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幕「發展出題目、改革做文章」的文旅大戲。
身處廣袤的中原土地,浸潤著先祖漫長奮鬥積累的文化養分,河南一直在苦苦思索著既要堅守本根,又不斷與時俱進的時代命題,探索出多條文旅融合發展的新路徑。如今,以黃河文化、功夫文化、根親文化為代表的標誌性文旅品牌享譽世界;以《重渡溝》《焦裕祿》為代表的文藝創作傳唱全國;以新縣、欒川等為代表的全域旅遊發展成為中國樣本;以雲臺山、龍門石窟、紅旗渠等景區為代表的智慧化水平走在行業前列;以《禪宗少林·音樂大典》《大宋·東京夢華》《水秀》等為代表的演藝節目深受遊客好評。2019年全省接待海內外遊客達9.02億人次,旅遊總收入達9607.06億元,同比增長分別為14.72%和18.31%。其中:接待入境遊客351.47萬人次,同比增長9.24%;旅遊創匯13.04億美元,同比增長26.16%
立足高質量發展的新起點新要求,老家河南文化軟實力和旅遊影響力更強,在踐行文旅強省戰略中書寫著轉型升級的新篇章。
1.全域旅遊「全面開花」
構建全域旅遊發展新格局,河南可謂「天時地利人和」:全國重要交通樞紐的區位優勢,豐富多彩的文旅資源優勢,成為投資熱點領域的產業優勢,「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的政策優勢……
久久為功,不斷發力,近年來,我省文旅事業以高質量發展為依託,我省從門票經濟向產業經濟轉變,從景點遊向全域旅遊改變,從旅遊城市向城市旅遊改變。開發的古都遊、黃河遊、功夫遊、研學遊、紅色遊、民宿遊等產品多頭並進,形成全域旅遊大發展的良好格局。
——擁有豐富多彩的自然資源優勢。有鄭州、開封、洛陽、安陽4大古都,有龍門石窟、殷墟、登封「天地之中」歷史文化建築群、絲綢之路、大運河5項24處世界文化遺產;「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全國第一;113個國家級非遺項目、127名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有雲臺山、嵩山、王屋山—黛眉山、伏牛山等世界地質公園4個;河南嵩山、鄭州黃河等國家地質公園14個,永城芒碭山等省級地質公園15個。
——打造要素齊全、規模龐大的產業格局。截至目前,全省共有A級旅遊景區512家,其中5A級14家,在全國排名第三;旅行社1137家(排名第6),其中出境遊旅行社100家,註冊導遊員38520人;星級飯店432家,其中五星級19家、星級飯店客房56122間、床位99586個,星級鄉村旅遊經營單位2241家。
——形成一業興旺、百業發展的聯動格局。2019年,河南省濟源市、修武縣、新縣等三地入選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名單。2020年,我省確定了鞏義市、欒川縣、嵩縣、汝州市、林州市、淇縣、博愛縣、鄢陵縣、西峽縣、溮河區等10家首批省級全域旅遊區名單。成功創建2家國家中醫藥健康旅遊示範基地、1家國家體育旅遊示範基地、1項國家體育旅遊精品賽事;打造30個特色生態旅遊示範鎮、50家休閒觀光園區、100個精品民宿;認定55家省級研學旅遊示範基地。
如今,河南省各行業積極融入其中,各部門齊抓共管,全城居民共同參與,充分利用目的地全部的吸引物要素,為遊客提供全過程、全時空的體驗產品,從而滿足遊客的全方位體驗需求,無景點旅遊、新業態遊風生水起,我省全域旅遊「全面開花」。
這其中,旅遊飯店是全域旅遊的重要一環,也是一個城市國際範兒的重要體現。河南中州國際酒店管理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志告訴記者,未來河南還需吸引更多的品牌公司入駐河南,消費者將更加關注健康、安全、品質和效率。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全域旅遊發展中,旅行社企業也是重要支撐。河南中信國旅總經理陳兢說,過去,遊客對「中原過大年」「玩轉河南民俗」「豐味河南品味系列」等產品,反響良好。在疫情的壓力下,公司出境遊業務全部叫停,全域旅遊下的河南,為公司轉型發展提供了可能,已經啟動的河南鄉村遊產品正逐步走熱。
2.智慧旅遊大顯身手
五一期間,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等欄目共報導河南景區14次,達到歷史最高。報導的關鍵詞為無預約不出行、入園時間自選、客流實時疏導調控等,幾乎全部聚焦在智慧旅遊方面。
河南通過智慧旅遊為文旅融合破題,謀劃很早。在全國率先進行智慧景區鑽級評定。作為全國全域全息信息化建設首個試點,5A級旅遊景區已全部完成智慧化升級改造,安排2000萬元獎補30家智慧旅遊景區,雲臺山、龍門石窟、紅旗渠等景區的智慧化水平走在全國前列。
相關專家說,檢驗智慧化是否成功的唯一標準就是看它能否解決實際問題。的確,智慧系統在今年「五一」大顯身手,就是解決了疫情期間的防控難題。其間,河南省所有景區全部提供預約服務,其中百餘家重點景區還通過官方支付寶小程序對服務系統進行了分時預約升級。分時預約讓遊客不僅能看到景區限流措施下門票的可預訂數量,還可精確選擇入園時間,實現遠端限流、提前引導,幫助遊客有效避開熱門旅遊景區或出行的尖峰時段,有效提升了遊客的出遊體驗。
在焦作雲臺山景區,實現了對景區客流、景點接待情況以及車輛信息等運營狀況的實時掌握和監測,避免「人等車」,做到「車等人」。
信陽雞公山景區通過智慧旅遊數據實時共享,採取分布式遊客集散和交通中轉,有效實現了遊客多層級疏導。
南太行景區採用「提前12小時預約」制,非預約不能入園,從源頭避免了瞬時高峰客流情況的出現。
如果把文旅行業的競爭比做一場球賽的話,河南的上半場,重點是要打造國際著名的旅遊目的地,下半場的核心要讓每一個遊客都滿意,河南使出「智慧化」是關鍵一招。
3.老名牌有了「新打開方式」
在改革開放的發展歷程中,河南旅遊開拓創新、奮勇爭先,少林寺、龍門石窟叫響世界,形成了鄭汴洛焦傳統旅遊線路。新時代、再出發,我省著力推動文化元素納入旅遊線路、融入景區景點,以文化內容驅動提升旅遊品位,不停地出新出彩。
「本來只是想是陪著父母來懷舊的,誰知卻發現了這麼多新的項目,有太多好玩的地方,洛陽的變化太、太、太大了。」5月6日,遊客劉女士在朋友圈中不斷為洛陽點讚。在洛陽,劉女士一家先是看了龍門石窟、白馬寺、關林景區「老三篇」,又遊覽了隋唐洛陽城國家歷史文化公園、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東方博物館之都「新三篇」。之後,他們還來到了開放不久的天心文化產業園。這是一個鐫刻著城市成長印記的東方紅蘇式老廠房,經過「騰籠換鳥」,變身為集餐飲、娛樂、文化、藝術、體育、創意等業態於一體的文化產業園。「歷史和現代、工業和藝術在這裡巧妙地進行了融合,老人孩子都能找到興趣點。」劉女士說,最後一天還去了龍門古街、關林步行街文旅街區。本來兩天的行程,根本就沒出洛陽城,一家人就足足玩了五天。
遊客之所以有這麼好的滿意度,在於洛陽一直在著力挖掘自身文化特色、不停創新體驗載體。傳統景區持續領先,隋唐洛陽城天堂明堂、應天門、九洲池等古都文化新地標,更後來居上。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鄭州市依託少林寺這個國際名牌,打造的《禪宗少林·音樂大典》演藝節目自從開演,就好評不斷。銀基國際旅遊度假區打造的黃帝宮御溫泉度假酒店、樂海水世界和冰雪世界等新業態,也迅速成為後起之秀。
同樣把文化做得時尚可感的,還有開封清明上河園。景區打造「三百工坊」,即「百工坊」「百藝坊」「百展館」;50餘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入園;10餘家民間博物館和展館在園區落戶;「清園禮物」系列文創產品品種已達10餘類150餘種;《大宋·東京夢華》主題演藝及100多場節目等讓遊客應接不暇,參與性極強。
「我們以『旅遊產品歡樂化』來引領景區文旅融合轉型升級,實現了景區遊客接待量和知名度的迅速提升。」對於景區的定位,開封清明上河園股份有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王爽思考很深。
4.新業態成為「網紅打卡地」
近年來,一大批文旅融合的新項目、新業態在河南落地開花。一業興旺、百業發展。新業態有力帶動全省的文化創意、文化旅遊、交通運輸、餐飲服務、會展博覽、房地產等相關產業發展。
這其中,最著名的當屬中原首個沉浸式電影潮玩地——建業·華誼兄弟電影小鎮。小鎮夜遊《一路有戲》拉開帷幕。在電影大道,遊客們被劇情帶入德化街往事,一劇走進德化,一街穿越百年,以親歷者的視角沉浸式觀演。電影小鎮把「沉浸」「穿越」「電影」體驗發揮到了極致,演、玩、吃、住、購五大業態,把電影變成實景,讓夢境成為現實。同在一個片區的鄭州方特旅遊度假區也是新業態「優秀代表」。中牟縣文化廣電旅遊局局長王成立告訴記者,方特推出了大型室內外遊玩項目50餘項,涵蓋科技動漫、未來幻想、科普教育、主題表演等多個方面,其中大部分項目代表著當今全球主題樂園項目的較高水平。因此,旅遊收入迅速超過很多傳統景區。
5.「夜經濟」點燃消費熱情
中國的「夜經濟」,或可以從開封作為起始。《東京夢華錄》中對夜間商業的描述佐證了北宋開封夜間的繁華。千年輪迴後,「夜經濟」再次點燃汴梁城。御河夜遊、民樂歌舞、演藝節目、夜市小吃等使這座古老的城市煥發出新活力。
為滿足遊客全時段的旅遊消費需求,四年前,清明上河園在河南省旅遊景區中率先推出了「夜遊清園」。通過夜間差異化的劇目演出與沉浸式的氛圍營造,在充滿夢幻色彩的氛圍中帶給遊客沉浸式的喜悅。推出了《大宋·東京夢華》大型水上實景演出和《大宋·汴河燈影》沉浸式燈光秀兩大夜間核心精品演藝節目。
景區大數據顯示,開放夜遊後景區遊客年齡結構、入園時間和遊玩時長均有了明顯變化,年輕人多了,遊玩時間長了。2019年,景區非門票收入佔比達36%,逐步擺脫了對單一門票經濟的過度依賴,景區的抗風險能力大大提升。
洛陽也啟動了「夜遊古都」系列消費活動,打造了老城十字街、銅陀暮雨等「夜洛陽」地標,實現由「旅遊城市」向「城市旅遊」轉變。
潮平岸闊帆正勁,乘勢開拓譜新篇。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文旅系統緊緊抓住當前重大戰略疊加的窗口期,抓住旅遊消費爆發式增長的黃金期,抓住旅遊產業轉型升級的變革期,努力走出一條具有河南特色的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之路,以文化旅遊奮勇爭先助力中原更加出彩。
責任編輯: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