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36歲時,從人生低谷走向萬丈光芒,我做對了這2件事

2020-12-18 小品歡樂人

人生不會一直平平順順,總會遇到一些坎坷,而那些成功的人同樣也是如此,走過無數個漆黑的夜晚,最後才走向人生巔峰。但是可惜的是,王陽明雖然懷才,但卻「不遇」,他的一生非常坎坷,直到晚年才有所建樹,而且因為「功高震主」,被貶龍場,待到再次被重視時,他卻因病離世。

在他被貶龍場時也並沒有放棄,他日夜反思,悟出了王陽明心學,王陽明曾經說過:「此心光明,亦復何言?」意思就是只要心中充滿光明,光芒總會來到身邊!也就在這段時期,他明白了2件事,自己的人生才慢慢轉變。

放下身段,找事去做

人生沒有一帆風順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而這時我們更應該想辦法去解決,放平心態。

王陽明剛被貶到龍場時,跟隨他的僕人紛紛病倒,但王陽明並沒有因為自己的地位而對他們不管不問,而是選擇放下身段主動照顧他們,給他們做飯,講故事逗他們開心,慢慢的,大家都被王陽明的心態感染了, 心態好了,病也就慢慢好了。

對於一個習慣了好生活的人而言,放下身段去做一些瑣事,一開始並不那麼容易。但必須要承認現實,從能做的事做起,才是走出困境,重新開始的第一步,也正是在這裡成就了王陽明,世界上最強的一次頓悟,「龍場頓悟」

當下的我們也是同樣,在遇到困難時應該攜手前進,而不是高高在上,什麼都不去做。

不把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

任何時候,都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不管是情感還是工作,他人給的永遠不及自己所擁有的,別人給不了你安全感,你要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強,讓自己的每一步走得更加堅定。

當你把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時,你可能就輸了,很多時候,我們的價值和意義,也確實在滿足他人中得到體現。

但我們可能也會忘記一點:事業遭遇挫折,失去組織中的位置,並不代表一個人的意義就消失了。公真正的意義,只能從自己身上找尋

王陽明在人生最低谷的時候,都是選擇將自己的生活希望,寄托在自己身上,他並沒有想過去依靠依賴別人,而是一點一點地強大自己,豐富自己。逐步攀登人生的另一座高峰。

如果你想更深入了解王陽明的人生經歷和智慧哲學,不妨去讀讀這本《知行合一王陽明》。這本書用非常淺顯、有趣的語言,不僅講述了王陽明精彩的一生,也在這過程中把王陽明的心學作了清楚的介紹。

並且完整地再現了王陽明的一生,如何從跌落谷底到登上人生巔峰,「欲成大事者,必讀王陽明」。

相關焦點

  • 王陽明:在我36歲時,做了3件事,從人生低谷走向了萬丈光芒
    一個人活在世上,沒有誰的一生都是順風順水的,有高有低,但人往往就是在逆境中逆風翻盤,然後走向人生巔峰!王陽明的心學就好像是人生的燈塔,指引我們前行,殊不知,王陽明也是經過了人生低谷,然後翻盤,最後走向萬丈光芒!
  • 龍場悟道,36歲的王陽明堅持這3件事,從人生低谷走向萬丈光芒
    面對人生低谷時,你的態度決定你的人生高度。古往今來,但凡有所成就的人都是在逆境中成長起來的,他們在遭遇命運的惡待時,依然能夠保持初心、樂觀的態度。譬如明朝聖賢「心學」創立者王陽明,王陽明飽讀詩書,卻三次落第,考了十年才中了狀元。
  • 王陽明:低谷時做了三件事,從此走向萬丈光芒,中年人值得一看
    一個人活在世上,沒有誰的一生都是順風順水的,有高有低,但人往往就是在逆境中逆風翻盤,然後走向人生巔峰!王陽明的心學就好像是人生的燈塔,指引我們前行,殊不知,王陽明也有過低谷期,他得罪了宦官劉瑾,被貶到貴州龍場,這一年他36歲,這也是他人生中最低谷的時候,但是他翻盤了,最後走向萬丈光芒!
  • 36歲王陽明:從人生低谷走向了巔峰,我做了這3件事,你也可試試
    人生不會一直平平順順,總會遇到一些坎坷,而那些成功的人同樣也是如此,走過無數個漆黑的夜晚,最後才走向人生巔峰。但是可惜的是,王陽明雖然懷才,但卻「不遇」,他的一生非常坎坷,直到晚年才有所建樹,而且因為「功高震主」,被貶龍場,待到再次被重視時,他卻因病離世。在他被貶龍場時也並沒有放棄,他日夜反思,悟出了王陽明心學,王陽明曾經說過:「此心光明,亦復何言?」意思就是只要心中充滿光明,光芒總會來到身邊!
  • 菜根譚:有本事的人,都能在落魄時自我救贖!從低谷走向萬丈光芒
    「人咬得菜根,則百事可做」一個平庸的人和一個有本事的人,他的差別就在於落魄時的表現,只有人到了低谷,最大的潛力才能爆發出來,有的人在低谷中走向滅亡,而有的人從低谷中走向萬丈光芒!從低谷走向萬丈光芒古人云:「花繁柳密處撥得開,才是手段;風狂雨急時立得定,方見腳跟。」於是這逆境便成了很多人的人生轉折點!
  • 王陽明心學:內心強大的人,在這2件事上卻很「低調」,真是奇怪
    王陽明一生受盡坎坷,36歲那年,被宦官劉瑾陷害,被打了80大板,旁人這80大板可能就沒命了,但是王陽明還是活了下來。後來劉瑾再發力,王陽明被貶到貴州龍場,當時的劉瑾認為,像龍場這樣的人間地獄,王陽明早晚也得活活悶死!
  • 王陽明:水到絕境是飛瀑,人到絕境是轉機,低谷時記住這兩句話
    王陽明:水到絕境是飛瀑,人到絕境是轉機,低谷時記住這兩句話明代王守仁,自號陽明子,因而被人稱為陽明先生,又稱王陽明。他是一位傳奇人物,在程朱理學佔據統治地位的時代提出了截然不同的學說——陽明心學,深深影響了後世。有人覺得做到了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有人說他是明朝風氣敗壞的根源,也有人說「一生伏首拜陽明」。
  • 王陽明:成功的人生無需謀劃,關鍵在這兩點,學會可能風生水起
    其實這句話講的就是你的心態,一定要學會忍耐,忍耐並非是一個意思,堅忍和耐心是兩個含義,不管做什麼事情切勿急躁,要懂得耐心去等,這是王陽明先生認為的一點。要想成大事,就和做飯一定,火候到了你的飯做出來才會好吃,不管你處於什麼樣的行業,你可以去觀察一下那些成功人士的優點,他們大部分都有耐心,而且在自己低谷的時候更懂得等待。
  • 王陽明:「人到五十,人生過半」,學會對這3件事心狠
    古人說,「人到五十,人生過半」,這就是歲月帶給五十歲人的內心感悟。人到五十,應該對這3件事狠心,也許年輕人看不懂,但是慢慢品一品,其實這是另一種大愛。王陽明說過:「人到五十,人生過半」,對這3件事心狠,就是對自己大愛。
  • 王陽明:「人到五十,人生過半」,在這3件事狠心,是對自己大愛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斷言:21世紀是王陽明的世紀。王陽明說:「人到五十,人生過半」。 也許這就是歲月的年輪帶給一個五十歲人的內心感悟,人到了五十歲,要對這3件事狠心,也許看似刻薄,但這確實是另外一種大愛,對此慢慢細品,也許你才能知道這壺老酒的味道。
  • 王陽明:男人如何成大器?能力不是唯一,人生低谷時,記住24個字
    王陽明一生成就斐然,不僅做到了文人的最高志願「立功立言立德」三不朽,還和孔子並稱為「聖人」,而他的一生也不是一帆風順的,王陽明第一次、第二次參加科舉都沒有通過會試,第三次他才考過。王陽明認為人在低谷時,能力不是唯一,只有做到這24字才能走出低谷成就大器。
  • 王陽明:「年過五十,人生過半」,這3件事狠下心,生活越來越好
    五十歲,人生已經過了一半,有的人卻還在為生活煩惱,而明朝心學大師王陽明則說:想要生活越過越好,這3件事也學會狠下心。很多人在50歲的時候,還在為自己兒女的人生操心,但最後換來的還有可能是孩子的不耐煩。王陽明從自己的人生經歷中總結出這3種人,告誡後人:年過五十,人生過半
  • 王陽明:「人到五十,人生過半」,對這3件事心狠,是在積攢大愛
    五十歲就是一個人生的分叉口,因為自己也知道了這是知天命的時候,也明白自己不再是滿腔熱血的青年人了,也知道自己可以幹嘛自己不可以幹嘛,許多的事情也已經不再像年輕時那麼有精力了,所以這個時候的自己不要別自己太多,適可而止就好。
  • 王陽明的人生踐言:年輕人如果做不好這2點,難成大事
    這個問題連老師都吃驚了,一個9歲的孩子就開始關心人生價值了,在那時,讀書的目的是為了考科舉、入仕,這也是讀書人的終極目標,而王陽明的目標是」做聖人「。在京瓷集團研製一款陶瓷時,稻盛和夫每天都在實驗室,甚至抱著陶瓷原料睡覺。對此,父親王華十分生氣,他一心想讓兒子讀書入仕,沒想到兒子卻對這些江湖小技著迷,氣得王華恨不得砸了棋盤,最後,王陽明的母親趁著王陽明睡覺時,將棋盤扔進了水裡,下棋這事才算告一段落。
  • 王陽明:修煉一顆強大的內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世界都為你讓步
    王陽明主張:事上練!《傳習錄》原文如下:人須事上磨練,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靜,遇事便亂,終無長進!那靜時功夫,亦差似收斂,而實放溺也。按現在話說:多經歷事情,多增加閱歷,多經歷磨難,在磨練中成長,在事上練就一顆強大的內心!而不是一味靜修。
  • 王陽明悼黃鴻升:人生最後一秒都在做熱愛的事
    記者洪文/臺北報導小鬼黃鴻升今(16日)驚傳猝逝,享年36歲。除了演出電影《陣頭》全臺大賣3.5億,他在《角頭》與王陽明合作演出,也帶給觀眾深刻的印象,原定兩人即將在《角頭》影集再度合體演出,如今留下遺憾。
  • 王陽明:男人慾成大器,能力不是唯一,人生低谷時,修煉好24個字
    王陽明:男人慾成大器,能力不是唯一,人生低谷時,修煉好24個字王陽明是明代「心學」的集大成者,他的智慧和才能在明朝那個時代達到了常人難以企及的頂點。王陽明那神奇莫測的智慧,來源於他的心學思想和躬行踐履的功夫。這24個字便是王陽明提到的12種2字「心學」。
  • 王陽明:層次高的人,從不追求忙碌,而是學會掌控自己的內心
    但大家也都知道,王陽明的人生並不是一帆風順,甚至有過一段人生低谷,但人生比的其實不是武力,也不是金錢和人脈,而是自己。一個懂得堅持走正道的人,人生一定不會太差。修煉心態修好自己的這顆心,可以百病不侵,修好自己的這顆心,可以扭轉命運,王陽明說:「經常保持快樂、樂觀的心情,即為功夫。」
  • 王陽明:真正有能力的人,即使在黑暗之中,也會散發出耀眼的光芒
    當你的情緒波動較大時,你會看不清這個世界,只有在自己內心平靜、穩定下來時,才能認真對待這個世界,感受身邊的一切。 01 王陽明出身名門,但卻不是那種遊手好閒、放蕩不羈的公子哥。從小他就立下志向——讀書做一個聖賢。
  • 王陽明:人到五十,半生已過,還和這兩個人在一起,是一種傷害
    王陽明的一生命運坎坷,不僅遭受了學業上的不順,事業上也是如此35歲時,得罪朝廷大臣,被貶龍場,路途被人追殺,偽造跳水自盡躲過一劫。如此坎坷的前半生,甚是落魄。落難到龍場這個既安靜又困難的地方,但他並沒有放棄,而是結合曆年的遭遇,日夜反思,最終他悟出了王陽明心學,然後一步步飛黃騰達,走向萬丈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