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動文化繁榮發展 滿足人民美好生活新需要
其中包括要提高社會文明程度,推動形成適應新時代要求的思想觀念、精神面貌、文明風尚、行為規範;要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增強人民體質,促進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全面發展;要推動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發展,加快建設國家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區。 「十四五」時期,我市如何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不斷滿足人民美好生活新需要?
-
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切實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更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才能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既要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也要尊重人民群眾首創精神,不斷從人民群眾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
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
推動高質量發展,離不開文化為其提供積極的思想理念引領、過硬的人才素質支撐,提供新的資源要素、新的動力源;離不開融合度高、帶動性強、綠色低碳的文化產業為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體系提供強大助力。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本身的發展,也要體現高質量發展要求,以更好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推進社會文明程度提升、推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發展。
-
為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鑄造更多大城工匠
「大城工匠追求卓越,塑造品質,提供優質供給,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高度契合。」佛山市委書記魯毅表示,要讓工匠精神成為佛山堅挺的精神脊梁和佛山人共同的精神家園,要讓「為美好生活而製造」成為全體工匠的自覺追求和源源不竭的內在動力,鑄就更多為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而製造的新時代大城工匠。
-
...旅遊部有關負責人解讀《關於推動數字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
新華社北京11月27日電題:數字賦能「活化」文化資源 激發產業消費潛力——文化和旅遊部有關負責人解讀《關於推動數字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新華社記者餘俊傑、陳愛平文化和旅遊部日前發布《關於推動數字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
-
李立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事業 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
新華網北京12月18日電 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李立國在做客新華網《學習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知識雲課》時表示,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必然要求。
-
弘揚核心價值,堅定文化自信——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新華社北京11月2日電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著眼戰略全局,對 「十四五」時期文化建設作出部署,明確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遠景目標,這為我們在新發展階段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提供了「時間表」和「路線圖」。
-
新華社評論員: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
新華社北京12月23日電 題: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學習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 新華社評論員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了明年要抓好的八項重點任務,排在首位的就是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做好明年經濟工作,要在強化創新驅動、推動創新發展上更加突出戰略性、協同性和針對性,更鮮明地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堅實支撐。 黨和國家歷來高度重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把建設一支體現國家意志、服務國家需求、代表國家水平的「國家隊」作為科技事業發展的重中之重。
-
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堅持人民主體地位不動搖」……站在「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點上,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將「十四五」規劃與2035年遠景目標統籌考慮,全面系統回答了新形勢下實現什麼樣的發展、如何實現發展的重大問題,這其中,人民主體地位得到進一步凸顯。
-
《文化和旅遊部關於推動數字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解讀
9月22日在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強調,要順應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位化發展趨勢,加快發展新型文化業態,改造提升傳統文化業態,提高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就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作出系統謀劃和戰略部署,提出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促進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相統一。
-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滿足人民群眾文化新需求的時代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推動各類文化市場主體發展壯大,培育新型文化業態和文化消費模式,以高質量文化供給增強人們的文化獲得感、幸福感。」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我們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文化,正是「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
-
高培勇:深刻認識「我國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
深刻認識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帶來的新特徵、新要求,圍繞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著力破解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和問題;深刻認識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新目標、新部署,推動全面深化改革;深刻認識新發展理念對於高質量發展的引領作用,圍繞全面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而持續發力
-
新華社評論員:共建萬物和諧的美麗家園——評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
新華社北京9月30日電 題:共建萬物和諧的美麗家園——評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上的重要講話新華社評論員「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共建萬物和諧的美麗家園」。當前,全球物種滅絕速度不斷加快,生物多樣性喪失和生態系統退化對人類生存和發展構成重大風險。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以一種特殊方式告誡我們,人與自然是命運共同體。人類不能再忽視大自然一次又一次的警告,必須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切實維護全球生態、生物安全,加快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不斷推動可持續發展。
-
湘潭日報評論員:堅定不移朝著建設「六個湘潭」目標闊步前進_時政...
堅定不移朝著建設「六個湘潭」目標闊步前進——二論學習貫徹市委十二屆九次全會精神湘潭日報評論員一切偉大成就都有一個偉大目標引領。市委十二屆九次全會堅決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省委十一屆十二次全會精神,結合湘潭實際,創造性地提出了深化「六個湘潭」建設的發展目標,即在「十四五」時期全面建設實力湘潭、創新湘潭、文化湘潭、幸福湘潭、美麗湘潭、平安湘潭,這是對標對表中央要求、深入落實省委「三高四新」戰略的重大決策,是立足湘潭發展新實際、新特徵、新機遇、新潛力、新使命所作出的現實選擇,順應了湘潭300萬人民的共同心聲和更高期盼。
-
新華社特約評論員:聚焦合作 中美才能走向更美好的未來
新華社北京12月23日電 題:聚焦合作 中美才能走向更美好的未來新華社特約評論員 鄭韜美國大選後,中美關係再次站到十字路口,既面臨許多風險挑戰,也面臨新的機遇。雙邊關係能否重回正軌,是全世界關心關注的焦點。
-
【理響合肥•舉旗幟】讓人民享有更加美好的生活
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不僅是建成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任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廣大人民群眾不僅是社會文明程度提高的主體力量,也是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的共享者、受益者。只有社會文明程度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才能不斷增強。當前,我國發展環境面臨深刻複雜變化。
-
旭輝堅持高質量發展,滿足人們實現美好生活的願景
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型產業,作為關乎國計民生、關係人們切身幸福的關鍵領域,房地產行業的發展質量不容忽視。旭輝集團2000年成立於上海,其控股股東旭輝控股(集團)2012年在香港主板整體上市(00884.HK),是一家以房地產開發為主營業務,定位於"美好生活服務商、城市綜合運營商"的綜合性大型企業集團。
-
新華社評論員:以塞罕壩精神建設美麗中國
新華社北京8月28日電 題:以塞罕壩精神建設美麗中國 新華社評論員 跨越55年,三代人奮鬥不息,把「黃沙遮天日,飛鳥無棲樹」的荒漠沙地變成了廣袤林海,這是怎樣的人間奇蹟?半個多世紀以來,幾代塞罕壩人聽從黨的召喚,歷經風雨不易其志,飽受磨難不改其心,肩負起修復生態、保護生態的歷史使命,創造了無愧於黨和人民的非凡業績。對各地幹部來說,推動綠色發展,建設生態文明,是責無旁貸的使命與責任。
-
新華社評論員:穩固耕地基本盤,打好種業翻身仗——學習貫徹中央...
新華社北京12月22日電 題:穩固耕地基本盤,打好種業翻身仗——學習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 新華社評論員 對於一個14億人口的大國來說,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在任何時候都是真理。特別是要保障現有14億畝的三大穀物面積只增不減,確保耕地主要用於生產糧食和多元化食物,始終端穩中國飯碗,築牢大國糧倉。 必須看到,近年來我國耕地數量下降,既有加快城鎮化工業化發展佔用土地的原因,也有用地不節約、不集約的因素。因此必須對城市攤大餅圈地堅決說「不」,堅持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一起抓。
-
陳宜明:以高質量發展為目標,為改善民生、科學決策提供重要參考
隨著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的提高,人們的生活方式也發生了變化,比如戶型、功能分布不合理,房間沒有收納空間,房屋功能劃分、面積分配不合理,導致一些空間利用率很低。這些問題反映了我們的住宅設計還沒有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需求變化來調整。所以,我們要加快房地產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調整住宅的設計思想,讓它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只有這樣才能推動經濟社會更好發展。此外,綠色發展是當前生產生活的主基調,但如果住宅的基本功能還不能滿足需求,綠色發展的基礎就不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