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母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迅速取代戰列艦的位置,成為了海軍發展的新核心裝備。當初英國海軍和美國海軍都大力發展本國的航母艦隊,其中美國海軍因為其強大的科技和經濟實力組建了大量的現代化航母戰鬥群,因此也可以在冷戰中處處壓制蘇聯海軍。而蘇聯打造的海軍艦隊,在面對集防空、反潛、反艦和對陸攻擊於一體的航母戰鬥群完全處於劣勢地位。也正是見識到美軍航母在二戰中出現的表現,一直立志要成為世界大國的印度在獨立不久後便向英國採購了一艘半人馬座級航母裝備海軍,成為二戰之後第一個裝備航母的國家。雖然印度國產航母計劃讓印度海軍受盡了外界的嘲笑,並且因為多次的事故也讓不少人覺得印度海軍實力非常弱,但是印度海軍也有自己的高光時刻。
在上個世紀70年代初期,印度和巴基斯坦爆發了第三次軍事衝突,史稱第三次印巴戰爭。在1971年12月3日,巴基斯坦發起了代號為「成吉思汗」的軍事行動行動,標誌著1971年印巴戰爭的敵對行動正式開始。印度的反應是在西部戰區採取防禦性軍事戰略,而對東部戰區進行大規模,協調和決定性的進攻。面對裝備精良並且得到蘇聯支持的印度軍隊,巴基斯坦軍隊完全處於下風,在經過十多天的交戰之後,巴基斯坦全軍潰敗,沒能擋住印度的攻勢。這也導致巴基斯坦被分成了東巴基斯坦和西巴基斯坦兩個國家,而印度軍隊所佔領的東巴基斯坦也成為了現在的孟加拉國。
印度的軍事行動也讓美國十分惱火,雖然在第二次印巴戰爭的時候美國向印度提供了不少的武器裝備和軍事物資,但是印度依然一直和蘇聯保持密切的外交關係。因此,為了能夠保證對蘇聯的壓制,美國最終決定去支持印度的老對手——巴基斯坦。在擊敗巴基斯坦軍隊之後,印度國防部計劃從蘇聯繼續採購一批武器裝備企圖徹底擊敗巴基斯坦軍隊。而就在這個時候,美國海軍第七艦隊組成的航母戰鬥群開始介入了這場戰鬥。當時這支航母戰鬥群由企業號核動力航母、的黎波裡號兩棲攻擊艦、三艘法拉哥特級驅逐艦、4艘鮑賽特爾級驅逐艦、1艘戰鬥支援艦和1艘攻擊型核潛艇組成,龐大的航母戰鬥群以每小時17節的速度慢慢靠近孟加拉國的海域。
值得注意的是,當時美軍兩棲攻擊艦上還搭載了2000名美軍陸戰隊員,大有一副「來戰」的意思。其實,美軍之所以用17節的航速一方面是這樣更加經濟,更加節省燃料,另一方面可以隨時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牢牢把握主動權。明眼人都已經看出來了,美國海軍是給巴基斯坦軍隊來當後臺的,雖然對外宣傳是進行撤僑,但是明擺著是給印度軍隊施加壓力,阻止印度下一步的軍事行動。按照美國海軍的設想,當初蘇聯海軍在面對美國特混艦隊的時候都選擇退讓,印度憑什麼繼續進行作戰?但正當美軍航母艦隊駛入孟加拉灣沒多久,印度海軍的維克蘭特號航母戰鬥群就迎了上來,擋住了美軍艦隊的去路。
誰也沒有想到印度海軍竟然會來這一出,畢竟美國海軍的航母戰鬥群可不是擺設,但是也得看對方了不了解美軍航母戰鬥群。據了解,維克蘭特號航母的時任艦長普拉卡什上尉曾經前往美國海軍學院進修過,在長達一年多的學習時間中,他了解和熟悉了美國海軍的戰略思維和航母的戰術方法,也明白美軍這次說是來撤僑就沒打算跟印度海軍交戰,否則會直接介入印巴衝突中,根本不會像現在給印度施加壓力。所以在看到美軍航母戰鬥群之後,普拉卡什上尉立刻下令讓印度海軍進入作戰狀態,直接對美軍喊話「請立刻返回,否則將會是印度海軍的敵人」。而在二十分鐘後,美國海軍航母艦隊發出信號,退出孟加拉灣。
非常嘲諷的是,在美國海軍航母艦隊打算再闖一闖印度海軍的封鎖圈的時候,戰爭就已經結束了。在完成撤僑之後,美軍航母戰鬥群離開了印度洋,而這也是印度海軍最高光的時刻,畢竟他們真的逼退了美軍的航母戰鬥群,讓美國航母屢試不爽的心理戰失效了。畢竟對於那些小國家來說,見到如此龐大的艦隊,如此多的航母艦載機基本上氣勢就輸了一半,更別說怎麼進行有效反擊了。而印度海軍也在這次事件後,更加意識到航母在局部軍事衝突的效果和威懾力,也加速了本國航母計劃的發展,只是沒有想到的這將會是另一個坑。他們沒有被美國航母艦隊所壓倒,卻栽在了俄羅斯人的手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