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歡迎來到我們大藝術分享課堂,今天分享的是藝術史上喜聞樂見的著名畫作:《吶喊》的四大冷知識!這幅作品的作者就是挪威著名的表現主義畫家愛德華·蒙克!
當大家看到《吶喊》這幅畫作時,第一印象一定會被畫中色彩的強烈對比以及讓人頭暈目眩的繪畫風格所吸引,這幅畫作正是蒙克想表達出自己內心的痛苦和焦慮,同時也通過這幅畫吶喊並宣洩自己的內心情感。
下面,讓我們帶著好奇的心情來了解一下這幅畫作,究竟隱藏著什麼有趣的冷門知識呢?
或許了解蒙克的人並不太多,但相信大家一定非常熟悉並常常使用這個「驚恐」的表情包。沒錯,這一表情出自於蒙克的《吶喊》,畫面中的人物是驚恐的表情。大家是不是覺得挺意外又挺有趣的呢?
另外,我們不妨做一個有趣的嘗試,我們把表情包換在人物頭上,畫面竟出奇的相似,大家是不是也覺得沒有什麼違和感呢?要知道這是第一個由一幅名作演化而來的表情包哦,可謂是在表情包界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蒙克的《吶喊》不僅為我們提供了表情包,還被廣大網友玩壞了!製作出了各種各樣的搞怪圖片,我們不得不相信人類的腦洞能有多大。
原來,這幅作品原本的名字為《自然的吶喊》,其實作品吶喊的並不是人物本身,內在意義是在周圍的世界裡表現出吶喊的意思,如果大家仔細觀察,雲彩的形狀不是正常的塊狀而是波浪的流水形,畫上的人物更是徹底變了形,是骷髏,是幽靈,讓人覺得十分詭異,這就留給大家自行體會吧。另外,畫中的主人物是露出驚恐的表情,其實並沒有在吶喊哦,而是想傳達當時「世紀末」時代人們的彷徨心理。
這不禁讓我想到「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往哪裡去?」的這一高深的哲學思考。
這幅畫的色彩非常特殊,據科學家認為,蒙克有可能是看到了火山爆發引起的「珠母雲」。蒙克自己曾敘述了這幅畫的由來,他說:「一天晚上我沿著小路漫步,我又累又病,停步朝峽灣眺望,太陽正落山,雲被染得紅紅的,像血一樣。我感到一聲刺耳的尖叫,我畫下了那些血一樣的雲。那些色彩在尖叫——這就是這幅《吶喊》。」真是令人想不到這幅畫作的色彩靈感是出於此類景象而來的呢,果然藝術家看到的以及想到的就是這麼與眾不同!
關於《吶喊》,蒙克創作過多個版本,其中,兩幅蛋彩畫分別收藏在奧斯陸國家藝術館和同樣位於奧斯陸的蒙克博物館,另外還有兩個版本的粉彩畫以及一組印刷版畫。
同樣是《吶喊》,作品命運各不相同,有的在私人藏家手中保存完好的,有的在高價拍賣的。而在美術館進行展覽的兩個版本的《吶喊》都遭遇過被盜。
其中一張《吶喊》被盜是由於冬奧會開幕。美術館將《吶喊》轉移到了另外一個展廳展出。不過,忘了加強畫作的安保措施,劫匪僅用了60秒就將這幅名畫運走。隨後,在警方和博物館的幫助下,被盜的《吶喊》還是找回來了。參與此次犯罪的,一共是四個盜竊者。
最後能被拿回來已是不幸中的萬幸,如今才會有更多的人民群眾去觀賞到這幅偉大的名作,來不斷提高我們的藝術修養。
今天關於《吶喊》的四大冷知識藝術分享課堂到此結束了,不知你們有沒有對《吶喊》這幅作品增加了新的了解呢,如果有的話,希望我們下期如約而至,一起學習到更多的藝術小知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