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flix新出的一部短片系列火了,3月15日剛剛上線,幾天之內,鋪天蓋地。
別問我誰演的。全是動畫角色,什麼樣的都有。
人,狼人,機器人,機甲,改造人,怪獸,貓……你甚至能看到會說話的酸奶、希特勒和中國的狐狸精。
別問我誰拍的。一群業界大咖,隨便說個名字都得豎個大拇哥兒。製作人是從來沒有拍過爛片的鬼才導演大衛·芬奇,和《死侍》導演提姆·米勒。
只有這兩個人不夠重磅?等一下,還沒說完。
第一集「桑尼的優勢」由全球業界最知名的CG動畫公司Blur Studio製作。遊戲《魔獸》《古墓麗影》的動畫,他們家做的。電影《後天》《X戰警》《變形金剛》《阿凡達》的後期,他們家做的。
感受一下第一集的人物畫風
第三集「證人」是《蜘蛛俠:平行宇宙》的前藝術總監阿爾貝託·米爾戈執導,《平行宇宙》的成績不用再贅述了。
第三集也是我個人最喜歡的一集
第七集「裂縫之外」由法國頂尖的動畫工作室Unit Image製作,這家工作室專門為VFX遊戲預告片、商業廣告和電影製作完整的CG動畫,就連迪士尼也和他們有工作。
全系列最大尺度的睡覺戲就出自這裡
第十六集「冰河時代」由《死侍》導演提姆·米勒本人親自指導,他還把《死侍》的首席攝影師Ken Seng和原創作曲家Junkie XL也叫了過來。儘管有這麼好的陣容,這一集放在全劇來看也只能算普通水平,可見該系列整體質量有多高。
有《死侍》的幽默感在裡面
以上只是列舉幾個例子,總之整個系列的18集短片基本集結了來自全球各地的頂尖動畫製作團隊,分成18個小組,在大衛·芬奇和提姆·米勒的整體把控下,將各自的專業技術與創作靈感發揮到極致,匯成了這一部作品。
當然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是,Netflix砸了很多錢!別看篇幅很短,但每一幀都是大把的鈔票在熊熊燃燒。
所以,也別問我是什麼類型。就這麼說吧,但凡你這輩子看過的,裡面都有。科幻、廢土、喜劇、恐怖、動作、奇幻、戰爭、政治……
你甚至能從中看到《速度與激情》《恐怖遊輪》《異形》《機器人瓦力》《機械姬》《地心引力》《黑鏡》《攻殼機動隊》《阿麗塔》《聊齋》……的影子。
現在是時候再喊一次這部神到不知道該怎麼吹的動畫短片劇的名字了:
《愛,死亡和機器人》
僅僅是預告片就可以讓人看到顱內GC。
很多人在看完預告片之後驚呼「吊爆了」,但也有人覺得Netflix的作品一向是形式大於內容,這次一定也不例外。即便是看完全片之後,仍然有人這樣評價。
不反駁,《愛,死亡和機器人》就是這樣的。
觀眾可以明顯感覺到,比起故事情節和主旨思想,製作者對裡面動畫視效的呈現更為偏愛,他們沒有對人性、社會、現實提出什麼尖銳的觀點,只在其中幾集裡進行了為數不多的表達。
但其實《愛,死亡和機器人》原本的意義也不在這裡,它更像是一部實驗類作品,一顆沒有前因後果突然在動畫領域投下的原子彈。
從形式來說,大衛·芬奇一向主張打破主流劇集固有的半小時到1小時的格式,與此同時,再拋棄掉每集之間連貫的劇情邏輯,儘可能地凸顯作品的娛樂價值。
從內容來說,《愛,死亡和機器人》汲取了眾多原著小說的靈感,然後將大眾作品總是刻意避免的悲觀主義、成人向、獵奇風展現得淋漓盡致。
裡面充斥著挑動腎上腺素的血腥、暴力、情色、恐怖元素,Geek們最愛的機甲、怪獸、科幻、賽博朋克統統扔進去,只為創造出一場風格多元的視覺盛宴。
你可以將其簡單稱之為「作品」,也可以將其看作成「藝術」。
米勒將這部劇定位為「寫給書呆子們的一封情書」,他可能沒想到,如此多群體之外的觀眾都心動了。
這幾天你一定聽很多人這樣說過:「裡面的短片每集就幾分鐘,最多十來分鐘,你睡覺前、在地鐵上、吃飯、上廁所的時候隨手就能看一集」。
我信你個鬼!!!你們這些糟老頭子!!!
大家千萬不要聽信類似上面的這些話,如果你真的打算在睡覺前、坐地鐵、吃飯、上廁所的時候隨手看一集,那最後的結果一定是第二天頂著黑眼圈,地鐵坐到終點站,外賣冰冰涼,站起來腿麻到沒知覺直接栽過去。
別問我怎麼知道,我跪在衛生間地板上寫這篇文章肯定是有原因的。
所以,《愛,死亡和機器人》,請你立刻向我道歉,然後趕緊出第二部!
最後附一張截圖,請慎重考慮之後再往下滑。
前方高能!
嘻嘻……
點擊小程序,答題贏大獎!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 >>凱文費奇宣布漫威電影宇宙階段性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