10年時間,如果快速內環高架設計使用年限是50年,那麼卡車等上來,超負荷的使用必定會縮短使用年限,危險恐怕隨時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