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跨性別者的疼痛式成長,一種新式探索

2020-12-05 葉芝電影

如何找到自我,接納真我?

盧卡斯·德霍特的《女孩》在2018年入圍坎城電影節一種特別關注單元後,將LGBT群體、跨性別者等這些原本處於社會邊緣的群體帶到了主流視野。事實上,早在這部電影上映之前,LGBT群體、跨性別者、性別認同障礙者就已經從隱性轉向了顯性,但盧卡斯·德霍特這一影像化探索的方式,無論對影史,還是社會來說,都有著一種更為深遠的意義。

《女孩》

作為處女作來講,盧卡斯·德霍特無疑是成功的。影片中芭蕾舞的場景在銜接、情緒上都恰到好處,並未看到大多數導演處女作中常見的青澀感、羞澀感或炫技感。而維克託·波爾斯特的演技也為影片添了不少彩,既不失芭蕾舞者的靈動,也不失變性者的矛盾與疼痛,暗流湧動之下,還體現出了諸多細膩的心理感受。

注射荷爾蒙,服藥,手術切除陰莖,戳耳洞,用膠帶包裹下體...所有在其它影片中避之不及的鏡頭在《女孩》中都大大方方地呈現了出來。《女孩》在去戲劇化的日常之下,以緩慢的節奏探索了變形者內心的掙扎。

01 跨性別者的生存困境

《女孩》講述了一個性別認同障礙者的變性故事。主角Lara夢想成為一個芭蕾舞演員,卻由於性別、年齡而受到「阻礙」,在家人的支持下,她一方面苦練芭蕾舞,另一方面在成為一個「女性」的路上,不斷和自己、和旁人的眼光做鬥爭。

《女孩》並未採用傳統的單線敘事,而是以Lara「想要成為芭蕾舞演員」和「想要成為女性」的渴望構建起了故事線,在雙線敘事之下搭建起了主要衝突:15歲老齡開始苦學芭蕾舞,究竟能否成為一個真正的芭蕾舞者?身為男性卻想變為女性,又能否突破身體的限制,成為真正的女性?

在這樣的過程裡,Lara作為主角,要克服重重困難。她的人生好像走在懸崖邊,崖上是她想要成為的自己,崖下是大多數人正在度過的、世俗意義上的人生。

儘管影片採用了諸多去戲劇化的敘事元素,將大多數場景置於日常的生活之下,吃飯、練舞、洗澡、郊遊、家庭、聚餐、對話,但就是這樣平淡如水的元素,才更顯Lara的掙扎與疼痛。跨性別者所有的勇氣和力量,都是用來面對日常生活的。

一方面,Lara在學芭蕾舞時,由於起步較晚,所以她需要比其他人付出更多的努力。下腰、旋轉、中跳、加速、在旋轉中變化手臂與腳腿、蹦腳尖...每一個動作,Lara都需要花很長的時間來練習,才能守住跳舞的資格。

導演盧卡斯·德霍特在拍攝芭蕾舞的鏡頭時集中採用了手持攝影,攝影機看似在不斷逼近Lara,實則在逼近Lara的內心,像是一種探索和詢問。很顯然,Lara的芭蕾舞夢想中已經有了更深的意味。這並不僅僅是一個追求夢想的故事,而成為了一個追求自我的故事。

Lara在跳芭蕾舞過程中所展現出的隱忍、憧憬、質疑、堅定,是身體與精神的雙重表達。其實,並非只有Lara會面對這樣的難題,《女孩》是個關於成長與蛻變的故事。而她在追尋自我的過程中所面臨的種種困境:他人的不理解、質疑、嘲笑,以及她在這個過程中的情緒起伏,是所有追尋自我的人都會經歷的。

另一方面,從世俗意義上來看,Lara想要成為一個女性,似乎比她想要成為一個芭蕾舞者更難。她需要服用雌性激素,需要在跳舞時用膠帶包裹住自己的下體,再經歷艱難的手術,才能在身體意義的層面上變成一個女性。

當鏡頭移到她在鏡子面前動手給自己戳出兩個耳洞,或是對著鏡子撕下下體的膠帶,抑或是避開洗澡的人群,所有觀眾都能直白地感受到Lara的「艱辛」。生理層面的疼痛和心理層面的疼痛是一齊湧來的。

儘管Lara父母對Lara的支持和包容在影片的「疼痛感」之外展現出了歐洲社會的極大包容,但Lara同學反應則戳破了這種美與愛。他們的好奇,很多時候變成了一種傷害,以語言、表情的形式戳在Lara的心上,讓她開始質疑自我。

進一步看,影片似乎引申出了一個更值得關注的問題:那些像Lara一樣的人們,是如何在現實世界的叢林法則中,仍然堅持夢想,堅持自我的?實際上,跨性別者當下的生存困境,一是在於身體本身的束縛,二是在於內心的衝突與矛盾。

現實世界有一套規則,規定女性應該成為女性,男性應該成為男性。一旦有人打破這樣的規則,就會被人視為異類。但一個真正包容、自由的社會,應該是允許所有想要成為自我的人,都能夠跨越先天的局限,去成為自己真正想要成為的人。

02 當身體成為枷鎖,先自我接納

《女孩》上映之後,性別認同障礙、跨性別者引起了小眾範圍內的討論。其實,在關注之外,也許所有人都應該重新思考:作為社會中「健康」個體的我們,應該如何對待Lara們?又應該如何對待那些看起來與主流規則相違背的人?

影片中Lara的父母做了很好的示範,他們對Lara所展現出的愛與包容,讓人們看到了更多可能性。

Lara在影片中說:「我不想成為一個榜樣,我只想成為一個女孩兒」。父親說:「你就是個女孩,享受你的青春直到最後一刻,它可能稍縱即逝」。

父親還對Lara說:「我現在看見的就是一個漂亮又討人喜歡的女孩。」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樣的話或許不足為奇,但對Lara或者Lara們來說,這樣的話就是解藥,是勇氣的來源,也是她們能夠堅持自我的原力。

文明社會並不應該以政治、經濟的發達程度為標準來衡量,而是應該以其對社會個體的包容度來衡量。對於跨性別者,或者其他在尋求自我接納的群體來說,包容、愛與理解能夠衝破身體對人類先天的枷鎖,解開性別文化的結,讓人們重新定義自我。

如何成為女孩?

如何找到自我?

在客觀之外,跨性別者更需要自我接納。Lara在家人的包容下逐漸接受了自我,而那些像Lara一樣的人,似乎也應該先解開自我內心的束縛。身份焦慮、內在的自卑、隱藏起來的器官,這些外在的偽裝實際上並不能夠使跨性別者掙脫社會的眼光。

身份認同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但,這無疑是跨性別者、性別認知障礙者最需要突破的關卡。

圖片來源| 網絡

作者| 郭海強 葉芝

相關焦點

  • 16歲跨性別女孩遭遇性彆扭轉治療 什麼是跨性別?真的可以治療嗎?
    【16歲跨性別女孩遭遇性彆扭轉治療】什麼是跨性別?跨性別(Transgender)通常是指一個人在心理上無法認同自己與生俱來的生理性別,相信自己應該屬於另一種性別。這是一種精神醫學上的分類定義,通常用來解釋與變性或異性裝扮癖相關的情況。
  • 18歲跨性別女孩遭電擊治療,跨性別者不是異類,別用身體定義靈魂
    小魚是一個跨性別者,而這類大眾認為的少數群體,常常遭受歧視和異樣的眼光。跨性別指的是性別認同異於性別指派的人。簡單來說,就是生理性別和和性別身份不同。有些人生理上是男孩,內心深處則認為自己是女孩,反之亦然。
  • 如何判斷自己是一個跨性別者?
    今天遇到了這個問題,剛好最近在閱讀性與性別相關的書籍,特來分享向自己的想法這個問題挺特別的,這確實是有一些人存在這些疑問的。有些女孩會覺得自己應該是一個男孩的。那麼今天我就來說說性別吧。所有看見在外面打獵,工作的就是男性,在家做飯、洗衣服的就是女性等等性別認同障礙是什麼?性別認同是一個人關於自己是男性還是女性的認識,但是有一種障礙叫做性別認同障礙,有這種障礙的男性可能認為他原本應該是個女性,而一個女性會覺得自己原本是一個男性。
  • 16歲跨性別女孩遭遇性彆扭轉治療,網友熱議:跨性別是什麼意思?到底...
    虎撲7月22日訊        近日,一則16歲跨性別女孩遭遇性彆扭轉治療的事件在網絡上傳播。新聞發出後引起了網友的熱議,具體內容如下:  朱亦出生在山東的一個傳統家庭,父親早年去世了,經商的母親獨自撫養朱亦和妹妹二人。
  • 為什麼LGBT群體不太接受跨性別者
    跨性別女性,指認同自己是女性的跨性別者,又稱男跨女,英文縮寫MTF。性別酷兒,指認同自己既不完全屬於男性也不完全屬於女性的人,是一種非二元性別身份的跨性別者。醫學界在解釋跨性別者上,使用性別焦慮和性別認同障礙兩種情況。
  • 致所有跨性別者:你可以是「你」,也可以是「妳」
    文/吳阿千#16歲跨性別女孩遭遇性彆扭轉治療#這條新聞雖然只在微博熱搜榜上曇花一現,卻緊緊抓住了我的心鳳凰網新聞23日報導,出生在山東省一個傳統家庭的朱亦,生理性別為男,但她的心裡住著一個少女,從小時候開始就喜歡看女孩喜歡的動畫片
  • 好萊塢跨性別者:埃利奧特·佩吉
    跨性別後的拉娜(左)與莉莉 提到好萊塢的跨性別者,除了埃利奧特·佩吉,還有一對兒導演的名字也是不可或缺的——拉娜·沃卓斯基與妹妹莉莉·沃卓斯基
  • 美國攝影師拍下跨性別者,呼籲大家多些善意
    LGBT群體是四個群體的首字母縮寫,女同性戀者(Lesbians)、男同性戀者(Gays)、雙性戀者(Bisexuals)與跨性別者(Transgender)。美國攝影師 Chloe Aftel 選擇用鏡頭記錄下LGBT群體的情況,主要以跨性別者為主。
  • 跨性別什麼意思什麼梗? 跨性別者的定義很廣呦
    跨性別什麼意思什麼梗? 跨性別者的定義很廣呦時間:2020-03-31 16:51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跨性別什麼意思什麼梗? 跨性別者的定義很廣呦 跨性別(Transgender)通常是指一個人在心理上無法認同自己與生俱來的生理性別,相信自己應該屬於另一種性別。
  • ...女孩遭遇性彆扭轉治療,網友熱議:跨性別是什麼意思?到底是男的...
    虎撲7月22日訊        近日,一則16歲跨性別女孩遭遇性彆扭轉治療的事件在網絡上傳播。新聞發出後引起了網友的熱議,具體內容如下:  朱亦出生在山東的一個傳統家庭,父親早年去世了,經商的母親獨自撫養朱亦和妹妹二人。
  • 跨性別者的廁所爭議
    我向她解釋我是跨性別者,阿姨沒聽懂,又問我『你為什麼不去那兩個廁所?』」性別友善廁所是一種解決方式,但數量很少,在志可君所在的南京,他能夠方便使用的只有星巴克「小便鬥和馬桶合間」的廁所。志可君格外珍惜,也很在意其他人對這一廁所的想法,「有的人會很反感,有的女性不想看到小便池,她們想要星巴克做分男女的廁所。
  • 歧視跨性別者?安妮玫瑰你錯了!
    我們暫且先不談女性歧視,光是LGBT 的性別歧視就出現過很多次。就在今天,安妮玫瑰終於被扒了個乾淨。不知道的人還以為這是作家安妮寶貝的某個死忠粉,其實不然,她就是一個典型的「網暴者」,一個每日在微博這片地上呼天搶地的歧視者。
  • 《盜夢空間》女演員艾倫·佩吉宣布為跨性別者,但不等於做了變性手術
    一石激起千尺浪,「跨性別者」這一議題進入大眾視線,但不少人對於跨性別者與性取向的關係、是否等同於「變性人」等問題仍存在誤解。 對於跨性別者來說,身體醫療並不是必需的,一個人只要認同自己的性別不同於自己的被指派性別,就可以稱自己為跨性別者,不一定伴有身體性徵的改變。但早在20世紀20、30年代,儘管當時的醫療資源匱乏,部分跨性別者仍設法找到願意幫助自己的醫生,進行跨性別手術,寧可付出健康乃至生命的代價。
  • 《盜夢空間》女演員艾倫宣布為跨性別者,但不等於做了變性手術
    一石激起千尺浪,「跨性別者」這一議題進去大眾視線,但不少人對於跨性別者與性取向的關係、是否等同於「變性人」等問題仍存在誤解。由「她」變「他」,國際巨星仍恐遭嘲笑與暴力1987年出生的艾倫,演藝事業可謂順風順水。
  • 艾倫佩吉宣布為跨性別者怎麼回事?跨性別者是什麼意思?
    2日,演員Ellen Page 艾倫·佩吉(《傘學院》、《朱諾》、《盜夢空間》、《X戰警:逆轉未來》、《水果硬糖》)發表聲明稱自己是跨性別者,非二元性別,代詞為he/they,現在名字叫Elliot Page 艾略特·佩吉。2014年,佩吉正式宣布出櫃,2018年與女友Emma Portner結婚。
  • 穿裙子扎馬尾的拾荒男子,積極樂觀活成自己的跨性別者
    穿裙子扎馬尾的拾荒男子,積極樂觀活成自己的跨性別者世俗告訴我們,世界上只有兩種人,男人和女人。一旦這件事情被認定,想法就會變得狹義片面。在男人和女人之外還有一種人是跨性別者,意思是他們心理上無法認同天生的性別,並堅信自己就是自己認為的性別。「女裝大佬」「變性人」想必這些詞大家都是聽說過的,而這些也就是跨性別者。在這種群體生活中,熱愛的都要小心翼翼的藏起來,稍稍暴露一點就會被孤立、被欺辱。
  • 16歲跨性別女孩遭遇性彆扭轉治療 網友:父母...
    「我只是個得了『雄化症』的女孩」朱亦出生在山東的一個傳統家庭,父親早年去世了,經商的母親獨自撫養朱亦和妹妹二人。在記憶裡,她幼兒園時期就喜歡看女孩看的動畫片,用粉色的書包、粉色的文具,「被人問到長大想幹什麼,我都會說想當魔法少女」。
  • 16歲跨性別女孩遭遇性彆扭轉治療:被母親送去注射電擊、循環羞辱
    2019年,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和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的兩位學者在美國《家庭心理學報》發表的文章指出,相比於社區和朋友的支持,來自家庭的支持更能夠顯著改善跨性別者的心理健康,尤其是對於降低跨性別者抑鬱和自殺的風險尤為有效。
  • 《梨泰院CLASS》:囚禁在黑暗獨自閃耀,跨性別者疼痛中的成長
    但裡面的一個角色卻讓我發現其實我們社會中長期忽視和歧視的人群——跨性別者。劇中梨泰院「甜夜」餐飲店的後廚馬賢伊是一個「跨性別者」。平時他(她)以自己本身的樣子出現,也就是上圖這樣的短髮,但是事實上他(她)心底裡一直覺得自己是女孩子,所以,在沒人認識自己的情況下就會以女裝出現。但是這個角色對生活的熱愛和自信卻讓我動容。
  • 《盜夢空間》艾倫·佩姬成跨性別者 老婆發文力挺
    演出過《盜夢空間》、《X戰警:逆轉未來》等片的加拿大籍演員艾倫·佩姬(Ellen Page),突在社交媒體上做出重大宣告,宣布自己現為跨性別者。艾倫·佩姬在社交網站上發文宣告自己正式成為一名跨性別者,並且改名為 Elliot Page艾略特·佩吉,更表示「今後我的代名詞是he/they」,對於成為一個跨性別者,艾略特·佩吉感到很驕傲,因為這樣能更真實的貼近自己,也感謝一路上支持他的人,最後更向那些受到歧視、霸凌的跨性別者們喊話「我了解你,我愛你,我盡最大的努力讓這世界變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