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後人評價「立德立功立言真三不朽,明理明知明教乃萬人師」,王陽明創立的心學,堪稱儒家在歷史長河中的新發展。孔子: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古人說,「人到五十,人生過半」,這就是歲月帶給五十歲人的內心感悟。人到五十,應該對這3件事狠心,也許年輕人看不懂,但是慢慢品一品,其實這是另一種大愛。王陽明說過:「人到五十,人生過半」,對這3件事心狠,就是對自己大愛。
第一、對自己心狠點
人到五十,人生已經走入下半場,身體也沒有年輕時強壯了。在這個年齡不上不下的階段,應該明白一個道理:身體是自己的,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只有身體健康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沒有健康的身體都是一場空。
到了這個時候,那些無關緊要的飯局能推就推了吧。不管因為什麼,都應該學會狠心的拒絕。雖然會顯得「心狠」,但這是對自己的愛,你的健康就是大家的健康。這樣的「心狠」,是對自己人生的一種大愛。
第二、對兒女心狠點
人到五十,自己的孩子都長大了,有自己的家庭和事業。這個時候就應該學會放手。
俗話說得好「兒孫自有兒孫福」,這句老話就是告訴我們,人生過半,不要再對自己的孩子過度幹涉,否則只會讓自己的孩子覺得煩。孩子和父母的想法不一樣,他們有自己的想法,這個時候,就應該對兒女心狠一點,不要幹涉他們的生活。
這樣雖然看起來父母比較心狠,但是父母這樣做的目的,不過是為了減輕父母的壓力和負擔,也是對兒女的一種大愛。
第三、對不冷不暖的親戚心狠點
人到五十,不知道什麼時候,就不喜歡湊熱鬧了。以前喜歡走親戚,但是到了這個年紀,覺得不冷不熱關係不進的親戚應該慢慢疏遠。
人到五十,就應該學著看淡人生,把親戚關係看得平常一點,讓自己的日子過得清淨一些。因此就應該學會狠心一點,對身邊不冷不熱的親戚離遠一點。
也許,這種「心狠」就是對他們的保護,減輕他們的煩惱,這樣的「心狠」也可以當成一種大愛。
學一學王陽明,明白在什麼年紀做什麼事,明白自己該走什麼路。王陽明之所以被稱作為聖人,是因為他的心學影響了世界!王陽明一直堅持學習聖賢之道,講究修身修心。曾國藩評價他:「王陽明矯正舊風氣,開出新風氣,功不在禹下。」
《知行合一:王陽明心學》這本書從「知行合一」角度敘述王陽明傳奇一生。告訴我們「知行合一」的「知」,不是「知道」,而是「良知」,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道德感和判斷力。找到並遵循內心的良知,複雜的外部世界就會變得格外清晰。 知行合一是頓悟得來的智慧而是在磨難中不斷反思、修煉,砥礪出的生命境界。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說:21世紀是王陽明的世紀!
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繼承了王陽明的思想,創作出「稻盛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