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咳嗽不是病,咳起來要命!
民間有句古話「咳嗽不是病,咳起來要命」!咳嗽是機體的重要防禦性反射,有利於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有害因子,但頻繁劇烈的咳嗽會對患者的工作、生活造成嚴重影響。經常碰到患者就診時說,我用了很多止咳藥物,但咳嗽仍然止不住,不行就給我打點滴用消炎藥吧。不同的咳嗽選藥不同,千萬不能亂用,今天我們就總結下不同的咳嗽藥物!
一
止咳,這兩類藥要知曉[1]
1鎮咳藥:請
對於無痰的劇咳,例如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所致的咳嗽,為避免劇烈咳嗽引起的併發症,應採用鎮咳藥物進行治療。若咳嗽伴有咳痰困難,則應使用祛痰藥,否則積痰難排易繼發感染,並且阻塞呼吸道引起窒息。鎮咳藥主要分為中樞性鎮咳藥和外周性鎮咳藥。有些藥物兼有中樞和外周兩種作用。中樞性鎮咳藥:分為成癮性和非成癮性鎮咳藥。
▌中樞性鎮咳藥
1.嗎啡:
成癮性阿片類生物鹼鎮咳藥,對咳嗽中樞有強大的作用,臨床主要用於支氣管癌或主動脈瘤引起的劇烈乾咳,急性肺梗死或急性左心衰竭伴有劇烈咳嗽 [1] 。連用3-5天即產生耐藥性,1周以上可成癮,所以一般的咳嗽基本不選擇該藥治療。嗎啡能興奮延髓催吐化學感受器,容易引起噁心嘔吐,如果出現此類症狀,可以給予甲氧氯普胺、維生素B 6 、多潘立酮、氯丙嗪等藥物預防,對於嚴重嘔吐患者也可選用昂丹司瓊或格拉司瓊等止吐治療。出現呼吸抑制時給予氧氣吸入,暫停給藥,必要時給予納洛酮解救 [2] 。
2.磷酸可待因:
成癮性相對較小,主要對延髓咳嗽中樞有選擇性抑制作用,鎮咳作用強而迅速,其鎮咳強度為嗎啡的1/10,該藥有鎮痛作用,強度為嗎啡的1/10-1/7。該藥適合於各種原因引起的劇烈乾咳,對胸膜炎乾咳伴胸痛者尤其適用[1]。
本品在大劑量(60 mg)時明顯抑制呼吸中樞,小兒用量過大可致驚厥,18歲以下青少年兒童禁用本品。該藥能抑制支氣管腺體分泌和纖毛運動,而使痰液粘稠度增高,對粘痰且量多的病例易造成氣道阻塞及繼發感染,不宜應用。該藥屬於麻醉藥品,不能隨意長期使用,長期使用可產生耐受性及成癮性。
3.氫溴酸右美沙芬:
非成癮性中樞鎮咳藥,鎮咳作用與可待因相似,起效快,無鎮痛作用無成癮性。可用於各種原因引起的乾咳。本品安全範圍大,偶有頭暈、輕度嗜睡、口乾、食慾缺乏,妊娠3個月內婦女禁用。服用單胺氧化酶抑制劑停藥不滿兩周的患者禁用。利奈唑胺與右美沙芬合用,可發生5-羥色胺症候群(意識模糊、極度興奮、不安、震顫、潮紅、發汗及體溫身高等),屬禁用[3]。
4.枸櫞酸噴託維林:
鎮咳作用為可待因的1/3。對咳嗽中樞具有直接抑制作用,並有輕度阿託品樣作用和局部麻醉作用。可用於各種原因引起的乾咳。青光眼、前列腺肥大和心功能不全者禁用,痰多者宜與祛痰藥並用。一般適用於5歲以上患者[1]。
▌外周性鎮咳藥
1.鹽酸那可汀:
可抑制肺牽張反射引起的咳嗽,兼具興奮呼吸中樞作用。鎮咳作用持續4小時,無成癮性。可出現輕度嗜睡和頭痛,不宜用於痰多者。
2
1祛痰藥輸
祛痰藥包括痰液稀釋藥和粘痰溶解藥,前者口服後增加痰液中水分含量,稀釋痰液,包括噁心性祛痰藥和刺激性祛痰藥。
1.噁心性祛痰藥:本類藥物口服後刺激胃黏膜,通過迷走神經反射促進支氣管腺體分泌增加,使痰液稀釋,易於咳出;同時,藥物分泌至呼吸道,提高管腔滲透壓,保留水分而稀釋痰液。適用於乾咳及痰液不易咳出者。氯化銨為噁心性祛痰藥代表,服用後可有噁心、嘔吐,過量或長期服用可造成酸中毒和低血鉀,是祛痰合劑的主要成分之一。在鐮狀細胞貧血患者,可引起缺氧或(和)酸中毒。本品與磺胺嘧啶、呋哺妥因等呈配伍禁忌[4]。
2.刺激性祛痰藥:本類藥物可刺激支氣管分泌,促進痰液稀釋而易咳出。愈創甘油醚為本類的代表藥物。除了具有祛痰作用,兼具微弱的抗菌作用,減少痰液的惡臭,是祛痰合劑的主要成分之一。肺出血、腎炎和急性胃腸炎患者禁用。妊娠3個月內婦女禁用。
3.黏痰溶解藥:該類藥品適用於痰液粘稠引起的呼吸困難、咳痰困難。主要破壞黏蛋白的二硫鍵可以裂解黏蛋白,而降解痰液中的DNA能溶解膿性痰液。
①乙醯半胱氨酸:能使黏痰中的二硫鍵裂解,從而降低痰液的黏稠度,對黏稠的膿性以及非膿性痰液均有良好的療效;對膿性痰液中的DNA也具有降解作用。可霧化給藥,也可口服。本品有特殊的臭味,對呼吸道有刺激,哮喘患者慎用。
②溴己新:能抑制氣管和氣管腺體、杯狀細胞合成酸性粘多糖,同時,使腺體和杯狀細胞分泌小分子的黏蛋白,從而使粘稠度降低,痰液易咳出。另外本品能促進呼吸道黏膜纖毛運動,促進痰液排出以及噁心的祛痰作用。口服後1小時起效,3-5h達到高峰,維持6-8小時,用於支氣管炎、肺氣腫、支氣管擴張等有白色黏痰而不易咳出的患者。偶有轉氨酶升高,潰瘍者慎用。
③氨溴索:該藥為溴己新的代謝產物,祛痰作用強於溴己新,毒性小。本品與抗生素(阿莫西林、頭孢呋新、紅黴素、強力黴素)同時服用,可導致抗生素在肺組織濃度升高[5]。應避免與中樞性鎮咳(如右美沙芬等)同時使用,以免稀化的痰液堵塞氣道。
二
不同類型咳嗽,用藥大不同[2]
咳嗽可分為急性咳嗽(<3周)、亞急性咳嗽(3~8周)和慢性咳嗽(>8周),按性質又可分為乾咳與溼咳(每天痰量>10 ml)。
普通感冒性咳嗽,常常為急性咳嗽,多由鼻後滴流有關,咳嗽劇烈者,必要時可使用中樞性或外周性鎮咳藥,推薦第一代抗組胺藥、減充血劑聯合鎮咳藥的複方製劑治療伴有咳嗽的普通感冒。
急性氣管支氣管炎常呈自限性,全身症狀可在數天內消失,但咳嗽、咳痰一般持續2~3周。治療原則以對症處理為主。劇烈乾咳者可適當應用鎮咳劑,有痰而不易咳出者使用祛痰劑或黏痰溶解劑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咳嗽症狀。
感冒後繼發咳嗽,多表現為刺激性乾咳或咳少量白色黏液痰,以病毒感冒引起的咳嗽最為常見,通常持續3~8周,常為自限性,多能自行緩解,部分咳嗽症狀明顯的患者可短期應用鎮咳藥、抗組胺藥加減充血劑(如複方甲氧那明,2粒,3次/d,療程7~14 d)。
鼻後滴流症候群主要以白天發作性或持續性咳嗽為主,入睡後較少。主要治療原發疾病,比如鼻炎、鼻竇炎等。
咳嗽變異性哮喘,推薦糖皮質激素(如複方製劑布地奈德/福莫特羅)、β2受體激動劑、白三烯受體拮抗劑等治療。
胃食管反流性引起的咳嗽,推薦抑酸劑、促動力藥、巴氯芬等治療。
嗜酸粒細胞性支氣管炎引起的咳嗽,推薦糖皮質激素治療。
參考資料:
[1]楊寶峰.藥理學.鎮咳與祛痰藥.P295.
[2]中華醫學會,中華醫學會雜誌社,中華醫學會全科醫學分會等.咳嗽基層診療指南(2018年)[J].中華全科醫師雜誌,2019,18(3):207-219.DOI:10.3760/cma.j.issn.1671-7368.2019.03.002.
[3]張曉芬.右美沙芬的合理使用[J].中國藥業,2006,15(20):62-63.DOI:10.3969/j.issn.1006-
4931.2006.20.046.
[4]施煥中.如何選好止咳藥[J].2019.
[5]莊媛,黃亦琦.止咳藥物的合理應用[J].海峽藥學,2013(09):167-169.
本文來源:醫學界呼吸頻道
本文作者:李自平
本文審核:孫丹雄
責任編輯:董小雯
版權申明
- End -
【來源:醫學界心血管頻道】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