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會一直平平順順,總會遇到一些坎坷,而那些成功的人同樣也是如此,走過無數個漆黑的夜晚,最後才走向人生巔峰。但是可惜的是,王陽明雖然懷才,但卻「不遇」,他的一生非常坎坷,直到晚年才有所建樹,而且因為「功高震主」,被貶龍場,待到再次被重視時,他卻因病離世。
在他被貶龍場時也並沒有放棄,他日夜反思,悟出了王陽明心學,王陽明曾經說過:「此心光明,亦復何言?」意思就是只要心中充滿光明,光芒總會來到身邊!也就在這段時期,他明白了2件事,自己的人生才慢慢轉變。
放下身段,找事去做
人生沒有一帆風順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而這時我們更應該想辦法去解決,放平心態。
王陽明剛被貶到龍場時,跟隨他的僕人紛紛病倒,但王陽明並沒有因為自己的地位而對他們不管不問,而是選擇放下身段主動照顧他們,給他們做飯,講故事逗他們開心,慢慢的,大家都被王陽明的心態感染了, 心態好了,病也就慢慢好了。
對於一個習慣了好生活的人而言,放下身段去做一些瑣事,一開始並不那麼容易。但必須要承認現實,從能做的事做起,才是走出困境,重新開始的第一步,也正是在這裡成就了王陽明,世界上最強的一次頓悟,「龍場頓悟」。
當下的我們也是同樣,在遇到困難時應該攜手前進,而不是高高在上,什麼都不去做。
不把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
任何時候,都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不管是情感還是工作,他人給的永遠不及自己所擁有的,別人給不了你安全感,你要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強,讓自己的每一步走得更加堅定。
當你把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時,你可能就輸了,很多時候,我們的價值和意義,也確實在滿足他人中得到體現。
但我們可能也會忘記一點:事業遭遇挫折,失去組織中的位置,並不代表一個人的意義就消失了。公真正的意義,只能從自己身上找尋
王陽明在人生最低谷的時候,都是選擇將自己的生活希望,寄托在自己身上,他並沒有想過去依靠依賴別人,而是一點一點地強大自己,豐富自己。逐步攀登人生的另一座高峰。
如果你想更深入了解王陽明的人生經歷和智慧哲學,不妨去讀讀這本《知行合一王陽明》。這本書用非常淺顯、有趣的語言,不僅講述了王陽明精彩的一生,也在這過程中把王陽明的心學作了清楚的介紹。
並且完整地再現了王陽明的一生,如何從跌落谷底到登上人生巔峰,「欲成大事者,必讀王陽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