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人到五十,人生過半」,學會對這3件事心狠

2020-12-16 遼寧臺奇趣百科

王陽明,後人評價「立德立功立言真三不朽,明理明知明教乃萬人師」,王陽明創立的心學,堪稱儒家在歷史長河中的新發展。孔子: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古人說,「人到五十,人生過半」,這就是歲月帶給五十歲人的內心感悟。人到五十,應該對這3件事狠心,也許年輕人看不懂,但是慢慢品一品,其實這是另一種大愛。王陽明說過:「人到五十,人生過半」,對這3件事心狠,是對自己大愛

第一、對自己心狠點

人到五十,人生已經走入下半場,身體也沒有年輕時強壯了。在這個年齡不上不下的階段,應該明白一個道理:身體是自己的,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只有身體健康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沒有健康的身體都是一場空。

到了這個時候,那些無關緊要的飯局能推就推了吧。不管因為什麼,都應該學會狠心的拒絕。雖然會顯得「心狠」,但這是對自己的愛,你的健康就是大家的健康。這樣的「心狠」,是對自己人生的一種大愛。

第二、對兒女心狠點

人到五十,自己的孩子都長大了,有自己的家庭和事業。這個時候就應該學會放手。

俗話說得好「兒孫自有兒孫福」,這句老話就是告訴我們,人生過半,不要再對自己的孩子過度幹涉,否則只會讓自己的孩子覺得煩。孩子和父母的想法不一樣,他們有自己的想法,這個時候,就應該對兒女心狠一點,不要幹涉他們的生活。

這樣雖然看起來父母比較心狠,但是父母這樣做的目的,不過是為了減輕父母的壓力和負擔,也是對兒女的一種大愛。

第三、對不冷不暖的親戚心狠點

人到五十,不知道什麼時候,就不喜歡湊熱鬧了。以前喜歡走親戚,但是到了這個年紀,覺得不冷不熱關係不進的親戚應該慢慢疏遠。

人到五十,就應該學著看淡人生,把親戚關係看得平常一點,讓自己的日子過得清淨一些。因此就應該學會狠心一點,對身邊不冷不熱的親戚離遠一點。

也許,這種「心狠」就是對他們的保護,減輕他們的煩惱,這樣的「心狠」也可以當成一種大愛。

學一學王陽明,明白在什麼年紀做什麼事,明白自己該走什麼路。王陽明之所以被稱作為聖人,是因為他的心學影響了世界!王陽明一直堅持學習聖賢之道,講究修身修心。曾國藩評價他:「王陽明矯正舊風氣,開出新風氣,功不在禹下。」

《知行合一王陽明心學這本書從「知行合一」角度敘述王陽明傳奇一生。告訴我們知行合一的「知」,不是「知道」,而是「良知」,是每個人生俱來的道德感和判斷力。找到並遵循內心的良知,複雜的外部世界就會變得格外清晰。 知行合一是頓悟得來的智慧而是在磨難中不斷反思、修煉,砥礪出的生命境界。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說:21世紀是王陽明的世紀!

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繼承了王陽明的思想,創作出「稻盛心學」。

相關焦點

  • 王陽明:「人到五十,人生過半」,對這3件事心狠,是在積攢大愛
    古人也說過:"人到五十,人生過半",可能這就是人生年輪給五十歲人的一個忠告或者內心的感悟吧,對於人生到了五十歲這個事實,應該重視這三件事,必須對自己心狠起來,可能很多年輕人看不懂,也可能看起來很是刻薄,但這確實是一種大愛,老了老年慢慢回想自己之前的往事,慢慢地品一品,這個時候才能體會老酒的味道。
  • 王陽明:「年過五十,人生過半」,這3件事狠下心,生活越來越好
    我們常說:五十而知天命。五十歲,人生已經過了一半,有的人卻還在為生活煩惱,而明朝心學大師王陽明則說:想要生活越過越好,這3件事也學會狠下心。如果你生活中有那些主動找你拉關係、求你辦事的人,還是趕緊放棄吧。人生過半,要學會把很多事情看淡,這樣才會有幸福的人生。
  • 王陽明:「人到五十,人生過半」,在這3件事狠心,是對自己大愛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斷言:21世紀是王陽明的世紀。王陽明說:「人到五十,人生過半」。 也許這就是歲月的年輪帶給一個五十歲人的內心感悟,人到了五十歲,要對這3件事狠心,也許看似刻薄,但這確實是另外一種大愛,對此慢慢細品,也許你才能知道這壺老酒的味道。
  • 王陽明:心軟之人一生窮,人到四五十,要對3件事情「心狠」
    俗話說:「活到四五十,人生過半」,確實!人一生不過百年光陰,人到了四五十歲,是人生的另一道分水嶺,是我們褪去一腔熱血,把人生智慧和成熟穩重裝進胸膛的分水嶺,也是我們青春逝去,人生後半場的分水嶺。關於人到四五十歲的學問,中國古代有一位「心理學大師」,他最有發言權,此人便是明代心學集大成者——王陽明,王陽明繼承發揚了心學,創立了響徹千古的「陽明心學」,成為歷代文人墨客學習的典範。王陽明曾經說過:「心軟之人則是無福之人,為人處世要對3件事心狠」。
  • 王陽明告誡:人到50,人生過半,在3件事情上心狠,是積攢大愛
    人生存在太多變數,而人永遠都會將自己的欲望放在第一位,當人生到了50歲,一輩子已經過去了一半,心中的慾念使我們放不下,內心的執著使我們受束縛。而這樣的束縛只會讓你越活越累!在人生欲望這一方面,老顧最敬佩王陽明,王陽明的一生經歷起起落落,但是最終他成為了中國的聖人!
  • 王陽明:「心死」之人一生窮,人到四五十,要對3件事情「心狠」
    時間像白駒過隙般過得飛快,一眨眼就到了四五十歲這個年紀,人活到這個年紀,已不再像當初那樣滿腹熱血,這種年齡段是一道人生的分水嶺。對於人到四五十這個年齡段,中國古代有一位著名的「心學大師」,他最具有發言權,他就是明代心學集大成者——王陽明,王陽明繼承和發揚了心學,因此在心學的基礎上面創立了「陽明心學」,成為很多人學習的榜樣。王陽明有一句話叫做:「心死之人多是無福之人」,人到四五十,要對3件事情心狠。
  • 王陽明:心軟之人窮一生!不想窮忙,對這2件事務必要「心狠」
    作為心學集大成者,王陽明也被人譽為是「千古聖人」,是與孔子孔聖人齊名的,歷史上僅有「兩個半聖人」,王陽明便是那其中一個!王陽明曾說「心軟之人一生窮,百死千難,但為此心。」一個人的一生其實修的就是自己的心,一個人最忙的,也是自己的心。所以,如果我們不想窮忙一輩子,讀這2件事務必要心狠!
  • 王陽明:「男人心軟一世窮」,為人處事,要對這3種人「心狠」
    而且心軟的人最容易被別人利用,最終自己的財運和積累的財富也會慢慢的被他們一搶而空,王陽明告誡世人:「男人心軟一世窮」,為人處事,一定要對這3種人「心狠」。這樣的人,一般都是在你春風得意時圍繞在你身邊,但是在你落寞、孤獨無助的時候就對你冷眼旁觀。人心只有一顆,誰真誰假相信每一個人都能夠感受出來,人與人的相處靠的的是一顆真心,而對於那些虛情假意甚至是討好獻媚的朋友,我們要學會果斷地跟他們劃清界限。只有那些能夠將心比心的朋友才值得我們珍惜。
  • 人到五十,這2件損耗陰德的事,不要再做了
    孔子說:「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人到五十,一定要知天命,有些人可以去做,有些事情千萬別再做了,容易損耗你的陰德,使你晚景悽涼。人到五十,人生已過半,千萬別再像個孩子一樣,經常做出一些幼稚的事,也不要經常去損耗自己的陰德福報了。
  • 曾國藩:男人想要有所作為,學會在這3件事上對自己「心狠」一點
    人生充滿機遇和陷阱,但每個人都想成功,尤其是承擔了更多責任的男人。很多時候,自律是唯一能有大作為的保障。你能達到的自律水平,就是你以後能達到目標水平。曾國藩的經歷和成就告訴我們:男人想要有所作為,就要在這3件事上對自己「心狠」一點,普通人往往下不了決心。
  • 王陽明:人到五十,半生已過,還和這兩個人在一起,是一種傷害
    縱觀王陽明的一生,他歷經坎坷,所遇到的磨難是我們常人難以想像的。人生存在太多變數,而人永遠都會將自己的欲望放在第一位,當人生到了50歲,一輩子已經過去了一半,心中的慾念使我們放不下,內心的執著使我們受束縛。而這樣的束縛只會讓你越活越累!
  • 五十歲以後,學會「心狠」一些,生活才過安樂!
    後半輩子,希望你的心不要太軟,學會心狠一些,這樣生活才能過得安樂。人生中總是被很多事情耽誤著,自己又走不開,放不下,因為別人的一句話,就奮勇向前,從來不懂得拒絕,因為自己的心太軟,以為這是對孩子好,卻沒有想要是在害他們。幸福始於心,晚年生活能否過得安心,就要學會對下面這幾件事情狠心一些,才能活好每一個當下。
  • 龍場悟道,36歲的王陽明堅持這3件事,從人生低谷走向萬丈光芒
    面對人生低谷時,你的態度決定你的人生高度。古往今來,但凡有所成就的人都是在逆境中成長起來的,他們在遭遇命運的惡待時,依然能夠保持初心、樂觀的態度。譬如明朝聖賢「心學」創立者王陽明,王陽明飽讀詩書,卻三次落第,考了十年才中了狀元。
  • 36歲王陽明:從人生低谷走向了巔峰,我做了這3件事,你也可試試
    人生不會一直平平順順,總會遇到一些坎坷,而那些成功的人同樣也是如此,走過無數個漆黑的夜晚,最後才走向人生巔峰。也就在這段時期,他明白了2件事,自己的人生才慢慢轉變。放下身段,找事去做剛被貶到龍場時,王陽明的隨從也都紛紛病倒鬱鬱寡歡,王陽明為了不讓自己受隨從的消極影響,就開始放下身段,找事去做。砍柴、燒水、煮粥、照顧病人這些事情他都是自己幹。
  • 人到五十,看透五件事,你就看懂了人生!
    人這一生,不要盲目地交朋友,別以為交越多朋友對自己就越好,人脈不是數量,而是精華,真正的朋友就是你的精華,人生一兩個真正的朋友足以,在人生下半場,跟自己一起聊聊天,解解悶,暢談人生,就很好。二、一家人,和睦就是治癒家庭的良藥。
  • 人到五十歲,明白了這四件事,後半生才會順風順水
    這世界上最無情的是時間,不小心就會成為五十歲的人了,年輕時覺得五十歲就是老人了,真到了五十歲,都不知道怎樣安慰自己了。說老自己心裡還真有點不服氣,說不老,的確是已經不再年輕。人到五十歲,心中其實也會有太多的不甘心,甚至還有許多茫然的欲望,有時候明明知道年齡已經不對了,卻還是會忍不住去想,令自己陷入煩惱痛苦的心境中去。但人到五十歲,你要明白這四件事,才會過好後半生。一、年齡不饒人。
  • 王陽明告誡中年人:四十多欲,江河日下,五十多情,讓人傷神
    陽明先生享年57歲,「四十多欲,江河日下,五十多情,讓人傷神」,這句話是在王陽明五十知天命之時,與弟子交流心得時,有感而發。這句話本來是一句俗語,很多人都不相信這句俗語能夠從陽明先生這樣的「聖人」口中說出,其實道理都很簡單,大俗即大雅,有些話的確是話粗理不粗。
  • 王陽明:在我36歲時,做了3件事,從人生低谷走向了萬丈光芒
    1508年王陽明被貶到貴州龍場,毫不誇張的說,龍場是一個荒蕪的小村落,山叢棘中,蛇虺魍魎,蠱毒瘴癘……他來到龍場的第一件事就是活下來,這也是唯一的目標,因此,他每天打坐修煉,歷史上著名的龍場頓悟開始了!
  • 王陽明:人窮想翻身,先別急著掙錢,做好這3件事,比什麼都強
    其實,很多時候限制你發展得並不只是外界條件,還有你的思想、格局、眼界、涵養……「心學」創始人王陽明就曾說過,人生比的其實不是金錢和人脈,而是自己,當你貧窮的時候,不要急著掙錢,萬事都需要一個過程,先把這3件事情做好,提高自己,遲早會變成有錢人。
  • 王陽明:36歲時,從人生低谷走向萬丈光芒,我做對了這2件事
    人生不會一直平平順順,總會遇到一些坎坷,而那些成功的人同樣也是如此,走過無數個漆黑的夜晚,最後才走向人生巔峰。也就在這段時期,他明白了2件事,自己的人生才慢慢轉變。放下身段,找事去做人生沒有一帆風順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而這時我們更應該想辦法去解決,放平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