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傳江:中國特色小鎮的復興和崛起

2021-01-16 中國日報中文網

眼下,「特色小鎮」在全國各地發展正如火如荼,作為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新亮點,特色小鎮的魅力和生命力何在?它將怎樣化解大城市的「城市病」的同時走出一條復興和崛起的新路呢?

所謂特色小鎮是指那些獨具特色、環境優美、不同產業聚集、宜居宜業,並具有鮮明的地域文化稟賦的小城鎮,這種小鎮集休閒旅遊、養生度假、現代製造、商貿物流、教育科技、文化體育等多種業態為一體,發展前景廣闊。作為中國可持續發展的創新探索和成功實踐,特色小鎮發展模式顯現了眾多優勢,在國家發改委、住建部等部門的大力倡導和呵護下,近幾年特色小鎮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並已經成為各路資本的投資熱點。

特色小鎮,可謂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可以稱之為城市發展集群中的「微型版」。由於特色小鎮的「獨特環境、特色產業、獨特文化」所衍生出的獨特魅力和吸引力,成為城鎮化過程中不可取代並富有活力的特有發展模式。有專家認為,特色小鎮可以稱之為微型城市系統,它是大中城市發展的補充、優化和升華,更集中顯現了一種人與環境和諧共生的追求、發展理念的變革和特色城市文化的演繹。

為推動特色小鎮的發展,國家住建部、發改委、財政部等部委自2016年起相繼推出了培育和支持特色小鎮發展的有關政策。按照國家規劃,到2020年將培育1000個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鎮。全國各省市也相繼推出有關政策加快發展特色小鎮。 截止目前,已有30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公布了各地方特色小鎮發展規劃和相關政策文件。據統計,截至目前國家有關部委已經評定了全國特色小鎮一共403個。

國家發改委對特色小鎮的界定是:「立足一定資源稟賦或產業基礎,區別於行政建制鎮和產業園區,利用3平方公裡左右國土空間(其中建設用地1平方公裡左右),在差異定位和領域戲份中構建小鎮大產業,集聚高端要素和特色產業,兼具特色文化、特色生態和特色建築等鮮明魅力,打造高效創業圈、宜居生活圈、繁榮商業圈、美麗生態圈,形成產業特而強、功能聚而合、形態小而美、機制新而活的創新創業平臺。」

而對特色小城鎮的條件界定是:「立足工業化城鎮化發展階段和發展潛力,打造特色鮮明的產業形態、便捷完善的設施服務、和諧宜居的美麗環境、底蘊深厚的傳統文化、精簡高效的體制機制,實現特色支柱產業在鎮域經濟中佔主體地位、在國內國際市場佔一定份額,擁有一批知名品牌和企業,鎮區常住人口達到一定規模過,帶動鄉村振興能力較強,形成具有核心競爭力的行政建制鎮排頭兵和經濟發達鎮升級版。」

特色小鎮的本質在於「特」,即特色產業形成競爭優勢,形成生產、生活、生態相融合的產城鄉一體化獨特功能聚集圈,進而演化出具有自身特色風貌和風格,擁有市場化城鎮開發運營機制和良好的盈利模式。

特色小鎮探索了一種中國城市化的新領域、新模式,利用市場機制將產業園區、風景區、生態新城相融、相連。它捨棄了大規模開發、全產業鋪排、房地產開路等陳舊開發理念,而追求產業要素、人氣、消費聚集,強調全域旅遊與目的地的休閒、互動與體驗。

其實,在中國,最不缺少小鎮開發的經驗和範例,那些遍布大江南北明清兩代幾百年流傳下來的古鎮,有些古鎮的歷史甚至超越千年。認真研究和借鑑古鎮發展的歷史,從中吸取營養會給新時期的特色小鎮開發和運營多有益處。作為中國文化遺產,那些古鎮或盤踞江南水鄉,或坐落邊陲一隅,或獨享名山山麓,或依靠大江大河,歷史的沉積和獨有的風情風貌使古鎮如今成為享譽海內外的旅遊名勝。從浙江烏鎮到同裡,從山西平遙到湘西鳳凰,從雲南大理到安徽宏村,全國的古鎮可謂星羅棋布,被旅遊者念念不忘的名古鎮就超過100座,這些古鎮多數已經與旅遊業深度融合,成為中國旅遊業不可得多的名片。其中,浙江烏鎮如今已經成為享譽全球的網際網路小鎮。人們從中國傳統古鎮流淌著的古色古韻中,體驗到了其獨有的文化魅力。

傳統古鎮歷盡數百年、甚至千年而不衰,自有其內在發展演變的邏輯。人們可以看出,如今的傳統古鎮已經成為文化的載體,並將相關產業、自然環境、旅遊、人居等相融合,古鎮不僅僅可供觀光欣賞,更適合居住生活,這是古鎮如今煥發出光彩的重要原因。假如中國的古鎮都能夠像烏鎮那樣將當代新興產業元素與古鎮嫁接,形成與創意、設計、藝術、休閒養生、網際網路等元素的嫁接,必定使古鎮散發出更加迷人的魅力。相信會有更多的古鎮會在特色小鎮的發展中匯入現代產業元素,而迸發出新的活力。

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是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的重要突破口,也是化解城市化過程中一邊是大城市中心城市的過度膨脹一邊是農村衰敗難題的有益探索。

浙江省是發展特色小鎮的先行者,包括烏鎮、西塘在內的30多個古鎮發展旅遊業風生水起自不必說,而義烏、永康、紹興等地先後形成了眾多的產業小鎮,從小商品、小電器到珍珠、化妝品、服飾。這些小鎮,依託不同產業並形成了輻射海內外大市場的特色產品聚集地,由於小鎮各有特色主業,獨享發展紅利,卻無相互過度競爭之弊端,因而富甲一方。如今浙江形成了數百億規模的特色產業集群就有300多個,例如慈谿小家電、南潯木地板、桐鄉蠶絲被、諸暨襪子、上虞傘業、義烏小商品等。這使浙江發展特色小鎮水到渠成,如魚得水。目前,浙江省已經擁有23個國家級特色小鎮,省級特色小鎮創建名單共有108個。這些小鎮累計投資1200多億,集聚企業3.7萬家,用約佔全省建設用地1.13%的空間,創造了全省近5%的總產出和稅收收入。其中有10個小鎮總產出超百億元,6個小鎮稅收超10億元。浙江省「十三五」期間計劃投資5500億元推動特色小鎮的發展, 到「十三五」期末,形成100 個省級特色小鎮集群,其稅收將超過1000億元。

毫無疑問,特色小鎮成為新興產業聚集、新業態培育的載體,反過來不斷膨脹的集群產業又會推動特色小鎮的蓬勃發展。

只是,培育和打造不同類型和題材的特色小鎮,需要精心設計和謀劃。我國目前建制鎮有兩萬多個,如果發展1000個特色小鎮也是百裡挑一的。目前中國特色小鎮的發展類型主要有:歷史文化型、城郊休閒型、新興產業型、交通區位型、資源稟賦型、生態旅遊型、高端製造型、金融創新型、時尚創意型等。這些類型下產生的不同特色的文旅小鎮、農旅小鎮、康養小鎮、特色產業小鎮、科創小鎮、體育小鎮、創意小鎮、溫泉小鎮、花卉小鎮、金融小鎮等多種模式。

特色小鎮的崛起,吸引了海內外資本湧入。根據已經初步建成的特色小鎮看,建設一個成型的特色小鎮投資額約為50-60億,規模較小的約為10億,而較大可達到百億。全國規劃1000個特色小鎮將產生5-6萬億投資額,而2000個特色小鎮將帶來10--12萬億投資,成為拉動投資的強大推力。而其中的文旅小鎮、康養小鎮和特色產業小鎮尤其被專家和社會投資看好。目前,全國30個省市已經推出特色小鎮建設規劃。據不完全統計,全國特色小鎮規劃建設數量已超2000個,基本投資規模超過4.8萬億元,全國各級政府推出的特色小鎮建設基金規模也超過1000億元。

特色小鎮建設熱潮湧動,對特色小鎮發展十分有利。但是也已經顯現了部分跑偏傾向,出現了一些問題,影響了特色小鎮的健康發展。一些地方將特色小鎮作為形象工程,政府大包大攬,粗製濫造,特色小鎮無特色,規劃和建設相互抄襲同質嚴重;缺少產業支撐,部分小鎮房地產化明顯,成為假小鎮,真地產。更有拼湊、包裝、濫竽充數者,民俗小鎮無民俗、一條美食街便成為美食小鎮、幾家香菇企業便成為香菇小鎮、幾棟歐洲風格建築便成為歐洲風情小鎮等。一些產業園區、旅遊景區、甚至房地產等項目搖身一變戴上了特色小鎮的帽子。這些都成為特色小鎮發展的旁門左道,不僅浪費巨額資金,對特色小鎮發展也產生不良影響。因為這些小鎮靠忽悠概念難以形成產業,更難以聚集人氣,更談不上什麼發展。特色小鎮健康發展,切忌一哄而上,拔苗助長則更是不可取,並會斷送特色小鎮美好的未來。

特色小鎮的健康發展迫切需要有關部門推出嚴格的小鎮建設標準及評價考核體系。目前,已經有浙江、湖北、山東、廣東等部分省份推出了特色小鎮考評標準。

2017年1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四部委針對特色小鎮發展現狀聯合發表了《關於規範推進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建設的若干意見》。去年9月,國家發改委也發布了《關於建立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高質量發展機制的通知》,對特色小鎮建設出現的問題予以糾偏。對特色小鎮統一規範,嚴格控制建設數量,取消一次性命名,統一實行寬進嚴定動態淘汰的達標制度。

反觀那些確有特色和富有活力的小鎮無不是精心打造的結果。浙江龍泉青瓷小鎮全力打造「中國青瓷小鎮」的品牌,總投資30億元,目前已吸引了89家青瓷企業、青瓷傳統手工技藝作坊入駐,帶動了當地4000多名農民就業、創業。這一小鎮打造「青瓷+」產業鏈模式,弘揚青瓷文化。據不完全統計,目前龍泉市約有1.6萬人從事青瓷行業,近5年產業產值年均增長30%。龍泉青瓷小鎮在這樣的環境下生長無疑捧上了一個「金飯碗」。

精心打造20多年的浙江橫店影視小鎮,是集影視旅遊、度假、休閒、觀光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創意旅遊綜合體。這一小鎮影視產業飛速發展,帶動了其他衍生產業發展,如今佔有全國影視劇拍攝70%的市場份額,年接待遊客超過1600多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137億元,提供就業崗位3.6萬個,成為中國文旅小鎮發展的成功樣本。

杭州西湖雲棲小鎮,建設以雲計算為核心,大數據和智能硬體產業為主導產業的特色小鎮。以阿里雲計算為龍頭,通過3—5年時間的努力,打造一個富於科技人文特色的中國首個雲計算產業生態小鎮。

而杭州的另一個小鎮藝尚小鎮則以時尚產業為核心,依託杭派女裝主產地優勢,通過創意、大數據、電商等網際網路手段,將時尚產業的要素設計師、品牌、創意和海內外用戶有效聚集,成為海內外獨立服裝設計師展示個性化服裝和銷售平臺,目前線上已經有100多個獨立設計師和100多個集成店。眾多知名服裝設計師落戶小鎮,中國服裝協會也將小鎮作為中國服裝·杭州峰會、亞洲時尚聯合會中國大會的永久會址。小鎮建設已經累計完成投資66.92億元,特色產業投資51.4億元。集聚國內外頂尖設計師20名,引進區域性服裝企業總部36家,企業565家。

特色小鎮有個性化才有競爭力,才會顯現蓬勃發展的活力。只有這樣,特色小鎮能夠像中國古鎮那樣流傳發展幾百年、甚至千年而不衰!

 

相關焦點

  • 榮盛康旅阿卡小鎮榮獲「2019年中國特色小鎮TOP20」
    12月4日「綠中國·芯地產」CIHAF2019第二十一屆中國住交會平行論壇--最受關注文旅康養項目及中國特色小鎮TOP榜單發布會在北京舉行,榮盛康旅阿卡小鎮榮獲由中國房地產報、中國房地產網、中房智庫、CIHAF中國住交會組委會聯合頒發的
  • 中國·丁集婚紗特色小鎮:精彩養眼的婚紗秀
    胡守炳 攝11月22日,由共青團安徽省委員會、安徽省青年聯合會主辦,皖西日報社、六安市文化產業促進會支持,安徽省青年模特協會、安徽浙東婚紗特色小鎮發展有限公司承辦,安徽浙東集團冠名,「中國·丁集婚紗特色小鎮杯」第十二屆安徽省青春風採大賽半決賽暨安徽省首屆婚紗禮服設計大賽,在裕安區丁集婚紗特色小鎮隆重舉行。
  • 中國首個(寬皮)蜜橘文旅小鎮規劃出爐
    以橘為媒,推動農旅產業發展,中國首個(寬皮)蜜橘文旅小鎮——黃巖區中華橘源小鎮總體策劃和概念規劃項目正式出爐。中華橘源小鎮位於黃巖澄江街道和頭陀鎮交接帶,是黃巖區城鄉接壤的核心區段,也是黃巖蜜橘的發源地——斷江一帶,由老永寧江江道分為南北兩岸,北岸為頭陀鎮範圍,南岸為澄江街道範圍,總策劃面積7.7平方公裡。
  • 祥生小鎮牽手「屁桃君」家族 釋放特色小鎮「萌」屬性
    祥生小鎮集團營運管理中心總經理胥克分享了此次與「醜比頭」的跨界合作,「我們一直在尋求各行業優質的合作夥伴,打造特色小鎮。醜比頭是一個以自然文化為創作背景的IP形象,醜比頭的精靈們一直生活在農場的大自然裡,他們擁有積極溫馨的自然文化,倡導善良友愛的內在品格,主張大自然的多樣性和純粹美好的生活方式,這與祥生小鎮集團「發現、保留、再創、共生」,倡導人與自然祥和共生的發展理念不謀而合。」
  • 泰順縣龜湖鎮:三鏈互動 點石成金 「中國石雕小鎮」正在崛起
    近年來,龜湖鎮依託豐厚的自然文化資源,大力發展鄉村旅遊產業及泰順石產業,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現「文化+」「旅遊+」「生態+」三鏈互動,深挖「綠水青山」這座富礦,以「石」為媒,走出了一條與眾不同的鄉村振興之路,一座「中國石雕小鎮」正在浙江最南端崛起。
  • 文旅小鎮怎樣做到特色求生?
    2018年3月,相關部門提出要對特色小城鎮開展嚴格測評及優勝劣汰。特色小鎮建設被「急剎車」。淘汰不合格小鎮,對地方來說,是及時止損;從全局而言,則是對特色小鎮發展方向和軌道的糾偏。文旅小鎮作為特色小鎮的重要形態之一,也面臨著同樣的遭遇。 理解我國特色小鎮的發展,必須深刻解讀國家提倡特色小鎮的用意,其著眼點在於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
  • 沈家門漁港小鎮: 「一條魚」端出特色產業盛宴
    創建期內(2016~2019年),小鎮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9.7億元,特色產業投資佔比80.7%;引進企業1307家,實現稅收超過13億元;圍繞旅遊類小鎮定位,按AAAAA旅遊景區標準建設,成功創建AAAA旅遊景區,旅遊接待總人數2000萬人次以上。小鎮獲評2018年度省級特色小鎮「畝均效益」領跑者,創建項目組獲評2019年浙江省「工人先鋒號」,2019年度省級特色小鎮考核優秀。
  • 特色小鎮看浙江 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目前已形成「42個省級命名特色小鎮、101個省級創建特色小鎮和51個省級培育小鎮」的建設發展格局。  產業特而強、功能聚而合、形態小而美、體制新而活。  6年間,一些特色小鎮成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平臺,促進了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一些特色小鎮成為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新空間,促進了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和農民就地就近城鎮化;一些特色小鎮成為城鄉融合發展的新支點,促進了城鄉要素跨界配置和產業協同發展,帶動了農民持續增收……  6年來,特色小鎮以其很小的空間資源,撬動了極大的發展效能,切實發揮了「小區域大集聚、小載體大創新
  • 不要瞎說中國動畫崛起!應該叫做復興!
    不得不說,美國有夢工廠和迪士尼,日本有吉卜力,我們有屬於我們中國自己的動畫,那就是連環畫,你也可以叫水墨和剪紙,而且,我們的動畫可不是無根的浮萍,我們有基礎,那就是有著幾千年歷史的中國畫在前幾年,一部《大聖歸來》紅得發紫,所以許多人就說中國動漫崛起了!本人想就這句話發點感慨!
  • 探索千年窯火中的「復興密碼」——瓷源文化小鎮文旅「聯姻」打造...
    這座小鎮本身就如同一件需要仔細品味的古老瓷器,從其千年積澱的歷史與文化中探尋「復興密碼」,迎來迭代升級新機遇。古韻今輝,青色秘影勾勒發展脈絡瑩瑩青瓷光,漫漫瓷源路。從2014年起,上虞就精心謀劃培育創建瓷源文化小鎮,提出了以打響「瓷之源」品牌、重塑「瓷之都」形象、做深「瓷之旅」文章的「三步走」實施戰略,旨在將瓷源文化小鎮建設成為傳承青瓷歷史文化與展示現代國際陶藝相結合的省級特色小鎮,讓這處文化傳承地、文創交流地和文旅目的地更具持久的吸引力和生命力。
  • 楓葉小鎮打造寒地四季文旅特色小鎮
    產業特色小鎮是以特色產業集聚為核心、以特色空間單元為載體、以中高端要素集成為動能,集科創製造、居住生活、景觀旅遊於一體的特定區域,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載體。即日起,本報開闢《探訪特色小鎮》專欄,通過記者走進特色小鎮實地踏訪,陸續展示這些小鎮發展近況和未來圖景。
  • 阿朵小鎮|世界藏馬「特色民宿+」,安放嚮往的詩和遠方
    用什麼給都市注入情懷和溫度?民宿或許是理想的載體之一。作為小康旅遊時代的文化共識,民宿以其特色性的在地屬性、自然環境優勢等,成為當紅不讓的朝陽產業。作為人們暫別城市喧囂、探尋理想生活的新標準,隨著消費升級和美好生活的民生情懷,北中國高端民宿集群應運而生。民宿集群是民宿的升級表達,更是未來的下一個風口。
  • 文化和旅遊部:特色小鎮不要搞「大幹快上」「大拆大建」
    我國特色小鎮群體將於明春加入世界最美小鎮大家庭,全球最美小鎮群落也將增加古老神奇的東方村鎮文化之美。
  • 特色小鎮打造及幾種模式
    如何建設特色小鎮,政產學研各界正處於積極的探索中。在此背景下,吸收借鑑國外小鎮建設和國內特色小鎮先進經驗具有重要意義。經過對眾多國內外案例的分析,筆者認為,特色小鎮的發展模式和路徑選擇,主要分為基於特色資源或特色產業兩大類型的小鎮建設模式。
  • 湖南新增10個特色小鎮,個個都「特」在何處?
    在古代詩人的筆下,小鎮就該擁有著「難畫亦難詩」的美景。到新時代的特色小鎮,兼具了公共屬性與商業屬性,從曾經的「精而美」,到如今的「特而強」,產業成為了特色小鎮建設的核心內容,「一鎮一業」讓特色小鎮有了旺盛的生命力和鮮明的獨特性。
  • 吉林市東北四季田園特色小鎮項目
    隨著《「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的發布,健康中國已上升為國家戰略,在惠及全民的基礎上,積極突出應對老齡化及老年人健康問題。特色小鎮戰略和健康中國戰略共同促進了健康小鎮的積極發展,使其成為地方實現產業提升和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抓手。健康產業小鎮將與養老、旅遊、網際網路、健身休閒、食品等行業深度融合,催生健康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
  • 東方「迪斯尼」——寧波杭州灣新區熊出沒小鎮和東方欲曉要來了!
    這裡有63.8平方公裡的生態溼地;這裡有千億級汽車產業和智能家電等若干百億級產業;這裡的人口正在以每年14%的增速增加。這座國際化新城呼之欲出!今天,前灣新區又有大動作。這次文旅融合項目要打造旅遊知名IP。今後推出主題公園、溫泉賓館、特色小鎮、生態溼地和文化公園五大元素。「熊出沒」小鎮今天正式開工,「東方欲曉」明年亮相。
  • 長安區太乙·長安道旅遊休閒小鎮從西安「特色小鎮」名單中淘汰
    近日,西安特色小鎮規劃建設領導小組公布西安市第一批創建類特色小鎮評價考核結果,13個小鎮評價考核為淘汰,退出第一批創建類特色小鎮名單。淘汰的13個特色小鎮分別是臨潼區秦匠旅遊商品創意小鎮、碑林區碑林環大學數據智能小鎮、碑林區長樂健康小鎮、未央區創智小鎮、灞橋區洪慶山森林康養小鎮、閻良區航空特色科技旅遊小鎮、長安區太乙·長安道旅遊休閒小鎮、長安區常寧全生命周期康養小鎮、藍田縣湯峪溫泉小鎮、周至縣周城古韻小鎮、高新區中興科創小鎮、曲江新區渼陂湖生態文化度假小鎮、國際港務區體育小鎮。
  • 武義溫泉小鎮:包容並蓄多元發展 打造特色小鎮樣板
    乘勢而上的溫泉小鎮便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參與者,作為浙江省首批特色小鎮,自2015年啟動國家4A級旅遊風景區創建工作以來,該小鎮已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有效投資29.13億元,累計吸引企業入駐67家,其中旅遊企業61家,初步實現以溫泉為特色,文化、健康、運動、養生等產業與旅遊融合發展的目標。
  • 綠維文旅:遼寧葫蘆文化特色小鎮發展思路
    小鎮區劃內的葫蘆山莊是全國唯一一處以博大精深的葫蘆文化和原生態關東民俗文化為主體內容的AAAA級旅遊景區,景區以葫蘆文化為主線,以民俗文化為特點,建有中國葫蘆文化博物館、中國關東民俗博物館,定期定時開展東北二人轉、雜技馬戲等民俗表演活動。這些都為小鎮發展旅遊業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在分析基礎上,綠維文旅認為,以旅遊產業為主導產業,葫蘆產業為特色產業的雙產業架構應成為小鎮發展的核心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