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色彩仿佛在吶喊:愛德華·蒙克作品賞析

2020-12-18 珠江美術

愛德華·蒙克(Edvard Munch,1863年12月12日—1944年1月23日)是具有世界聲譽的挪威畫家,他的繪畫帶有強烈的主觀性和悲傷壓抑的情調,畢卡索、馬蒂斯就曾吸收他的藝術養料,德國和法國的一些藝術家也從他的作品中得到啟發。他對心理苦悶的強烈的、呼喚式的處理手法對20世紀初德國表現主義的成長起了主要的影響。

蒙克是一位具有多方面才能和獨特風格的畫家。他從十七歲立志從事藝術創作,到1944年1月以八十歲高齡去世的63年間,創作了1700多件油畫作品、大量的素描和速寫習作,以及800件不同主題的版畫,多彩的技法,強烈的個性,足見他旺盛的創作精力。

愛德華·蒙克以生命、死亡、戀愛、恐怖和寂寞等為題材,用對比強烈的線條、色塊、簡潔概括誇張的造型,抒發自己的感受和情緒。每一幅畫都無與倫比地強烈地傳達著畫家的感覺和情緒。被描繪的具體對象的細節被簡化,而情緒則被誇張,對象本身成為一種所要表現的情緒的載體,雖然它們依然還是具象的。

蒙克的藝術作品,給我們感受最強烈的特徵,是他透過風景、勞動者、肖像和自畫像,深刻地表現了從生的不安到愛的焦慮,以及死的恐懼到生的從容。他的繪畫同樣具有丹麥劇作家易卜生的冷峻和透入人心的影響力;而他執意刻畫生命的愛欲痛苦與死亡恐懼,反映北歐人對生命的焦慮感。我們從蒙克的繪畫中,可以感受到人面對無法抵擋的性的力量時之無助,生命的神秘、性的焦慮替代美學上的浪漫式的恐懼。

《病中的孩子》 布面油畫,119.5×118.5cm,奧斯陸國家美術館藏。這幅畫是蒙克童年時代對家庭痛苦遭遇的一個回憶。

《思春期》、《接吻》、《吶喊》等都是蒙克的名作。《接吻》觸及生命的本質與愛的內涵;《吶喊》表現突然的刺激改變我們一切的感覺印象,畫中橋上吶喊的人,凹陷的面頰仿如骷髏頭,背景火與血的色彩像漩渦般染紅天際,我們永遠無法知道那人為什麼尖叫,如此,這幅畫更加使人感受到不安,畫中的地點是從厄克貝裡山上俯視的奧斯陸峽灣,有人認為該作品反映了現代人被存在主義的焦慮侵擾的意境,這幅畫成為表現主義繪畫最著名的作品。

在《吶喊》後的第二年他畫了《思春期》,端坐床邊的裸體少女,長發垂後雙手擺在膝間,顯示出少女心中不安的焦慮。他的畫風深具表現主義特徵,也含有神秘主義和象徵主義的色彩。受到當時德國「橋派」年輕藝術家熱愛。

《吶喊》1895 年 粉彩.紙板 79 x 59 cm 私人收藏

本作品共有四個版本,分別是此私人收藏的版本、藏於奧斯陸蒙克博物館的兩個版本和藏於國家畫廊的版本,1895年畫家把作品製成平面印刷以大量複製。

《生命之舞》1900 年 油彩.畫布 125 x 191 cm 挪威奧斯陸國家畫廊

在《生命之舞》這幅油畫中,畫家描繪了一群在河岸邊草地上醉然起舞的人們。有三位女性形象在畫面上佔據著主要位置,她們分別象徵著女性一生的三個不同階段。

《吻》1897 - 1902 年 木版畫 46.7 x 46.4 cm 美國紐約現代美術館

在《吻》這幅木刻版畫中,呈現出孟克將木刻版畫製作過程中遭遇的木紋問題轉換成為作品的特點。他運用了木刻版畫原有的粗糙垂直的木紋,製造出空氣的印象。

《亡故》1893 年 油彩.畫布 134.5 x 160 cm 挪威奧斯陸孟克博物館

蒙克作品最常見的主題都是與人類的悲劇情懷相關的,例如孤獨、憂傷、痛苦、死亡等等。他的大部分作品充斥著上述源自疾病和家庭悲劇的情感,給人的感覺是灰暗和悲觀,這種思維特性構成了他的藝術天分的基礎。大家公認這位挪威畫家和多產的雕塑家是表現主義的先驅,同時還是北歐最傑出的畫家,與高更和梵谷齊名。

《自畫像:在時鐘與床之間》(1940-1943)

很少有藝術家能像蒙克這樣,將自己的晚年看得如此透徹。和這種對臨終的真實認知相比,倫布朗晚年的作品顯得頗為自滿。莊嚴的老爺鐘上,時間在無情地流逝。單人床上裝飾著時髦的斜線圖案,卻恰恰成為他孤獨的佐證。藝術家本人看起來呆滯而了無生氣,他已經看到預見成為了僵硬的屍體。1944年,在完成這樸素的告別後不久,他便離開了人世。

《拿著香菸的自畫像》(1895)

在這世故、頹廢而不安的形象中,蒙克放任了自己富有戲劇性的一面。

《絕望》(1892)

一樣的木欄杆、一樣的全視角、甚至是一樣被血色塗抹的天空——這幅畫顯然是名作《吶喊》的前作。在這張畫中,我們看到的是人從外在所表現出的痛苦,而非內在。

《藝術家和他的模特》(1919-1921)

他不再受欲望的驅使。模特,女模特,暗示的無非是藝術家和繆斯之間老掉牙的遊戲或戲劇。然而對蒙克而言,他日漸禿頂,雙眼因近視而眯起,那些關乎欲望的白日夢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身著便袍、被他戲稱為「模特」的稻草人。狂野的波西米亞日子過去了。藝術家形單影隻。

《夜遊人》(1923-1924)

在這張自畫像中,蒙克拋棄了一切自滿與自愛,將自己的脆弱和孤獨暴露無遺。

《星夜》(1922-1924)

在蒙克創作這幅畫時,他已不再是像19世紀末、20世紀初那樣,簡單地為精神狀態賦予標誌。大自然進入了他的內心。你能夠真切地感受到斯堪地那維亞的夜晚,想像沿著被星光點亮的田野走向小鎮的金光。蒙克和以往一樣陷入沉思,當他遠離那些溫暖的燈光而站在寒冷處時,他感到自己與世相隔。

《自畫像:和酒瓶》(1938)

年邁的藝術家又坦露了自己的又一弱點:酗酒。在色彩背後,藝術家似乎在說,生活是地獄。難怪他要借酒消愁。

《 紅色維吉尼亞爬山虎》,油畫,1898-1900

沒有任何炫技。就像《吶喊》,無非就是橋、岸、河和天空,三個人。剝離內容寓意和表現的情感,技法上確實出乎意料地簡單,甚至沒什麼形式的東西。蒙克只是用最簡潔的形式卻渲染出了最飽滿的情感。就像他自己說的,一切都在尖叫;橙色、藍色、紅色、黃色,都在燃燒。

這是一種恐懼不安的真實情緒。

《愛與痛苦》(《吸血鬼》),油畫,1916-1918

《夏夜之神秘》

《奔馬》,油畫,1910-1912

《兩個人的孤獨》,油畫,1933-1935

《河畔的兩人》,木版,1898

《神秘的河畔》,木版,1897

《河畔的兩人》,油畫,1933-1935

編輯:小驪

相關焦點

  • 愛德華·蒙克和現代人的焦慮《吶喊》
    2012年,在紐約蘇富比的印象派及現代藝術專場拍賣上,愛德華·蒙克(Edvard Munch)的畫作《吶喊》拍出了創紀錄的高價:以1.07億美元落槌,加上佣金共1.199億美元。這幅《吶喊》構建出一個具有強大磁場的恐怖空間,其無聲的吶喊令無數現代人感受到同樣的顫慄。
  • 愛德華·蒙克的「吶喊與迴響」
    愛德華·蒙克作為挪威歷史上,乃至人類藝術史上最重要也是最具影響力的畫家之一,其創作不僅在歐洲,甚至在世界範圍內都具有廣泛的影響力。蒙克最為世人所熟知的就是他的經典之作《吶喊》。    幾乎所有的藝術史著作都會在表現主義或象徵主義的板塊以《吶喊》作為代表性作品呈現。
  • 除了那一聲「吶喊」,我們還能在蒙克大展上看見什麼?
    《吶喊》作為代表性作品呈現。 處於藝術生涯早期的愛德華·蒙克無論從經濟上還是名聲上都是不成功的,甚至需要依靠申請政府獎學金及少數賣出作品的機會勉強維持自己的國外遊學開支。所有的線條都好似匯集到畫面中心那個高聲呼救的人身上,仿佛這個人正源源不斷地散發著恐懼和痛苦,讓人看了覺得不安。 蒙克曾在他的日記中回憶,那日他與兩位友人一同在奧斯陸峽灣附近散步,忽然他看到天空被落日染得血紅,他仿佛感到一陣尖叫划過耳膜,他停下來不安地顫抖著,遠遠地落在了兩位友人身後。
  • 價值上億美元的藝術品《吶喊》,竟成為了當代時尚商品
    《吶喊》到底有多精彩,我們一起來了解下~· 作品冷知識:眾所周知的《吶喊》一共有4個版本,由愛德華·蒙克分別在1893年,先後創作了兩個版本:蛋清木板畫、彩蠟木板畫;在1895年,創作了彩粉木板畫;1910年,創作了第四版,蛋清木板油畫
  • 愛德華·蒙克《吶喊》的四大冷知識
    HELLO,大家好,歡迎來到我們大藝術分享課堂,今天分享的是藝術史上喜聞樂見的著名畫作:《吶喊》的四大冷知識!這幅作品的作者就是挪威著名的表現主義畫家愛德華·蒙克!       當大家看到《吶喊》這幅畫作時,第一印象一定會被畫中色彩的強烈對比以及讓人頭暈目眩的繪畫風格所吸引,這幅畫作正是蒙克想表達出自己內心的痛苦和焦慮,同時也通過這幅畫吶喊並宣洩自己的內心情感。
  • 《吶喊》主題作品本世紀首次來中國展出,去外灘的這個美術館來一場...
    提起愛德華·蒙克的大名,必然會聯繫到那幅鼎鼎大名的《吶喊》。2012年,愛德華·蒙克繪製的其中一幅《吶喊》,曾創下1.199億美元的拍賣天價,在當時成為世界最貴畫作。海報9月25日,「吶喊與迴響——愛德華·蒙克版畫及油畫展 (2020岡德森收藏)」將在上海久事美術館開展。
  • 除了那一幅《吶喊》,蒙克大展上我們還能看見什麼?
    此次展覽作品來自於挪威收藏家帕爾·岡德森,展出的53件作品,包含蒙克最早的一批版畫創作及其生涯晚期的繪畫作品。其中,一幅手工上色的石版畫《吶喊》,以及被譽為蒙克最出色的肖像版畫作品《胸針》尤為引人注目。蒙克的肖像與作品都作為文化象徵,出現在國家最高面值貨幣上,足見這位傳奇藝術家的地位。
  • 吶喊與迴響——愛德華·蒙克版畫及油畫展
    在蒙克的所有作品中, 《吶喊》是當今世界上認知度最高的藝術作品之一。愛德華·蒙克(1863-1944)由上海久事美術館、上海邁卡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挪威Snowflake藝術公司共同主辦的「吶喊與迴響——愛德華·蒙克版畫及油畫展 (2020岡德森收藏)」將於9月25日空降魔都!
  • 「吶喊與迴響——愛德華·蒙克版畫與油畫展」今天在上海久事美術...
    愛德華·蒙克作為挪威歷史上,乃至人類藝術史上最重要也是最具影響力的畫家之一,其創作不僅在歐洲,甚至在世界範圍內都具有廣泛的影響力。蒙克最為世人所熟知的就是他的經典之作《吶喊》。幾乎所有的藝術史著作都會在表現主義或象徵主義的板塊以《吶喊》作為代表性作品呈現。而畫面中那個驚悚的形象甚至已超越藝術史的範疇成為一個跨越時間與空間,貫穿不同文化領域的全球視覺符號。
  • 表現主義的符號—蒙克除了《吶喊》外,還有《絕望》和《憂慮》!
    深藍色的海灣和城市,是血與火的空間,朋友相繼前行,我獨自站在那裡,突然感到不可名狀的恐怖和戰慄,我覺得大自然中仿佛傳來一聲震撼宇宙的呼號。」他的藝術,飽含著個人的思想情緒, 而不是無主題性的感覺表現。他創作的《吶喊》早已成為「神」一樣的存在,被印在各色T恤、馬克杯上,為後世所熟知。
  • 《吶喊》作者蒙克,他的一生擅用畫作描繪備受折磨的內心世界
    在學習畫畫這幾年,我平時會閱讀中國美術史,偶爾也會看看西洋油畫,注意色彩搭配,構圖設計和畫家小傳。在西方藝術史上,我喜歡的畫家有提香,米開朗基羅,魯本斯,倫勃朗,維米爾,莫奈等。當我第一次看到名畫《吶喊》時,我很震驚,觀看畫作,立刻可以感受到瀕臨崩潰的瘋狂吶喊。
  • 舉世聞名的《吶喊》石版畫將來中國展出!
    據澎湃新聞8月20日消息,藝術史上舉足輕重的表現主義繪畫大師愛德華·蒙克的真跡作品將要來到上海展出,展品包括他舉世聞名的代表作《吶喊》的石版畫!消息介紹,「吶喊與迴響——2020愛德華·蒙克版畫與油畫大展」計劃於今年秋季在上海久事美術館舉辦,將展出蒙克的6件橫跨30年不同階段的油畫及47件版畫作品,其中包括一幅《吶喊》石版畫。目前展期尚未確定,但值得期待。挪威藝術家愛德華·蒙克出生於1863年,是現代表現主義之父,他的繪畫作品筆觸狂放,色彩鮮明,傳達出濃重的情感,總是令人過目難忘,且深受其中情緒的感染。
  • 春雨樹帶你看名畫|愛德華·蒙克的《吶喊》
    《吶喊》這部油畫是愛德華·蒙克在125年多以前創作的,那個腦袋形似骷髏、嘴巴呈卵圓形的蒼白人像至今卻仍然深深吸引著世界各地的人們
  • 福利|吶喊與迴響 - 愛德華·蒙克版畫及油畫展(2020岡德森收藏)
    愛德華·蒙克(1863-1944)是挪威國寶級藝術家,也是享譽全球的表現主義大師。在蒙克的所有作品中, 《吶喊》是當今世界上認知度最高的藝術作品之一。愛德華·蒙克(1863-1944)由上海久事美術館、上海邁卡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挪威Snowflake藝術公司共同主辦的「吶喊與迴響——愛德華·蒙克版畫及油畫展 (2020岡德森收藏)」將於9月25日空降魔都!
  • 蒙克大展上海開啟:「吶喊與迴響」呈現53件版畫及油畫
    愛德華·蒙克(1863-1944),挪威藝術家,也是享譽全球的表現主義大師。在蒙克的所有作品中,《吶喊》是當今世界上認知度最高的藝術作品之一。2020年9月25日,展覽「吶喊與迴響——愛德華·蒙克版畫及油畫展 (2020岡德森收藏)」在上海久事美術館開幕。
  • 世界名畫價值之最:蒙克代表作《吶喊》
    蒙克的《吶喊》成為世界上迄今為止價格最昂貴的藝術畫作。世界最著名的畫作之一《吶喊》(又譯《尖叫》Scream)在紐約蘇富比拍賣行以1.2億美元(7400萬英鎊)的價格被匿名買家奪得。《吶喊》是挪威著名畫家愛德華·蒙克(Edvard Munch)在1893年創作的一幅象徵主義風格裝飾畫,也可以說是他的代表作。5月2日的紐約拍賣會前,這幅作品在倫敦蘇富比展出一周,原來預計成交價為8000萬美元。這幅拍賣作品是蒙克創作的4幅《吶喊》之一,使用的是彩色粉筆和蠟筆,也是4幅《吶喊》中唯一由私人收藏的作品。
  • 【藏】無盡的吶喊-孤獨和苦悶愛德華·蒙克世界
    在繪畫方面,他多以生存、死亡、壓抑、絕望、愛情、苦悶等為題材,作品充滿了個人強烈的精神和情感,躁動的線條、誇張的造型、對比強烈的色彩令人印象深刻。《吶喊》是蒙克代表作之一,共創作了4個不同的版本,一般均認為這件作品是工業現代化後人們產生極度痛苦的象徵,他本人形容是描寫他在「孤獨和被苦悶所戰慄的一刻時感受到自然界有浩瀚無盡的吶喊」。
  • 「吶喊與迴響——愛德華·蒙克版畫與油畫展(2020岡德森收藏...
    《吶喊》這幅畫的主體是一個捂著面頰在尖叫的人,背景十分抽象,沒有明顯的輪廓,蒙克用厚度不同的線條描繪出了火紅的天空、深藍的峽灣以及棕色的路。所有的線條都好似匯集到畫面中心那個高聲呼救的人身上,仿佛這個人正源源不斷地散發著恐懼和痛苦,讓人看了覺得不安。
  • 名畫《吶喊》裡那人到底看見了啥?吶喊油畫哪裡好
    挪威已故表現主義畫家愛德華·蒙克的名畫《吶喊》(The Scream)中那個人為何滿臉驚慌恐怖?先前不少人認為這與人像背後奇幻的雲彩有關,比較流行的說法是畫作以印尼火山噴發為背景創作。但挪威研究人員認為,這片波形雲更像是另一罕見天象——珠母雲。
  • 蒙克作品今秋將來滬,計劃展出油畫與《吶喊》石版畫等
    」澎湃新聞今天獲悉,上海久事美術館將於今年秋季舉辦蒙克展——「吶喊與迴響——2020愛德華·蒙克版畫與油畫大展 」,計劃展出蒙克的6件橫跨30年不同階段的油畫及47件版畫作品。其中,包括計劃展出一幅《吶喊》石版畫。由於疫情影響,目前上海久事美術館正在與藏家商討運輸,展品等問題,具體展期還尚未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