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指揮的奇襲官陡門,到底有多厲害?看傷亡數字就知道了

2020-12-15 留名講史

1939年,侵華日軍企圖通過增加兵力部署,進一步威脅新四軍在江南的活動範圍

為了打擊侵華日軍的囂張氣焰,粟裕開始醞釀一場對侵華日軍的戰役打擊行動

這次戰役就是著名的「奇襲官陡門」之戰,這次戰鬥以極小的代價取得勝利,極大的鼓勵了官兵和江南人民的抗日士氣。

奇襲官陡門也是新四軍首次使用的長途奔襲新戰法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戰神粟裕的軍事指揮才能:

1.敵我分析

1939年初,日軍突然增加兵力,加強了對蕪湖 南京 鎮江三角地帶的控制,日軍根據現有的交通線路,構建了第一道封鎖線,然後在封鎖線線內建立了很多碉堡,企圖通過這樣的封鎖方式,壓縮江南新四軍的作戰活動範圍。

為了儘快的搞清楚日軍的部署情況,新四軍派出了很多的情報人員,收集日軍的情報,隨後日軍的部署情報不斷地送到了粟裕的面前。粟裕站在地圖面前,仔細分析了敵人的部署情況,在地圖上詳細標出敵人的位置,做到知己知彼

2.實地偵查地形

粟裕通過望遠鏡不斷的對地形進行偵查,以獲取更加準確的地理信息,為後續的戰役部署提供更加準確的信息,利用一切有利地形,為我所用,增加部隊的生存空間。

3.確定攻擊地點

粟裕詳細的偵查地形後,就開始思考選擇哪個地方攻擊日軍,最後粟裕決定反常規,選擇在敵人自認為最安全的中心地帶進行打擊,敵人自認為最安全的地方,往往就是敵人最鬆懈的地方。而官陡門這個地方正好在敵人的中心地帶。

官陡門是一個小鎮,位於蕪湖的郊外,當時日軍侵略蕪湖時,立刻就佔領了蕪湖的機場,而官陡門剛好離這個飛機場很近,有一條河從南往北,將小鎮分成兩邊。小鎮周圍河網很多。

日軍為了保護飛機場,在河的兩邊修築了嚴密的防禦工事,3層的鐵絲網和放置障礙,日軍在西、南、北3個方向修築了互為犄角的炮樓,相互配合,很難攻打。是非常重要的軍事位置。

4.如何攻打

粟裕指出:想在敵人的中心地帶作戰,就要求我們必須採取速戰速決,不給敵人反應的時間,快速撤離,必須要採取突然襲擊,才能達到這樣的目的

5.戰前演習

這次的戰鬥,是新四軍第一次長途奔襲作戰,為了保證奇襲獲得成功,粟裕要求部隊要進行戰前演習,根據現有掌握的官陡門地形和日軍的兵力部署,有針對性地進行演習,通過演習不斷地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力圖通過最小的代價取得勝利。

6.長途奔襲作戰

1938年1月18日清晨,粟裕帶領部隊,冒著寒風,開始長途奔襲,為了保證部隊的安全,部隊向北冒雨前行25公裡後,隱蔽停止行動。1月19日上午,部隊先後乘坐2次船,午夜後部隊穿插到一個離官陡門只有40公裡的村莊隱蔽待命

1月20日上午,粟裕召集排以上的指揮員,再次確認各自的攻擊目標和戰鬥任務,確保在20分鐘內結束戰鬥,並迅速回撤。當天傍晚5點,部隊繼續前行到亭頭鎮。為了保證主力部隊的側翼安全,掩護部隊負責青山和黃池的日軍據點,主力攻擊部隊繼續往官陡門方向前進

1月21日凌晨的2點,主力部隊離官陡門不到10公裡,這個時候,前面要通過一條河,考慮到離總攻擊時間已經很近了,為了節省時間,粟裕下令改陸路急行軍,確保按時趕到指定地點。凌晨4點左右,部隊到達官陡門不到2公裡的地方,指揮員確定了各自的作戰任務後,主力部隊分兩個方向實行了對官陡門日軍據點的合圍。

7.粟裕下達攻擊命令

借著黎明即將到來的時刻,粟裕下令部隊發起攻擊,衝鋒號 響起,瞬間槍聲 炮聲 震耳欲聾,主力部隊衝破敵人的鐵絲網,衝進據點。據點內的偽軍和日軍還沒搞清楚發生什麼事情,就已經成為了我軍的俘虜。借著敵人還未反應過來,粟裕迅速帶領部隊佔領偽軍的司令部,切斷他們和上級的聯繫。

從戰鬥開始到結束,僅用了分鐘就結束戰鬥,加上清理戰場的時間,不到20分鐘。等到日軍的增援部隊趕到的時候,粟裕帶領新四軍早就安全撤離。

奇襲官陡門戰役的勝利,新四軍共消滅日偽軍300餘人。而新四軍無傷亡,只有3個人受了輕傷,並繳獲了大量的步槍、短槍、機槍、手榴彈等軍用物資

粟裕指揮的奇襲官陡門之戰,讓我們再次感受到了戰神粟裕的指揮才能,是抗擊日本侵略者的一次經典戰例,有力的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激發了江南民眾和新四軍的士氣。向英雄們致敬!和平來之不易,珍惜當下

相關焦點

  • 粟裕打遊擊戰為何如此厲害?他有自己的5大作戰要領、6大遊擊方針
    遊擊戰需要指揮將領選擇合理的作戰時機、作戰地點,能夠合理的分派兵力以及戰後可以指揮部隊迅速的撤退。而在我國眾多的開國將領中,經遊擊戰運用的得心應手的將軍,非粟裕莫屬。在我國的開國將帥中,粟裕是被稱為"沒有元帥頭銜的元帥",他很早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為新中國的成立和繁榮昌盛立下汗馬功勞。
  • 從抗戰到解放戰爭,慣於奇襲,敢於決戰,粟裕十大經典戰役
    紅軍時期,粟裕歷經連長、營長、團長、師長。1929年到1934年,他又歷任紅四軍參謀長,紅十一軍參謀長,紅七軍團參謀長、閩浙贛軍區參謀長、紅軍第十軍團參謀長等職位。參謀長是負責軍事,說明了他的指揮能力。紅軍時期,粟裕沒有擔任過獨立部隊的軍事正職,也就沒有機會展現軍事才能。抗戰時期,他終於開始爆發。
  • 從帶四五百人打遊擊,到解放戰爭七戰七捷,粟裕:天才不問出處
    粟裕在韋崗伏擊戰之前,長期不被人看好,甚至被認為早已犧牲。從韋崗伏擊戰開始,粟裕走上了名將之路,從韋崗戰鬥指揮數百人,到淮海戰役渡江戰役指揮幾十萬人,粟裕幾乎是瞬間爆發的天才。粟裕沒有上過軍校,只是在葉挺師的教導隊當了幾個月班長,隨後就參加了南昌起義。
  • 粟裕打遊擊戰為何無往不勝?全賴他的6大遊擊方針,5大作戰要領
    下面讓我們來了解一下 一、以小博大,方顯英雄本色 當時的日本在被外國侵略突然打醒以後,他們早早的明白了,有實力才能在國際有話語權,所以結合他們的傳統武士道,發展軍國主義可以說是得天獨厚,他們的軍人都有一種悍不畏死的精神,這也讓中國人民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當時的紅軍戰士,多半是從鄉間地頭臨時徵召上來的,自然無法同那些軍國主義的狂熱分子相比較
  • 粟裕大將用兵有多精妙?看完他這2次戰役,你就懂了!
    粟裕,開國十大將之首,他用兵如神,屢建奇功,就連他的對手張靈甫都曾無奈地說:「此人用兵,狡猾異常,常常在你想不到的地方、想不到的時候狠狠地咬你一口。」華中野戰軍和山東野戰軍合併後,中央指示讓粟裕負責戰役的指揮,可想而知對粟裕軍事謀略能力的信任,那麼粟裕的指揮天賦到底有多高呢?
  • 解放上海,殲敵一個營我軍要傷亡1000多人,粟裕下令一炮也不能打
    當時的上海就已經是一座國際化的大都市,各國在上海都有駐外機構,另外,上海還是當時中國的金融中心,解放軍此時接收的不僅僅是一座城市,還是未來這個國家發展所依賴的經濟脊梁。因此在解放上海的戰鬥中,解放軍付出的傷亡很大,他們要保證儘可能的不對上海人民的生活造成影響。
  • 粟裕指揮能力超群,指揮大小戰役無數,為啥華野的一把手是陳老總
    在我人民軍隊裡要說能打仗,打硬仗的將領有很多,但是要數個排位來,粟裕無疑是前幾名的(不敢妄自排名)。解放戰爭中,他指揮著華野穿梭於中原的廣闊地帶,攪動著蔣介石那脆弱的神經久久不得安寧,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豫東戰役,濟南戰役、還有震驚中外,一戰定乾坤的淮海戰役等等哪個戰役都能寫進軍事教科書裡,這就是粟裕的指揮能力!但作為華野實際的軍事指揮者為什麼他從來沒有擔任華野的一把手,而是陳老總常年任華野司令員兼政委呢?這個也是我們頗為不解的問題!
  • 紅十軍團餘部400人能夠堅持三年遊擊戰爭,粟裕的指揮藝術是關鍵
    紅十軍團時有兵力三個師(第19、第20、第21師)約6800餘人,其中戰鬥人員也有4000多,所以譚家橋一戰雖然沒有打好,但是主力尚在。然而接下來最致命的因素,是黃埔一期的軍團長劉疇西在譚家橋戰後有些畏手畏腳,部隊士氣也沒有鼓舞起來,在此後的半個多月的野戰中連續失利,天寒地凍之下,糧彈兩缺的紅軍遂陷入困境。
  • 華東野戰軍成立,粟裕任副司令眾人不服,陳毅:不要給粟裕擺資歷
    將主力軍北移,沒有先打強敵,在猛攻泗縣時,被敵軍師長張靈甫適時捕捉戰機,親率一個整編師迅速推進,兵分兩路,直撲泗陽,後攻淮陰,陳毅戰場先機已失,雖緊急抽調一個縱隊和一個旅的兵力回援泗陽,但血戰兩天兩夜,全軍付出慘重的傷亡代價,也沒能夠取得有效的戰果。
  • 粟裕對戰場到底有多敏銳?曾創造5大奇蹟,每一個都足夠震撼
    很多人都說大將粟裕對待戰場有種與生俱來有如天才般的敏銳感知能力,尤其是擅長指揮大規模兵團作戰,被稱為新中國的戰神。人們對他的讚譽也很多,說他用兵如神、膽識過人,在戰爭史上創造了大兵團以戰養戰、孟良崮戰役、豫東之戰、淮海戰役、上海戰役等五大奇蹟。
  • 粟裕和徐海東都是大將,差別不只是資歷,還有軍事指揮能力
    雖然徐海東和粟裕都對革命有大功,但是倆人的功勞的性質是不同的。 東徵回來後,因為一軍團打仗繳獲比較多,主席要求分一批繳獲物資給十五軍團,一軍團領導人不同意,被批評為本位主義,軍團長之後調任紅軍學校當校長,軍團長由左權擔任了一段時間。可見當時中央極為重視一軍團與十五軍團之間的團結問題。後來評銜時主席說徐海東對革命有大功,其實主要就是這段時間雪中送炭之功。
  • 通過四則事例,看毛澤東對粟裕的格外賞識與看重
    國共合作實行統一戰線後,毛澤東一直掛念著井岡山時期粟裕這個智勇雙全的青年將領,於是,便專門發電給閩浙贛臨時省委,詢問粟裕有關情況。而這時閩浙贛省委與粟裕也失去了聯繫,便上報毛澤東:「粟裕同志可能已經犧牲」。 1937年5月,陝北召開蘇區代表會議。會議在悼念李大釗等烈士時,其中就有粟裕。
  • 粟裕大將蘇中七戰七捷,解放戰爭中的經典之戰
    而華中野戰軍出擊淮南,很有可能碰到的是邱清泉第五軍還有張靈甫整編74師,這是國軍五大王牌之二,戰鬥力非常強,而且全美械,機動性能力高,所以出擊淮南非常冒險。粟裕覺得應該把華中野戰軍主力出擊蘇中,雖然蘇中地區有國民黨九個師,但戰鬥力比淮南的國軍要弱很多,而且就算陷入劣勢,我們還能退回後方縱深。
  • 戰神粟裕談戀愛有多笨拙:兩次求愛被拒,想在咖啡廳架機關槍
    家裡上百畝田地,靠著田地的租金,粟裕家裡不僅生活富足,而且還給他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條件。不過,粟裕並不喜歡這個封建家庭,他很同情家裡僱傭的長工,為了改變貧苦百姓的命運,他最終選擇了革命道路。在這中間,粟裕的父親為了拴住他的心,曾給他定了一門婚事。不過遭到了粟裕的極力反對,最終在他的抗爭下,家裡不得不辭掉了這樁婚事。
  • 一場局部戰役傷亡6萬多人,為我軍的歷次戰役傷亡之最
    我軍在遼瀋戰役之中傷亡6.9萬人,平津戰役傷亡3.9萬人,淮海戰役則傷亡了13.4萬人,為遼瀋、平津戰役的傷亡總和。而淮海戰役的一場局部戰役之中,一次就傷亡了6萬多人,接近了整個淮海戰役傷亡的一半,為我軍在解放戰爭之中,歷次戰役的傷亡之最。
  • 1946年,粟裕打了「大敗仗」,林帥卻驚呼:粟裕真乃一代「戰神」
    當年7月,在第一綏靖區司令官李默庵的指揮下,國軍在蘇南集結5個整編師主力共計12萬餘人的大軍,計劃向我解放區的蘇中發起進攻,企圖搶佔勝利果實。我華中野戰軍在粟裕大將的指揮下,先發制人給予了敵人狠狠一擊,首戰即殲滅敵人兩個團的主力,並趁勢拿下敵人的戰略要地宣家堡和泰興。
  • 共和國將帥成名戰,粟裕將軍與淮海戰役
    曾先後組織指揮過1944年的春節攻勢作戰、車橋戰役、南坎戰役等對日軍和日偽軍的作戰。解放戰爭期間,粟裕歷任華中野戰軍司令、華東野戰軍副司令、代司令員兼代政委等職,先後指揮了高郵戰役、隴海線徐海段戰役、蘇中戰役、孟良崮戰役、濟南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上海戰役等。
  • 高郵之戰:粟裕指揮的抗日戰爭中的最後一戰,城門一破,日軍投降
    今天要講的,是關於粟裕指揮的一場戰爭,這場戰爭是抗日戰爭中的最後一戰。 故事,發生在1945年12月25日。 2進攻 粟裕要攻打的城池是高郵城,這座城池的城牆很高,日軍在高郵城裡面經營許久,高郵城的日軍火力是很猛的。
  • 3萬打12萬,七戰七捷粟裕打得黃埔名將找不著北
    當時我軍在蘇中地區兵力為2個師加2個縱隊,共3萬人;而李默庵手下就有5個師,兩個旅,加上兩個警察總隊,有12萬人之多。加上李默庵部隊裝備優良,國民黨軍上下對蘇中戰役都展現出很強的信心,認為勝利是手到擒來之事。但是理想總是和現實有一定差距的,很快李默庵就在和粟裕的交鋒中吃夠了苦頭。
  • 不要傷亡數字只要陣地,解放軍苦守六天,傷亡3000斃敵6000多
    10月2日,蔣介石飛抵瀋陽,慌忙決定從華北及山東抽調7個師,連同錦西、葫蘆島的4個師,由17兵團司令侯鏡如指揮,組成「東進兵團」,同時,下令第9兵團司令廖耀湘統領「西進兵團」,意圖從東西兩側增援錦州。 塔山堡位於錦州和錦西(今葫蘆島)之間,是個人口不多的小村莊,地勢平坦,既無塔,也無山。當時,連接錦州的公路穿村而過,村東有一條與公路平行的北寧鐵路(今京瀋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