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懷來體驗葡萄美酒康養休閒
——張家口打造「一帶五區」旅遊發展新格局④
清晨,金色的陽光透過層層鮮嫩的葡萄葉,照射在藤蔓上一串串沉甸甸的葡萄上,綠的、紅的、紫的、黑的……一粒粒晶瑩剔透、渾圓飽滿,令人垂涎欲滴——張家口市懷來縣正迎來最美的豐收季節。
圖為鮮食葡萄展銷。通訊員孫慧軍攝
河北省懷來縣地處北緯40°世界葡萄種植黃金地帶,有上千年的葡萄栽培歷史,是享譽中外的「中國葡萄之鄉」「中國葡萄酒之鄉」,被譽為「中國波爾多」。
得益於地形、土壤、光照、溫度和降水等得天獨厚的自然稟賦,懷來成為我國最適宜的葡萄產區之一,以及規模化優質葡萄理想產地。經過40年的發展,葡萄產業已成為全縣最具特色的主導產業,目前,全縣擁有鮮食葡萄12萬畝、150餘種。
近年來,懷來以發展全域旅遊的思路做大做強葡萄產業,將葡萄產業與生態旅遊、美麗鄉村建設等有機結合,積極拓展旅遊新業態,有力促進了葡萄產業由「量」到「質」的轉變,形成了極具特色的葡萄康養休閒產業聚集區。
圖為鮮食葡萄展銷。通訊員孫慧軍攝
站在桑園鎮葡萄觀光園觀景臺上,一望無際的葡萄基地盡收眼底。從桑園鎮後郝窯村到夾河村,一條以傳統種植為主的集旅遊觀光、餐飲住宿為一體的葡萄旅遊經濟帶正在形成。
2019年8月,懷來縣重點實施了延懷(延慶—懷來)葡萄文化休閒旅遊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該項目依託桑園鎮後郝窯村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當地底蘊深厚的葡萄文化,整合周邊萬畝葡萄園、官廳水庫國家溼地公園、溫泉小鎮等資源,建設了獨具特色的桑園萬畝葡萄園小鎮。小鎮將自然田園風光與濃鬱的葡萄(酒)文化相結合,為遊客提供了一個可觀、可賞、可品、可遊的絕佳去處。通過項目帶動,葡萄採摘季節,這裡每天接待遊客可達1700餘人次,已經成為首都周邊一年四季、葡萄品種最全的採摘基地。
圖為鮮食葡萄展銷。通訊員孫慧軍攝
懷來葡萄酒品質同樣不俗。1979年,中國第一支幹白在懷來誕生。「懷來葡萄酒」被列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良好的地理條件,優質的葡萄酒,造就了懷來縣葡萄酒莊的興起。截至目前,懷來縣共有各種類型葡萄酒莊39座,葡萄酒年產量15萬噸。
行走在延懷河谷,一座由石頭和紅磚砌成的藝術氣息濃鬱的酒莊格外引人注目。這個佔地700多畝的葡萄莊園內,同時集合了美食、美酒、咖啡、酒吧、書吧、工坊、會議空間和展覽空間。酒莊以葡萄酒為載體,以酒莊為中心,致力於發展成熟的集農耕體驗、生態飲食、文藝創作及展覽、文化研習於一身的社區。酒莊內相繼開設了畫廊、博物館、餐廳及酒莊民宿等場所。從詩酒美學、潮流生活、創意設計、人文場景、手作工坊到藝術體驗活動,酒莊不再是單純的生產、存儲基地,更變身為浸沒式人文體驗綜合體。
圖為葡萄酒酒莊。通訊員孫慧軍攝
2000年以來,懷來以葡萄產業為媒,以節會友,積極舉辦「中國·懷來葡萄節」,打響「花鄉果海」休閒遊特色品牌,旅遊節慶的舉辦真正將農業觀光、文化旅遊與產業脫貧有機結合,全方位、多元化宣傳展示懷來水果產業和旅遊資源,進一步彰顯了中國葡萄之鄉、葡萄酒之鄉的魅力。
到目前,懷來已經成功舉辦了20屆「中國·懷來葡萄節」,以吃葡萄大賽、手機隨手拍大賽、酒莊酒堡葡萄酒品鑑、鮮食果品採摘葡萄嘉年華擂臺賽、紅酒馬拉松、葡萄酒+汽車潮流、親子娛樂、吃葡萄賞菊花猜燈謎趣味活動等活動為載體,小葡萄催生了大舞臺,葡萄文化旅遊節已經成為懷來旅遊的一張名片。同時,通過葡萄產業與旅遊項目的完美結合,懷來葡萄產業走出了一條「標準化、融合化、品牌化」的轉型發展之路。
圖為葡萄酒博物館。通訊員孫慧軍攝
張家口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懷來縣委書記孫曉函告訴記者,在懷來「一湖三圈」的頂層設計裡,以葡萄、溫泉為重要內容的文化旅遊產業圈,早已跳出「就葡萄抓葡萄」「就葡萄酒抓葡萄酒」的單一模式,「融合」的思路早早寫進縣域發展的規劃中。特別是懷來啟動了「葡萄酒+生態旅遊」產業融合新模式,加快酒莊集聚化與鄉村振興深度融合。成功引入利世G9等8個鄉村振興示範點項目,多維度開發葡萄酒主題文化系列產品,深層次拓展葡萄酒旅遊產品和衍生產業鏈條,懷來葡萄進一步叫響京津冀地區。
「預計到2021年,懷來呈現給遊客的將是15萬畝葡萄、20個鄉村振興示範點,葡萄產業與文旅產業深度融合,葡萄採摘觀光和酒莊旅遊人數達到每年200萬人次。」孫曉函說。 (河北日報記者 劉雅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