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人過五十歲,這3條「天規」不可違背,以免禍事纏身

2020-12-17 文澤帝君

曾國藩是晚清名臣,平時嚴以律己,善於識人,被後世譽為「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完人。他身居高位數十載,能夠一直屹立不倒,靠的就是他的為官與做人的智慧,能夠在恰當的左右逢源,重點是在人際交往中,能夠拿捏好分寸,是具有大智慧的通透之人!

他說一個人如果過了50知天命的年紀,為人處世的一些規則法度還不能夠處理好,會給下半輩子帶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若能處理得當,那麼福氣和好運自然就來了!

人一旦過五十歲,這三條「天規」不可違背,以免禍事纏身!

一、利可共而不可獨,謀可寡而不可眾

利益,往往是眾人都渴望得到的,如果誰獨佔了利益而不與大家分享,那麼一定會招致怨恨,甚至成為眾矢之的。劉邦攻破鹹陽,卻不敢佔據其地;曹操能夠「挾天子以令諸侯」,卻終其一生不敢篡漢自立,他們都是怕成為眾矢之的。所以,面對利益,一定要權衡取捨之道。

謀劃事情,一定要跟有主見的幾個人一起,而不要與眾人一起謀劃事情。就是謀求特別重大的事情,不必與眾人商量。因為謀求大事的人,自己必定有非同一般的眼光、心胸與氣度,如果和別人商量,反倒麻煩。

二、久利之事勿為,眾爭之地勿往

能夠長久獲利的事情不要也去做,所有人都想得到的地方不要前去。

意思是說,日中則移,月滿則虧,物盛則衰。世界上沒有一勞永逸的事情,也不可能有長久獲利的事情,如果有這種能夠一直獲利的事情,那一定就是個騙局,在這個時候要保持頭腦的清醒。

後半句是說的安全,眾人爭執、爭鬥的地方你不要去,容易惹麻煩或者招致禍患。還有一層意思是說,大家都去爭搶的利益,你就不要去爭搶了,因為那肯定是薄利。或者根本就是陷阱。

最淺顯的例子就是很多上了年紀的人容易被騙錢,比如正規的銀行理財產品不去買,反而去買些沒有資質的皮包公司的高收益理財產品。這樣的情況下,很有可能就會被騙的餓血本無歸!

三、勿以小惡棄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不能因為別人的小過錯從而忽略了他的高尚品德。或者是因為一些細小的恩怨就能把之前的恩情都全部放棄。

最簡單的就是可能同時順路給你帶了早餐,但是有天因為時間不夠就沒有給帶早餐而心生怨恨,覺得是同事讓你餓了肚子。

這是完全不對的想打,不能因為只是這一次同事沒有幫忙就忽略了之前每天同事都幫你打飯的功勞。這是沒有德行的人才會做的事情。

人生有所為而有所不為,尤其過了五十,更要知天命,多些思考。名利之事皆身外之物,人生禍福旦夕間,要懂得趨吉避害,以上這三條「天規」,別去輕易觸碰,就能給自己的下半輩子多積些福分。

其實曾國潘在為人處世上如此通透,那是因為曾國潘把馮夢龍的《智囊全集》當作人生箴言,日夜捧讀,加上本身就是具有大智慧之人,所以才能在官場當中叱吒風雲,在為人處世上如魚得水。

關於《智囊全集》這本書,這本書上起先秦,下迄明代,集合曆代智慧故事1238則,字字猶如三尺利劍,將種種智慧收攬無遺。這是一部反映古人巧妙運用聰明才智來排憂解難、克敵制勝的處世奇書。

不僅僅是曾國潘一人這麼推崇,紀曉嵐也痴迷此書甚至於倒背如流!而康熙皇帝只允許內部傳閱,不可外傳。

而這本書一直流傳到現在,一些商業大佬也是非常崇拜這本書。

王健林就將其列入書單,推薦給萬達高層,從古人智慧中學習職場用人訣竅,加強個人修養。

難怪也有人說這套書,學其十中有二,便可安身立命,趨吉避害。

建議夥伴們看看白話文版的,文言文版本比較晦澀難懂,解釋起來也是比較的耗費時間,還是白話文版本的比較通俗易懂。

這個版本的《智囊全集》將原版的故事全部紀錄進去,又加上了白話文翻譯,還有豐富的彩圖,還把陳夢龍的點評都完整的收納,注釋詳盡,更容易讀懂。

每一個故事都短小精悍,不會枯燥乏味,在不經意間就能學到為人處世的智慧。

在讀這套書的時候,能夠一邊欣賞有趣的官場、民間故事,合上書籍後,還能驚嘆於古人的智慧,還有那驚人的謀略。

這一套書看過之後受益終生!從書中學到的智慧,伴隨我們的一生,不管你是買來自己看,還是收藏,亦或是送給朋友,都是性價比最高的事情了!

一整套的人生智慧只需要79塊錢,一頓午飯的錢就能讓你受益終生!是非常划算的事情。

想看的小夥伴們,點擊下圖就可以購買:

相關焦點

  • 這2條做人天規,他都違背了
    只因這2條做人天規,他都違背了!一:不怕名聲大,就怕才能不匹配盧俊義有兩大名聲,其一:槍棒無雙,其二:第一等長者!槍棒無雙,人們都熟悉。第一等長者是宋江所說:「他是北京大名府第一等長者,如何能夠得他來落草?
  • 人到四十「一事無成」,要牢記這3條「天規」,日子才能越過越順
    《易經》:「三十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臨近知天命之年,需要改變思想觀念,不能再肆無忌憚,隨心所欲。要知道「人在做,天在看」,要真正明白自己的使命。生活在農村,對於這位50歲的中年人來說,他過著無盡的「尋找財富」的生活,開始了新的旅程。對於50歲的人來說,名利雙收,家庭更重要。
  • 老祖宗的告誡:人到50,想體面過好後半生,這三條天機,要參破
    人到五十,就要想著怎麼才能讓自己幸福的度過後半生,該放下的就得放下了,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凡事看開一些,減少自己的欲望,沒有太多的欲望,就會輕鬆很多老祖宗說:人到五十,想體面過好後半生,這三條天機,要參破。
  • 易經告誡:人到五十,要想餘生過得舒服,給自己留這4條「後路」
    世上任何事物都是有一個循環規律的,從《易經》來分析,帶你認識這個規律,你會發現這個世界很有趣,而且不僅僅是世界的規律,也是人生的規律,易經告誡:人到五十,要想後半生過得舒服,給自己留這4條「後路」。一個人到了五十歲的年紀,本來應該有富足的積蓄,可以過一個衣食無憂的日子了。
  • 與人相處時,有3條「潛規則」不可不知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人越是長大,社會閱歷越豐富,也越來越不懂社交,身邊的朋友更是越來越少。的確,日常生活中,我們少不了和各色各樣的人打交道。但職場有職場的潛規則,商場有商場的潛規則,社交中自然也有要注意的潛規則。因此,與人相處時,要切記下面這三條「潛規則」:言行無忌,易生禍事常言道,病從口入,禍從口出。
  • 曾國藩:人成功離不開這「三不鬥」及這五個「字」,值得收藏
    曾國藩也是「學而優則仕」的典型代表,從一介書生到封侯拜相,並且得以善終,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之下,實屬難得。古人云:修身、治國、平天下,曾國藩這三樣都做到了。治國與平天下的基礎在於修身,那麼看看曾國藩在修身方面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的?
  • 農村俗語:「人過五十天過午」,50歲以後,這3件事千萬不要做!
    以往,大家了解五十歲的運勢,換句話說,在中午50天以後,一個人的生命早已已過一半,一切都基礎定出來了,我們可以共享殊榮和屈辱。可以說,進行棺木的實際效果早已做到。以往,大家的使用壽命相對性較短,因而鄉村老人常常警示說,在50歲時,大家應當儘量避免做三件事。
  • 曾國藩識人術:想知道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看這3點就夠了
    晚清名臣曾國藩對交友這件事非常重視,他曾告誡子女:「擇友乃人生第一要義。一生之成敗,皆關乎朋友之賢否,不可不慎也。」那如何才能判斷出一個人值不值得我們相交呢?曾國藩提出了3個標準,可以準確判斷出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1、看如何對待別人的恩情「受人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這是我們一直以來的認知,但有的人卻不是。你對他好,在對方看來卻成了理所當然。
  • 王陽明:人的命運靠自己掌握!牢記3條「天規」,金錢自然就來
    我命由我不由天,要想讓命運大反轉,首先你得有足夠的頭腦,真正決定一個人命運的,不是能力,不是智商,而是情商和思維!王陽明命運坎坷,遭遇的磨難是常人所難以想像的,一生三起三落,在不斷的遭人陷害中,還能最終活下來,並創造了王陽明心學,影響了全世界!
  • 101歲佛者坦言:家裡小孩闖了這3件「禍事」,是吉兆
    導語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從這句有名的典故,我們就可以知道,其實禍和福是相互依存的。福事和禍事之間也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在生活當中,我們作為成年人,時常會因為一些瑣碎的事情而為自己的小孩子感到憂心,而當我們的身邊發生一件不是特別好的事情的時候,我們就會立刻想到這貨是是不是對我們的孩子不好,並且有可能會因此而有一段時間情緒低落。那麼我們在福禍可以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的關係之下,101歲的佛者坦言說:如果家裡的小孩長了,這一下三件禍事,那麼是一個吉兆的開始。
  • 「禍事」來臨前,會出現這3種不好的跡象,要注意了!
    不種惡因,禍事就不會找上門來。所謂的「命運」就是你的心、你的念頭,所謂「風水」就是你的行為。記住一句話:人在做、天在看,舉頭三尺有神明。過去的無法改變,變化多端的外境無法掌控,那就修好自己的心,從當下起斷惡行善。
  • 人到中年,悟透這兩條「天機」,可以積德積福
    文章作者:琢磨君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由此可見,聖人孔子也說相信有「天命」存在的!後人更是總結道:四十而不惑,是一種修境;五十知天命,是一種悟境;六十耳順,七十從心所欲,是一種佛法證境。晚清名臣曾國藩則說:「君子之道,以知命為第一要務」!
  • 85歲老人提醒:人過五十,記得留幾條後路,餘生不會命苦
    過了五十歲無論過的好與不好都要記得留這幾條後路,只有這樣做,餘生才不會命苦。 人過五十一定要首先為自己的健康留條後路。 這才是自己的家。 人過五十歲許多人還為了生計四處奔波,現代社會子女買房壓力也很大,許多人為了幫助子女寧願晚幾年享受生活依舊奔波勞累。直到身體徹底垮了,子女也有房子與家了,才發現自己孑然一身居無定所。 許多人認為自己為子女創造了家,自己可以堂而皇之的住進去。
  • 曾國藩古道:這是還願之路,更是反省和解脫之路
    1909年,16歲的毛澤東替病癒的母親「還願」,曾去南嶽「朝山進香」,走的就是這條古道。據官方設立的「北山朝聖古道」碑文介紹,該古道始建於唐末宋初,因清朝同治年間湘籍重臣曾國藩曾出巨資對其擴建,故被稱為曾國藩古道。古道長約8公裡,以衡陽市南嶽區龍鳳鄉紅旗村為起點,沿山脊逶迤拾級而上,終點抵達祝融峰頂的祝融殿。路面用異地花崗石鋪成,險峻處有護欄。
  • 曾國藩幾句家訓,揭開家族興旺的秘密
    中國人的信仰體系,一般來說有兩個:一是信天命,「天」就是天帝,中國人畏天;一是信祖宗,我們在遇到重大難題時,常會給祖宗上炷香禱告一番,希望祖宗保佑後代平平安安之類。要知道,老天離我們遠,只能敬畏;祖宗才是我們生活中存在過的,離我們很近。《左傳·昭公十八年》子產曰:「天道遠,人道邇,非所及也,何以知之?」
  • 曾國藩晚年吐血反思,決不可抬舉這三種人,當心遇上白眼狼
    別看曾國藩如今識人這麼準,其實他也在這三種人上吃過虧,摔過跟頭,後來經過反思,他才意識到,不能抬舉這三種人,否則就是給自己招難。一、才高德薄之人曾國藩一向愛才、惜才並且時常引薦人才,只要入了他的眼,那這人必定是有過人之處,就有可能飛黃騰達。
  • 易經:人到五十,如果你還在奮鬥,餘生要給自己留這4條「後路」
    倘若一個人只靠錢在日常生活中,他就一無是處。倘若一個人只靠姓名活著,他就一無是處。錢耗盡了,名氣就沒有了。唯一一個人的成就能夠始終留到這一全世界。人到五十歲,好似這些成熟甜美的車釐子一般漂亮。但是,在那般的年紀,大伙兒需要控制自身的人生方向,有著正確的判斷能力。
  • 王陽明:「人到五十,人生過半」,學會對這3件事心狠
    孔子: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古人說,「人到五十,人生過半」,這就是歲月帶給五十歲人的內心感悟。人到五十,應該對這3件事狠心,也許年輕人看不懂,但是慢慢品一品,其實這是另一種大愛。
  • 《曾國藩傳》:從笨人到聖人,曾國藩將這一個字,做到了極致
    從小到大,不管是學習也好,初入職場也好,很多人都經歷過這種質疑和打擊。那麼,一個人成功與否,真的只是取決於他智商的高低、學習的快慢嗎?160年前的曾國藩,給出了不一樣的答案。這個故事雖然是民間傳說,無法辯證真偽,但是由此可見,曾國藩小時候的「笨拙」,那是在十裡八鄉出了名的。為什麼曾國藩學習這麼慢,還一直在堅持呢?這與他爺爺曾玉屏的教育,有著極大關係。曾玉屏年輕時候不務正業,遊手好閒,但是到了35歲那年,突然發憤圖強,日夜苦幹,終於改善了全家人的生活。
  • 易經洩露不可違背的6條天規,人在做天在看,越早知道越能受益
    易經洩露不可違背的6條天規,人在做天在看,越早知道越能受益交友是人生重中之重友誼對於人生的意義,大概怎樣誇張也不過分。有太多的人因為朋友而決定了一生的命運。一句「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令人們從兩千年前一直感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