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野有4大王牌軍,為何只有「攻堅老虎」43軍沒參加抗美援朝?

2021-01-09 騰訊網

1948年遼瀋戰役期間,我軍第四野戰軍還被稱為「東北野戰軍」,下轄各軍使用「縱隊」這一編制。當時的東北野戰軍共有12支主力縱隊,另有獨立師、炮兵、工兵、鐵道兵及地方部隊合計100餘萬人。在12個縱隊裡面,公認實力最強的縱隊是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六縱隊。

這4支東野王牌縱隊,放在當時的全國解放軍部隊中,戰鬥力也是頂級的。東野一縱即為後來的四野38軍(萬歲軍),二縱為39軍,三縱為40軍,四縱為43軍。在上世紀四五十年代解放戰爭到抗美援朝戰爭期間,四支王牌軍立下了汗馬功勞。

解放戰爭時期,38軍在李天佑任軍長帶領下攻克四平,攻破天津城,衡寶戰役屢屢立功,尤其是下轄的112和113師,在我軍的師一級部隊中也屬於一等王牌師;39軍前身為抗戰時的新四軍第3師,1945年黃克誠大將最早帶去東北的基幹部隊,遼瀋戰役重中之重攻打錦州城的主力,並在天津戰役中第一個打進市區,解放戰爭時期表現甚至強於38軍,為四野攻堅戰中的首選部隊;40軍同樣是四野王牌,在遼西平原圍殲廖耀湘第九兵團時表現最佳,並且1950年解放海南的關鍵戰役中立下頭功。

以上3支四野主力軍,作為戰鬥力最強的軍級部隊,隨後都加入志願軍13兵團,在抗美援朝初期就奔赴前線作戰,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第38軍在1950年第二次戰役時,長途奔襲攔截美軍,立下奇功被志司點名嘉獎為「萬歲軍」,這在我軍軍史上絕無僅有。奇怪的是,跟這三個軍齊名的四野第43軍(六縱),怎麼沒有參加抗美援朝戰爭呢?

43軍被譽為「攻堅老虎」,可見其強大實力。最早這個稱呼來源於六縱第17師(四野時期的128師),作為一個師級作戰單位,經常被野司直接調度作為攻堅的戰術單位。解放戰爭初期我軍處於整體守勢,不擅攻城;由守轉攻時的主力攻堅部隊尤為珍貴,四平錦州天津三座堅城,17師都是野司的攻堅總預備隊,極為信賴,其攻城手段和戰法在全軍作為典範推廣學習。三大戰役後,43軍又在與桂系王牌第三兵團的決戰中發揮關鍵作用,活捉其兵團司令官張淦中將,瓦解了強悍的白崇禧軍事集團。43軍在解放戰爭後期達到63000人規模,也是四支王牌軍中編制最龐大的。

之所以沒有參加抗美援朝,主要原因是1950年43軍在廣東、海南一帶活動。1950年5月海南島解放,43軍是登島主力,此時距離韓戰爆發僅剩一個多月,43軍距離東北邊境十分遙遠,且部隊需要休整。更重要的是,大陸南端及海南雖然解放,但仍有繁重的剿匪任務,需要有幾支強勁部隊留守,軍委和四野選擇了43軍。

因此抗美援朝前在東北組建東北邊防軍,就沒有考慮遠在南方的43軍。1951年43軍更是直接承擔了粵西軍區的職責,第二年又與海南軍區合併,該軍自始至終沒有像幾支兄弟部隊那樣成建制前往朝鮮前線。儘管如此,仍無損43軍歷史的傳奇和偉大,解放後還是發揮了重要作用。

相關焦點

  • 第四野戰軍的四支王牌軍,三支去了朝鮮戰場,為何只有43軍缺席?
    這4支東野王牌縱隊,放在當時的全國解放軍部隊中,戰鬥力也是頂級的。東野一縱即為後來的四野38軍(萬歲軍),二縱為39軍,三縱為40軍,六縱為43軍。在上世紀四五十年代解放戰爭到抗美援朝戰爭期間,四支王牌軍立下了汗馬功勞。
  • 這支解放軍的王牌軍,曾兩次被撤銷番號,首任軍長為四野第一悲將
    不僅陳光,43軍歷任軍長(司令員)中,第三任黃永勝,第四任李作鵬,這兩位的命運也是在建國後跌宕起伏,令人扼腕。 43軍(6縱)在解放戰爭中,是四野的五大主力軍之一,從東北一直打到海南島,北戰南徵萬餘裡,以傷亡3.2萬人代價,殲敵近18萬人。其所屬部隊堅持中國共產黨的絕對領導,在各個革命歷史時期,經常擔負對全局有重大影響的戰略行動和作戰任務,具有很好的傳統和作風。
  • 抗美援朝「東北三隻虎」,38軍、39軍和40軍,誰是真正虎王?
    抗美援朝70年之盤點2:東北虎 作者:相忘於江湖 抗美援朝有27個軍入朝參戰,來自四野的8個軍實力最強。 四野參戰的梁興初38軍,吳信泉39軍,溫玉成40軍,吳瑞林42軍,蕭全夫46軍,曹裡懷47軍,曾澤生50軍,丁盛54軍。其中46軍、47軍實力稍差,50軍是長春起義部隊,42軍和54軍是後起之秀,實力最強的還是東北「三隻虎」。
  • 1949大典閱兵為什麼沒有1軍、12軍、20軍、43軍、65軍這些王牌軍
    1949年的開國大典是非常重要的時刻,可是為什麼沒有1軍、12軍、20軍、43軍、65軍,等等一批王牌軍呢?按慣例,閱兵是全國最優秀的部隊集合在一起,近年來的幾次大閱兵,都是有榮譽的部隊英雄風貌的一次集中大展現!
  • 志願軍入朝先頭部是哪4個軍?軍長都是誰?各軍第一仗打得怎麼樣
    打頭陣、第一仗,是人們非常關注和重視的大問題。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的先頭部隊有幾個軍?軍長都是誰?各軍的戰鬥力怎麼樣?入朝後各自的「第一仗」打得怎麼樣?今天,讓我們一起走近這幾個志願軍軍。這個4軍分別38軍、39軍、40軍和42軍。是四野的老部隊。他們各自的「戰鬥力」和「戰績」是這樣的:38軍,前身是東北野戰軍第1縱隊。解放戰爭中,以「三下江南」、「四戰四平」名揚天下。後改為四野第38軍。平津戰役中擔任天津主攻,率先突破天津城防,殲滅國民黨軍2.7萬,活捉天津警備司令陳長捷。是東北野戰軍的三個猛虎軍之一,是四野的頭等主力,以善打大仗、硬仗著名。
  • 有鐵軍之稱的第43軍,前六任軍長,都是由清一色的開國名將擔任
    是各野戰軍中的「老大哥」,參加戰鬥最多,經驗豐富,戰鬥作風勇猛,能攻能守,不怕犧牲,浴血頂住十萬兵,跨海徵戰(參加解放海南島戰鬥),猛虎化蛟龍。第43軍不僅能徵善戰,在戰爭年代還贏得鐵軍之稱,更牛掰的是第43軍前六任軍長人選,都是由清一色的開國名將擔任。
  • 我國三大王牌軍,都是出自哪個野戰軍!首任軍長又是什麼軍銜
    說到王牌軍,如第43軍、38軍、13軍、1軍、27軍、47軍、20軍、39軍、42軍、54軍,第12軍,第14軍,第31軍等部隊,都是屬於我國的王牌部隊。然後在以上這幾個軍中第38軍,第39軍,第54軍譽為是我國現有的三大王牌軍。這三個王牌軍後來到發展成甲類重裝甲集團軍,裝備實力最強,反應快,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應對一場戰事,迅速投入一場戰爭。
  • 四野13兵團的第38軍,在成立之初,各師的師長都是誰?結局如何?
    第四野戰軍第13兵團38軍成立於1948年11月,前身是東北野戰軍第1縱隊,是四野的頭等主力,以善打大仗、硬仗著名。1931年參加革命,1933年加入紅軍,先後任紅一軍團二師四團特派幹事、二師特派幹事、特派員等,參加長徵;抗戰時期115師686團2營教導員、教導五旅十三團政治處主任、濱海軍區十三團團長等職;進軍東北後,任東北民主聯軍第1縱隊1師2團團長、1師師長、第112師師長。後任第38軍參謀長、副軍長,參加了抗美援朝。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85年離休,1991年2月13日去世,享年74歲。
  • 抗美援朝率先打進漢城的部隊,為何被裁撤的時候,沒一個人反對
    新中國建立之後,歷經多次軍改,很多戰功赫赫的部隊都被裁撤了。每當這些部隊被裁撤的時候,由於各種影響,都會有人反對,但是在1985年大裁軍,50軍被裁撤的時候,卻沒有一個人反對,這是為什麼呢?50軍的前身是民國時期大名鼎鼎的滇軍60軍,這支部隊的歷史很悠久,曾參加過辛亥革命,護國運動等重大歷史事件。抗戰爆發的時候,雲龍王龍雲將60軍進行擴充,兵力達到四萬人,還花重金為這支部隊購買了全套的法械裝備,而當時全雲南的兵力有不過十萬人,龍雲還讓自己的表弟盧漢擔任這支部隊的首任軍長。
  • 對越反擊戰,直到越南戰敗,越軍戰力最強的王牌軍為何都沒出現?
    抗美援朝戰爭讓新中國揚眉吐氣了一番,英勇的中國志願軍戰士們打破了美軍不可戰勝的傳說,在朝鮮半島上打出了我國的國威和軍威,讓世界意識到,除了美蘇這樣的大國之外,剛剛成立的新中國同樣也是不好惹的。但即便如此,依舊有看不清形勢的國家對中國進行了侵略挑釁,比如越南。
  • 四野38軍(一縱)子弟後代捐款情況通報二
    捐 款 情 況 通 報 二截止到2月4日21時,共有348人參加捐款,收到捐款82438元。四野有的分會已開始組織捐款活動。作為四野38軍(東野一縱)的後代子弟,在國家遇到災難之時,絕不能無動於衷、袖手旁觀,要積極行動起來,發揚38軍站排頭、爭第一,胸懷天下,勇挑重擔的精神,投身到這場聲勢浩大全民參加的阻擊戰之中。對此,四野38軍(東野一縱)聯誼會決定:發動後代子弟們為疫情嚴重的地區捐款。
  • 參加海南島戰役的40軍、43軍軍長是韓先楚、李作鵬,政委分別是誰
    參加海南島戰役的部隊主要是第四野戰軍第40軍和第43軍。第40軍的軍長是大名鼎鼎的「旋風司令」韓先楚。第43軍的軍長是開國中將李作鵬。那麼,第40軍、第43軍的政委分別是誰?我們往下看: 第40軍的政委是袁昇平。袁昇平是江西吉安人。全面抗日戰爭時期,袁昇平擔任過八路軍第115師獨立團副營長,晉察冀軍區團政治委員、支隊政治委員,八路軍教導第二旅副政治委員。
  • 傅作義的王牌軍第35軍,先後4任軍長,他們都是誰?結局如何
    傅作義的王牌軍第35軍,先後4任軍長,他們都是誰?結局如何第35軍是傅作義起家的部隊,屬於傅系軍隊的「王牌」,成名之戰在中原大戰中,傅作義以一個旅堅守涿州,整整一個月,對抗張作霖的10萬大軍,後來以該旅為班底創建了第35軍。
  • 抗美援朝時,中國陸軍高達550萬人!為何只動用了四成兵力參戰?
    上世紀50年代的抗美援朝戰爭,儘管中朝軍隊最後取得勝利,迫使聯合國軍籤字停戰,但就戰爭背景和進程而言,中國面對強悍的對手美國,著實承受了近代以來最大的戰爭壓力。1950年中期中國國內共有陸軍兵員約550萬人,但五十年代派往朝鮮戰場上的官兵總數為240萬人左右,佔比僅為43%。
  • 國軍五大王牌軍的美械裝備到底有多強?
    一直以來,國軍由於支援部隊和技術裝備少,只能以步兵人數眾多,編制臃腫的「軍」作為主力戰術兵團,而歐美強國陸軍早已實現了火力更強、人數更少、行動更靈活的「師」為主力戰術兵團,國軍王牌也是軍級編制,人數普遍3萬餘人,美軍師一般都是1萬餘人,所以即便二者裝備相當,國軍王牌軍火力平均也只有對方師的一半或三分之一而已。
  • 抗美援朝第一次戰役,志願軍6個軍參戰,軍長都是誰?授什麼軍銜
    10月25日至11月5日,抗美援朝第一次戰役打響,「聯合國軍」在第一線擔任進攻的部隊共10個師又1個旅和1個團,總兵力13萬餘人。志願軍有6個軍參戰,總兵力約29萬餘人。那麼抗美援朝第一次戰役,志願軍6個軍參戰,軍長都是誰?開國後被授予什麼軍銜?
  • 東北野戰軍有多強?一個師15000人,一個軍單挑國軍一個兵團
    東北野戰軍(後改為四野),是解放戰爭時期我軍綜合實力最強的一支戰略機動部隊,尤其在1948年以後,無論在關內關外,都被國民黨軍深深忌憚。黑土地上全面的土地改革及充足武器彈藥,在不到3年時間內造就了這支強大的部隊。提到東野最為人熟知的就是「百萬大軍」的龐大規模,當年的東野究竟有多強呢?我們來了解一下。
  • 蘇聯提供志願軍60個師裝備,王牌40軍為何卻自己換了美械?
    第40軍作為老東野3縱,原四野王牌軍之一,入朝後一度自行決定將大部分武器更換為戰場繳獲的美械,而不是以蘇械為主,這是怎麼回事呢?蘇聯經過二戰破壞,雖然國內有完整軍工體系,但和戰時的生產能力相比大不如前,無法在戰爭初期就滿足志願軍武器需求,訂單不能及時完成,甚至與約定工期相去甚遠。直到援朝開始3個多月後的1951年1月,也就是第四次戰役時,才有少量蘇械運抵志願軍前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