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cci和麥昆最愛玩的哥特風,原來背後的文化這麼耐人尋味!

2021-01-08 不懂潮流

當提到哥特,你腦海裡第一時間浮現的畫面是什麼?至少目前打開某寶,哥特服裝的銷量的前幾名如下:

除去 cosplay 服裝外,大多也都停留在漆黑的皮質外衣、吸血鬼惡魔崇拜和朋克搖滾錯綜混雜而難以區分之中。而如果你是一位電影愛好者,那麼你對哥特的印象也有可能是德普在蒂姆·伯頓的黑暗童話裡多種奇詭的造型。

而作為時尚愛好者的各位洞友,可能會想到鬼才設計師亞歷山大·麥昆的驚豔服裝,這場秀中,麥昆以中世紀的聖女貞德為靈感源。發布會的最後,Annabelle Neilson 蒙上頭罩,扮演貞德壓軸出場,仿佛是從遠古的黑暗時代走出的復仇之魂。又或者是 Jurgi Persoons 用哥特風格解構的時尚。

使用哥特的意象,解構了時尚行業的本質,對購買者造成精神和視覺上的刺激。為了填補大家——尤其是國內,對於哥特文化的不了解造成的誤解。今天,就來為你展現哥特的歷史以及它是如何在時尚中不斷轉化其形式的。又究竟是什麼讓眾多設計師對於哥特風格——這一黑暗美學愛不釋手。

哥特的起源:中世紀中醞釀出的野性之美

哥特文化的初期雛形其實來自於「GOTHIC"一詞,是文藝復興時期的人們用來形容中世紀建築物的詞彙,意味野蠻的、黑暗的,恐怖而神秘的。代表建築如前一段時間遭遇大火的巴黎聖母院——高聳的建築結構和繁複的裝飾構成了哥德式風格的基調。

而直到工業革命後,哥特一詞才脫離貶義的語境,就像文藝復興時期的人們追溯優雅的古典希臘文化一樣,16C 的英國人開始欣賞這一發跡於歐洲歷史上最黑暗和混沌時期的藝術風格——哥特。

風格的起點:中世紀

哥特最初發跡的時代——中世紀,可謂是一出現實版的人間煉獄,血腥瑪麗再到基督教的興起、十字軍東徵等等事件都發生在這一時期。如此富於故事性和神秘色彩的歷史時期,讓哥特藝術的風格富有層次感而極具吸引力,成為了無數設計師的天然靈感版。剛剛舉行了 2020SS 畢業於聖馬丁的設計師 Dilara Findikoglu 便在秀場中使用了大量中世紀的視覺符號,模特胸前的巨大紅色十字實則正是十字軍的標誌。

宗教式的哥特

在今年早些的 Gucci 2019 秋冬的秀場上,Gucci 的首席設計師 Alessandro Michele 便將中世紀的哥特美學發揮到了極致。整場秀中,無數的中世紀典故和美學元素被解構和使用在服裝中,背景音樂則仿佛引人進入一場莊嚴的宗教集會。

開場的第一個模特,如果你仔細觀察,會發現她手中握著的梳子,以及後面對應的血色女傭,這其實源自於中世紀著名的血腥瑪麗的故事。模特手中的梳子和長靴似乎已經在動情地描述著故事本身。

哥特美學的宗教性在這場秀中被放大到了極致,一個個模特仿若從神壇上大步走入人間的神祇。

Gucci 2019 秋冬

模特的落淚妝容借鑑了聖像藝術中哭泣的聖母形象。

而在2018年的廣告中 Gucci 還曾向一位處於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的超現實主義畫家偉大的藝術家進行致敬,他就是耶羅尼米斯·博斯。

博斯是處於中世紀和文藝復興交接處的一位畫家,他的作品中充滿著奇幻的宗教色彩,最著名的恐怕要屬《The Garden of Earthly Delight》。畫作裡充滿著人間的人性與夢幻,可以說是中世紀哥特風結合宗教元素的經典表現。在以這樣的藝術作品為靈感源的基礎上,Gucci 為何會富於哥德式的復古浪漫也有了答案。

生命與死亡:哥特美學的永恆主題

另一位鍾愛於哥特風格的設計師我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那就是亞歷山大·麥昆

但與 Alessandro Michele 側重於哥特宗教風格的一面不同,麥昆更多的脫離了哥特產生的那個年代,宗教感被削弱,著重的表現出哥特於後世中延伸出的對於生命與死亡的執念,甚至是死亡本身具有的美感。早期麥昆於聖馬丁的畢業秀中,他就選取了一個與死亡息息相關的主題,關於倫敦的經典連環殺手開膛手手傑克。

這一系列的服裝裡麥昆將頭髮縫入自己服裝的標籤中。衣服的印花使用荊棘,扎染的圖案則仿佛潑灑的鮮血,一個個模特仿佛剛剛從案發現場僥倖脫身。對與生命消亡、頹唐而神秘的美感貫穿在麥昆的設計之中,無疑是哥特風格與時尚相結合的又一完美表現。

I AM THE WITCH:哥特與女性主義

既然談到麥昆,那就不得不提起同在聖馬丁畢業的 Dilara Findikoglu。她剛剛結束了自己最新的 2020SS 秀。Dilara Findikoglu 是一個典型的「哥特風女孩"。

漆黑的頭髮搭配欲滴的紅唇,仿佛從中世紀走出的復仇女巫,出生於土耳其的 Dilara 沉迷於宗教元素和哥特的裝飾美學,在她的作品中完美展現了哥特與時尚的結合。

在 Dilara 的作品中,女巫這一哥特美學的經典意向經常出現並被使用。而事實上談及中世紀,無法繞開的一個話題就是臭名昭著的女巫屠殺。在她作品中你總是能夠找尋到女巫的形象符號,也因此,將「哥特」的感覺貫徹在整個作品之中。女巫實際上並不存在,女巫屠殺的本質其實是中世紀男權社會對於女性力量的一種極端迫害的具體表現。也因此在當代語境下的女巫往往與平權運動與性別認知具有相當的聯繫。而 Dilara Findikoglu 作為一個熱衷於表達世界包容性與性別平等的設計師,曾經多次選用相關的主題,比如她經典的「婚紗」系列。

在系列的作品中,Dilara 用中世紀的哥特風格搭配薄紗,一反西方傳統的潔白如雪,用紅、黑演繹了一場非主流的奇詭婚禮。

事實上,每一種藝術的風格背後都有著它自己獨一無二的故事,當這些風格被設計師們運用結合到時尚中往往更能創造出有趣的服裝。這篇的初衷是想大家在看到秀場上哥特風的奇詭服裝時多一些理解,希望各位洞友在關注市場上那些流行文化的同時,也不防追溯一些歷史,體會這些看似「小眾」的文化下誕生的服裝之美,他們往往非常有趣,耐人尋味。

From Cookie潮流黑洞。

聲明:本人與文中品牌無任何關係!

相關焦點

  • 大眾最討厭的洛麗塔穿搭,哥特風小裙子上榜,lo娘們幾乎都中招!
    我們粗略地將它分為這三種:第一種就是最常見的sweet lolita(甜美風);第二種是elegance gothic lolita(哥特風),這種風格如果有看過gothic哥特偵探蘿莉事件簿的朋友應該就很熟悉;最後是classic lolita(古典風)。此外還有本土化的國風lolita,不怎麼常見的蒸汽朋克款和花嫁款等等。
  • 《簡愛》藝術魅力的背後,是獨具一格的哥特風表現形式
    "這麼黑不知道開燈嗎?"但其實研究過中世紀歐美文學和電影的人都知道,這是藝術上特殊的表現手法——哥德式風格。《簡愛》就是一部典型的哥特風小說。Gothic意為"野蠻",因此哥特風多以恐懼、黑暗、孤獨、絕望為藝術表現的主題,以黑夜、詛咒、超自然、古堡、死亡、頹廢等為標誌性元素,並以此來表現人物內心世界的神聖與邪惡、痛苦和清醒、亦或是希望和絕望。哥德式小說體裁,最早出現在18世紀的文學作品中,屬於英語文學派別。
  • GUCCI憑什麼這麼火?人家憑的是作妖的能力呀
    而這帶著圓形復古金絲鏡框的文藝復興時期的貴族少女滿臉的嫌棄表達了他在這個沒有wifi的太空船無法和隊友一起玩王者農藥的不滿。原諒星球上的生存環境也不容樂觀。可愛的喵星人怎麼變得這麼大了!是不是從今以後都要被他擼了!他是不是要更加肆無忌憚要奴隸人類了!但是裝備還是不錯的,國家給每個人都發配了一套gucci最新款時裝,一個GUCCI包,好像容量還很大的樣子。
  • 洛麗塔洋裝風格介紹:神秘的哥特風洛麗塔專題!
    洛麗塔在介紹哥特蘿莉塔的最初,我們首先需要了解一下哥特風的背景與傳統。哥特最開始出現於一種建築風格,這種尖銳而帶著獨特美感的建築,是來自於德國一個部落。哥特相比較於其他洛麗塔風格的甜美和可愛有所不同,哥特洛麗塔,為我們展現出來的是一種恐怖陰暗,華麗唯美的邪惡美感。而在哥特風中,我們最熟悉的一個元素,就是吸血鬼和惡魔了。
  • 全黑哥特風 很酷很喜歡
    提起哥特,浮現在腦海中的特徵就是叛逆、神秘、詭異等,哥特最開始是用於形容中世紀時期特定的藝術風格,慢慢從藝術延伸到建築、音樂以及服裝等領域。  哥特風在時尚領域的流行並不意外,哥特風特有的暗黑、個性和不規則都很好地契合了時尚圈的部分喜好,一些有個性的設計師也願意設計哥特風格服裝,比如安特衛普六君子之一的Ann Demeulemeester就將特有的哥特美學風格融入設計中,從而被稱為「暗黑女王」。除此之外,Alexander McQueen、John Galliano等設計師都曾經發布具有明顯哥特風格的服裝系列。
  • 超美哥特風「小蘿莉」,如山野間的黑天鵝
    本組照片的靈感來源於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之一《哈姆雷特》」,攝影師@宛如清風 給我們分享了這組作品背後的創作靈感。模特手上拿著頭骨道具,看上去充滿了一種邪魅的氛圍。美麗的小姐姐好像在對著手中的骷髏探討這個哲學性的深奧的問題。因為整部作品的風格是哥特風,所以色調也偏向於歐美。
  • 《墳墓和旋轉木馬》:驚悚哥特風的掩蓋下,藏著讓人淚目的父愛
    一、表現形式:哥特風暗黑中不乏希望,這樣的特質和電影主題完美契合這個溫情的、和死亡相關的故事,非常適合用哥特風來演繹。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哥特象徵的黑暗、死亡跟電影情節相契合。這個涉及死亡的故事,用有暗黑屬性的哥特風來演繹,更利於表達死亡帶來的黑暗、陰鬱。電影裡面有許多哥特元素渲染了這種陰鬱、肅穆的氛圍。電影剛開始,大鬍子的父親在墓地裡勞作,漆黑的夜晚,幽暗的墓地,自帶哥特屬性。小男孩雖然很可愛,但有濃重的黑眼圈,乍一看,有點像殭屍,這個細節為後文小男孩的死埋下伏筆。
  • 遊戲科普姬|聊聊《第五人格》備受讚譽的哥特風
    與記憶裡的哥特風《第五人格》相比,又多了一些中國元素,可見網易在遊戲畫風方面也是下足了功夫。那麼哥特風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風格呢?它是如何發展又是如何被大眾所接納的?哥特風格有一種對極致黑暗深淵的追求,善用一些負面的情緒表達深刻的主題,比如一念善一念惡的掙扎選擇,比如深陷於愛和死亡的泥潭,比如一種陰鬱情緒的抒發……可能這樣解釋起來,會讓人覺得哥特好像聽起來不怎麼陽光,但其實西方很多藝術表現形式都不是那麼的「美麗」,這也許是東西方文化差異吧。
  • 愛玩文化
    愛玩文化 聊天社交 大小: 22.28MB
  • 宋妍霏造型,黑色鏤空西裝與紅色choker和手套,解鎖神秘哥特風
    宋妍霏節目造型,黑色鏤空西裝與紅色choker和手套,解鎖神秘哥特風造型宋妍霏節目造型,黑色鏤空西裝與紅色choker和手套,解鎖神秘哥特風造型宋妍霏節目造型,黑色鏤空西裝與紅色choker和手套,解鎖神秘哥特風造型宋妍霏節目造型,黑色鏤空西裝與紅色choker
  • 攜有諷刺意味的哥特風,為何能從歷史情仇中蛻變成高價值的風格?
    而是夾雜了歷史的恩怨在其中,因此早期的「哥特風」其實是帶有負面含義的。此後「哥特風」又被冠以不同的內涵,賦予宗教的作用,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時代的需求在變化,哥特風格慢慢演變成一種單獨的藝術風格。現在回望以前的「哥特風」作品,幾乎件件都是具有高價值的藝術精品,「哥特風」也與當代的創意相互融合迸發出了新的生命力。
  • 《丹特麗安的書架》:一部帶有暗黑哥特風的想像力故事集
    奇詭暗黑的哥特風和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妲麗安的穿衣風格和有著黑深殘傾向的劇情,都顯露出濃鬱的哥特風格。哥特風的特徵以陰鬱、華美為主調。哥特風的影響深遠,影響了多個領域,哥特建築、哥特服裝、哥特文學……哥特風已經自成一體,在人類文化中成為了不容忽視的一股風格。
  • 洛麗塔半身裙,多樣的搭配可能,穿軍lo風和哥特風洛麗塔不是夢
    洛麗塔裙子通常有三種常見的款式,分別是op、jsk、和sk。其中,op是指有袖的連衣裙,jsk是無袖的連衣裙,而sk是指半身裙。每一種款式的洛麗塔都有它獨特的魅力和優點。小編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好看又百搭的洛麗塔半身裙——sk。
  • gucci是什麼牌子,你最喜歡哪款包包?
    gucci這個牌子一直以高檔、豪華、性感受到人們的歡迎,如果你還不了解Gucci是什麼牌子,那可就out了。gucci作為義大利時裝品牌,產品囊括了時裝、皮具、皮鞋、手錶、領帶、絲巾、香水、家居等用品,遍及歐、美、亞洲等地。
  • LOL:聯盟中的哥特文化,獨特的背景,並非只有哥特蘿莉安妮
    在聯盟中提到「哥特」主題,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哥特蘿莉安妮這款皮膚,畢竟就是直接以「哥特」來命名的,皮膚的背景各位也清楚,這是一款限定皮膚,也是安妮的伴生皮膚,在國服和外服都屬於限定,源於這款皮膚的背景不是今天要說的重點,重點要說的是這個文化背景哥德式(Goth)
  • 動物森友會哥特暗黑風連衣裙服裝碼分享
    18183首頁 動物森友會哥特暗黑風連衣裙服裝碼分享 動物森友會哥特暗黑風連衣裙服裝碼分享 來源:網絡
  • 「90後的童年」米老鼠被印在鞋子上,Gucci米奇聯名掀起懷舊風
    米老鼠米奇,相信是不少90後朋友們的童年,可愛聰明的米老鼠,給我們帶來了不是快樂和啟迪。這不,可愛的米老鼠再次回歸到我們的視野中,掀起了90後的懷舊風。上圖一款是在最百搭的gucci小白鞋的基礎上,在鞋側印上了米奇米老鼠的印花,活潑可愛的米老鼠「躍然鞋上」,鞋跟是橘色的gucc標誌,十分可愛大氣,相信這款gucci應該有不少女生喜歡。
  • 為什麼說麥昆是先鋒派設計師?
    亞力山大·麥昆(Alexander McQueen)是一名英國著名的服裝設計師,1969年3月17日出生於倫敦,畢業於聖·馬丁藝術設計學院,1992年創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品牌Alexander McQueen,有"可怕頑童""英國時尚界流氓"和「壞孩子」之稱的麥昆,被認為是英國的時尚教父。
  • 互相鄙視的LV和Gucci哪個檔次高?
    首先,LV和Gucci基本上都是做皮具箱包起家的,LV是1854年在法國成立的,而gucci是1921年在義大利成立的,都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不過LV品牌似乎歷史更加久遠些。不過,從品牌定位來說兩者都是屬於高端奢侈品,不過從價格方面來說,LV的價格要更貴一些而且基本上不會打折,而Gucci某些款式會進行打折,這麼來看那勢必LV的品牌格調要高一些了。(近幾年Gucci價格控制得也非常嚴格,所以只能說打平)
  • 朋克哥特電影,PG級的狂歡
    埃德加·愛倫·坡在愛倫坡的《一桶阿蒙蒂亞度酒》和朋克-哥特文化中,我們都可以聯想到這樣的描述。我們可以看到,狂歡節文化在這類作品中與哥特建築的藝術貢獻相似。現代恐怖電影中的邪惡被擬人化和集中表現了,而在 PG級電影中, 邪惡的來源遠比其在現代恐怖片中的來源要模糊得多。在情緒表達上,朋克哥特風的電影恐懼較少而焦慮更多。並且 PG級電影對流行文化(音樂、服飾)的掌控也遠比現代恐怖片更得心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