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湃︱假如拜登邀請中國參加核裁軍

2020-12-22 澎湃新聞

1972年5月26日,兩個超級大國的領導人勃列日涅夫和尼克森在莫斯科籤署了《反彈道飛彈條約》和《限制戰略武器條約》,從此開始了美、蘇(俄羅斯)雙邊限制和削減戰略武器的長期進程。此後美國和蘇聯(俄羅斯)相繼籤署了《第二階段限制戰略武器條約》、《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第二階段削減戰略武器條約》、《莫斯科條約》、《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等。

這些條約都在一個系列上,其基本思路是以相互核威懾(戰略穩定性)為指導思想、限制和減少戰略武器運載工具、限制和減少戰略運載工具上隨時可發射的核彈頭數。這些條約逐漸搞出了一個計數規則(counting rule),用來計算雙方受限制的核彈頭數量。 

例如,按照《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每一方只能擁有1550枚戰略運載工具攜帶的、運行狀態部署的(operationally deployed)核彈頭。按照這個計數規則,非戰略核武器不計入;戰略運載工具可以攜帶的後備核彈頭不計入;一架戰略轟炸機不管攜帶幾枚核彈頭都算一枚核彈頭。這樣,美、俄兩國各有六千枚核彈頭,數下來只有1550枚核彈頭。千萬不要對這個差異感到驚訝,大款吃低保,都是這麼算自己收入的。 

這不是說,美、蘇(俄)戰略核裁軍沒有價值。通過這些核裁軍條約,它們的戰略運載工具數量下降了、運載工具上隨時可發射的核彈頭數下降了、核力量結構按照戰略穩定性的原則有所改善——儘管條約不要求,但它們還是把很多從運載工具上卸載下來的核彈頭拆卸了。對這些成績,咱們要表揚。

按照《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的計數規則,中國就沒有核武器,或者更準確地說,中國就沒有《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所限制的這種類型的核武器。見圖1中下表。咱們可能有人對《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計數規則竟然把中國核彈頭數量統計為零憤憤不平,這屬於小戶人家報名競選首富排行榜,心態有點失衡。

數據來源:https://www.sipri.org/yearbook/2020/10

按照《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的統計口徑,中國的核彈頭數量為零

,因此,中國無法加入這個條約。即使這個條約擴充成員國,把英國、法國都拉進來,條約也無法用來約束中國。可是,最近一年,川普政府反覆要求中國參加《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談判。當記者兩次問美國裁軍事務特別代表比林斯利,他希望《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將限制中國的什麼指標的時候,比林斯利兩次都回答不上來:反正就是想讓中國參加談判。當然,中國沒有去。

川普政府要求中國參加《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談判其實是壞了美國建制派定下的規矩

。二十年前,同為共和黨的小布希政府曾經定下一個規矩,就是不與中國在雙邊場合討論相互威懾(戰略穩定性)原則下的核裁軍問題。要理解這個規矩,可以看看《水滸》中的一段故事:

李逵與宋江等四人一起飲酒,一位歌手前來獻歌。李逵正待要賣弄胸中許多豪傑事務,卻被歌手唱起來一攪,三個且都聽唱,打斷了他的話頭。李逵怒從心起,跳起身來打人。 

看出來了沒有?相互威懾原則下的核裁軍問題就是「豪傑事務」,那是「豪傑」們之間的話題,具體來說,就是核超級大國之間的事情。你抗疫做得再好,不過是自己的人民滿意,在「豪傑」眼裡算不得「豪傑事務」。

根據小布希政府的旨意,美方把中美之間一次核對話的議題做了修改,刪除了戰略穩定性與核裁軍議題,換作權力轉移的國際關係理論。當年說「權力轉移」就跟現在說「修昔底德陷阱」一樣,很時髦的,但不是軍控議題啊!後來,戰略穩定性與核裁軍議題被重新納入中美核對話,但是,美方態度很明確:這是互相介紹情況(briefing),以便增進了解;不是談判(negotiation)、不是商量(consultation)。

川普政府對《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的動作,給拜登政府帶來了新的問題。川普上臺之後,開足馬力消滅軍控,《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和《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都曾經在他的火力範圍,但是,現在他已經到了強弩之末,可能會放過這兩個條約。但是,他已經做的事情,會影響拜登政府對《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的態度。

川普政府大概率不會在最後時刻退出《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可能什麼大動作都不做。《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2011年2月5日生效,有效期10年,因此,明年2月5日失效,此時距離拜登上任只有兩周。這段時間如果不續約,條約會失效。 

不是說條約一失效,軍備競賽馬上就來。發展核武器是要花錢的,短時間籌措不到很多錢。條約失效之後,需要一段時間,大家對對方的預期逐漸出現很多不確定性,各自做最壞打算,軍備競賽才開始顯現。

這裡最關鍵的問題不在於軍備競賽,而在於美、俄都有龐大的核查技術隊伍和設施,用於核查對方的條約合規;都有一套接受對方核查的程序和安排。如果條約失效,核查對方和接受核查的財政支持就中止了。時間一長,技術人員為了吃飯,會另謀高就;設備由於缺乏維護會加速老化。即使美俄兩國幾年後重新達成條約,核查系統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了。

因此,拜登一上任,幾天之內,就需要急急忙忙與俄羅斯就續約達成一致,並落實核查安排。

川普政府留下的另外一個遺產是限制和核查核彈頭總數。這個問題從原則上來說不屬於《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這類條約管轄的,原因在於,《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調節的是戰略核對抗(運行狀態部署的戰略核彈頭),不是調節核潛力(總的可用核彈頭)。川普政府在此前與俄羅斯政府就《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續約的談判中已經納入了核彈頭總數的話題。

拜登上任之後,美俄《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的續約非常有可能是無條件的,不會對限制核彈頭總數做出明確安排,時間實在來不及。但是,雙方聲明中會說會繼續就核裁軍問題進行溝通和談判。

美俄繼續就核裁軍問題進行溝通和談判的時候,拜登政府可能接過川普關於限制核彈頭總數的接力棒。限制核彈頭總數對美國有利有弊。美國用作戰略武器系統的後備(hedge)核彈頭比俄羅斯多;俄羅斯用作戰術武器系統的核彈頭數比美國多。這裡面的博弈會非常複雜結果可能是:不分白貓還是黑貓,限制的是貓的總數。這樣,核查也稍微容易一些。

 限制核彈頭總數怎麼核查呢?有一種核查手段叫做出入口/周邊監控(portal perimeter monitoring)。一個國家製造和維護核彈頭的工廠數量很少。用籬笆把這幾個廠的周邊圍起來,加上傳感器,確保沒有後門可走。大門安裝傳感器,用來對進入和出去的核彈頭計數。大門傳感器不要太精細,只要能隔著貨櫃對裡面的彈頭數數就行。只要出去的彈頭數不多於進入工廠的彈頭數就合規。

 美國與俄羅斯今後幾年在繼續核裁軍的談判中搞出一個上面這樣的限制核彈頭總數的方案,不會讓我感到驚訝。

更值得關注的是,既然川普政府已經打破規矩,拉中國參加美俄核裁軍,拜登接過這個接力棒是順理成章的。所不同的是,拜登團隊不會像比林斯利那樣,說不出來限制中國的什麼參數。拜登團隊軍控人才濟濟,會把方案做得精緻複雜

拜登政府會對中國說:你總要求我承諾不首先使用,你看我已經在創造條件接受核武器的唯一目的;我與俄羅斯還會繼續削減核武器;你不願意宣布核武器數量可以不宣布。但是,你得接受限制核彈頭總數以及相應的核查。對這樣的倡議,給他回應一對白眼球總歸不大好看。

 世界上的事情怕就怕認真。只要我們認真研究,我們總可以在維護國家利益的基礎上,職業地回應美國的提議,甚至,我們主動提出繼續核裁軍的方案。

-----

本文首發於作者的微信公共號「有李說理科技視野」。李彬系清華大學國際關係系教授。「澎湃」經授權編發。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中國被排除在外!英國邀請印度、韓國、澳大利亞參加明年G7峰會
    全球政治局勢風起雲湧,在中英關係、中澳關係與中印關係持續緊張的背景下,英國宣布邀請印度韓國澳大利亞參加G7峰會,中國被排除在外。據香港《南華早報》報導,英國首相鮑裡斯·詹森(Boris Johnson)邀請印度、韓國和澳大利亞參加明年的七國集團(G7)峰會。目前美國和歐洲正尋求建立更廣泛的聯盟,以對抗中國日益強大的實力。
  • 排除中國 英國宣布邀請印度韓國澳大利亞參加G7峰會
    在中英關係、中澳關係與中印關係持續緊張的背景下,英國首相詹森(Boris Johnson)通過辦公室宣布,他已經邀請印度、韓國和澳大利亞參加2021年的七國集團(G7)峰會。詹森將於2021年1月份訪問印度,兩國關係不斷升溫。
  • 技術湃︱誰怕新中導條約?
    一些歐洲國家想救活這個條約,派大員來找中國學者,只怕也找了他們的中國同行,說中國的中導最多(這話不確,後文再表,姑妄聽之),希望中國參加這個條約,以便救活這個條約。這裡的關鍵點在於——第一,他們根本不知道中國參加《中導條約》能不能讓川普回心轉意;第二,他們讓中國做這麼大擔待,文件夾裡沒有給中國準備任何回報。一些歐洲國家私下估計也做了美國的思想工作。
  • 澳大利亞總理祝賀拜登,邀請其明年訪澳
    在美國大選後結果出爐前幾個小時,以及在唐納·川普承認敗選之前,總理Scott Morrison已邀請總統當選人喬.拜登(Joe Biden)和他的妻子吉爾(Jill)在明年慶祝澳新美安全條約70周年之際訪問澳大利亞。
  • 拜登顧問:堅持對華制裁,讓中國在尖端領域技術上落後於美國
    現如今正值美國政府換屆關鍵之際,以至於拜登政府上臺之後對華政策會是怎樣也引發眾人猜測,而在近日拜登顧問釋放出了重要信號。根據路透社12月2日發布報導,擔任拜登顧問助理國務卿坎貝爾表示:中國近期跟多個國家籤署了區域全面經濟合作夥伴關係協定,這也是世界上目前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組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貿易區。
  • 敏感時刻,蔡英文或參加拜登就職典禮?
    導讀:據相關媒體報導,拜登將在明年1月的時候正式上任。關於臺灣地區最終是否參與拜登就職典禮一事,臺灣地區外事部門在近日對外宣稱將會與美國保持聯繫,研究一些最合適的做法。這件事情遭到了臺灣網民的諷刺,網民認為,臺灣地區即便沒有資格參加,也還是絞盡腦汁向美國示好。
  • 拜登政府會如何對待中國科技企業?基調難改 或偏向強化美國技術
    遏制中國科技崛起成兩黨共識在川普的科技政策中,遏制中國的科技影響力一直是一大支柱,這也是他與其繼任者幾乎不存在明顯分歧的一個領域。當拜登還是總統候選人時,他已表示會投資加強美國技術,並與盟友合作在貿易問題上對抗中國,這成為了行業人士寄予希望的兩項舉措。
  • 川普稱不會參加拜登就職典禮!拜登:他不出現是好事 史...
    川普稱不會參加拜登就職典禮,拜登回覆:他不出現是好事據法新社報導,美國當選總統拜登8日就川普稱「不會參加1月20日拜登就職典禮」一事作出回應,拜登對此表示「這是好事」。「這是我和他(川普)少有能達成共識的事情之一,」拜登表示「他不出現,這是好事。」
  • 拜登將首次聽取國家安全簡報 副總統哈裡斯也將參加
    原標題:拜登團隊:拜登將於周二首次聽取國家安全簡報【環球網快訊】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剛剛消息,拜登團隊表示,拜登本人將於當地時間周二(17日)首次聽取國家安全簡報。報導說,拜登團隊是在一份聲明中透露這一消息的,聲明稱,「11月17日,當選總統拜登將在德拉瓦州接受有關國家安全的簡報。當選副總統哈裡斯也將參加。」
  • 對中國的看法,拜登親口表態
    近日,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的《60分鐘》節目對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做了一場專訪。主持人諾拉·奧唐納追問拜登:「哪個國家是美國最大的威脅?」拜登的回答是「美國最大威脅是俄羅斯,中國是最大競爭對手」。
  • 拜登:不會撤銷川普決定,中國最好遵守規則
    在美國大選即將結束的這個節骨眼上,拜登的對於「報復中國」這件事情的態度耐人尋味。日前,拜登向外界表示,美國目前並不會就此事所處任何報復性打擊,但是其會尊重前總統川普有關中國的決定,其中便包括對中國追加的關稅。另外,拜登在談話的最後還「奉勸」中國:中國最好遵守國際規則,履行協定。這在有正常判斷力的人看來無非是一個笑話,做賊的喊捉賊的?
  • 拜登顧問里奇蒙確診新冠肺炎!兩日前曾與拜登一同參加競選活動
    當地時間12月17日,美國當選總統拜登的過渡團隊表示,拜登的顧問之一,美國眾議員塞德裡克·里奇蒙確診新冠肺炎。資料圖 圖源新華社裡士滿於16日出現症狀,17日通過兩項檢查後證實確診新冠肺炎。目前里奇蒙已處於隔離狀態,如果在14天隔離期間他的兩次PCR檢測結果都呈陰性,他將重回國會和拜登過渡團隊的現場工作。據悉,里奇蒙是迄今為止確診新冠肺炎的議員中與拜登最親近的人,里奇蒙曾於兩日前與拜登一同前往喬治亞州參加競選活動,但他們之間的互動是在露天場合進行的,互動時長沒有超過15分鐘。
  • 「臺北駐美代表」參加拜登就職典禮?臺外事部門:還沒要到票……
    臺灣中時新聞網報導截圖  據臺灣中時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等臺媒報導,臺灣「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今天邀請外事部門報告新冠疫情出入境管制政策執行情況及「駐外館處」防疫做法,並備質詢。至於是否可能組團去參加,田中光則稱,正密集跟美方聯繫。  報導稱,陳以信又追問,組團赴美還有可能嗎?田中光聲稱,當然有可能。但現在美國就職大典規模已經縮小到參眾議員只能帶一個人參加,也就是說能夠通過美國友人出席參與的名額很少。  陳以信接著問,蕭美琴會不會參加拜登就職典禮?
  • 美國疫情最黑暗時刻,拜登稱已邀請福奇擔任首席醫療顧問
    美國疫情最黑暗時刻,拜登稱已邀請福奇擔任首席醫療顧問 原標題:美國疫情最黑暗時刻,拜登稱已邀請福奇擔任首席醫療顧問
  • 包道格:為什麼拜登的頭等大事應是美國而非中國?
    以下為包道格文章摘編:拜登需要將精力集中在少數幾個議題上,他已表明打算解決包括抗擊疫情、促進經濟發展、解決種族爭議在內的幾個主要問題。拜登還需要恢復內部秩序,以使政府能夠繼續專注於上述目標,不輕易改變方向。當前美國的力量和影響力已被大大削弱。因此,重建國內競爭與國外領導力應是拜登政府的當務之急,具體的中國議題須排在其後。
  • 看看拜登這些人選,對中國意味著什麼?
    國際關係專家認為,在拜登國安和外交團隊中發揮重要作用的Bryancan和Sullivan都不是中國專家,他們更注重整體外交策略,特別是Bryancan相對更擅長歐洲事務,這意味著重建美國全球盟國體系將是Bryancan政府外交政策的重中之重。
  • 有人邀請你去參加飯局,千萬不要馬上答應,先詢問這3個問題
    在有人邀請你去參加一個飯局的時候,先不要馬上答應,先擦亮自己的雙眼。看清楚這個人的品行和地位。因為,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想要在飯局當中佔據主導地位,你就要學會飯局的禮儀,並且在吃飯之餘要擁有隨機應變的能力。問題一:這次飯局是誰組織的在中國人的思想觀念裡面,重中之重就是禮尚往來。
  • 昭和天皇去世,邀請中國去參加葬禮,看看我們是怎麼回答的?
    但最讓人意想不到的是,當這位昭和天皇去世後,日本居然邀請了我們中國前往,去參加他的葬禮。講道理,本來我們要是記仇一點估計是不可能去的了,那時在抗戰勝利沒多久,但是如果我們不去的話,反而顯得我們肚量小了。畢竟當時兩國已經恢復建交好幾年了,而且還是日本主動邀請的,這要是不去就有點說不過去了。
  • 美國結束「妖魔化」中國?德媒:拜登將重啟對華關係
    其中,拜登會努力修補與中國的外交關係。未來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分析當前國際關係拜登提名的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在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公開表示,稱川普就任期間美國的同盟關係出現削弱的情況,導致美國退出了世界政治,讓中國有了可以填補真空的機會。
  • 據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拜登將邀請Gina Mccarthy協調氣候...
    >2020-12-16 07:40:40來源:FX168 據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拜登將邀請